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检验》PPT课件.ppt
第三章 足 迹 检 验,第一节 足 迹 概 述,一、足迹概念(一)足及其痕迹 足底面形成的痕迹称之为足迹。(二)足穿鞋、袜及其痕迹(三)足迹概念 是指受人体制约的足或穿鞋、袜与承痕体接触所形成的痕迹。,二、足迹的形成和分类(一)足迹的形成 1足迹的造痕体 2足迹的承痕体 3形成足迹的力,(二)足迹的种类 1、按造痕体分类 赤足足迹 穿鞋足迹 穿袜足迹,2根据承痕体表面变化分类:(1)立体足迹(2)平面足迹。可分为减层平面足迹和加层平面足迹。加层平面足迹中,又可分为有色平面足迹和无色平面足迹。,3、按足迹的反映性分类 正常足迹、变形足迹。4、按足迹的数量和搭配关系分 单个足迹 成趟足迹,三、足迹的特点(一)足迹特定性(二)足迹相对稳定性(三)足迹反映性(四)足迹连续性,第二节 足迹的形象特征,概念:是指人的足(鞋、袜)底的外表形态结构及个体特征在足迹中的映象反映。,一、赤足足迹特征 赤足包括 趾区 掌区 弓区 跟区,(一)赤足足迹的种类特征 1、隆出 2、足趾痕迹形状与分布 3、足掌痕迹形状 4、足弓痕迹的形状 5、足跟痕迹的形状 6、屈肌褶纹痕迹,7、赤足足迹全长及各部位的宽,8、足迹反映出的复杂乳突花纹。9、沾附物质形成的痕迹,(二)赤足足迹的个别特征 1、拇趾角特征 2、畸形趾痕特征 3、趾头痕顶端连线特征 4、隆出弓高弦长(弓底)特征;5、伤疤痕特征,6、鸡眼痕特征 7、屈肌褶纹痕特征 8、皱纹痕特征 9、脱皮点块痕特征 10、老茧皮痕特征 11、乳突花纹细节特征,二、穿鞋足迹形象特征 尖部 掌部 弓部 跟部,(一)穿鞋足迹的种类特征 1、花纹种类及标志特征。2、鞋掌、跟部前后边沿的形状特征 3、穿鞋足迹反映底面及跟痕形状特征。,4、穿鞋足迹原料品特征(1)塑料底的穿鞋足迹特点 硬塑料底鞋,半发泡塑料底鞋,全发泡塑料底鞋,旅游鞋底,(2)穿橡胶底鞋的足迹特点 运动鞋,篮球鞋,解放鞋,雨鞋,(3)穿皮鞋的足迹特点 皮底皮鞋,橡胶底皮鞋,模压硫化胶底皮鞋,(4)穿布底布鞋的足迹特点,5、生产过程形成的痕迹特征(1)鞋底花纹设计特点(2)机制底鞋的足迹特征(3)半机制底鞋的足迹特征(4)手工制底鞋的足迹特征,6、穿鞋足迹全长及各部的长、宽,(二)穿鞋足迹的个别特征 1、硬伤痕特征 2、磨损痕特征 3、磨损面周围残留花纹痕特征 4、孔洞痕特征 5、补块物痕特征 6、断裂痕特征,7、龟裂纹痕特征 8、围条及鞋帮痕特征 9、钉孔和钉帽痕特征 10、针脚痕特征 11、印模特征 12、弓部内外侧边残留纹饰痕特征,第三节足迹的步法特征,步法概念:指人们行走习惯及其反映出的规律。也叫行走运动动力定型。这些规律特点是进行步法追踪、步法分析和步法检验的基础。,步法特征概念:是单个足迹或成趟足迹中,能反映出足底各部位定型动作形成的痕迹和双足协调搭配关系等外部表象。它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一、人体运动器官和行走运动(一)人体运动器官 1人体骨骼 2下肢骨的连接及其运动 3人体骨骼肌 4人体重心的特点 5下肢关节形态与腿型,(二)人的行走运动 1行走运动的力。2行走运动周期 普通步 单步 复步,二、步法特征 人体的行走运动所表现的规律特点反映出步法特征,步法特征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两大类。,(一)步幅特征概念:步幅特征是指成趟足迹中,反映人行走时双足协调搭配关系及双足迈步动作的特征。它蕴含着人行走运动的内在规律,是分析行走人运动姿势的客观依据,也是进行步法检验的基础。包括:步幅长度、步幅宽度、步幅角度。,1、步长。概念:是指相邻左右足迹对应点之间纵向长度,即一个普通步的纵向长度。