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食和进食障碍》PPT课件.ppt
喂食和进食障碍,异食癖(异食症)反刍障碍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暴食障碍,2023/8/4,1,2023/8/4,2,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复旦大学 心理学系李晓茹,进食障碍就像是一个以爱的名义家暴的丈夫,说这是为我们好,却是不断地在折磨、蹂躏着我们,让我们深陷泥潭,却又没有勇气反抗越是反抗,越是残酷。来自“糖心理”的一位来访者,2023/8/4,3,2023/8/4,4,本讲主题,厌食症和贪食症的本质-厌食症是缺乏食欲吗?-贪食症是没有饱感吗?对两种进食障碍的病因解释治疗进食障碍的方法与疗效,2023/8/4,5,人类的进食行为,进食行为:一种本能行为,是个体生命得以存在的基本保证,受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满足了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要。饮食的生理学:饥饿的感觉从何而来?外周反应:如胃部的活动中枢反应:脑内的饥饿进食中枢(下丘脑外侧)饱食厌食中枢(下丘脑底部)饮食的心理学:吃东西仅仅是为了不饿吗?社会习惯 文化习惯 个人习惯,2023/8/4,6,什么样的体形吸引人?来自男女的不同想法,2023/8/4,7,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Anorexia Nervosa;Bulimia Nervosa潜在的生物易感性与特定的文化压力交互作用从而导致了相应行为和心理症状的产生在工业化的社会里较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更为普遍工业化社会食物丰富,女性的魅力与其身体苗条有关?,概 述,2023/8/4,8,历史演变早在1694年英国内科医生Richard Morton就描述了厌食症的症状,称之为“神经性消耗”19世纪70年代首次使用“厌食”,并作为心理疾病归入癔病的一个亚型20世纪40年代后从癔病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疾病在厌食症和贪食症的关系上美英学者存在分歧,但近年分歧逐步缩小,向英国派靠拢,神经性厌食症,2023/8/4,9,DSM-5年轻女性中12个月0.4%女性常见,男女发病率之比小于1:10西方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约为0.2%-1%我国调查:上海和重庆女大学生中占1.11%上海市患病率0.1%,年轻女性中0.5%死亡率5.9%-9.6%20年随访死亡率20%常常因减肥、抑郁症、社交障碍、强迫症、焦虑症而产生,流行病学,2023/8/4,10,平均起病于青春期或成人期早期,年龄为17岁,高峰期是14-19岁有很大的文化特异性,多见竞争环境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白人女性。近20年中这种差异逐渐消失常与压力性生活事件有关常常与双相障碍、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强迫症和物质使用障碍也有共病自杀率10万人中12人,流行病学,2023/8/4,11,有意识保持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最低值仅与女性有关的症状主要指闭经,连续3次月缺失对体重增加过分担心,即使体重已低于标准体重仍担心不已,常处于担心发胖的恐惧和烦恼中患者存在体象感知障碍,对自身形象感知错误,虽然明显消瘦,甚至有客观证据证明体重已低于标准体重,患者仍认为自己太胖,神经性厌食症的4点诊断,2023/8/4,12,个人评价和真实的自我不相符心情随饮食而波动,2023/8/4,13,特 征:强烈追求明显低于正常值的体重方 法:过分减少食物总量的摄入过度运动采取自我引吐,泻药导泻,利尿剂利尿等方式 当体重减轻到相当低的水平时,就可能出现躯体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状往往是由于极度饥饿引起,2023/8/4,14,低体温(可低至35)闭经(可以在体重减轻以前就出现)肢体水肿心动过速低血压低血钾,碱中毒,血渗透压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身体症状,2023/8/4,15,恶病质:极度消瘦,皮下脂肪明显减少,肌肉消失,低代谢状态,怕冷,难以维持正常体温心脏:心肌无力,心脏变小,心律失常,可突然死亡消化道症状:胃排空延迟,腹胀,便秘,腹痛生殖系统:停经皮肤:可全身布满婴儿样纤细绒毛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精神方面:抑郁情绪,并发症状,2023/8/4,16,代谢: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镁血症胃肠道:可伴发胰腺炎,胰肿大伴血清淀粉酶增加,食道和胃的腐蚀,肠道功能紊乱口腔:牙齿因反复呕吐被胃酸浸蚀,特别是前牙神经方面:疲乏,无力,轻微的器质性脑综合症表现,与催呕和泻药有关的并发症,2023/8/4,17,血液学血清生化内分泌心电图骨质量脑电图基础能量消耗躯体体征和症状,身体检查:诊断标记物,2023/8/4,18,病因学研究,遗传因素-同卵双生子神经性厌食症同病率高于异卵双生子;在一级亲属中,患神经性厌食症和心境障碍的危险性增加生物化学机制-大量研究证实:低浓度的5-羟色胺与之有关社会文化因素-“苗条才有魅力”的文化家庭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者由性虐待引起?,进食障碍中文化因素的影响,思考:1.大约300年以前已出现神经性厌食症的描述,当时文化压力与现在是不同的。如何理解文化因素的作用?2.如何解释男性患上神经性厌食症?,2023/8/4,19,2023/8/4,20,认知因素把自己看得比实际更胖病人对自己腹、胸、臀、腿围的估计比实际大 10%一15%,2023/8/4,21,认知模型认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上,过度关注控制饮食和体重精神分析模型认为:厌食症是对性本能以及怀孕的一种拒绝形式渴望回归童年时代,对成长的无意识拒绝家庭模型认为:-厌食症是家庭功能失调引起的,2023/8/4,22,家庭理论,Bruch(1973年)的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根源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不良、父母亲可能存在某些精神病理性特征。