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专业标准引发的思考.ppt
由教师专业标准引发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石 鸥2014-10010-68903980Qunou-,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壹、教师专业标准概述贰、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壹、教师专业标准概述,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过程二、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和内容三、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四、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与作用,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过程,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就着手研究建立教师教育标准体系,教师专业标准是其中重要内容,研制工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教育部委托9所师范大学和有关研究机构开始研究三个标准。2008年,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开展现状调查和国际比较等前期研究。,第二阶段:标准研究,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加快了教师专业标准研制工作。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标准文本研究,积极开展现状调研、国际比较、文本研制、专家咨询等相关工作,形成了三个标准文稿。课题组听取了1000多位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园长及一线教师的意见,大的修改有30多次。,第三阶段:征求意见,组织召开教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邀请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各位专家讨论修改。征求部有关司局、各省教育厅和部分师范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意见,多次修改三个标准文稿。,第四阶段:专家审议,组织召开三个标准审议会。邀请部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对三个标准进行了审定。大家认为,三个标准文稿基本成熟,理念先进,导向鲜明,要求明确,内容全面,易于操作,希望尽快印发。,第五阶段:审定统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与知名专家教授以及三个课题组负责人一起进行了最后统稿,再次对文稿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2012年2月教育部以“教师2012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试行稿”,二、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和内容,教师专业标准定位为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的专业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1.基本理念2.基本内容3.实施建议,1.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一是师德为先二是学生为本三是能力为重四是终身学习,2.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由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组成,分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3.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三、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基础性表现在为教师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所应必备的素质规定了基本标准。导向性表现在规定合格教师基础标准的同时,还具有发展性功能,起到引导教师朝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方向发展的作用。,四、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与意义,第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基础教育正进入由量的扩张往质的提升的全面过渡阶段,量的压力已经退去质的压力迅速升起,量的扩张阶段:,主体集中在20世纪后半叶,以1986年为重要界限。这以前是稳步发展阶段,这以后是迅猛发展阶段。基本任务是:让每个孩子有书读、有学上。主要是外延式扩张。世纪之交,量的迅猛扩张基本完成,开始往质的提升阶段过渡。,特征是:,学校硬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全面调整并基本完成(有一定代价)高中毕业升学率大幅度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空前高涨教师教育机构迅速升级(质量风险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全面提升(学历大幅度提升),质的提升阶段:,质的提升阶段的第一期集中在本世纪前十余年,一直到今天。基本任务是:让每个孩子读好书上好学主要是内涵式发展阶段。宏观上以教育公平、资源均等为旗帜。微观上普遍进入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努力阶段。,质的提升阶段第二期大约从第二个十年也即从今天开始,进入对实质意义的教育公平的追问与追求。微观上从仅仅关注课堂质量开始转向或兼顾关注课程质量。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从构建最好的教育进入构建最适合的教育的新阶段(三层次学校体系开始形成)。,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重要指导。,第四,教师专业标准可以规范教师专业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第五,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南,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贰、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一、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二、标准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三、标准的实施建议四、标准的基本性质,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中、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标准的制订规范了教师专业行为,有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为中小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相吻合。,标准提出“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是中、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应当秉持的价值导向。中、小学教师应当用这四个基本理念规范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日常的教学行为。,一、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一、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一)强调以学生为本(二)倡导以师德为先(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一)强调以学生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这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体现。,“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保护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强调“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强调“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强调“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中学特别强调“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成就之一是知识教学的成功最突出的经验是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09年的PISA检测成绩:上海和56个国家-地区各项学科奥赛夺金摘银留学生的成绩国际有关学科成绩调查检测,世界各国自然科学及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据统计表(1901-2004),正在呈现新的趋势:美国优势日益突出:从1980年到2004年,75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美国就分享了60项,占80%。2004-2009:20项中,美国分享16项,占80%;44人中,美国人(籍)30人,占68%多。,据统计:1999年到2001年世界3所一流大学与中国6所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流大学在世界著名的自然和科学两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结果是,6所中国一流大学总和20篇,哈佛大学399篇。