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赵维仕 ppt课件.ppt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护理部 赵维仕 2014年4月22日,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的建立而出现,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属于基础护理学的范畴,是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我们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卫生部承诺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国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要求医院感染控制的新观念、新思路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的概念,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称为医院感染爆发。,一、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暴发血的教训:,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从4月3日5月27日发生166名产妇剖宫术后伤口感染。原因:浸泡剪刀和刀片的戊二醛浓度配制错误(戊二醛正常使用浓度为2,错配浓度为0.137),达不到消毒灭菌效果,浸泡的剪刀等器械被龟分支杆菌所污染,导致医院感染。,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球感染事件。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徐庆到宿州市立医院为10名白内障患者做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0名患者眼球均被绿脓杆菌感染,造成其中9人单眼球摘除。调查发现:该院环境布局不合要求,器械消毒使用不严格,做白内障手术前做过一例外耳道的清创手术。感染爆发后相关人员停止执业活动9月。提 示:手术一定要严格分室或按照IIIIII类的顺序进行。,2008年,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了8名新生儿因医院感染死亡事件。该院新生儿科8月28日9月16日收治的94名新生儿患者中,有8名新生儿从9月5日15日先后死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卫生部于9月23日接到该事件的举报信后,经组织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调查发现的问题: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同时,调查组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最后,医院对每例死亡新生儿赔偿了18万。同时,该院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及相关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医生等9人受处分。感染暴发事件的启示:(1)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并不遥远,就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2)感染工作无小事,在没有发生大的感染爆发或者不出现恶性事件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小事,而一旦发生,所有的小事都变成了天大的罪魁祸首。,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与医院的效率、效益密切相关 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有关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一)与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密切相关,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2005年对213例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性调查,其中43.2的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医院感染直接导致死亡的占7.0。,(二)与医院的效率、效益密切相关,1、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对S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研究表明:VAP的发生可延长住院时间31天。有文献报道,全国医院感染平均每例住院天数延长1518天。这样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还增加家庭人员的陪护误工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降低医院病床周转率,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浪费医疗资源。,2、增加了医疗费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对S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研究表明:每例病人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18368.1元。如果医保实行单病种付费,超出部分将由医院支付。国内报道:全国每年约有500万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平均每例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是24003200元,合计每年增加医疗费用可达15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出我国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从以上阐述的额外增加费用就可以看出,只要能很好地控制医院感染就能带来显著的效益。据调查,医院感染率只要降低0.3%,所节约的费用就可支付医院感染监控研究 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医院感染率降低1%,所节省的医疗费用既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监控研究 所需要的一切费用,还可以支付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的工资。事实上医院感染有50%是可以预防的。,(三)与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有关,医院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必要的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医院手术室的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不符合开展无菌技术的基本要求,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没有达到标准。微创介入技术的开展,如各种腔镜,导管等的使用,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1、SARS的全球爆发流行 医务人员的感染率占总发病人数的232、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3、甲型H1N1流感 4、其它:HIV、HCV由于输血、血液透析等引起的传播 说明原有的传染病病原体在不断演变;耐药菌株在不断产生;还有许多未被人类发现和认识的感染性疾病。,由此可见:人类在防控医院感染方面任重道远!