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阶段》PPT课件.ppt
第五讲采访的第三阶段,第一节 注意深入采访,悉心抓本质第一,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第二,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在深入采访中,记者还应以良好的意志品质,自觉地克服、排除有碍深入的思想障碍。这些思想障碍具体有:盲目自满,追求数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第二节 新闻材料,一、材料与事实的关系 讨论:“采访就是搞到材料”。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地了解典型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材料与事实并不能完全等同。,材料与事实的区别:事实是客观事物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它是客观的、现实的、第一性的东西。材料是各种事情的各种情况和各种情况的报道和记载。也可以说,材料是各种事情的各种情况和各种情况的报道和记载。它既包括事物的表象、表现这类第一性的材料,如物证材料,也包括事实的叙述、转述、记载等第二性材料,如各类文字材料。这些材料中,不仅那些第二性材料常常不能准确反映事实,就是那些第一性的表象材料中:有的也可能是假象,所以,把它们与事实完全等同,显然是不妥的。,材料与事实的关系:材料不等于事实,但要了解事实,却一步也离不开材料。从总体上讲,材料是记者了解事实的桥梁。记者的劳动对象就是材料。没有劳动对象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劳动。材料在记者工作中就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曾担任过新华社社长的朱穆之同志说:“记者是凭情况工作的,没有事实的情况,记者就不成其为记者了。“记者的问题最多,这是因为他了解的情况最多,发现其中的矛盾多。记者越是发现矛盾多、问题多,他也越能够深入事物,揭发事物的本质。”,案例分析: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北京饮食业根据群众意见,经有关部门批准,自2月中旬以来,降低了部分食品的销售价格,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240家饭馆经管的4700多种炒菜,平均降价幅度为4.9;冷拼盘和酱肉售价,平均降低了2;饺子、包子的售价,平均降低了5.8。去年底北京市进行了物价大检查,发现不少饭馆供应的菜肴价格较贵,低档菜少,群众有意见。有关部门对这一情况很重视,他们对炒菜馆的经营情况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认为在掌握毛利率时有就高不就低的现象。本着照顾群众利益又使饮食业有适当利润的精神,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从 2月15日起降低饮食售价。据有关部门最近检查,大多数炒菜馆执行得比较好。很多饭馆在降低售价的同时,还积极增添小盘、低档的经济菜,仅据168家饭馆统计,新近增加的5角以下炒菜累计有1391种,占炒菜总数的29。,编辑同志:我们是全年在厂外工作的工人,每天都在街上饭馆或小吃店吃饭看了报纸的第二天即 4月28日,我们也对从西四至西单这条街上的 5个炒菜馆作了一次调查。这几家饭馆共有炒菜l14种,其中8角以上的菜有91种(这里很多在 l元以上),5角和5角以下的菜“累计”共有9种,仅占炒菜总数的8,而且有些低档菜,菜谱上虽然写着,实际上并没有卖的。至于说降低部分食品售价,我们也可举出一些相反例子。如西四小吃店地下餐厅在春节前停业整修,3月恢复营业后,红烧肉面售价从每斤1元变成每斤1.1元。珠市口附近的新春饭馆快餐部炒菜也较元旦时卖得贵了,如辣子肉丁元旦时售价为4.6角,现在为5.8角。这哪里是降低,明明是提价。北京市东风无线电厂门市部王印儒等六人,消息作者证明其消息真实可靠的理由:1、“北京市各类经营炒菜的饭馆毛利率降低2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因为“这是北京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研究作出的决定。据测算,仅此一项,国家一年要减少税收150万元,消费者要收益5.8。”2、“饮食主管部门还对饭馆经营的低档菜降低售价的比例作出规定”,“据检查,这个规定大多数饭馆执行得比较好,有少数饭馆较差。”于是这两条证明了“文内事实没有问题”。,给我们的启发是:必须对我们使用的材料的性质有一个清醒而准确的认识,对各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二、从材料来源和传递上对材料进行分类(一)定义:记者在采访中处理材料时,首先遇到的是材料来源及其传递的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通常人们把材料分成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等等,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正是在这些经常使用的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起码也是相当模糊的。这种混乱和模糊已经和正在造成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在生活和记者的工作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材料链条:事实 A B C 起点 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 记者获得的是第几手材料,要看记者在这个传递链条上所在的位置而定。记者在A点,他获得的是第一手材料;在B点,他获得的是他二手材料;在C点,获得的是第三手材料。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这一类。第三、第四手以上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两个以上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非当事人和非目击者那里得到的情况,总结概括性的材料,都属于这一类。