,我国2012年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总数不如哈佛一校(368篇)在2012年的全球科学强国中,美国以2236篇的自然系列期刊论文总数摘得桂冠,这一数字是中国的7倍还要多。英国和德国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日本、法国紧跟其后,中国则位列第六。,2005年中国大陆共申请2452项国际专利,名列世界第十;韩国是4747项,第六;日本25214项,第二;美国45111项,第一。,2013年,美国保持其全球最具创新国家的领袖地位,专利申请占全世界总量的27.9%。美国总量主要由大学助推,在专利申请最多的前十所大学中,美国大学占了九所。进入前十的唯一一家非美国教育机构是“韩国科学技术院”,排名第七。最大的个体专利申请者是日本的企业松下。,2006年底,美国商会(上海)公布的调查:五年来,技术人才的缺乏,首次超越官僚主义,成为在华美资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中国大学生总数世界第一,理工科毕业生占大学生总数的59%左右,美国占32%左右),为什么基础教育的辉煌无法延续到高等教育,无法延续到社会各行各业?为什么学生那么好的成绩无法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奉献、责任、宽容、博爱之情?什么是真正的基础教育质量?如何看待中国学习者悖论?,主要原因之一是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知识本位 有人说:创新精神被知识的洪流淹没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就是知识本位教育。知识本位教育就是以知识为唯一或几乎唯一的教学目标;就是忽略本不该忽略的学生素养的培养;就是以课本知识代替全部知识;就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背记课本知识。,正在培养知识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不喜欢学习的人;正在培养知识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情感冷漠的人正在培养知识成绩越来越好、越来越身体不好的人,国际上值得关注的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欧美12国民意调查的结果却出人意料,调查在涉及“哪些教育目标重要?”一项时,从12个国家的平均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自信在各项指标中支持率最高,其重要程度已经超出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这值得我们注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知识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和竞争的平台;但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不但过于注重知识本位教育,而且过于注重的是课本知识,大量的是什么的知识。,51,OECD依据知识的表现层次对知识进行了新的分类:(1)Knowwhat,即关于简单数据与事实的“知道是什么”型知识;(2)Knowhow,即关于技能方面的“知道怎么做”型知识;(3)know why,即抽象的、解释层次的“知道为什么”型知识;(4)knowwho,即“知道谁有知识”型知识。,是什么的知识是求同的知识是前信息社会的重要知识是我们需要又必须超越的知识处理不同知识的关系是衡量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是知识迅猛增长,一方面是知识迅速老化,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陷入“究竟什么知识能进入课程”的迷惑之中。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发出如此感叹:教育内容的确定问题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和迫切。,我们太过于注重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他们的共同特点为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在那些能将历年考试都总结得十分精辟的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能够较好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考试分数,使得中国学生的应试能力全球闻名。但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远大于我们的想像。,2013年6月某报报导了一位SAT成绩高达2230分,逼近满分2400分的中国考生,在今年5月由于学习能力差与SAT成绩不符,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校退学,转入当地一所社区学院就读的新闻。该生承认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而是自己完全不适应国外没有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其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本质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尊重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调中学生要“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适合的教育要求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适应每个学生的潜能才智,给学生最适合的课程支持,全力助推每个学生的在自身潜力的基础上的最大的、可持续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脱颖而出。适合的教育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也是适应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天地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传统教育把不同的学生修剪为适合教育的同质的学生;现代教育则力求适应不同学生的潜能,把不同学生培养成为不同的个体。“不寻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只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是能否人才辈出的教育保障。,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标准。我们要按照学生的天赋潜能,来实施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是实质公平的教育:所得即应得,应得即最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我们对于教育规律的一种尊重,是本质上的以学生为本。,中外课堂知识教学比:中国胜中外学生考试成绩比:中国胜中外课程结构比:西方胜最终结果比:?,我们太过于追求最好的教育,传统教育的中心工作是追求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课堂教学,是最好的45分钟最好的45分钟课堂教学是用同样的课让不同的人获得一样的收获与发展。这是对所有的千差万别的学生的教育,是共性质量,是共同基础,不同学生还需要不同教育,不同基础这就是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获得不一样的在自己身心基础上的尽可能大的收获与发展。,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是挖教师的潜力,这方面已经成果卓著这是所有人的共同质量、共同教育。教师的课堂和课本教学潜力几乎挖掘殆尽,许多教师已经精疲力竭。部分课堂教学已经进入高原状态。,现代教育的努力方向要向整个课程、课程体系或课程结构要质量,而不仅仅是向单一课堂要质量。是挖学校的潜力,是向校长们要质量,而不仅仅是向老师们要质量,挖老师们的潜力;是向全体教师要质量,而不仅仅是向部分所谓主考科目教师要质量。,课堂质量与课程质量同样重要,共同基础知识和个性发展知识同样重要,高质量的课程指的是课程体系或课程结构意义上的质量。这种课程既要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共同教育的支持又要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发展需要的不同的教育支持,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最大多数学生在其潜能的基础上的最大发展的课程才是高质量的课程。高质量的课程只能通过特色课程得以实现,这样的课程一定是有特色的、选择性的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形成学校的高质量的课程,建设真正的特色学校 特色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适切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有利于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也特别有利于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成长。,特色课程的一切特征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所谓特色课程是指能够为千差万别、禀赋、潜力和兴趣截然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充分的提供智力支持的课程,而不是把不同的学生都引向平均发展的课程。,可以从以下维度来理解特色课程,一是学校增开的课程门类和种类;这类课程是指学校创造性开发的新课程,这类课程本质上是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是新增课程,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是相对外围的课程。,二是已有课程的特色化实施;这种课程开发是在课程门类不变、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对各种各门课程的创造性或特色化实施。,三是已有课程的特色化开设模式这是指一所学校的整个课程结构及其实施的方案,是课程结构的特色组合方案。是在学校课程结构维度进行实质性的多样化、可选择性的重组、优化,不仅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且在学习程度上、甚至进度上也可以不尽相同。