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PPT课件.ppt
第一章 基础篇,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协调供应植物所需的水,肥,气,热四大肥力因子的能力。不同质地的土壤提供的水,肥,气,热的能力不同,一般土壤质地可分为三类。下面就三类土壤基本肥力特征描述如下:,、,砂质土 以砂土为代表,也包括缺少粘粒的其它轻质土壤,它们都有一个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空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水汽由大空隙扩散止表面而丢失。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性保肥弱,人畜粪尿和矿质肥料易随将雨和灌溉水流失。砂质土上施用速效肥料往往肥效猛而不稳长,前劲大而后劲不足,少施肥,一把草,多施肥。立即倒。所以,砂质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施追肥,并掌握勤浇勤施的原则。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粘质土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快,夜间散热而降温也快,因而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由于通气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讯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而其含量常较低。,粘质土 与砂质土刚好相反。此类土壤的细粒含量高而粗粒含量极少。常呈紧实粘结的固相骨架。粒间空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甚为细小,有大量非活性空隙阻止毛管水移动,雨水和灌溉水难以下渗 而排出困难。粘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高。对离子态养分有强大的吸附能力。粘质土孔细而往往为水占据,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因而容易积累。粘质土蓄水多,热容量大,昼夜温度变幅较小,粘质土的耕性差。,壤质土 它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第二节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也是一种生物,要正常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吃饭(即吸收养分),饭从哪里来?可以从土壤中来,但当土壤养分不足,或者土壤本身的状况不好,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我们就需要通过改良土壤和施肥来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生长在土壤环境中。吸收的物质很多。通过对植物组织进行分析,植物体内含有将近80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植物必需的吗?我们说:“不是的”。其中只有16种是植物必需的,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它们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大量元素:(C H O N P K Ca Mg S)占干物质的千分之一以上。微量元素:(Cl Fe Mn Mo B Zn Cu)占干物质的千分之一以下。有益元素(Na Si Se Co)有毒元素(F Cd Pb),第三节 肥料各论,一、大量元素肥料1氮肥 作物产量来源于光合产物,施用氮素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氮素过多,则茎叶徒长,熟期延长,只长秧苗不结薯;氮素缺乏,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叶子黄化,严重影响产量,薯块易发生空心、硬化,不易煮烂,影响食用品质。铵态氮(碳铵,硫铵,氯铵,氨水,液氨)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宜作种肥,如果要作种肥,不能和种子见面。碳铵应选择在低温季节或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早晚施用,可显著减少挥发显著。碳铵深施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肥效的有效措施。,硝态氮(硝铵,硝酸钙,硝酸钠)酰胺态氮(尿素)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变化 尿素的合理施用 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施用,采用深施方法可提高肥效,尿素也可作根外追肥,它作根外追肥比其它氮肥效果好。它作根外追肥的浓度为0.5%-2.0%。喷施的尿素溶液浓度不能过大,否则,透入叶内的尿素分子,在植物体内水解成NH3浓度过高,会毒害植物,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各种作物适宜的喷施浓度:小麦为2%,蔬菜,果树为0.5%-1%,温室蔬菜,浆果,花卉为0.2%-0.3%。喷施次数以2-3次为好,每隔7-10天喷一次。作根外追肥的尿素,其缩二脲含量最好不高于0.5%,以免毒害作物。长效态氮肥(合成有机长效氮肥,包膜肥料),2磷肥 磷可加强块茎中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提高块茎中淀粉含量和耐贮性。增施磷肥,可增强氮的增产效应,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旱、抗寒能力,磷素缺乏,则植株矮小,叶面发皱,碳素同化作用降低,淀粉积累减少。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拘溶性磷肥(钙镁磷肥)难溶性磷肥(骨粉,磷矿粉),3钾肥 钾可加强植株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使茎杆增粗、抗倒,并能增强植株抗寒性。缺钾薯块多呈长形或纺锤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农业钾肥(草木灰)工业钾肥(硫酸钾,氯化钾),二、微量元素肥料(Cl Fe Mn Mo B Zn Cu)植物对微量元素肥料的需要量很少,因此不是所有地区所有土壤都需要施用。一般只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上施用有效果。由于微量元素从缺乏到毒害的数量范围很窄,因此,对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包扩用量,浓度和施用方法,都必须特别注意,施用过量往往有毒。总的要求是:适量,适时和施用均匀。基肥施用:2斤左右/亩,最好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 处理种子:浸种浓度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浸种时间12小时左右。拌种一般2克/斤;但硼的用量要低克/斤。根外喷施:不同的微肥喷施浓度不同,一般为0.1%-0.2%,三、复合肥料 化合复合肥料掺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混合复合肥料的计算与配制四、有机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土壤的供肥水平 防止和减轻土壤侵蚀 减轻环境污染 缓和能源和资源的紧张,第四节 科学施肥,木桶理论(李比希最小养分律)氮 磷 钾的配合及与微肥的配合施用 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来说是同等重要的,但并不是等量而是有一定的比例,单施某一元素不仅不能施肥的增产效果,有时因养料的不平衡反而造成减产。