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关系判断.ppt
四、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一)性质判断的真假性质判断主项“S”和谓项“P”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五种关系是性质判断的真假条件。,真值表:,S、P,S,P,P,S,S,P,S,P,(二)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是研究的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的真假制约关系。,同一素材的性质判断是指主、谓项均相同的性质判断。例如:A 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E 所有的法律都不是有阶级性的。I 有些法律是有阶级性的。O 有些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根据表中的A、E、I、O四种判断,在S、P的五种不同关系下的真假进行对照,就可以得出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反对关系:A与E的关系 可同假 不可同真 如:A:我班所有的同学都是山东人。E:我班所有的同学都不是山东人。2.下反对关系:I与O的关系 可同真 不可同假 如:I:有些学生是团员的。O:有些学生不是团员的。,3.差等关系:A与I、E与O的关系 全真特必真,全假特不定 特假全必假,特真全不定 如:A: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I:我们班有些学生是团员。E: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山东人。O:我们班有些学生不是山东人。,4.矛盾关系:A与O、E与I的关系 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如:A:所有的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O:有的法律不是有阶级性的。E:所有的鱼都不是哺乳动物。I:有些鱼是哺乳动物。,上述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可用如下的逻辑方阵表示:,反对关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矛盾关系,矛盾关系,A,E,I,O,下反对关系,运用逻辑方阵应注意的问题:第一,A、E、I、O四种命题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是相同的,才有可能存在这种真假关系,即对当关系必须是同一素材。,第二,通常将单称命题归入全称命题处理,但是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不是反对关系而是矛盾关系。例如:“刘钢是菏泽学院社科系的学生”和“刘钢不是菏泽学院社科系的学生”是矛盾关系而不是反对关系。,练习题如果A真,那么有几条途径可以求得E假?根据反对关系,可以知A真必可以推出E假。根据差等关系,由A真可推出I真;又根据矛盾关系,I真可以推出E假。根据差等关系,由A真可推出I真;但是根据下反对关系,I真,O真假不定;所以只能以O假时再根据矛盾关系,推出E假。根据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出O假;再根据差等关系,特称假全称一定假,推出E假。根据矛盾关系,由A真可推出O假;再根据下反对关系,一假,另一必真,O假可推 出I真;再根据矛盾关系,由I真推出E假。,【思维训练题1】这次逻辑学期终考试后,逻辑课代表向任课老师打探消息,说:“这次逻辑学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含60)吧?”任课老师说:“你的话前半句不错,后半句不对。”问:根据任课老师的意思,下列各项判断中,哪一项必定是事实?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C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成绩不理想。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思维训练题2】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他们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丁:我没有作案。问: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那 么下列哪项判断成立?A甲和丙说的是真话。B甲和丁说的是真话。C乙和丙说的是真话。D乙和丁说的是真话。E丙和丁说的是真话。,第五节 关系判断,一、关系判断的含义和构成:1、含义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判断,它也是一种简单判断。例如:(1)某甲和某乙是同案犯。(2)张三的罪行不重于李四的罪行。(3)2加3等于5。,2结构:(三部分)(1)关系者项:表示判断中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也称关系主项。关系者项一般用符号“a”、“b”表示。(2)关系项:表示判断中关系者之间关系的概念,关系项一般用符号“R”表示。,(3)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在关系判断中,如果关系者项表示的是一个或一类对象,量项可以省略。如: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有些选举人赞成所有候选人。,思维形式:aRb;或R(a,b)读作:a与b有R关系。如果有三项则表示为 R(a,b,c),二、关系的性质(一)关系的对称性 1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也一定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对称的。表示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同学”、“朋友”、“等于”、“邻居”等等。如:小王和小李是同学。李白和杜甫是同一时代人。李强和王娟是夫妻。,2反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反对称的。表示反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小于”、“重于”、“以南”、“以北”等等。如:5大于3.张三比李四年龄大。,3非对称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那么b R a可能真也可能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是非对称的。表示非对称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喜欢”、“佩服”、“支持”、“了解”、“信任”等等。如:小明喜欢小娟。张三认识李四。,(二)关系的传递性 1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真,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传递的。表示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大于”、“在前”、“在后”、“相等”、“平行”等。如:5大于3,3大于2;5大于2。孔子早于孟子,孟子早于荀子;孔子早于荀子。,2反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必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反传递的。表示反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父子”、“母女”、“比早两天”、“迟一个月”、“大两岁”等。如: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不能说甲是丙的父亲。,3非传递关系 在特定的论域里,如果a R b真,并且b R c也真,那么a R c有可能为真,也有可能为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是非传递的。表示非传递关系的概念一般有“离-很近”、“认识”、“教唆”、“控告”、“相邻”等等。如:小王和小张是朋友,小张和小李是朋友,不能说小王和小李是朋友。,放映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