,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的课程有程度上的弹性或选择性,也即难易或水平或深度上的选择(真正选择性的课程结构不会存在内容上的偏难的问题,只有大一统毫无选择性毫无弹性的课程才会有这个问题)。二是不同的课程有范围上的弹性或选择性,也即倾向或广度上的选择。,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应该稳妥开发特色课程门类,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实施,大力开发特色课程结构方案。特色课程开发的重心不在(也不可能在)大量拓展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数量庞大的新的课程门类。,我们认为,特色课程实施、课程结构意义上的特色课程方案的调整最具现实意义和可行性,也最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核心是构建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学生喜欢学,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就不容易出现所谓内容的多、难、深的问题了。全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开创者、先行者。,(二)倡导以师德为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更强调“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三)重视教师能力提升,标准强调: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小)学生,遵循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标准强调:学习先进中、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二、标准的基本内容,(一)标准的框架结构(二)标准的基本内容,(一)标准的框架结构,标准的框架结构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一)标准的框架结构,“三个维度”是“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四至六个不等的领域;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六项不等的基本要求。,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一)标准的框架结构,(二)标准基本内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含“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项基本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包含“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三项基本要求”。,(二)标准基本内容,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2.“专业知识”部分3.“专业能力”部分,1.“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标准从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育教学和对待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十九项具体的要求。,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对职业的理解:专业发展与特征,相比医生或律师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如不改善,将很难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门槛和职业声誉及其社会地位。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专业性程度的若干判断标准,行动依据:研究主导-经验主导行动性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技型素质要求:理论、实际技能-实际技能操作自由度:程度较高-程度较低个体发展:主动发展-被动发展对对象差异:比较尊重-缺乏尊重行动结果:影响大而长远-小而相对简单,2.“专业知识”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十七项具体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专业知识,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第二,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第三,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维度,从中学分科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即“一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体现了对中学教师把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在学科知识方面,中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所教学科的内容,并且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这是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感悟学科的基本思想。,第二,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提出“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等,是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第三,在通识性知识方面,提出“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等,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3“专业能力”部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二十四项具体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专业能力”部分第一,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处处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第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编写教学方案。第三,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第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评价。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第五,十分强调教师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第六,重视培养教师的反思与发展能力。,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育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六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A、教学能力:“标准”对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以教学能力为中心,其中涉及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能力。中学教学能力的核心追求是逐渐由教到不教,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实施鼓励创新(多模式),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B、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工作是“教书育人”使命所决定了的教师教学以外的基本工作。,C、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拥有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D、自我发展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发展学生的同时自己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标准的实施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标准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标准作为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中、小学要将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要将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四、标准的基本性质,标准是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要求的第一份政策文本。标准的定位是“对合格中、小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这意味着标准的规定超越于对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对所有中、小学教师的一般性共同要求。,标准既具有“评价”标准之性质,也具有“导向”标准之特征。,作为“评价”标准,它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中、小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是评价教师和教师教育质量的依据,是进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管理的抓手。作为“导向”标准,它是“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