所以,施用氮肥必须与磷钾肥料配合施用。增施氮肥,促使植物生长繁茂,扩大了生物量,稀释了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浓度,所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氮 磷 钾的配合施用;氮 磷 钾与微肥的配合施用,矿质肥料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 矿质肥料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可降低农业成本,克服化肥的副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化学氮肥与碳氮比高的有机肥配施。由于微生物对氮素的固定,可以减少氮素损失,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夺取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又是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重要手段。各国长期试验结果已经说明化学肥料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或氮素含量水平,而且多数情况下造成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亏缺,只有矿质肥料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氮素含量。,科学的施肥方法 科学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植物产量,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基肥深施:基肥是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所需要的养分。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在植物播种前撒入土壤,通过翻地达到土肥相融。氮肥深施:氮肥深施无论在旱田或水田都是防止氮素损失,提高氮肥肥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深施可减少氨的直接挥发,减少硝化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损失。深施肥效持久,可克服表施造成前期禾苗徒长,而后期脱肥早衰的缺点。深施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深施的方法有基肥深施,种肥底施,追肥沟施,穴施等。,磷肥 基肥为主 配施种肥 早施追肥 钾肥 基肥效果比追肥效果好 早追比晚追 好 根外喷施,第二章 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施肥法(nutrient balance and fertilize rrecommendation)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是施肥量确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该法由著名的美国土壤化学家和测土施肥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曲劳(Truog)于1960年在第七次国际土壤学会上首次提出的,后为斯坦福(Stanford)所发展,创立了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施肥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中该养分利用率),养分平衡法又称目标产量法。其核心内容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是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提供的。“平衡”之意就在于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能满足农作物计划产量需要的那部分养分。只有达到养分的供需平衡,作物才能达到理想的产量。这一方法提出后迅速传入印度和前苏联,之后推广到东欧、东南亚等各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印度平衡施肥的重要手段。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推广的,目前已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养分平衡法涉及四大参数,其中土壤供肥量参数的确定方法较多,已经形成了因计算土壤供肥量的方法不同而区分为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两种。,第一节 地力差减法,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一种方法。不施肥的作物产量称之为基础产量(或空白产量),构成基础产量的养分主要来自土壤,它反映的是土壤能够提供的该种养分量。目标产量减去基础产量为增产量,增产量要靠施用肥料来实现。因此,地力差减法的施肥量计算公式是: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中该养分利用率)上式表明:要利用地力差减法确定施肥量,就必须掌握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也称养分系数)、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五大参数。,基础产量 空白法 在种植周期中,每隔23年,在有代表性的田块中留出一小块或几块田地,作为不施肥的小区,实际测定一次不施肥时的基础产量这种方法得到的参数具有接近生产实际,操作容易,但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的特点 田间试验法 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设置五项不同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基础产量。现以玉米三要素五项处理试验结果为例说明。表1 玉米三耍素五项处理产量结果 kghm-2 处理 CK(对照)+PK+NK+NP+NPK 产量 4 800 5 700 6 750 6 900 7 200,目标产量(1十年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 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10%-15%,露地蔬菜一般为20%左右,设施蔬菜为30%左右。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 马铃薯鲜块茎0.50(N)0.20(P2O5)1.06(K2O)肥料利用率 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肥料中有效成分含量,田间差减法 利用施肥区农作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可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田间差减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一般比示踪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高其原因是施肥激发了土壤中的该养分的吸收以及与其他养分的交互作用。