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潘涛老师沟通分析》PPT课件.ppt

    • 资源ID:5636578       资源大小:583.50K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潘涛老师沟通分析》PPT课件.ppt

    1,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介(2012年2月)潘涛,2,什么是TA?,Transactional:交流、沟通Analysis:分析 Transactional Analysis 简写为TA译:沟通分析、交流分析、交互分析顾名思义,TA是从分析我们的(基本)沟通模式入手的。,3,沟通分析疗法的创始人。1910年 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36年 移居美国50年代 在旧金山研习精神分析,后来申请向旧金山心理分析协会申请会员资格遭拒 1961年 第一本有关沟通分析的书 心理治疗中的TA 1964年Games People PlayTA闻名国际 1970年夏天,因心脏病逝世,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4,定义,官方定义:“TA既是一种人格理论,也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ssociation,ITAA,国际沟通分析协会),5,若从历史与实用性两方面来看,TA主要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与改变,因此TA理论实际上是由心理治疗工作中发展出来的。,6,TA,7,源于精神分析:PAC被认为是本我自我超我的漫画版本(当然,TA专业人士对这个说法相当不满)诞生于认知和行为学院:那天李医生提到被病人认为是认知学派还渗透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关注此时此地)使用了现象学的方法(吸收了很多Gelstalt疗法精华)并且以来访者为中心,坚持人本主义的信念(我好,你好),TA算是什么流派?,8,TA的哲学假设,第一项观点是,TA视每一新生婴儿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了解自己和别人(当他开始了解他们时)是“好的”。第二项假设。一个人对他自己及他的世界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是关于他的人格和他的心理地位的早期决定。第三个假设是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9,自主性:TA的最终目标,“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决定个人的命运;一方面对自己的行动和感受负责任,同时,又努力摒弃那些与此时此地生活毫不相干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James and Jongeward),10,自觉(awareness),不被阻断地感知到活在此时此刻的能力。简单地说,一个人对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所处环境中的事物,甚至内心的感受,都有清楚的觉察。活在当下!,11,自发性(spontaneous),能够抛开熟悉的、经常演练的选择,依照符合当时的情景来作出选择。不可预期性带来的焦虑,12,亲密性(intimacy),开放而不封闭真实而不掩饰(有别于一般而言的亲密),13,沟通分析5个专业词汇,沟通分析的论述基于简单易懂材料,具有操作性;而且专业词汇也很少(实际上只有五个词:父母、成人、儿童、游戏和剧本)。这一切,都提供了一个简单易学的框架。伯恩,团体治疗的原则(不必当真认为只有5个),14,自我状态(专业词汇的3/5?),据伯恩定义自我状态是:“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的系统,借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呈现于外。”,P父母,A成人,C儿童,15,三种自我状态,每一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Child儿童自我、Parent父母自我、Adult成人自我。