,(二)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1、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保证。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记述俄国十月革命情景的名著震撼世界的十天:我们裹在波涛般汹涌的人群里,从右边的入口处跑到冬宫里,右边的入口正对着一个巨大的拱形空房间,这是一个右侧的地下室,从这里连接着通向各处的曲折迂回的走廊和楼梯。在这里放着许多箱子。赤卫队和士兵们猛烈地向这里扑了过来,用枪托把箱子打破,从里边拖出了一些地毯、窗帘、桌布、瓷器和玻璃器皿。但抢夺刚一开始,就有人喊道:“同志们!什么也不要动!什么也不要拿!这是人民的财产!”立刻就有不下20个人的声音支持他:“站住!把所有拿走的东西都放回原处!什么都不许动!这是人民的财产!”有几十只手指着那些抢东西的人。于是他们匆匆忙忙地把东西又放回到箱子里,在那些箱子旁边有人自动地站岗看守着这些东西。一切维持秩序的事情都是自发的。在各走廊和楼梯上可以听出一些喊声:“革命的纪律!”“人民的财产!”,再请看记者走进临时政府会议室所见到的情景:最后我们走进了一个孔雀石建筑的房间,房间门口有金色的装饰品和红缎制的门帘,临时政府的总长会议,最后几天曾经连日连夜地在这里开过会,一条铺着绿呢绒的长桌,仍旧像政府官员们在被捕前那样放着。在这个桌子上,每一只空椅子的前面都摆着墨水瓶、纸张和钢笔。纸张上写满了各种行动计划的片断,文告和宣言的底稿。所有这些底稿,差不多全被涂抹了,仿佛执笔者自己逐渐认识到自己这些计划是完全没有希望了。在空白的地方画着一些毫无意义的几何图形的线条,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谈到报道所用的材料时曾经说过:“报道的时候,别人提供的材料要尽量少用,只能占三分之一,其三分之二应该是记者自己的积累和观察。”动荡之中的西北大局这篇文章,以他自己在事件发生地亲自收集的各种材料说明:“双十二事件之发生,实以东北军为主体,陕西为附庸,共军以事后参加之地位,而转成为政治上之领导力量。”澄清了事实,抵制了亲日派的谣言,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了不可忽视的舆论上的作用。”,2、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3、第一手材料是订正、检验第二、第三 手等材料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苏东坡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分析的这几种情况:不详、不知、不达、不实,在记者的工作中,不是更经常更大量地遇到吗?因此,更加不能“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了。穆青、陆拂为: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4、获取第一手材料有助于展开和深入自己的采访活动。5、第一手材料最形象生动、最引人。4月 10日,路上突然遇到了大风雪。刮过来的雪成了黄色,白雪世界眨眼间变成了“黄海”。黄色的风暴把我们的小车刮得像怒海上的小舟第三天赶到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县时,发现这里的风灾比北疆还要严重。公路两旁的高压线杆,有的刮斜了,有的竟刮断了;遇灾的汽车,窗破璃、车灯全被飞砂走石打光,车身的漆皮也被飞沙擦掉,村庄房屋的土墙,好像被锉刀来回锉过的一样 6、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是重要的历史记录。,(三)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1、记者观察的距离有时会造成失真。2、记者受观察时间的局限也会造成失真。3、事物本质含义的多样性也会造成第一手材料的失真。事物常常是这样:现象相同,本质不同;现象不同,本质相同。第一手材料当然不能“逃脱”出这个规律,因为直接观察,看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把现象和本质联系起来,有时还需要更多的材料,再加上思索。根据第一手材料判断现象上的有无,一般是较为容易的,做出原因、后果、联系上的判断,则要谨慎;根据第一手材料做出否定的回答,一般说来比较容易,而做出肯定的回答则要谨慎。要把第一手材料同第二手、第三第四手材料加以联系对照,防止孤立地、武断地使用第一手材料。,(四)如何认识第二手材料和第三第四手材料:间接得来的材料(包括第二手和第三第四手材料)容易失真;吕氏春秋察传:夫得官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JUE2),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间接性材料,在事实与记者之间存在着至少一个以至几个或多个中转环节,由这些传递环节组成了一个情况传递链条。从“保真系数”来看,这个链条是相当脆弱的。这种脆弱表现在:1.每一个环节上发生较小的偏差,积累起来,可能发生一个性质上的颠倒。2.在这个链条上的每一环节对传递的最终结果都握有否决权。,新华社 1980年1月30日播发了一条200字的消息法国取消苏军一歌舞团的访法演出。导语是:据法国方面今天在巴黎宣布,苏联军队基辅歌舞团原订于2月3日至3月底在法国的访问演出已被取消。举办人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取消了这次访问演出。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在巴黎举行这样的访问是不适宜的。,法新社的原稿导语:法新社巴黎1月29日讯:苏联军队基辅歌舞团取消了原定于2月3 日至3月底在法国的访问演出,这是这次访问的组织者星期一宣布的。这次访问被取消是“鉴于国际形势”。新华社巴黎分社:苏联军队基辅歌舞团原定于2月3 日至3月底在法国的访问演出,已被(?)取消。新华总社国际部:举办人今天在巴黎宣布,苏联军队基辅歌舞团原定于2月3日至3月底在法国的访问演出已被(?)取消。举办人指出,鉴于国际形势”,(?)取消了这次访问演出。他还说,这样的访问演出,不宜在巴黎举行。到了审稿人那里,又做了一些修改。把“举办人今天在巴黎宣布”改成“据法国方面今天在巴黎宣布”。导语中的最后一句改为:“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在巴黎举行这样的访问是不适宜的。”,间接材料既然“保险系数”比较小,那么,记者是否应该对它们采取拒绝和排斥的态度呢?不,决不应该。