2023年“信用矫正”建设汇报.docx
2023年度“信用矫正”建设汇报XX市是全国社区矫正工作首批试点城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形式与内容、路径与方式、管理与考核等诸多关系问题的研究、思考与探索,一直伴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起步、发展和创新。XX年12月,省司法厅启动“信用矫正”建设工作,并在XX、XX、XX、XX四地试点推进,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是深入实施社区矫正法的有益探索,也是完善“信用XX”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践行法治理念、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今天,受省厅委托,非常荣幸代表试点兄弟单位,就“信用矫正”相关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下汇报,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一、基本背景(一)上级有要求一是贯彻司法部总体部署的需要。近年来,司法部对社区矫正教育矫正质量高度重视,部矫正局多次来浙调研,明确提出了要在严格监督管理、深化教育矫正、拓展社会帮扶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推动社区矫正对象由“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的要求。因此,探索“信用矫正”建设就是落实司法部总体部署的创新举措。二是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当前,我省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社区矫正工作承担特殊人群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职能,需要我们统筹资源,加快推进“信用+教育”“信用+就业”“信用+帮扶”“信用+公益”等,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提升信用、尽快融入社会,力争“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三是深化“信用XX”的需要。当前,我省正加快推进“信用XX”诚信建设,持续推进信用“531X”工程体系(即“聚焦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5类主体,构建公共信用指标体系、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3大体系,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进信用体系在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应用”)。我们开展“信用矫正”建设,就是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用xx”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延伸应用。四是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区”的需要。“信用矫正”始终坚持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相结合原则,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宽严相济政策的基础性工程,是更好做到“管”“服”并举的重要途径,是在“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框架下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深度思考。(今年“法治xx”考核已将“信用矫正”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二)工作有需要目前全省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约有4万多名,XX近6千名,如何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社会信用的修复提升,尽快顺利回归社会,减少重新再犯罪率是当前我们社区矫正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而言,现有社区矫正制度设计缺乏正面引导和评价体系,正向评价体系尚未构建,存在刚性监督管理有余、柔性监督管理相对缺失、正向激励不多等问题,难以形成有效正向激励导向。同时,在社区矫正日常工作中产生大量的涉及信用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未归集或是少量已归集但未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套完整的涉及信用信息化系统去承接并赋能信用矫正业务开展。对于社区矫正对象而言,在矫正过程中反向约束多,减刑、表扬等正向激励较少;同时,由于其特殊身份,个人社会信用分普遍低于正常人群且修复途径缺失,导致“贷款受限”“就业受限”“被区别对待”,正常融入社会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谋划统一打造信用矫正体系,致力于破解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时“信用修复难”、“社会接纳难”等困境。二、“信用矫正”建设内容(一)总体架构根据省XX省”信用矫正”体系建设三年规划(XX-2024年),我省“信用矫正”建设按照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打造以“1大体系、2类群体、3项机制、N类场景”为内核的“123N”信用矫正体系。其中:“1”大体系,即构建社区矫正对象信用矫正评价体系,开发“信用矫正”应用模块,实现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及XX“钱江分”等平台数据共享互认。“2”类群体,即个人和社会组织;“个人”群体包含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志愿者,“社会组织”群体包含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3”项机制,即围绕社区矫正中入矫、矫中、解矫三个阶段,设立“信用承诺机制、信用奖惩机制、信用提升机制”三大机制,贯穿社区矫正全周期。