因此,做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不仅对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减少患者和医院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二、我国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中国医院感染现状:1、医院感染总体发病率下降,8.6%VS 5%2、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增加,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我国VAP发病率是美国的510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透析相关感染等)3、手术相关感染增加,如:手术部位感染、术后肺炎等;4、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显著增加,危害还在不断加重;5、机会性感染(曲霉、肺孢子菌等引起)增加;,6、血源性感染(HBV、HCV、HIV)隐患依然存在;7、消毒、灭菌措施不当导致感染暴发时有发生;8、社区起源而在医院内传播的感染需要持续警惕和重视;9、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引起的医院感染问题突出,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易感人群增多: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肿瘤、HIV等;3、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普遍较低,是形式上的重视和实际内容上的轻视,把感控工作当作是一种负担或者仅仅是用来应付检查;4、对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与要求差距太远,即使有投入也因为支出等原因使落实受到限制;,5、医院感染的监测落实不到位:特别对于耐药菌的监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的感染(UTI)等三管感染的监测,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等监测开展不到位,等等。6、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布局、流程不合理,隔离措施和设施落后。7、抗生素使用和管理混乱: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混乱、超标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不符合疾病的发展阶段及药物本身的代谢等。,正因为以上这些问题,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恶性爆发事件频发,耐药菌泛滥。但自SARS以后,中国的医院感染控制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如何走出感染管理的困境,值得我们医务人员深思,三、卫生部承诺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2007年,中国正式加入WHO发起的全球患者安全倡议活动,我国卫生部承诺5项行动预防控制医院感染,1、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2、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各项活动;3、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性标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4、坚持预防为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框架下,广泛推行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血液安全、注射和免疫、诊疗和护理安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共同合作、分享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四、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一)相关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于2006年颁布实施 旨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消毒管理办法2001年由卫生部重新修订颁布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有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提出医院和医务人员应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举证倒置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相关管理规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防止对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危害。,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污水,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护士条例指出,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灭菌;对按照规定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二)相关的技术规范1、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WS/T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3、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5、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6、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7、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8、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9、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0、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1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1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1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五、国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要求,(一)卫生部2007 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要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并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恶性事件的发生。要求二级医院在血液病、内分泌、肾内、神经内科中至少选择1个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在神经外科、心胸外、普外科中至少选择1个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二)卫生部2008年8月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前手卫生与操作完毕之后在整理物品之前的手卫生同等重要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与传染病的隔离同等重要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及医院感染评价指南(2008年版)要求:积极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的工作,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指标: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5(原0.5)医院感染现患率10(原医院感染率 7或8)漏报率不再硬性统计(原 20),可根据医院情况 自行决定是否开展漏报率的监测。