伯恩将自我状态定义为“一个人外显的、可观察的心理状态”,包括“父母”、“成人”和“儿童”三种状态。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某一时间只能处在一种自我状态。(?)伯恩认为,自我状态是由内在心态所致的内在感受和外在表现的一种整体存在。,16,父母自我(Parent),父母我是保留在个性中的,由父母或重要他人给予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可以说是父母灌输给每个人的。父母自我状态就像一台录音机,它是生活中预先记录、预先判断或偏见规则的收集者。当人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他的思考、感受及行为方式像他的父母或抚养他长大的某些人。父母自我状态做决定,不需要理由,如何对情境作反应,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们该如何生活等问题。,17,控制型父母 与 养育型父母,父母自我状态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控制或是支持。如果父母自我是批判的,它被称为控制型父母;如果父母自我是支持的,它被称为养育型父母。,18,父母自我,总体表现:凌厉的眼神、叉腰伸指头、轻抚头顶、叮咛备至的行为。讲话时说“我要是你的话”“你一定要”“你应该”,或说对方“愚蠢、荒唐、滑稽淘气、可爱、宝贝”与精神分析中的超我的不同?(养育型态的确认;),19,成人自我(Adult),成人我(Adult)与年龄无关,而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判断及反应状态。是针对目前现实的自主性感觉、思想和行为的组合体;特点是明智、理性、重视思考、不情绪化。总体表现:集中注意,条理清晰,计算。说“我个人看法是”“我想”“为什么”“我认为”(计算机?),20,儿童自我,儿童自我(Child)就是一套自个人童年遗留下来的思想、感觉及行为,是“来自内在”的,亦即人自己的反应与经验。特征:非理性、情绪化,暴露了天赋秉性。了解一个人的儿童自我,可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需要。,21,儿童自我,总体表现:高兴时欢呼雀跃、高叫、拍掌叫好、噘嘴、咬指甲、流泪、逃避困难。讲话时说“我猜”“我喜欢”“我就要”“等我长大的时候”,22,自由儿童与适应型儿童,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像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当儿童状态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作“小教授”;如果这种状态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作适应型儿童。,23,几种不同类型的自我状态的组合,24,有长者温情但过于刻板,具有父母的温情并受他人敬慕,但因为A过于弱小而易受欺骗,又因C过于缺乏而使周围的人感到拘束死板(中国古代君子的形象),25,有激情但缺乏人情味,既不会照顾他人,又不能规戒自己的部下,一心只顾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且缺乏C,让人感觉不到人情味,26,第一印象不错但不可依靠,像佛爷一样慈悲的人(天真无邪),但缺乏现实感觉,不会成为能照料他人、鼓励他人并被他人信赖的人。,27,其他可能的变态,几种状态互相交叉(污染,现实功能弱甚至消失)几种状态互相隔绝(没有灵活性,比如1分钱)被P或者C淹没时,A无法出现,28,自我状态很容易辨别吗?,比如:微笑是否可以一定可以断定儿童状态呢?可能发生在任何自我状态中。自我状态的决定不单单是行为本身,而是同化这些行为时的状态如何,比方有位个案的父亲责骂人时总是带着微笑,那么个案将种种微笑同化为父母自我的一部分,是再合理不过的事。,29,四个辨别方式,1.行为观点:行为包括手势、音调、表情、眼神及其他可以从一个人身上观察到的事。2.社交观点:当面对另一人某个样子时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这意味着个体对于自己目前自我状态的了解,也可成为了解对方自我状态的资源。,30,四个辨别方式,3.历史观点:指此人迟早会说出这个自我状态的来源。4.现象观点:指一个人可以用同等的强度再次体验他获得自我状态的那一刻。