田间差减法的计算公式: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100%肥料施用量*肥料养分含量,第二节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一、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概念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测土平衡施肥的一种方法。测土平衡施肥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农作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原理,用相关分析选择最适浸提剂,测定土壤有效养分,计算土壤供肥量,进而计算作物施肥量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测土平衡施肥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斯坦福公式,但土壤供肥量是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来估算的。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用mgkg-1表示,然后计算出每公顷含有多少有效养分量,以耕层(020 cm)2.25*106 kg土壤计算,则一个mgkg-1的养分,每公顷中所含的有效养分量为2250000*10-6=2.25kg,习惯上把2.25看做常数,称为土壤养分换算系数。例如,某田块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0 mgkg-1(Olsen法),则这块地1公顷含有效磷量为10*2.25=22.5kg。,显然,这种方法与地力差减法相比具有时间短、简单快速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但是土壤且有缓冲性能,因此测得土壤有效养分的任何数值,只代表有效养分的相对含量,而且测出的有效养分值也不可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有效养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值,即使当时测定时含量很少,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由于某种影响,可能导致缓效养分变成速效养分,这样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又可能多于测定值;反之,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可能少于测定值怎样把土测值转化为作物实际吸收值,曲劳提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设计,将土壤养分测定值乘一个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的供肥量。他将肥料利用率概念引入到上壤有效养分上来。假设土壤有效养分也有个“利用率”问题,那么土测值乘以利用率,即可得出土壤真实的供应量。,为了避免“土壤有效养分利用率”与“肥料利用率”在概念上的混淆,把土壤有效养分利用率叫做“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一般讲,肥料利用率不会超过100,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由于受浸提状态和根系生长状态的影响,则有可能大于100。这样,在测土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其施肥量计算公式为:施用量(kghm-2)(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一土测值*2.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上述公式中,除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外,其余参数上节讨论过,所以下面主要介绍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建立。,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指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占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的比率。因此,建立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按下列步骤进行。(一)布置田间试验 为了排除土壤养分的不平衡性,田间试验处理应为四项:即施PK,NK,NP和无肥区,作物成熟后单打单收计产,计算出无N、无P和无K区的土壤供应的N、P2O5,和K2O量(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 在设置田间试验的同时,采集无肥区的土壤样本选择合适浸提剂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以N、P2O5,和K2O的mg.kg-1表示。,(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计算 根据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无肥区每公顷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依照该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一块地的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四)进行回归统计 进行回归统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大小与土侧值之间关系,以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y)为纵坐标,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x)为横坐标,做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特征进行选摸,以配置回归方程式。一般两者之间呈极显著曲线负相关。,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是由地力差减法派生而来,或者说是养分平衡测土法的结合物,其主要功能是用土测值乘以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计算出土壤的供肥量,以代替农作物产量推算出的土壤供肥量,以简代繁深受用户欢迎。但该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土壤供肥量(kghm-2)应是一个真实的绝对值,而将mgkg-1换算成耕层土壤中的养分供应量,显然在概念上易于混乱,甚至导致应用中的谬误。因此,应澄清概念,以免引起混乱。提出土壤有效养分有“利用率”这一新概念。要把土壤有效养分“利用率”理解为经验参数。各地平衡施肥研究表明,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并非恒值,它与养分土测值呈负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抛物线相关。我国各地的不同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分别为,碱解氮在0.30.7之间;Olsen-P在0.40.5之间;有效钾在0.50.85之间。在土壤有效养分非常均匀的平衡施肥区,可以采用一个恒值参数。