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与胃肠道》PPT课件.ppt
医学助手网,您下载的该文件来自于医学助手网)使用前请您先阅读以下条款:1.本站仅对原软件包“依样”打包,未做过任何改动,但不保证所提供软件或程序的完整性和安全性。2.请在使用前查毒(这也是您使用其它网络资源所必须注意的)。3.由本站提供的程序对您的网站或计算机造成严重后果的本站概不负责。4.转载本站提供的资源请勿删除本说明文件。,医学助手网是专业为中国医生提供服务的网站,我们提供免费医学课件,医学论文,医学资讯等服务。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著名网站之一声明:本幻灯片由医学助手网搜集整理,不承担技术及版权问题 说明:要获得更多的免费医学课件,医学论文,医学资讯请随时关注医学助手网,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第一节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透视、造影、摄片、录像:1、食道钡餐检查2、胃小肠气钡双重造影3、可口服或灌入4、结肠、气钡双重灌肠5、均可多体位、按压、观察,(二)CT检查:1、管壁的局限性增厚2、肿瘤向腔外生长情况3、邻近淋巴结肿大4、肿瘤组织的血供情况,二、食道检查的影像观察与分析钡餐造影的正常表现:1、正常解剖2、正常食道的三个压迹3、食道的三种蠕动波,钡餐造影的基本异常改变:1、管腔的狭窄与增宽2、轮廓的改变:掌握名词定义、充盈缺损、龛影、憩室3、黏膜皱襞:僵硬、消失、破坏、增宽、迂曲。,三、疾病诊断(一)食管癌 分型:1、浸润型:管壁环状增厚,管腔狭窄2、增生型:肿瘤向腔内生长,形成肿块3、溃疡型:肿块形成局限性溃疡,深达肌层,1、X线表现:早期:1、局限性黏膜皱襞增粗、迂曲、紊乱、毛糙、中断。2、紊乱、毛糙的黏膜面上出现一些小龛影。3、局限性小充盈缺损。4、局限性柔软度,舒张度减低。,进展期:1、黏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表面杂乱不规则。2、管腔环行狭窄,分界清楚,管壁僵硬。3、腔内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4、不规则龛影,长径与食管纵轴一致。,并发症:1、食管纵隔内瘘管形成。2、纵隔炎症或纵隔脓肿。3、食管气管瘘。4、胸内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食管平滑肌瘤的特点 1、表面光滑锐利,边缘光滑整齐。2、局限一侧壁,半圆或椭圆形突入腔内。,(二)食管静脉曲张病理: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肝内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高压反流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食管黏膜下静脉,食管周围静脉丛扩张回流至奇静脉上腔静脉右心。,X线表现:食道钡餐1、早期食道下段黏膜皱襞稍宽,略迂曲。2、病变发展至中、上段,皱襞明显增宽、迂曲3、形成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4、管腔扩张,边缘呈锯齿状,蠕动减弱。,鉴别诊断:主要与食道癌鉴别,病变范围较长,但食道管壁仍然柔软,而且伸缩自如,与食管癌病变的黏膜僵硬性改变截然不同。,第二节 胃与十二指肠一、正常X线造影(钡餐)表现:1、掌握名词:胃底、胃体、胃窦、胃小弯、胃大弯、胃泡。,2、正常胃的四种形态:牛角型、钩型、瀑布型、无力型。3、正常的黏膜皱襞形态,胃微皱襞,胃小区的结构。4、正常十二指肠的形态,及黏膜皱襞。,二、异常造影改变:1、轮廓的改变:龛影、充盈缺损。2、黏膜皱襞的改变:黏膜破坏黏膜皱襞平坦黏膜皱襞增宽或迂曲黏膜皱襞纠集,3、功能性改变:张力改变蠕动的改变运动力的改变分泌功能的改变4、CT检查:胃肿瘤时可见局限性胃壁增厚或肿块突入胃腔良性肿瘤边缘光滑,恶性肿瘤表面不规则,可有龛影。了解腹腔淋巴结及肝有无转移,做肿瘤分期。,三、疾病诊断: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与病理:好发与2050岁,上腹疼,反复性、周期性、节律性。,胃溃疡的一般表现:1、龛影部位:见小弯,乳头状,边缘光滑整齐2、龛影口部特征: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3、周围黏膜改变:呈均匀性纠集、辐轮状,胃溃疡的功能改变:1、胃的蠕动收缩在溃疡周围呈痉挛性加深、加快2、胃液分泌增多,空腹时胃内有潴留液3、胃的蠕动波有改变,加快、跳跃征或不规则。,胃溃疡的特殊表现:1、穿透性溃疡2、穿孔性溃疡3、胼胝性溃疡,恶性胃溃疡的表现:1、龛影周围出现小结节状充盈缺损,犹如指压迹2、周围黏膜皱襞呈杵状粗大或中断3、龛影周围变为不规则或边缘出现尖角征4、治疗过程中龛影增大,十二指肠的溃疡:1、球部溃疡最多见,呈类圆型或米粒状2、球部变形,从帽状三角形变为不规则型3、球部激惹征、幽门痉挛、分泌异常、球部压疼,(二)胃癌临床与病理:胃肠道最常见的肿瘤,好发4060岁,好发部位胃窦、小弯、贲门区,进行性上腹疼,吐咖啡色血,柏油便,上腹部包块,可伴梗阻症状。,大体分型:1、蕈伞型:肿块向胃腔内生长,表面高低不平,如菜花状,常有糜烂,与周围有分界明确。