相反,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大量搜集这样的材料,为我所用,只是在使用时,时刻记住它们的弱点就是了。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量的第二手材料和第三、四手材料,这是记者调查研究的重要特点之一。“宁可我不用,不可我不知。”这是记者对于材料的座右铭。,(五)间接性材料有哪些长处?为什么会有这些长处?1、间接性材料主要是那些正式形成文字的材料,往往是(注意:不都是)经过了相当多的人的劳动,综合了相当多的各类材料写成的。(1)认识主体的人数多,是各种形式的集体或集合;(2)认识的材料多。,2、间接性材料经过中间环节的加工,如果这种加工是科学的话,那么这种间接性材料会更精粹、更全面、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作为记者一定要估计到间接性材料对直接性材料在这方面可能(不是一定)存在的某种质量上的优势。,3、有些间接性材料比记者的直接性材料具有更大的权威性,读者和听众、观众宁可相信这些材料,而不愿把记者的直接观察作为依据。,(六)材料的相对性和双重性:1、材料的相对性包括两层含义:(1)我们研究的是新闻材料学,也就是说,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第三第四手材料这种分类,都是相对于记者而言的。(2)在材料的分类中,记者只是事实传递的终点,而不是中心,更不是衡量材料的客观标准。有的人说:“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用这些材料去检验那些第二第三手材料,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种说法对不对?2、材料的双重性:同一个材料,对记者来说,可以当两种材料用,既可以当作第一手材料,也可以当作第二手材料。,三、按认识阶段对材料进行的分类,一个具体的采访事例:1978年春天,人民日报一位记者随着中央某专业会议的代表们到山东省某地参观社队企业。当他们乘车来到某个队办工厂的时候,看到墙上贴着标语,门上桂着红布横幅:“欢迎各位首长光临指导。”在办公室,厂长向他们介绍了队办企业的发展过程、成绩和经验;在各个车间,他们看到机器飞转、工人们在紧张地劳动,这生机勃勃、紧张热烈的场面,的确是很鼓舞人的,相当多的代表点头赞许。但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怀疑:墙上的统计图表都是新画新填写的,墨迹还未干。参观团走后,记者一个人又来到这个队办工厂,他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机器全都停止转动,鸦雀无声。细一追问,看门的老头露了底:原来这个厂原料不足,经常不能开工,刚才是为了应付参观者“表演”一通。,(一)感性认识材料和理性认识材料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才相应地分成为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问题在于,记者在采访当中,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混淆起来。一种是采访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他们向记者提供的感性认识材料和理性认识材料。也就是说,这里是指记者面对的材料内容的形态:反映事物现象的是感性认识材料,概括事物本质的是理性材料。,另一种是记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记者的每次较为完整的采访活动都应该是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甚至包括几次这样的反复的过程。但无一例外,记者对它们采访的事实(包括人物)来说、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他们面对的一切材料,包括采访对象提供的理性认识材料,统统都是作为记者的感性材料而存在的。,记者容易犯的毛病是把采访对象的或者采访对象提供的理性材料,简单地、直接地就当成自己的理性材料,甚至把对方的判断和推理也简单拿来作为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对感性认识材料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要十分丰富或足够丰富;二是感觉要真实,不是错觉。对理性材料的要求也有两点:一是理性材料必须建筑在感性材料之上,二是理性材料是记者自己的理性材料而不是其它人的。,(二)现象和本质就记者采访工作来看,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有两大类共六种基本联系形式:1、事物自有现象:它是事物在一般情况下自身呈现出来的现象。所谓“一般情况”主要是指没有宣传和采访的影响或干扰的情况。所谓“自身呈现”,就是由其本身的矛盾所决定。(1)本质性现象:是指直接地、正面地、典型地显现事物本质的现象。(2)偶然性现象:是指那些对显示事物本质无关紧要的、纯属偶然出现的现象。(3)假象:是指那些歪曲以致颠倒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2、宣传性现象: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了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宣传性现象”同上面说的“假象”是不同的:第一,“假象”是事物本身特有的,宣传性现象则是为了宣传目的或者受宣传影响由某些人从外面加给事物的。第二,一部分宣传性现象同本质的关系,的确近于假象同本质的关系,即制造一些虚假的现象来掩盖与其相反的本质。但也有一部分宣传性现象是把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现象加以突出、集中,从而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有更鲜明的认识。不应把“宣传性现象”不加分析地一概同“弄虚作假”等同起来。,(1)合理的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虽然是为了宣传目的而安排的、但并未歪曲和改变事物本质的那些现象。这类现象有些还更集中突出地表现了事物的本质。“合理的宣传性现象”之所以“合理”,是因为它的宣传和传播的意图是公开的、采取的形式是郑重的。