类应用,即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信用+画像、信用+档案、信用+教育、信用+监管、信用+公益、信用+帮扶、信用+就业、信用+网格”等场景。(二)模型体系联合省市发改委、省市信用中心,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区矫正对象“省公共信用分一信用矫正分一地市信用分”的流转机制。重点是基于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表现,形成“信用矫正分”,总分为100O分。该“信用矫正分”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省公共基础分: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有的公共信用分中按照40%折算,总分400分。二是矫正管理分:构建“风险评估、就业就学、日常行为、矫正管理、公益活动、修心教育”等六大维度,设置总分600分。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后,其“信用矫正分”将会流转至省公共信用平台,以及各地市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如XX市的“钱江分”平台,XX市“瓯江分”平台、XX市“诚信码”平台、XX市“信义金”平台等),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社会信用分的提升。(三)功能应用以“高效、便捷、实用”为原则,开展信用矫正及应用场景建设。内容主要包含1舱2端1中心。其中:“1舱”:开发省、市、区(县)三级驾驶舱,实现全省信用矫正信息“一屏总览、一屏统管”。“2端”:“浙政钉”和“浙里办二一是以“浙政钉”为入口,开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端,满足“一站式动态掌握信用矫正信息,随时随地审批等。二是以“浙里办”为入口,开发社区矫正对象端,提供“服务随时申请,帮扶诉求在线提出,个人信用实时感知,个人社会信用提升”等服务。“1中心”:信用矫正管理中心。以纵横向归集社区矫正数据为基础,通过“信用矫正管理中心”实现对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的综合管理应用。依托五大模型,实现信用数据的深层次应用;基于机制中心,实现对“信用承诺、信用奖惩、信用提升”三大机制的管理;借助分析中心提供分析研判、预警预测、趋势对比能力;此外,场景中心提供信用+档案、信用+画像等场景应用,多维度展示社区矫正对象的信用等级、信用分值,变化趋势,以及信用提升建议等。三、“信用矫正”主要做法探索建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工作格局和“省级抓标准和集成,市级抓建设和推广,基层抓应用和反馈”的建设机制。一是聚焦目标导向,高起点谋划。按照“信用矫正”的“123N”架构设计,我们在底座体系构建、数据来源梳理、指标体系整合、应用清单建设等方面,始终贯彻省厅“可推广可试点”的要求。使整体架构基本实现与现有工作有机融合、与现有系统有效衔接,确保整体设计不跑偏、不走样、不给基层添负担。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全省一盘棋、市级抓落实、区县做应用。其中省厅负责统筹资源、落实政策、出台配套机制,实现一地建设,全省推广;地市承建信用矫正省级平台,整合区县力量,落实区县试点应用。目前,XX承担全省信用矫正平台底座建设以及“信用档案、信用画像、信用教育”等场景开发,XX负责“信用监管”场景建设,XX负责“信用网格、信用帮扶、信用就业”等场景建设,XX负责“信用公益”场景建设。二是聚焦问题导向,高标准推进。按照“四张清单”(指标清单、数据清单、应用清单、制度清单)推进要求,我们进一步分析工作中的堵点难点,梳理场景整合等技术层面、积分互认等协调层面、法条衔接等制度层面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努力做到问题动态清零。聚焦”社区矫正缺乏正面引导和评价体系,以强监督管理为主”等问题,完成“信用矫正”指标体系调整和优化,形成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聚焦“矫正数据未全量归集,不能形成有效的分析研判,无法充分发挥价值”等问题,通过XX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按照“应聚尽聚”原则对接获取数据权限。目前已对接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等数十个部门,建立了响应数据库。聚焦“尚未形成信用相关的机制保障”等问题,配套开展机制建设,已出台了Gx省“信用矫正”体系建设三年规划(xx-2024年),初步梳理信用提升工作机制,最终形成更全面、可量化、可复制、易操作的保障机制。三是聚焦应用导向,高质量赋能。为确保各个阶段工作高效推进,我们按照“正向激励”“自我约束”“管服并举”等基本原则,通过信用矫正体系综合评估,探索将社区矫正对象的信用等级分为五类(严重失信、较重失信、轻微失信、信用良好和诚实守信),分别赋红、橙、黄、蓝、绿码,并初步测算相应比例,努力实现精准分析,分级管理。对于“严重失信”的社区矫正对象,重点关注、严格管理。而对于“诚实守信”的社区矫正对象,则可以享受请假绿色通道、信用修复提升等。四、预期成效一是助推基层基础治理有提升。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一直探索将“信用”元素与精准矫正工作有效融合,通过社会基层治理的“信用+”模式,着力在“2个考核”(平安考核和法治XX考核)和“5个零发生”(社区矫正对象脱管“零发生”、暴恐案事件“零发生”、严重再犯罪案件“零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零发生”、重大负面舆情“零发生”)上有所提升。二是助推社区矫正理念有更新。通过实现“信用+监管”结合、发挥“信用+网格”管理、促进“信用+公益”融合、营造“信用+帮扶”氛围等,实现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被动监督管理”向"主动自我约束”转变,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守法守信、主动受矫、真心向善,破解回归社会难等问题,努力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XX经验。三是助推信用体系建设有突破。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社区矫正对象“公共信用信息一社区矫正信用一应用成效反馈”信息流转机制,落实“省信用矫正平台”与“钱江分”等地方平台信用积分互认事宜,真正有效拓展信用体系场景应用,丰富信用体系建设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