,2、步宽 概念:是指边缘连线(同侧邻近两足迹跟或掌的内侧边缘突出之点的连线)至对侧足迹跟内突点或掌内突点的垂直距离。,3、步角 概念:是指足迹中心线与同侧步行线相交于后跟中心点所构成的外展或内收的角度。,4、步幅类型:由于步长、步宽、步角的分类不同,因而三者相互搭配起来就构成了不同的步幅类型。确定步幅类型顺序是,先定步角类型,再定步宽类型,最后定步长类型。先左后右。,5、长、宽、角六项指标。既可显示一个人在步幅特征方面的稳定性,又可反映出不同人步幅特征的差异性,而且多次行走可以反复出现,便于测量。且适合于所有的步幅类型。即揭示规律,定量化检验。,(二)步态特征 概念:是指单个足迹中,反映遗留足迹人习惯性行走姿势及身体结构特点的细微痕迹。可分为落足特征、支撑特征和起足特征。共17种:磕、踏、推、跄、坐、迫、压、拧、抬、蹬、抠、挖、挑、耠、划、扫、擦。,1、落足特征。摆动腿转变为支撑腿一侧的足着地时由于习惯动作、身体结构形态和作用力大小、方向、分布的不同,常见有以下特征:磕痕、踏痕、推痕、跄痕、擦痕。,(1)磕痕,(2)踏痕,(3)推痕,(4)跄痕,(5)擦痕,2、支撑特征(1)坐痕,(2)迫痕,(3)压痕 观察压痕的方法:第一、以亮度确定重压 第二、以密度确定压痕 第三、以深度确定压痕 第四、以渍水情况确定压痕 第五、以麻纱情况确定压痕 第六、以鞋底花纹的磨损程度来确定压痕,(4)拧痕,3、起足特征(1)蹬痕,(2)挖痕,(3)抠痕,(4)抬痕,(5)挑痕,(6)耠痕,(7)划痕,(8)扫痕,(三)步态特征的定位方向 后跟部位和前尖部位的步态特征中均以中心线为基准,与中心线垂直的为正,偏向足迹中心线内侧的为偏内,偏向外侧的为偏外,超出中心线的为内或外。压痕的定位,以足迹划分的区域确定。挖痕、拧痕的定向,以甩土或拧土的方向确定,即内甩、外甩,内拧、外拧。,(四)步幅特征与步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积极系统的步法特征 2、消极的步法特征 一般是积极的步幅特征配以积极的步态特征,消极的步幅特征配以消极的步态特征。,第五节 现场足迹的勘验,在现场寻找、发现足迹,必须遵循:抓住重点,由外围向中心,或由中心向外围,由下而上,由室外到室内的工作原则。并注意做到:边发现,边做标记,加强保护,防止人、畜、禽及自然气候破坏。,一、寻找作案人足迹的重点部位(一)作案现场的出入口(二)犯罪的中心现场(三)嫌疑人来去的路线(四)嫌疑人守侯藏身伺机作案处,(五)嫌疑人掩埋尸体和隐藏赃物处(六)嫌疑人踩踏攀登过的物品上(七)通过被害人的足迹去发现作案人足迹(八)根据其它痕迹物证寻找(九)从大小便痕迹处寻找,二、观察发现足迹的方法(一)白天观察足迹的方法 1、室外现场的观察方法。2、室内现场的观察方法。(二)夜晚寻找足迹的方法(三)复印法发现,三、确定作案人足迹的方法(一)以足迹遗留的位置判断确定(二)以足迹的新旧程度判断确定(三)以足迹反映出的习惯痕迹特征判断确定(四)以足迹与其他痕迹的关系判断确定(五)进行甄别排除确定,四、提取现场犯罪嫌疑人足迹的方法(一)比例照相法 1、拍照单个足迹,2、拍照成趟足迹。(1)窄步宽的拍照方法。(2)宽步宽的拍照方法。,3、静电板上足迹的拍照。由于色调暗,呈灰色。为获得反差合适的负片,翻拍时需转增大曝光量,但要解决好标尺白线曝光过度的问题。,(二)提取嗅源 提取嗅源的方法(三)提取原物,(四)制作石膏足迹模型 1、检查石膏粉的质量 2、制模前的准备工作 3、调灌石膏液 4、模型的处置,5、在几种不同承痕体上制模法(1)在粉尘上制作足迹模型。(2)在砂土上制作足迹模型(3)在雪地上制模(4)在积水中制作石膏模型,(五)复印提取法 1、静电复印法。2、胶带沾附法 3、加温加压复印法。