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元素周期表.ppt
找出规律,学习掌握其规律性。,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 素编号,得出的序号就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族,周期(7个),族(16个),短周期,长周期,第 1周期,第 2周期,第 6周期,第 3周期,第 5周期,第 4周期,第 7周期,2 种元素,8 种元素,8 种元素,18种元素,18种元素,32种元素,26种元素,主族A:,副族B:,第族:,0 族:,7 个主族,包含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7 个副族,只包含长周期元素,包括第8、9、10 纵行,稀有气体元素,元素周期表结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周期表里数周期,1 2 3 4 5 6 7,七主七副和零族,最后莫忘第族。,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三四分长短,第七不完全。纵行称作族,共有十六族;VIII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助记口诀,2,1,Li,3,1,3,Na,11,1,4,K,19,1,5,Rb,37,1,6,Cs,55,相同点,不同点,比较异同,?,2.实验:,(1),(2),迅速而剧烈燃烧,发出紫色火焰,钠先熔化,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水面上剧烈反应,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在水面上剧烈反应,发生燃烧,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超氧化钾,-0.5,3.思考与交流,相似性:它们都能跟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 水发生反应。,差异性:钾与氧气、水反应都比钠剧烈。,可见,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结构如电子层数、半径大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是有密切关系的。,相似性原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反应,化合价都显+1价。,2Li+2H2O=2LiOH+H2,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氧化物O-2价),(过氧化物O-1价),(超氧化物O-1/2价),差异性原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从锂到铯,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即,金属性:LiNaKRbCs,(核吸引电子能力分析图),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有延展性、密度 较小、熔点较低、易导电导热。液态钠:核反应堆的导热介质。,相似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 应该相似;,递变性: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 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 吸引力减弱,得到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应该减弱,即FClBrI。,资料卡片,卤素的物理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HX),H2+F2=2HF,F2 Cl2 Br2 I2,反应剧烈程度:大 小,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卤素的化学性质,结构上的相似 性质上的相似,决定,(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卤素其他性质: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与碱反应,(回忆氯气的性质),结构上的不同 性质上的差异,决定,(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可见,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分别呈橙红色、紫红色,静置后,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2NaBr+Cl2=2NaCl+Br2,2KI+Cl2=2KCl+I2,2KI+Br2=2KBr+I2,F2 Cl2 Br2 I2,氧化性逐渐减弱,(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强能置换弱,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相似性:同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相似,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质量数: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见下表P10),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符号:),如:,的含义:X元素符号,A 质量数,Z质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m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目,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各为一种核素。,都是氢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的用途(见课文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