,31,自我状态的典型行为标志,32,心中的5口之家,各自的长处、短处,CP:控制的父亲长处:能识别理想的追求,道德、伦理、善恶短处:追究责任、支配性的、威严的、过分严肃尖锐的、抱有偏见,挑剔NP:哺育的母亲长处:温柔的、哺育的、保护的、为别人着想、爱心丰沛的短处:溺爱、过分干涉、过分保护、过分照顾,33,A:成人长处:情报的收集、分析、对客观的理解、现实的判断、计算、下工夫短处:冷淡的、缺乏人情味、以事实为先胜于人的心情,34,FA:自由奔放的孩子长处:自由奔放、开朗、创造性、敏感的、好奇心旺盛、天真烂漫短处:以自我为中心,本能的,骄傲、任性的AC:顺从的孩子长处:率真、协调性、适应性、信赖别人短处:丧失自信、自责的观念、没有自主性、依赖性的、关闭在自己的贝壳之中、辩解、反抗,35,用职业来表现P、A、C,CP:校长、军人、警察、体育选手、官员NP:保姆、护士、咨询人员、医生A:科学家、工程师、统计学家、律师FC:演员、艺术家、音乐家、歌手AC:秘书、打字员、图书馆员,36,约翰杜谢的功能性自我状态图,37,唐僧,38,孙悟空,39,可能比较受欢迎的男性的图形?(上半圆),40,可能比较受欢迎的女性的图形?(M形),41,用自我状态来表示心理问题,污染与排除 找出是否有不太健康的自我状态,并察觉其对目前生活及行为的影响。污染父母自我或儿童自我,或二者同时侵 入成人自我,造成混乱和模糊。排除某人很少或几乎不用某种自我状态。,42,污染与排除,污染,43,父母侵入成人,偏见所有女孩子在数学方面不如男孩子;河南人不诚实;上海人计较;广东人会做生意;湖南人爱吃辣椒爱闹革命;(全称、没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P,A,C,44,儿童侵入成人,幻想单相思,P,A,C,45,父母、儿童同时侵入成人,前面的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实感与功能减弱。,P,A,C,46,去污染,这是TA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若要使情绪工作产生效果,必须先建立一个功能良好、清楚明确的成人自我。“去污染”(decontamination)的主要策略是,让当事人了解到自己受污染的状况,并指出何者在污染、如何污染,以达到去污染的效果。换言之,当当事人的反应、感觉或对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时,谘商员要即时指出他的成人受到何者的污染,并藉认知的剖析,修正当事人的现有状态,以重建当事人及谐和流畅的自我状态。,47,排除,排除的意思是某人很少或几乎不用某类自我状态。该自我状态确实存在,却被忽略,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其他自我状态上,结果便只能以压抑、僵化的方式来处理现实(Berne,1961),48,排除,容易失去方向,无法妥善照顾自己,49,排除,僵化,无趣,50,排除,孩子气,拒绝长大。不去思考或做决定,依赖他人,逃避责任,寻求能照顾他的人。,51,治疗排除的方法,是找出及强化被排除的自我状态。TA以为一个有能力运用自己适当的自我状态,且能在不同情况中转移的人才具备健康心理。,52,关于自我状态,有几个方面,可能容易产生误解,做一下澄清:1.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结构,基本上不是同样的概念。2.每个自我状态,都有感觉,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并非只有儿童才能感觉,成人才能思考。3.每个自我状态,都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能够自由地选择合适的角色,面对外面复杂的世界。,53,安抚(strokes)(5个概念以外的概念),伯恩把安抚(strokes)定义为一个人对别人的一种认可,是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基本单元。它是“社会性认可的单位”。,54,A.正面、有条件的安抚:“你这次干得很好!”B.正面、无条件的安抚:“你真聪明!”C.负面、有条件的安抚:“我不喜欢你的态度。”D.负面、无条件的安抚:“我讨厌你。”没有安抚(拒绝给予安抚)也是一种安抚形式(冷暴力),55,安抚的重要性的一个实验佐证,任何社会交往,都比完全没有社会交往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S.Levine“著名的老鼠实验所证实,通过交往,老鼠不仅在身体上、精神上和情绪上有所发展,而且大脑的生物化学甚至对白血病的抵抗力都有所加强。