厌食症患者的症状则表达了整个家庭的病理现象Rosman&Baker(1978年)认为:厌食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多患有心身疾病 特征:家庭纠纷多,家庭关系紧张;过分溺爱,孩子缺乏独立性;家庭结构僵化,专制,缺乏灵活性;缺乏解决冲突的技能,常回避冲突,2023/8/4,23,认知模型认为:-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身上,过度关注控制饮食和体重精神分析模型认为:-厌食症是对性本能以及怀孕的一种拒绝形式家庭模型认为:-厌食症是家庭功能失调引起的社会文化模型认为:-社会压力对女性追求苗条、完美体型的影响,思考:十几岁的孩子们如何应对他人对自己体型的攻击和不满?,2023/8/4,24,2023/8/4,25,治 疗,第一:使体重恢复到安全范围之内第二:长期的干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精神分析,药物疗法适合每个人的有效疗法各异长期预后效果不佳,2023/8/4,26,心理治疗:患者与家庭的分离,2023/8/4,27,急需实现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各种医学并发症以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所致的衰竭与死亡纠正患者的病程心理和行为通常有必要住院治疗赛庚定有益于体重恢复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药物治疗,2023/8/4,28,结 局,具有自发的发展过程,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缓解4年以上有可能真正痊愈一般病程为2-3年一半以上可完全恢复,体重、月经恢复正常1/3病程不良,我希望未来你们看到我们时,不要嘲笑、不要怜悯、不要同情,只要告诉我们你现在很美,我喜欢你。来自“糖心理”的一位来访者,2023/8/4,29,2023/8/4,30,共同点:某些时候厌食症患者会表现出暴食症状都将控制体重放在第一位不同点:厌食症患者体重严重不足,贪食症患者则不同厌食症预后差,长期死亡率16%,治愈率50%多贪食症预后较好,大多数可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厌食症和贪食症之异同,2023/8/4,31,思 考:,你赞同一定限度的节食吗?节食与进食障碍有什么关系?,2023/8/4,32,神经性贪食症,这一术语源于希腊,意为“公牛饥饿”,指个体反复吃掉大量食物对进食失去控制的主观感觉在整体上成为与这一疾病的有关因素,2023/8/4,33,西方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约为1%-3%(APA,2000)神经性贪食症在女性人口中至少和其它的重性精神障碍,诸如精神分裂症(1.5%)和重性抑郁症(1.3%)一样普遍发病高峰期是15-21岁贪食症比厌食症更为普遍,流行病学,2023/8/4,34,强迫性的暴食(进食行为无法控制)呕吐与导泻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反复发作贪食后的后悔与冲突,神经性贪食症的特点,2023/8/4,35,反复发作的暴食,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常采取引吐、导泻、利尿、节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这种暴食和消除行为每周至少发作二次,且已持续至少三个月(严重程度标准)对自己的体形和体重持续地过分担心只出现于神经性厌食症的发作期间,诊断标准(DSM-V),2023/8/4,36,50%多的人有脱水和电解质异常25%病人有代谢性碱中毒和血清氯化物减少14%的人低钾血症心律不齐直立性低血压胃破裂,并发症状,2023/8/4,37,病程变化很大,可以表现为未经治疗和自发缓解,各种治疗后恢复,反复缓解与加重的病程逐渐衰退的病程可并发躯体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有部分病人仍有对食物和体重的持久的偏见社会关系常常很差,病程与预后,2023/8/4,38,心理原因家庭因素社会压力青春期困惑与角色冲突认知因素,病 因,精神创伤持续心情抑郁对性方面的烦恼生活中的失败,?在其他方面受挫,无法达到自己期望的目的,转而苛求自我的身体,2023/8/4,39,遗传原因遗传基因和生化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一级女性亲戚中厌食症和贪食症的发生率较高同卵双生子患进食障碍的一致率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023/8/4,40,神经化学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社会文化因素美的文化界定病态的适应方式性的竞争,2023/8/4,41,治 疗,住院治疗:主要表现电解质紊乱的病人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病人对门诊处理没有反应的病人无并发症的神经性贪食症几乎不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首推认知行为治疗小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形式药物治疗:各类抗抑郁剂,包括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唑酮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2023/8/4,42,治疗并非最佳选择,关键在于预防在女中学生,女大学生中筛选高危人群加强学校教育增加媒体正确宣传,2023/8/4,43,心理治疗培养更加有节制的自我,克服偏激(尊重理想自我,但不否认本能的自我,努力做现实中的自我)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关注除自身外的其他的事物调整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