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文学赏析》PPT课件.ppt
五绝之臣-虞世南,六组组员:,舒媛陈亮何柏凤杨玲梅,何柏凤介绍作家的生平杨玲梅分析作家生涯与秘书的相关性陈亮 诗歌的鉴赏舒媛朗诵诗歌,目录,文人简介,人物生平,文学造诣,传世作品,启示,作品赏析,作品朗诵,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贞观十二年(638年)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人物生平,虞世南满腹经纶,但一生仕途并不平坦。在南陈时,他当过参军。入隋后,七品小官10年不变;隋灭,他被窦建德所获,在窦建德手下当了一阵子黄门侍郎。他最终能一展平生抱负,则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之后的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得虞世南,即引为秦王府参军,后来升为太子中舍人。李世民登基后,拜虞世南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虞世南是历史上少有的高寿名臣,直活到81岁高龄才谢世。他死时,李世民非常悲痛,在他家设一场五百僧人的道场,还给他造一尊像。如此可看出,李世民对虞世南的珍视。,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还编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类书北堂书钞共一百六十卷,摘录了唐初能见到的各种古书。这些古书如今大多失传了,但北堂书钞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古诗代表作有出塞、蝉、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文学造诣,传世作品,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初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书法用笔俊朗圆润,字形稍呈狭长而尤显秀丽。横平竖直,笔势舒展,一片平和润雅之象。宋黄庭坚有诗赞曰:“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启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谏言献策,“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若德义不修,虽获麟凤终是无补;但政事无阙,虽有灾星何损于时。然愿隆下勿以功高古人以自矜伐,勿以太平渐久而自骄怠,慎终如始。”,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品赏析,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