这些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心的照料和疼痛的电击对促进动物健康同样有效。这就是人们有时候要追求负面安抚的根本原因(比如游戏中),56,咨询中的安抚,正面无条件安抚 正面有条件安抚 负面有条件安抚 慎用负面无条件安抚 X正面安抚和礼貌是两回事有发出者和接受者双方。可能不一致,57,给与(Give):给别人安抚的程度如何。接受(Accept):接受别人安抚的程度如何。要求(Ask for):如何要求安抚。拒绝(Say no to):当你不需要安抚时,如何说不。,58,评估发出、取得、要求、拒绝安抚的方式和频率图,59,60,TA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分析、沟通分析、游戏分析、脚本分析,沟通分析上面我们讲到的是结构分析。下面我们进行沟通分析的介绍。,61,沟通分析,1、含义 沟通分析是指分析两个人彼此接触、互相交谈、传递讯息时,他们自我状态交互运作的情况。2、主要介绍 4 种沟通方式 互补沟通、交错沟通、隐蔽沟通、巨眼沟通,62,互补沟通,又称平行沟通刺激与反应相互平行的沟通。这种沟通是适当、良好、用来安抚的正向沟通。注意:刺激的接收者与反应的发出者,是同一种自我状态。,63,64,交错沟通:,在P-A-C图中呈交叉,刺激与反应相互交错,即发出刺激的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使发出刺激者感到挫折、不受重视,因而可能中断沟通,造成彼此沟通的障碍或冲突。,65,66,交错沟通在咨询中的运用,一般的互补沟通(此时可能无效):来访者:我不能思考我的脑筋一片空白(畏缩的姿态、渴求地看着治疗师,呻吟)。(AC)治:你当然能思考!(NP)玛:不,我一直想,一直想,还是没有结果(叹息)。(AC)治:放轻松,冷静一下,你办得到的(慈祥、有同情心的)。(NP),67,(1)在椅子上坐好!别再唉声叹气了,做点有建设性的事吧!(坚定的声音、严厉的表情)(CP)(2)你认为这种讨论继续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时话在我们之间已发生过(中性的语气和表情)?(A)(3)你应该知道当你继续这样讲时,我感到很无力而且不知道怎么办(畏缩、难过的样)。(AC)(4)好耶!现在我们又把事情搞乱了(微笑,因有所洞察而眼睛一亮)!(FC),68,隐蔽沟通:,除表面传达的可接收的沟通之外,还隐藏着心理层次上的沟通。这种模式常常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却是心理游戏中最常见的玩法。当然,很多幽默也是利用的隐藏沟通。,69,巨眼沟通:,是这样一种能够处理所有三种自我状态的陈述,增加来访者对你的在场的体验。在帮助你的来访者感到被理解的方面,它是最有效的沟通之一。,70,巨眼沟通的一个例子,我知道你很焦虑 成人对儿童也知道你很想保留你的隐私 成人对父母很多人在咨询中第一次谈到私人问题时都有这样的感觉。成人对成人作用:帮助来访者解释“我想谈”(C)和“不要谈”(P)之间的冲突,发展出一个可以被两者都接受的决定:“这个话题是一个好方法,这是治愈的一部分”(A),71,三、心理地位(life position),心理地位是描述孩子于最早期时对于自己、他人、世界的信念或结论。在每个孩子诞生时,对于自己与他人的价值、正面特质、资源及潜能增多有与生俱来的信心。,72,四种基本地位,我好你好 这是健康的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是一种双赢的状态。是治疗所要追求的目标。特别注意,这里的好,是“足够好”而不是“非常好”。另外,这里说的好,也并不是说对方或自己的所有方面或者行为。“我好你好”某种程度上和罗杰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以及布伯的“我-你”关系类似。治疗中,到达并保持这样的地位,很微妙而不见得容易。我们有太多的理由(替罪羊),73,我好你不好 这是怀疑者或独断者的典型态度,是一种通过有意贬低他人来维持自己良好感觉的生活观。我不好你好 这是自卑或抑郁症患者的典型态度是一种与他人相比觉得自己处于无能状态的生活观。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是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典型态度,对自己和他人都不认可,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失去了生活的兴趣,具有无力应对现实环境、自我毁灭的态度。,74,几乎所有人,都在不同的时间段处于不同的人生地位。