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1D.ppt
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另一意义:从自然哲学向社会哲学的转向苏格拉底:人是社会性动物(a political animal)。“我爱学习,可乡村和树木不能教我任何东西,而城市中的人则能教我很多。”,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智者根本就不认为有真理存在,而仅仅将语言看作是一种“说服”的工具,故仅在“修辞学”上下功夫,却不能说明修辞学本身的根据何在,以及它能为城邦中的人提供什么永恒的价值目标。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是要和以“迷狂”的方式反映人的永恒价值的“诗”联合起来,反对智者对语言的工具性的使用。,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苏格拉底(Socrates,469-399):神创造自然和艺术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部欲望。哲学不应研究自然,而应研究人自身的灵魂。艺术要摹仿自然,但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要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画家和雕刻家要把人物高兴与忧伤、高尚与下贱、慷慨与鄙吝、谦虚与骄傲、聪慧与愚蠢的“心境”与“感情”恰当地表现在其“神色与姿势上”。有“属人的自然”(human nature),苏氏在此是强调此属人的自然不是人形,而是人性,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苏格拉底对画家巴拉苏斯:“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却又很难找到一个人身体各部分都很完美,你是否从许多中选择,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呢?”此为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芽。美的标准就是“功用”。有用即美,无用即丑。一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若一事物能实现使用者的“目的”,就既善且美。这一思想导致西方长期善美不分,以“功用”代替文艺全部本质的倾向。,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于悲愤中离开雅典,漫游各国,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在此接触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晚年陷入神秘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柏拉图的对话体(“辩证法”dialectics的来历):讨论双方集中于一个或几个问题,一问一答,互相辩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矛盾暴露得清楚深刻。印度亦有此法。例:陈玄奘在印度谒戒日王,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有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柏拉图文艺对话录,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柏拉图的“洞喻”及其理念论一个人如果只是看到事物的影子或事物本身而看不到那让影子和事物显现的火光,他就只有“意见”而无作为“逻各斯”的真正内容的“知识”。知识涉及抽象成公式、原理、定义、规则的普遍性存在或共相世界,而“意见”仅涉及表象世界,即具体物质存在构成的世界。表象世界是共相世界的“影子”或次级存在;“共相世界”则为本原的世界。,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普罗泰戈拉的认识论为“感觉论”:“人为万物的权衡,存在者则见其存在,无有者则见其为无有。”柏拉图的“洞喻”: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他的感觉往往靠不住,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往往真伪不分,美丑莫辨。只有永恒的“本体结构”才是真正的现实。,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柏拉图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原理,划分出两个世界,一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观世界,这是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一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由有限单元数字与几何线条的比例构成。变动不居的经验现实世界是以有限的、不变的“本体结构”世界即“理念”世界为蓝本的。理念是原型,是正本,而经验世界是摹本,它是以理念的范型铸造出来的。,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逻各斯”(logos)是理念世界的内核以及把握理念世界的方式,“秘索思”(mythos)则是诗歌表述经验世界的方式,是通过经验、想象、修辞、技艺再现感官世界的方式。诗歌是一种“模仿”(mimesis),且由于其对象的次级性,相对于哲学处于次级地位。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艺术(绘画、雕塑以及包括悲剧和喜剧在内的广义诗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模仿(mimesis)”和“叙述(diegesis)”戏剧(代言体)是完全的模仿,而田园诗则是叙述和模仿兼而有之:田园诗人直接再现诗中人物对话的时候就属模仿,而讲述故事的时候就属于叙述(叙事体)。相比于哲学、科学或其他形式的抽象性理解,文学或诗总是感性的,关注的只是具体的东西,这就表明了文学与真理无缘“尤其是想当悲剧作家的诗人,更只能是模仿者,不论他们是用抑扬格还是用史诗格来写作。”抑扬格:iamb/iambus,对古希腊诗歌来说译成“短长格”更准确希腊悲剧:以iambic trimeter为主要音步荷马史诗:dactylic hexameter,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诗律常识,Latin and Greek Roots for Numbers,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诗律常识,Poetic Feet(=macron,=breve)Disyllables pyrrhus,dibrach iamb trochee,choree(or choreus)spondee,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诗律常识,Poetic Feet(=macron,=breve)Trisyllables tribrach dactyl amphibrach anapest,antidactylus bacchius antibacchius cretic,amphimacer molossus,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西方诗律常识,Poetic Feet(=macron,=breve)Tetrasyllables,tetrabrach,proceleusmatic primus paeon secundus paeon tertius paeon quartus paeon major ionic,double trochee minor ionic,double iamb ditrochee,diamb choriamb antispast first epitrite second epitrite third epitrite fourth epitrite dispondee,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SING,goddess,the anger of Peleus son Achilleusand its devastation,which put pains thousandfold upon the Achaians,hurled in their multitudes to the house of Hades strong soulsof heroes,but gave their bodies to be the delicate feastingof dogs,of all birds,and the will of Zeus was accomplishedsince that time when first there stood in division of conflictAtreus son the lord of men and brilliant Achilleus.荷马史诗开头呼唤诗神的启示,酒神祭者和女祭司在迷狂状态中宣示阿波罗的神谕。,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灵感(enthusiasm,inspiration):神助、灵启、陶醉、迷狂柏拉图:灵感源于“神灵附体”苏格拉底谓伊安:“你这副长于解说荷马的本领并不是一种技艺,而是一种灵感。有一种神力在驱遣你,像欧里庇得斯所说的磁石”能传递磁力(cf.Saul也成了先知;社会心理学:有些心理状态能传染)“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人又是诗人的代言人”。古希腊人认为神灵附体时的迷狂不是丑事而是美事,迷狂者的语言不是狂语而是诏语,是prophecy。,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柏拉图: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如巫师宣示神谕);教仪的迷狂(免灾避难的祈祷者的心理);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诗神凭附到一个温柔贞洁的心灵,感发它,引它到兴高采烈眉飞色舞的境界(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尽管他自己妄想单凭诗的艺术就可以成为一个诗人。他的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黯然无光了。”柏拉图把迷狂与理智对立起来(灵感必“失去平常理智”),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有的作用。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念世界的回忆。,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柏拉图的灵感说和迷狂说,灵魂回忆说“灵魂轮回”说是东方古代宗教的一种观念柏拉图漫游埃及,接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认为灵魂是“自动、纯真、不朽”之物,常住在天上神的世界,仅偶尔飘落尘埃(思凡)。在上界见到真理最多的灵魂附于一个人身,则此人必为爱智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真正的美,急于高飞远举,然只能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灵感的获得有“尘世之美”的引发,但并非来自尘世,而是灵魂直接对上界真善美世界的回忆,直接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如此则文艺活动不应属于他极力贬低的摹仿的艺术。)古希腊早期,人们把文学艺术创作也看成是一种凭技艺进行制作的活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派的一些修辞学家们也把文艺创作当成一种技艺,为讲演和写诗制定了不少规则,似乎人们学了这些规则就能写出好诗和演说词来。但柏拉图指出艺术创作不只是凭技艺,而是凭灵感。(cf.工匠画与文人画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柏拉图实际上揭示出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对现实美的摹写上,而是从不完善的现实美去追求理想美,努力创造有普遍性的理想美的形象的过程。柏拉图对中世纪神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理论和一些现代派理论影响很大。,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文艺的社会功用说诗教理论理想国的建设:哲学家、武士、百工(从事农工商的自由民),对应于理智、意志、情欲,各自的德性为智慧、勇敢、节制情欲。个人的constitution亦然,意志、情欲当受理智的统治。文学艺术的主要功用是培养和教育出踏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