,第三章 马铃薯施肥技术,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间,因生育阶段不同,其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幼苗期吸肥量很少,发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结薯初期达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剧下降。发芽-出苗N6%P2O58%K2O 9%出苗-发棵N38%P2O534%K2O 36%发棵-结薯N56%P2O558%K2O 55%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吸收氮5-6千克、磷(P2O5)1-3千克、钾(P2O5)12-13千克,比例为2.5:1:5.3。三要素中马铃薯对钾的吸收量最大,其次是氮,对磷的吸收量最少。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要量随茎叶和块茎的不断增长而增加。在块茎形成盛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60%,生育初期和末期分别需总需肥量的20%。,马铃薯施肥方法施足基肥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作物,以基肥为主,占总用肥量的80%,现在多以保护地栽培,田间追肥不方便,因此必须注重基肥和种肥的施用,要求有机肥全部于耕前撒施,商品有机肥、速效化肥、微量元素肥于播种期作为种肥穴施或在种薯行旁条施。早施追肥 苗期看情况追点尿素(3kg/亩)适当根外喷施 0.1%磷酸二氢钾,0.2%硼酸,播种前应先进行测土。根据近两年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大通县不同地区施肥如下川水地区 60-67.5 150 150 150浅山地区 60-67.5 225 180 135脑山地区 60-67.5 180 150 135,谢谢,、花椰菜喷施硼肥效果研究,我省土壤是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全硼含量也高,但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的变化复杂,除了受pH,还受气象条件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干旱条件下,硼有效性减少。首先是干旱造成作物吸收困难;其次是土壤中水溶性硼减少,扩散受阻;第三是微生物活动受抑,有效态硼不易矿化。我们在喷施硼肥对青花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课题中硼肥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据此推断土壤硼素缺乏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有关我省土壤中全硼和水溶性硼含量的研究均未见报道,而土壤水溶性硼含量的多少是判断硼肥效应的重要指标。因此,分析我省农业区耕层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对指导我省硼肥的合理施用具有重要意义。,绿菜花(Brassica Oleracea)又名青花菜,嫩茎花椰菜,木立花椰菜,西兰花。其食用部分由幼嫩的花茎和花蕾组成,质地脆嫩,风味清香,色鲜质优,富含矿物质及抗坏血酸,是一种营养丰富,深受欢迎的蔬菜。,花椰菜品种为绿岭供试硼肥为硼砂,含硼量11.3%,喷施采用五个浓度:CK(清水对照)、0.02%、0.04%、0.08%、0.10%。在莲座期、花球生长期、主花球采收后的侧球生长期各喷施一次,喷施量为7kg/小区,小区面积为3.45m2在莲座期和主花球采收以后各施尿素一次,施肥量为300kg/hm2。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表1 不同浓度的硼肥对花椰菜花球 直径和产量的影响*,处理(%)花球直径(cm)小区产量(kg/小区)折合产量(kg/hm2)B0 9.93 2.09 6060.90AB1 10.73 2.23 6466.95AB2 11.31 2.26 6553.95AB3 12.37 2.52 7308.00ABB4 14.17 2.70 7830.00B,由上面表图看出:不同浓度处理对花球直径影响显著。以0.10%的硼肥喷施花球直径最大为14.17cm,清水对照组最小为9.93 cm,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都可提高绿菜花的产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增产率提高。其中喷施浓度为0.10%时产量最高为7830.00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率为29.19%,差异极显著。,表2 不同浓度的硼肥对花椰菜花球 中Vc、叶绿素、粗蛋白的影响,处理(%)叶绿素 Vc 粗蛋白(mg/100g鲜重)(mg/100g鲜重)(%)B0 0.0338 14.2 6.73B1 0.0420 18.1 6.76B2 0.0425 18.3 6.85B3 0.0526 22.1 6.91B4 0.0599 29.8 7.67,由表二看出:喷施硼肥可以提高花椰菜的叶绿素、粗蛋白以及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以喷施0.10%浓度的硼砂溶液效果最好,经方差分析处理之间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但花球从外观上观察,喷施硼肥的花球紧簇,绿色鲜艳,特别喷施浓度为0.10%的处理。,表3 不同浓度的硼肥对花椰菜花球 中K、Fe、Ca的影响,处理(%)K Fe Ca(mg/100g鲜重)(mg/100g鲜重)(mg/100g鲜重)B0 325.4 0.1405 22.67B1 327.8 0.1855 29.33B2 328.0 0.1937 30.67B3 337.3 0.2077 38.67B4 344.0 0.2322 40.00,由表三可看出:喷施硼肥可以提高花椰菜的K、Fe以及Ca含量,其中以喷施0.10%浓度的硼砂溶液增加量最高。,花椰菜喷施硼肥试验,、小结,硼的生理功能还在增加,但对于硼在作物体内以怎样的形式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很多生理过程还没有搞清楚;硼肥施用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喷施硼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一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关注上面;在施用方法上更多是以根外喷施的形式进行,因为硼是微量元素,施用均匀是非常重要的,过多易造成中毒,而过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的试验研究有缺憾的地方是当时没有测土壤中的水溶性硼含量(土壤中硼的形态主要有矿物态硼、吸附态硼、水溶性硼和有机态硼);确定的硼的最高喷施浓度也没有观察到硼中毒现象,因此这项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国家有一个水溶性硼 的丰缺指标,一般以0.5mg/kg作为临界指标,少于0.5mg/kg为缺硼,少于0.25mg/kg时为严重缺硼。我省种植的一些作物油菜、马铃薯以及十字花科的许多蔬菜都是喜硼作物,同时我省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的变化复杂,除了受pH,还受气象条件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对于我省丰缺指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土壤、作物和气候条件。,有关我省农业区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的多少通过农业部的测土配方施肥在一些项目县正在进行,土壤水溶性硼含量的是判断硼肥效应的重要指标。但真正指定出适合我省的水溶性硼的丰缺指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