但通常,一个人有一个基本的人生地位。心理地位是我们在生命早期所得到关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一些结论,通常这些是以偏概全、绝对的观点,我们以它来支持自己生活所做的一些决定。心理地位可以说是我们在日后所形成的脚本或生活计划的基础。,75,当我好,你也好,我想要爱你,而不抓住你;参与你,而不侵犯你;邀请你,而不要求;离开你,而不歉疚;批评你,而不责备;帮助你,而不同情。,76,(三),游戏分析(game analysis),77,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78,心理游戏的含义 心理游戏,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进展至一个明确且可预期的结果”。玩心理游戏结束时至少会使一个玩者感到感到不舒服,因为玩游戏的真正本质是“阻止亲密”。游戏的特性有“操纵性”“重复性”及“隐蔽性”。,79,游戏的三个级别,(一)第一度游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二)第二度游戏:会带来明显的改变,因为结局里强烈的“负面感觉”,但不表示会造成永久、不可补救的伤害。(三)第三度游戏:将导致身体上伤害,直到进了医院、法院或太平间才算游戏终。,80,一个游戏的顺序,1、个案: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渴求状)?2、治疗师:我们刚刚开始,很难说(谦虚地)。3、个案:你曾处理过和我有相同问题的人吗(阿谀地)?4、治疗师:有啊,你的问题一点也不算特别(给予保证地)。5、个案:他们都变好了吗(轻微地引诱)?,81,一个游戏的顺序,6、治疗师:是的,有些人情况好多了(坚定地)。7、个案:所以,我也会好起来啰(引诱地)?8、治疗师:对,我认为有可能(有力地)。9、个案:有可能?为什么你这样说呢(伶俐地)?10、治疗师:嗯,哦你知道,我有一些经验(不太确定)。,82,11.个案:所以,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攻击地)。12.治疗师:啊,没,哦不是这么说,但我尽量在做(难过地)。13.个案:你们都一样,只是坐在那儿,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头来谁也帮不上忙(愤恨地)。14.治疗师:我只是想要帮助你(懊恼而难过)。,83,游戏公式(1)伯恩的G公式 饵钩反应转换混乱结局,84,在这段对话中,以G公式可将之分析为:1.帮帮我吧,伟大的治疗师饵 2.我这伟大又谦虚的治疗师可以帮助你钩 3.伟大谦虚的治疗师伟大厉害的治疗师反应 4.走开,你这吹牛王,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隐藏其中,这个个案玩的游戏是到此为止;而治疗师玩的游戏则是我只是要帮助你!,85,(2)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 卡普曼假设每个游戏便是一场戏剧,而每个戏剧里均有三个角色:拯救者(Rescuer)迫害者(Persecutor)受害者(Victim),86,迫害者 贬抑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拯救者 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受害者 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处理”的信念。,87,迫害者儿子对着母亲大叫:你明明知道我最讨厌蓝色,可是你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的衬衫。受害者母亲:我好像就没有一件事情让你满意过。拯救者父亲出现了,迫害孩子:你竟然这样对待你的母亲,你今天不要吃饭了。,88,原来的迫害者儿子现在成了受害者,他愤怒地走进自己的房间,恨恨的想:你们要我坦诚,我说出我真实的想法,你们却这么对待我。原来的受害者母亲现在变成了那个拯救者,她悄悄的给儿子送来饭菜,说:千万别让你父亲知道。我们不该为了这件小事情弄成这样。原来的受害者,后来的拯救者 母亲,回到父亲处却变成了迫害者:嘿,你这样对待他太严厉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他现在一定特别恨你。,89,原来的拯救者 父亲,现在成了受害者,他说:我不过是想帮助你,现在你却和他站在一起了。