,(四)病原体耐药菌的不断增加也要求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病原体耐药菌不断增加的原因:,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的手就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不但导致病原体的直接传播,用手接触过的物品(诊疗器械及日常用物)或物表(各种台面或门把手等)也会造成病原体的间接传播。因此,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落实手卫生的措施仅仅当作一种形式,一定要按照要求洗手或者进行手消毒。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五)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也要求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医院感染的发生,大多不是单一因素引起医院感染很多发生在常规工作中医院感染有时是医护间或医患间沟通不良所致医院感染很多由于医护人员不用心,未依标准执行所造成医院感染很多系因缺乏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医院感染很多系因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所致医院感染有时系概念错误,医院管理不当所致,问题在哪里?,六、医院感染控制的新观念、新思路,(一)医院感染的发生“零宽容”,医院感染已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指标强调医疗服务的五个“零”的同时 医疗服务零投诉 医疗质量零差距 医疗技术零缺陷 医患关系零距离 病人隐私零暴露也强调医院感染的发生“零”宽容,医院感染“零宽容”的含意,1、“零宽容”意味着绝不宽容。“零宽容”理念要求医院感染管理中不再认为医院感染有某一基准发病率,我们对待每一例医院感染均要认为不该发生,即使发生也要追根溯源,了解原因,朝“零发病”方向努力。2、意味着可预防的医院感染就不再是“可接受的”,仅仅低于国家平均感染水平并不足够好;3、意味着不仅仅降低“率”,更在于尽可能避免每个可预防医院感染案例的发生。,4、意味着每一位医院工作人员均有责任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二)“感染控制”更改为“感染预防”,新理念:通过主动干预,降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发病是当前国际感控工作的热点和重点 预防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干预:改变流程或方法、引进新技术 减少或控制危险因素 确定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例如: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1、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 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 正确选用抗生素品种 2、正确的脱毛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备皮,术前即刻、减少损伤;3、手术期间给患者保暖;4、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5、缩短术前住院时间;,关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通过对2847例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统计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应用。,手术区域备皮问题,关于手术区域备皮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备皮方法 剃毛备皮 5.6%脱毛或不去毛 0.6%备皮时间 术前24小时前 20%术前24小时内 7.1%术前即刻 3.1%方法/时间 术前即刻剪毛 1.8%术前晚剪/剃毛 4.0%,关于术中保暖,200名结肠直肠手术患者对照组:常规术中加温护理(保持平均 34.70C平均温度直到送入PACU)处理组:积极加温(平均36.60C)结果:对照组SSI 发生率19%处理组SSI 发生率6%,预防CR-BSI 的一系列措施:,1、留置导管术时最大无菌屏障;2、洗必泰皮肤消毒;3、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部位穿刺;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则;5、每天评估是否需要继续留置导管;6、插管后护理。,美国目前推行的预防VAP的措施,1、床头抬高至少30度;2、每天1次停用镇静剂并评价是否可以撤机;3、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预防药物;4、口腔护理,每26小时用洗必泰冲洗口腔;5、深静脉血栓预防;6、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VAP预防措施的证据,半卧位:将头部的床抬高3045度(1)仰卧位与半卧位VAP发生率分别为23%和5%(2)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1530度没有预防VAP的效果,口腔卫生的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擦拭法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时,由于口咽部分泌物较多,口腔安置气管插管,患者容易躁动,导致口腔卫生质量不高。有人研究使用冲洗法代替擦拭法进行口腔卫生,冲洗液能不断循环、冲洗、振荡,使附着于咽部、口腔粘模、舌、齿缝的微生物脱落并随着冲洗液被吸出,在给予常规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有研究文献报道认为: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可有效预防VAP,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三)医院感染的监测强调过程监测和目标监测,目前我国全面综合性监测存在的问题:1、收集全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资料,消耗大量资源,导致没有人力和时间开展更为重要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2、由于人力不足,许多医院出现监测数据不准确,漏报现象严重3、医院感染调查,缺少危险度调整4、缺少深层次目标监测,影响薄弱环节暴露和进一步采取措施 同时,HIS信息系统对医院感染监测带来极大便利。,对普通病区常规空气培养监测结果的认识:,1、普通病区绝大多数细菌与医院感染无明显关系2、采样时普通沉降法,临床操作经常不规范3、使用的培养平皿质量不佳,培养时间不一致4、培养结果超标的处置方法不科学、不规范,一些目标监测理念的改变,欲得好结果,先谋好过程:由关注“结果”的监测转向关注“过程”的监测手指皮肤带菌数量 手卫生依从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 施的执行情况医院内肺炎的发病率 半卧位执行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 预防医院感染有效干预措 施实施情况,根据重庆市二级医院感染评审标准,二级医院感控监测项目至少包括:,1、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1次。院感现患率8%;2、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开展: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至少2个项目的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3、手卫生依从性监测;4、抗菌药物应用及耐药菌监测;5、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监测;6、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开展卫生学检测。