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查体总论》PPT课件.ppt
骨科物理检查,检查用具,1.一般用具 听诊器、血压计等2.骨科用具:度量用具包括金属卷尺、各部位关节量角器、前臂旋转测量器、骨盆倾斜度测量计、足度量器、枕骨粗隆垂线神经检查用具包括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冷热水玻璃管、皮肤用铅笔、握力器等,注意事项,1环境要求 检查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检查女患者时要有家属或护士陪同。2检查顺序 一般先进行全身检查再重点进行局部检查,但不一定系统进行,也可先检查有关的重要部分。若遇到危重患者应先进行抢救,避免做不必要的检查和处理。3显露范围 根据检查需要脱去上衣或裤,充分显露检查部位,对可能有关而无症状的部位也应充分显露,仔细检查。同时还要显露健侧做对比(如果双侧均有病变,应设法与正常人进行对比)4检查体位 一般采取卧位,上肢及颈部有时可采取坐位,检查下肢颌腰背部时还可采用下蹲位,特殊检查可采取特殊体位。5检查手法 要求动作规范、轻巧,对患急性感染及肿瘤的患者检查应轻柔,避免扩散,对创伤病人要注意保护,避免加重损伤6其他事项 若患者配用矫形支具,如使用拐杖等,应检查是否合适,可能时应取除做全身和局部检查。若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或牵引,应检查肢体位置,血循环情况,固定部位活动情况,牵引重量,局部皮肤有否缺损,石膏、夹板是否完好无损,其松紧度是否合适,检查项目,包括:一般全身检查、与骨科伤病有关的其他专科检查与骨科密切相关的一般检查:1.发育与体型2.营养状态3.体位和姿势4.步态,基本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动诊和量诊六项,其中视诊、触诊和动诊是每次检查必须做到的,视诊,除从各个侧面和各种不同体位仔细观察躯干和四肢的姿势、轴线及步态有无异常外,局部还应观察:1.皮肤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脉曲张2.软组织有无肿胀或淤血3.肌肉有无萎缩或肌纤维颤动4.有无包块,颜色如何5.瘢痕、创面、窦道、分泌物及其性质6.伤口的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7.局部包扎和固定情况8.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成角畸形,触诊,1.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2.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检查脊柱有无侧弯可用棘突滑动触诊法3.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4.局部温度和湿度,双侧对比5.包块:部位、硬度、大小、活动度、与临近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波动感6.肌肉有无痉挛或萎缩,叩诊,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1.轴向叩击痛2.棘突叩击痛3.脊柱间接叩痛4.神经干叩击痛(Tinel征),听诊,1.不借助听诊器可听到弹响和摩擦感,当关节活动中听到异常响声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多有病理意义,临床常见于弹响髋、肩峰下滑囊炎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例。但如果响声不伴有临床症状,如正常人肩、手和髋部出现的单一响声,不伴有疼痛则没有临床意义2.借助听诊器可以检查骨传导音和肢体血流杂音,动诊,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异常运动,并注意分析活动与疼痛的关系主动运动:肌力检查;关节主动运动功能检查;角度测量法(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中立位0度法)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方向相同的被动运动,一般先检查主动运动,再检查被动运动,然后进行比较;非主动运动活动的被动方向,包括沿肢体纵轴的牵拉、挤压活动及侧方牵挤活动,观察有无疼痛及异常活动异常活动:关节强直,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关节运动范围减小,见于肌肉痉挛或与关节相关联的软组织挛缩;关节运动范围超常,见于关节囊破坏,关节囊及支持韧带过度松弛和断裂;假关节活动,见于肢体骨折不愈或骨缺损,量诊(一),1.长度测量:将肢体放在对称位置,以骨性标志为基点进行测量。测量指标:躯干长度。颅顶至尾骨端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尖部或第7颈椎棘突至桡骨茎突尖部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髁前臂长度: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桡骨小头至桡骨茎突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尖或脐至内踝尖股骨长度:股骨大转子顶点到外侧膝关节缝或髂前上棘至股骨内踝胫骨长度:内侧膝关节缝至内踝尖腓骨长度:腓骨小头至外踝,量诊(二),2.周径测量 要求两侧肢体取相对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比较,若有肌萎缩或肿胀应选择表现最明显的平面测量,并观察其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3.轴线测定:正常人站立时背面相,枕骨粗隆垂线通过颈、胸、腰、骶椎棘突以及两下肢间;前臂旋前位伸肘时上肢呈一直线,旋后位即成10-20的肘外翻(提携角);下肢伸直时髂前上棘与第1,2趾间连线经过髌骨中心前方4.角度测量:主要测量各关节主动与被动运动的角度5.畸形疾患的测量:肘内翻或肘外翻: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测量上臂与前臂所成角度。膝内翻:两内踝并拢,测量两膝间距离。膝外翻:两股骨内踝并拢,测量两内踝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