最初的迫害者儿子现在变成了拯救者,他在房间中大叫,为父亲鸣不平:妈妈,你别烦爸爸了,爸爸只是太累了,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90,心理游戏的特征如下:,(1)从社会观点看是一系列极合理的互补沟通(2)游戏的潜在含义是一种隐蔽沟通(3)玩游戏的真正目的是那些“预期中的结局”(4)游戏者之间没有亲密感或开放的关系 玩游戏的原因:填塞时间;获得安抚;满足宿命论调;强化早期对自己与别人的看法,91,游戏是时间结构的一种,我们刚才说到了心理游戏和游戏的分析心理游戏,是6种时间结构的一种。它们是:退缩、仪式(Ritual)、活动、消遣(Pastime)、游戏(Game)、亲密(Intimacy)依次得到安抚的强度更高,风险(不确定度)更大。重点分析游戏,是脚本会在游戏中大量呈现(如同精神分析来考虑投射认同),92,卡夫曼(Jack Kaufman)强调心理游戏是一再重复的行为模式,一个人会一再地玩同样的游戏。他认为除非有立即的危险,否则不要在重复三次以前就 面质对方玩游戏,因为第一次大概是偶然,第二次可能是巧合,到第三次就可以确定是在玩心理游戏了。只是提醒一个人正在玩游戏是毫无帮助的。,93,胜利者三角形 Vs 戏剧三角形,拯救者迫害者 受害者关心Caring确定(Assertive)脆弱Vulnerable,94,胜利者三角形,相对于戏剧三角形,胜利者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脆弱(Vulnerable),关心(Caring),确定(Assertive)。“脆弱”是人类的基本处境;而在这个处境中帮助我们的技巧是考虑可能性和后果。“关心”是面对脆弱的对方的时候,发展自己的“听”的能力去理解同理对方的处境。而“确定”则是满足(自己的和/或他人的)需求,而不用惩罚。,95,(四),脚本分析,96,人生脚本是“潜意识里的人生计划”。它的形成和早期价值观的认定及童年的生活定位有关,它是传递家庭传统、知识、信仰、态度以及渴望的工具。它是强制性的,以自由选择的名义,苛求适应和依从。,97,脚本传递的方式非言语地:安抚,从父母兄长等其他重要的人处获得榜样,通过观察获得脚本言语地:归因,把事情归因到孩子的特质上,并把其当真实情况来对待孩子(沟通)。明确的指导,如“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98,脚本传递的信息类型,驱迫令:来自于真实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P的一种非常强有力的信息,传达给下一代个体的P。这一信息符合家庭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通过言语给出来,保持在记忆的最前端,指导个体如何生活、如何达成目标。这种信息可以被分成五类:,99,驱迫令,要坚强要完美取悦我/他人快点儿努力做,100,禁则,禁则(injunction):禁则是非常强有力的信息。通常是从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儿童自我状态那里,通过非言语传递给年轻人的儿童自我状态。它们从生命的第一天就开始传递。在此,被传递的内容是父母那些尚未解决的冲突。禁则至少有十二种:,101,禁则,不要存在不要成为你自己不要(做任何事情)不要做一个孩子不要长大不要健康,不要思考不要感觉不要亲密不要从属不要成为重要的不要成功,102,导致自杀、自伤、意外事故的禁则:,(1)不要存在(Dont Exist,Dont Be):这是最严重的禁止讯息。若父母给予孩子这种讯息,是在告诉他“你最好不要存在”。有些父母不想要孩子,认为孩子阻碍了他们的事业或计划。这是很具破坏性的话,等于在告诉孩子:“如果不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会过得更好”。情况较轻微的父母,可能只是常常挂在嘴巴上说说;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抛弃、离开甚或杀死孩子。对孩子而言,这些话听来就像是:如果我没出生,事情可能会好些;儿童自我通常会接受“诞生是我自己的责任”这种想法。不论父母说出这些话是在无心之下脱口而出或是别有用意,孩子会依自己对该情况的体会做成以下各种不同的决定:,103,1.如果你不改变,我就自杀。2.如果情况太糟糕了,我就自杀。3.我会做给你看,甚至死不足惜。4.我会报仇,死也在所不惜。5.我会让你杀了我。6.我会(一再)让自己差点死掉,好使你爱我。,104,(2)不要亲近(Dont Be Close):属于比较抽象的。例如信任感、与人相处时的开放程度、亲密感等等。