,七、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包括:1.医院感染监测(环境卫生学、发病率)2.手卫生规范;3.隔离技术;4.消毒与灭菌;5.抗生素合理使用;6.医疗废物安全处理;7.职业安全防护。,(一)手卫生,医院感染的3个环节:洗手可以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宿 主,传播途径,传染源,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在医院里,通过我们的手接触周围环境、物体表面,引起病原体传播的机率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白色念珠菌 90%鼻病毒 61%甲型肝炎 33%轮状病毒 16%有研究证明,严格实施手卫生规则,正确的洗手可以阻断3040的医院感染。,不是每个医务人员都知道手上有哪些细菌?,护士、医生做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可能增加手上的细菌100-1000个,例如: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测量血压和脉搏接触病人的手帮病人翻身接触病人的衣服和床单接触床头柜、床垫、输液泵,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手卫生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手卫生也是标准预防的最重要的措施。,是!,手卫生的基本概念:,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 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正确的洗手可去除手部90%以上的细菌,卫生手消毒: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洗手应具备的设施:,流动水水龙头:院感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干手物品或设施,最好是纸质不产尘的干手巾。速干手消毒剂洗手流程图,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 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手卫生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下列情况应先洗手,后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的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洗手依从性差的个人因素,洗手液对皮肤有刺激性,易使皮肤干燥。缺乏洗手池/或洗手池设置不方便。缺乏皂液和纸巾。太忙/时间不够。人手不够/太拥挤。认为病人医院感染的风险较低。,难!,手卫生依从性低,为什么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8小时/班/护士),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速干手消毒剂作用快速、使用方便 可以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益 具有出色的杀菌效果 加入了护肤成分 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规范的依从性,放下旧的包袱,接受新的理念,工作中告诉自己健康在你我手中!可以问一下自己你今天洗手了吗?可以问一下自己你给病人提供的服务是清洁的吗?,明白一点,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穿透一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即使戴手套仍有20%的感染率,双层手套可使感染率降至0.5%以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仍要洗手。革 新:不再使用消毒剂进行手的浸泡消毒(不科学,对医护人员的手腐蚀大,不人性化),而是应用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医院隔离技术,标准预防 定义: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扩,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相关物品:手套、口罩、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水皮裙、靴子等。,标准预防,具体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3、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处理戴双层手套;5、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消毒措施;7、禁止将针帽罩回针头;8、将用过的针头或锐器放入耐刺的利器盒中;9、禁止用手接触用过的针头和刀片等。,标准预防,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白求恩式的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是不可取的。你被针扎过吗?你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过手或其它部位吗?你现在采取了哪些防护措施?,标准预防,据调查研究: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主要途径,80.6%的人发生过针刺伤,人均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刺伤。一次污染针刺伤暴露的几率:可有2-40%暴露于HBV,3-10%暴露于HCV,0.2-0.5%暴露于HIV。,(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医护人员置身于一种高风险的作业环境之中;职业感染100与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接触有关,其中95因锐器刺伤所致;护士是锐器伤害的主要群体;在针刺伤事件中,护士占 了2/3;美国CDC统计,每年卫生行业中被针刺伤有60-80万人次;,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病原体,主要的传播途径:1.针刺伤(带管腔的锐器、带血的空针、深部的刺伤)2.锐器割伤 3.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血源性传播疾病在职业感染中极容易被忽视在医院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人多;(HIV、HBV、HCV、梅毒病原携带者)在治疗护理时并不知道他们是感染病人;(检查结果之前,诊断不明确,特别是窗口期.)没有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职业感染的发生率高,危险性大!,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重在预防 1、提高认识,创建安全文化。2、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措施;3、计划免疫:乙肝疫苗 4、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紧急处理、后续诊治、医学追踪),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局部处理暴露后的处理,局部处理(以锐器伤为例),1、保持镇静。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3、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多的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同时)用肥皂流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如为完整的粘膜应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污染部位,暴露的粘膜,则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碘伏(安尔碘)、酒精消毒受伤部位,并包扎伤口。