(2)不合理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纯属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人为设计制造的、用来掩盖或歪曲事物本来面目和固有本质的现象。不合理表现在:手段上靠假造;目的不良。(3)半合理宣传性现象:是指那些既含有合理成分,又含有不合理成分的宣传性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利用合理的宣传性现象的形式(形式上没有造假),塞进不合理的宣传性现象的内容(内容上造假)。,半合理宣传性现象是最难防范的了:首先,它是真假混杂的,真假常难以划清界限;其次,它采取的是“合理”的形式;第三,这种现象的不合理成分也并不都是(甚至主要不是)由弄虚作假构成的。它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组合进行的。也许分开来看,单个材料都是真的,但由于它有目的地突出了某部分、隐藏了某部分,按自己的设计进行组合,因而事物整个形象(或现象)被歪曲了。,再看另一个例子;1980年6月13日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人拉洋车,车上坐着一个人。照片的说明是“纽约市行路难,各种代步工具应运出世。这是一个人乘一辆人力车上班,据说车夫是个穷音乐家。”实际上是一个宣传性现象,而记者却把它当成了特有现象,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四、关于材料的加工,采访不仅是采集各种材料的过程,也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采访中的记者,他的成品是“事实”准确地说,是对事实的认识。一般说,产品的规格包括三项要求,这三项要求也是新闻采访工作最根本的要求:真实性。认识要符合现实情况,不是虚幻感觉,不是主观臆断。完整性。不是残缺不全,不是割断各个环节、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深刻性。要触及到事实的本质,它的实际意义等,不被假象和不合理宣传性现象等所迷惑。,(一)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 现象真实:是指报道符合事物的外部表现。也就是说,报道要确有其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等,要符合实际情况。本质真实:是指报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揭示了内在的实际意义和事物的发展规律。“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即要求记者的认识和报道不仅要符合事物的外部表象,而且要符合事物的本质。新闻真实性原则,应该被理解为禁止性原则,即,它要求新闻报道不违反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而不是要求每一条新闻都必须完整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四种关系.doc,(二)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 材料采集和材料加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必须互相结合、同时进行。这是记者采访工作的一个特点。调查女工申诉.doc 从这个事例看,记者采访每深入一步,获得新的材料,都离不开对已获得的材料的加工分析、思考、核实、归纳等等,并据以做出某些判断和推理。材料加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采访时的思考,每天的笔记整理,阶段性的材料整理和分析,最后的总的组装,等等。材料加工总的原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的,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三)核实材料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向提供消息的本人“核实”。2.用远离事实的材料去证实、核实更接近事实的材料。为实现四化奋发学习.doc 3.把审查当成了核实。4.“同级”材料的彼此“核实”。,(四)核实材料的方法:1.溯本求源 2.寻求物证 3.多方证实 4.逻辑判断 5.技术检验 6.校正误差,记者无法确切核实或证实所用的材料,但还必须报道,为了解决这个看来难以解决的矛盾,新闻工作者们想出了个符合新闻规律的解决方法:注明消息来源,或指出材料出处。美国全能记者一书曾介绍了几种方式:A、注明消息来源。B、为了保护某些人或应消息来源的要求,记者不明确地说明出处。C、记者对所有议论性材料务必交待出处。,第三节 积累多余资料,搞好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2.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3.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获取新闻线索。要搞好资料积累,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掌握的。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勤奋读书;二是持之以恒。,积累资料工作的十项原则:一是指向原则,收集资料应有明确的方向;比如自己负责的报道领域,对某个问题的专题研究。二是优选原则,要求能够善于分析,去粗取精;(最权威、最前沿、最时新)三是统筹原则,从纵横两方面即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统筹兼顾;四是价值原则,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考验;五是及时原则,一发现有用应立即做成卡片;(老师做卡片)六是精确原则,资料的精确性要丝毫不差;(不要有错别字;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要齐)七是全面原则,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全面收集;八是求新原则,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九是系统原则,要系统整理,合理编码;十是持久原则,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