不要亲密这种信息的传递可能是父母避免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或是让孩子感觉父或母不在身边(如离婚)。这种禁止信息可能让孩子认定:“我必须照顾我自己”、“我绝不会信任女人”、“关心别人是没有用的我绝不要结婚”。,105,(3)不要有归属(Dont Belong):如同告诉孩子 你根本不属于这个家庭。孩子会得到 我是特别的、和别人不一样的 的讯息。例如,孩子童年时住在祖母家,或被送到寄养家庭,或是不断听到别人说他与其他孩子很不同而接受了这个禁止信息。,106,(4)不要是重要的(Dont Be Important):传达 不要表现、不要出风头,总是站在背后 的讯息。孩子可能决定不开口要求他想要或需要的事,因为觉得自己不够重要。这也可能是针对某一方面,例如工作上的重要性。,107,(5)不要正常、健康(Dont Be well,Dont Be Sane):父母内心有某种需求,要孩子表现出生病、不健康等。有些孩子在生病时得到最多、最密切的注意,因此他们学会用生病来得到关心。在治疗中,这类个案会“不断进步”,但当到了快被认定健康时,他们又会找到新的症状,使自己能够继续受到治疗师的注意。,108,(6)不要成为孩子(Dont Be a Child):传递这种信息给孩子的父母,可能是为了不同原因而希望孩子快快长大。这情形常见于老大身上,因为他要负责照顾弟妹,也就是一个必须负担起父母的角色的孩子。在上瘾者的子女身上,这是很常见的禁止信息,他们常被迫扛起不符合其年龄与成熟度的责任。这个禁止信息可能带来的决定是“我会照顾你”(乐意的或怨恨的)、“我是唯一能做这些事的人”、“我不需要任何人”。,109,(7)不要长大(Dont Grow Up):和前项正好相反。这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永远留在身边。虽然孩子已长大成人,却仍想为他们打算、计划生活中的一切事情。,110,(8)不要(Dont,Dont Do Anything):此类讯息和孩子的行动有关,禁止孩子做这、做那的。此信息来自过度保护或害怕的父母,“什么都不要做,因为不管你做什么事都会造成悲惨的下场。”这种禁止信息可能会以强迫性行为来避免做决定,或决定不要长大,因为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为你做决定。,111,(9)不要成功(Dont Make It):是不要孩子做成功的人,或让一个人已经成功却一直认为自己是不成功的。这个禁止信息是来自父母心中嫉妒的儿童自我,意思是“如果你比我成功、有才能、美丽或聪明,我就不会爱你”。有些人借着不完成自己做的事求得意料中的失败,例如,读了三年大学,然后在考试前一个月办休学。另外一些失败的方法是让自己与同事处不好,或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以至于永远无法停下来体会或享受已经达到的成功。,112,(10)不要是你(Dont Be You):这个讯息和孩子的性别经常有关联。有的父母很在乎孩子的性别。例如,期待是男孩子,却生下女孩子,这类父母就常会对孩子说 如果你是男孩,那该有多好。小孩子因此就可能会得到一个讯息 不要做一个女孩子。,113,(11)不要想(Dont Think):不要用你的方式想,用我的方式想。或在某一方面不可以想,或什么都不要想。(12)不要有感觉(Dont Feel):例如:不要感觉忧愁、生气,或不要对自己的感受有感觉;去感受我的感觉。例如,这类父母常会对孩子说:“我觉得好冷,快把你的衣服穿上。”,114,当男孩子表现出冒险和勇敢的行为,父母却阻止了他,他就想:“我不需要做一个男子汉。”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却被父母苛求和压制,他会想:“我不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果孩子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却被压制,他就认为:“不必独立思考,只要服从就可以。”如果让孩子经常产生罪恶感,那么他就会学会自我虐待。,115,一些没有谈及的概念和技术,合约及Making Contact Before Making Contract扭曲感觉以及漠视(漠视矩阵)结构分析中的0,1,2度游戏的1,2,3度回溯父母访谈人格适应理论的接触门、陷阱门、目标门等等,116,介绍结束,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潘涛老师沟通分析》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