,暴露后的处理,对于HBV易感者受到HBV污染的针刺伤,24h内(最迟不超过7天)应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按每公斤体重注射810IU/kg,隔月再注射1次)和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全程免疫),并对被刺伤者定期跟踪检测。,暴露后的处理,对于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应预防性用药,用药时间原则上越快越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指出,最好在4h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h;即使超过24h,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根据暴露分级情况,分别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即服用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拉米夫定300mg/次,每日2次,连续使用28d)或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使用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量,连续使用28d)。在暴露后第4周、8周、1 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个别病例需将抗体检测时间延长至1年。,具体操作中相关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外科伤口的感染控制措施,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强调围手术期用药,术前30分钟-1小时应用抗生素比提早或术后应用效果要好很多。术前的皮肤准备:()如果毛发不影响手术操作不再建议刮(剃)除毛发,而只需要进行皮肤的清洁()如需去除毛发,建议剪除,剪除要比刮(剃)除引发切口感染的机会少()刮(剃)除毛发备皮,注意不要划伤皮肤,如果超过小时,建议重新备皮。,手术室的管理:()布局要合理(2)连台手术之间最好间隔30分钟,消毒后方可连接下台手术(3)手术器械灭菌要规范:包括各种介入内镜(4)外来器械管理要规范,植入物要有灭菌标记(5)全麻病人的气管插管一次性使用。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无菌操作:换药和备物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并做好用后物品的处置。,(二)呼吸系统感染的控制措施,人工气道的管理:湿化液须用无菌液体,并保证每24h更换一次。呼吸机的各连接管需严格消毒备用,24h更换一次;近端呼吸机连接管位于最高位置,严禁管路内湿化液倒入气道,呼吸机内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注意勿使其倒流引起患者误吸。且勿过渡频繁分离呼吸机与后装置,更换气管套管不应短于48h。,氧气装置: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更换消毒,湿化液使用灭菌蒸馏水专人持续使用的的一次性氧气管,每周更换2次。吸痰护理:操作者应注意清洁双手,严格遵守吸痰操作规程,同时保证吸痰管一次一管。吸引器连接管头每天清洗消毒,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可能。,预防VAP(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前面已经讲到),(三)尿路感染的监控,尿路治疗(导尿、插管、冲洗、器械操作等)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预防特别重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导尿管粗细适宜,插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粘膜。留置尿管应固定牢固,防止移动而引起感染,每周更换尿管,每周2次更换尿袋。需拔除尿管时应试夹管,训练膀胱功能,避免再次插管引起感染风险。留置尿管期间采集尿液标本时应从远端以无菌方式从导尿管侧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密闭式留置导管在14天内,感染率可控制在20%以下;14天,感染率可急剧上升至100%。鼓励病人自行排尿,每天评估插管的必要性,尽可能提早拔除尿管。注重会阴护理:每日两次用0.5%碘伏溶液棉球自尿道口开始向外进行擦洗操作,保证尿道口及外阴无分泌物,尤其是女病人更应特别注意。,(四)输液管路的感染监控措施,穿刺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包括手卫生、日常用物的消毒:普通输液管路24更换,外周V置管72h更换,深静脉置管57d更换,密切观察穿刺局部是否有感染症状:如红肿热痛,一经发现导管感染或怀疑菌血症,应立即拔除导管并送细菌培养。,MRSA感染的传播和隔离,MRSA虽然不是传染病,但却是一种流行范围广、致病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致病菌。据报道,英国每年有10万人在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中十分之一的病人由于感染而延长了住院时间,5000人因此死亡,这个数字超过了英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也超过了英国吸毒和患艾滋病死亡人数的总和。MRSA院内感染除了与宿主自身状态有关外,同其它院内感染一样与住院时间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MRSA主要寄殖在健康人的鼻前庭,是机会感染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院内耐药菌株可通过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手套及衣服引起院内传播。有报道护士戴手套后接触MRSA病人房内环境而未接触人,护士手套就有42%被MRSA污染,穿隔离衣的护士护理伤口或尿液中分离到MRSA的病人后隔离衣的污染率为65%,护理MRSA定植的病人后隔离衣的污染率为40%。,隔离衣可防止污染护士身上其它衣服;医务人员所用的听诊器、压脉带、血压计等所有诊疗物品都可被污染,MRSA感染或定植病房内各种设备污染率为5%-64%,且可以存活数月。,MRSA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的隔离,必须强调坚持基础的感染控制,包括正确洗手、对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器械的消毒、环境的清洁净化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应注意MRSA流行的监控。对MRSA感染者,可以作为一种传染病来处理,在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最重要的隔离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率,有效控制MRSA在医院的扩散与传播,减小其危害性。,适当的隔离:单间或同种病人同住,医务人员合理穿脱隔离衣,正确戴口罩、帽子。正确的手卫生:按要求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和进行首消毒。病房内所有的设备及地面消毒(用0.5%-1.0%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医疗废弃物(包括各种排泄物及引流液的)的合理处置。,总之,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控制医院感染是我们医疗机构当今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当病人住进医院时,他们已经把生命权交给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善待病人,遵职守责,拒绝医院感染。还病人一个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