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栽培技术》PPT课件.ppt
乌桕栽培技术,1 概述,大戟科(Euphorbiaceae)乌桕属(Sapium),又名桕籽、乌桕籽、桕木、桕子树,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和园林绿化树种原产我国,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见于齐民要术;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黄河以南地区,华中地区是乌桕的自然分布中心;我国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的山区、丘陵、平原均可种植,垂直分布在海拨200800m;日本、越南、印度、欧洲、美洲、非洲亦有栽培。,1 概述,桕油:乌桕籽含油率40%以上,可榨桕油(梓油),其主要成分为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可提取类可可脂,也可转化生物柴油。经营较好的乌柏林每公顷每年可收乌桕籽4500 kg,可产出油脂1800 kg;桕脂:乌桕籽外被的蜡皮可提取桕脂(皮油),广泛用于制造肥皂、蜡纸、化妆品、金属涂擦剂、固体酒精、高级香料、硬脂酸、环氧树脂、硝化甘油等;根皮、茎皮、叶:均可入药。叶可作农药及杀虫用。其木材、乳汁、叶及果实均有毒。木材:白色,坚硬,纹理细致,用途广;观赏: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为优良秋色叶树种;冬日白色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观;荒山绿化:适应性强,为荒山造林、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主要栽培种类有:葡萄桕、鸡爪桕、长爪桕、鸡葡桕,2 形态特征,乌桕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0m,各部均无毛,具乳状汁液 树皮暗灰色,纵裂;叶互生,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3-8cm,宽3-9cm,全缘,叶柄纤细,长2.5-6cm,顶端具2腺体;花单性,雌雄同序,顶生,柔荑花序或穗状花序;雌花通常1至数个生于花序的下部,子房3室,花柱3裂;蒴果椭圆状球形,成熟时褐色,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5-7月,果期10-12月。,3 生物学特性,常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喜光,不耐阴;喜温暖,不甚耐寒;耐水湿;适生于深厚肥沃、含水丰富的土壤,对酸性、钙质土、盐碱土均能适应;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虫媒花:传粉媒介主要为蜜蜂、蚂蚁、苍蝇等;寿命较长:四川巫山县官渡乡有一株100余年生的铜锤桕,树高18m,胸径70cm,冠幅12-12.5m,年产籽达50-65 kg。,4栽培管理技术,4.1.繁殖方法:播种为主,良种采用嫁接、埋根法繁殖;实生苗7-8年、嫁接苗3-5年开始开花结实;盛果期20-50年,寿命长达100年以上,经济寿命80年左右。,4 栽培管理技术,4.2 结果习性乌桕由头一年春梢上抽生的当年生春梢分化花芽并开花结实;春梢既是当年的结果枝又是来年的结果母枝;采收时如留梢过长,则翌年抽生的春梢多而纤细;如留梢过短,则翌年抽生的春梢量少且易抽发夏梢;乌桕结果枝以中庸、组织充实的结果最好;,4 栽培管理技术,4.3 实生砧木培育 采种:10月下旬至11月初,当果壳变黄时种子成熟,采果球晾晒,待果壳开裂收集种子。采收时将果穗连同结果枝上部一起剪下,仅留果枝基部一段作为明年的结果母枝,一般控制留芽量在5-7个为宜。掌握弱枝强剪、幼壮树弱剪、老树强剪、树冠外围强剪、下部及内部强剪的原则。种子处理:种子外被蜡质。播前,带蜡种子用60-80热水浸泡,加入草木灰处理24h,搓揉种子除去软化了的蜡皮;或采用食用碱(2%热碱液)浸泡2天,揉搓种子,再用温水清洗,去除蜡质,晾干后密封干藏。播种与移苗 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种子播前用多菌灵或0.2%高锰酸钾消毒,然后用50温水浸种10h;播后用土壤覆盖1cm左右。条播,条距25 cm,每亩播种7 kg左右,播种后25至30天可发芽。幼苗高12至15 cm时间苗,保留苗木株距8 cm左右,每亩留苗8000至10000株。间下的苗木可摘叶(顶端留3片叶子)移植。,4 栽培管理技术,4.3采穗乌桕采穗一般采用1年生枝条作为接穗,粗度以0.751cm为好,接穗可随采随接,也可以在冬季采种时利用短截的果枝剪成6080cm长,放在室内层积收藏,翌春嫁接。优树选择满足以下标准:按单株冠幅乘积计算:每m2产籽量大年0.8kg以上,两年平均在0.7kg以上;每年选20个较好果穗计算,两年平均每果穗结果数,鸡爪桕类30个以上,葡萄桕类35个以上;籽粒大,蜡皮厚,色泽白,全籽利用率42%以上;15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发育正常,结实层厚,4 栽培管理技术,4.5.造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穴状整地沿等高线“品”字形布穴,以防止水土流失。雌雄同株异熟、雌先熟型,单一品种的纯林,授粉不良,产量极低。在造林时,特别以嫁接苗营造的林分中,尤应注意不同品种的适当搭配,如鸡爪桕和葡萄桕搭配。4.6经营方式纯林、混交林、桕农间作林、四旁种植林;采用林、农,林、茶,林、灌等多种农林复合型种植,不仅综合收获效益高,而且生态功能好;乌桕林常年套种小麦,比不套种乌桕林的平均株乌桕籽产量高22.5%,林下小麦产量比相似旷地小麦产量高3.5%。同时削减地面径流、涵养水源的作用比旷地小麦农地高出24.1%。,4 栽培管理技术,4.7主要病虫害病害:轮斑病、褐斑病、卷叶病等;虫害:黄刺蛾、乌桕毒蛾、绿尾大蚕蛾、有脚金龟甲、大蓑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