4、水迹足迹的固定提取,五、现场足迹记录(一)记录现场足迹的意义(二)现场足迹记录的要求(三)现场足迹记录的方法 拍照、绘示意图、录象、文字记录(四)现场足迹记录的具体内容,六、收取样本足迹 样本足迹可分为捺印样本、自然样本和实验样本三种。收取样本的方式有公开收取和秘密搜取两种。捺印样本和实验样本多作公开收取。自然样本多作秘密搜取。在秘密搜取种又有两种情况:计划性和秘密性搜取。,第六节 现场足迹分析,一、分析足迹的方法(一)仔细观察(二)部位比较(三)具体分析(四)系统综合,二、分析足迹的内容(一)对鞋的种类和大小的分析 依据现场足迹推断鞋的大小,主要依据足迹反映的鞋底的长短。推断鞋的种类,主要根据鞋底花纹的类型、鞋底原料、制作工艺、鞋底结构和底帮结合形式进行,有时可以根据足迹反映的某种标号和鞋帮特征进行。,(二)分析性别 1男性。与女性比较,身材较高,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脂肪较少,肩围大于臀围,行走有力。反映的足迹长而宽,周边多不完整,足弓较高,前掌外侧和足弓内侧多出现虚边,鞋底结构和花纹较宽、粗。步幅特征:步长相对长,步宽相对宽,步角较小。步态特征:起落足有力,足底压力重,不均匀,多见蹬、挖、踏等步态特征。,2女性。与男性比较,身材较矮,骨骼相对短小,骨盆大,肌肉不发达,脂肪较丰富,臀围大于肩围,行走时力量小,动作缓慢。反映的足迹较短较窄,周边较完整,足弓较低,鞋底结构和底部花纹细。步幅特征:步长相对短,步宽较宽,步角较大。步态特征:起落足平稳,足底压力均匀,凹凸不明显,单足或双足内滚压,有些女性偏外起足,落足多有短擦痕,青壮年多有推痕,若有挖痕甩土不远。,(三)分析身高 以正常男女青年为例:,1、以步法出现的规律特点分析。以青壮年为例,一般是:,2、用单个赤足足迹计算身高(1)利用平面足迹计算法。H=X 7(或6.876)(2)利用立体足迹计算法 H=X 7(或6.876)3(3)H=X5.5+32.5,3、穿鞋足迹计算身高 减系数法:H=(X 系数)5.5+32.5,4、利用残缺赤足足迹分析身高(1)残缺赤足足迹反映前掌印宽,可用足掌与全长的比例为1:2.5分析身高:H=2.5前掌印宽6.876 或H=161.9+足掌印长(?),(2)残缺赤足足迹反映弓部与后跟,可量出足弓中心点到后跟中心点的长度:H=两中心点间长度25.4,(四)分析年龄 1、各年龄阶段的步法特点 人的年龄分为五个阶段:,2、判断年龄的方法(1)以前掌与后跟起落足力量的轻重分析年龄阶段。少年起落足低,后跟压力轻,多擦、挑痕;青年落足轻起足重,后跟压力轻,落足部位有虚边,前掌前边沿多见蹬、挖痕;,壮年起落足有力稳重,前后压力轻重均衡;中年落足力量重于起足,后跟多擦痕,起足多挑、耠痕;老年落足重起足轻,后跟擦痕加大,起足时前尖出现虚边,挑、耠痕加大。,(3)以足迹前掌重压面计算年龄。第一,年龄(岁)=重压面全长5,第二,前减后加法计算年龄 前减法:年龄=301.5(前长后长)后加法:年龄=301.5(后长前长),(五)分析体型 人的体型一般分为胖、中、瘦三种类型。,分析体重:中等体态人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数105 胖型人体重在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公斤数基础上加10%,瘦型人体重则减去8%。,(六)分析行走姿势 1、依据步幅特征分析行走姿势 2、根据起落足分析步行姿势 3、根据步态特征分析步行姿势 4、腿型与行走姿势,第七节 寻 迹 追 踪,一、追踪的准备工作(一)人员准备(二)确定原踪(三)“吃透”特征(四)物质准备,二、追踪方法(一)寻迹追踪(二)断踪后的连踪(三)逾越追踪(四)追踪到终点或踪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