2、浸润型:沿胃壁浸润生长,侵犯胃壁各层,胃壁增厚、僵硬、表面变粗糙,分界不清,病变可侵犯胃的一部或全部。3、溃疡型:多深达肌层,形成大而浅的盘状溃疡其边缘有一圈堤状隆起,呈环堤。,影像学表现:1、早期胃癌:定义局限与黏膜或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或有无转移。分型:1、隆起型:呈类圆形突向胃腔,高度超过5。2、表面型:表浅、平坦、隆起及凹陷均不超过5。3、凹陷型:形成明显凹陷,深度超过5,1、,2、,3、,2、进展期:充盈缺损:突入腔内,形状不规则,多见与蕈伞型。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见与浸润型,全胃受累可呈“皮革胃”,巨大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型,环堤、指压迹、半月综合征。黏膜皱襞破坏、消失或中断或皱襞异常粗大,僵直呈杵状。癌瘤区蠕动消失。,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胃窦炎与胃窦癌的鉴别诊断(掌握),第三节 空肠与回肠X线正常表现:钡餐造影:正常位置、形态、蠕动排空时间26、79。,X线异常表现:1、肠管的改变:肠腔狭窄、肠壁僵硬、肠腔扩张、液气体聚集。,2、肠管轮廓和黏膜的改变:充盈缺损、黏膜面变平坦、肠间距增宽。3、位置和功能改:肠管移位、动度受限、蠕动增强或减缓。,疾病诊断(一)肠结核临床与病理:多继发与肺结核,青壮年多,多伴腹膜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起病,低热、腹疼、腹泻、消瘦、乏力。好发部位为回盲部,其次为空回肠、十二指肠。分溃疡型、增殖型。,影像学表现:溃疡型主要表现为患病肠管痉挛收缩,蠕动加快,痉挛征、线样征、跳跃征,小点状、小刺状龛影形成。增殖型以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为特点,以盲肠、升结肠的狭窄、缩短、僵直及多数小息肉样充盈缺损,回盲瓣增生肥厚。,(二)小肠腺癌临床与病理:起源长黏膜上皮细胞,好发十二指肠、近端小肠,肿瘤可呈息肉状突向腔内或形成环行狭窄,临床表现出血、梗阻、黄疸及腹部肿块。,影像学表现:肠管局限性环状狭窄、黏膜破坏、不规则充盈缺损、龛影形成、肠管僵硬、钡过受阻、近端扩张。,诊断与鉴别诊断:平滑肌瘤腔内外同时生长,偏侧生长,边界清楚,肠梗阻少。小肠淋巴瘤病变范围大,肠梗阻清,广泛淋巴结肿大。,第四节 结肠与直肠正常X线表现:正常位置、肠带形态、膜皱襞特点、排空时间。异常X线表现:1、轮廓改变、充盈缺损、黏膜破坏、管壁僵硬、龛影、环堤形成。边缘锯齿样改变。2、管腔大小改变、局限性管腔狭窄或广泛性管腔狭窄,狭窄梗阻近段管腔扩张。,(一)结肠癌:临床与病理: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分增生、浸润、溃疡三型。临床为腹部包块、便血、腹泻、便秘、脓血便。直肠癌为便血、便细、里急后重感。,影像学表现:1、肠腔内肿块,轮廓不规则,黏膜皱襞破坏,偏于一侧的管壁僵硬,结肠袋消失,梗阻症状。2、管腔狭窄,常累及一段肠管,可偏于一侧或环行狭窄,管壁僵硬,界线清楚,容易梗阻,可扣及肿块。,3、较大龛影,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龛影周围多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狭窄,管壁僵硬。诊断与鉴别诊断:盲、升结肠癌需与增殖型肠结核鉴别,结核病变多较广泛,侵犯末端回肠,以挛缩、僵硬为主。,临床与病理:分腺瘤性、炎性、错构瘤性,好发与于左半结肠,为癌前病变,临床上以反复便血为主。或有黏液、腹疼。影像学表现:气钡双重造影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光滑整齐。带蒂息肉,可有一定活动性,较大息肉,可见表面糜烂,溃疡。显示为不规则影像。,息肉恶变征象:1、息肉表面毛糙不规则,呈分叶状或菜花状。2、息肉较大且基底较宽者,如3,70%80%恶变。3、息肉处肠壁内陷或僵直。4、息肉迅速增大。,特殊类型息肉:1、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可全部累及结肠各段及小肠,儿童期即发生,2040岁出现症状。腹痛、腹泻、便血、贫血,呈弥漫分布的充盈缺损,肠黏膜紊乱变形,肠轮廓不整齐,肠腔并无明显狭窄。,2、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hers综合征,口唇黏膜、指、掌皮肤色素沉着,广泛小肠、结肠息肉,胃也可累及,症状为腹疼,肠套叠、便血及慢性贫血。,第三章 肝、胆、胰、脾影像学检查的目的:1、确定有无病变并提出定位、定性诊断。2、鉴别上腹部肿块来源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1、超声 USG检查:简便易行,准确率高,无创伤性,可首选。,2、X线造影:有一定的创伤,有禁忌症,部分造影操作复杂,但显示病变清楚,尤其对恶性肿瘤可显示病变的血供情况,满足临床需要。,主要方法:1、口服胆道造影和静脉(注入造影剂)胆系造影2、ERCP透视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3、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4、肝、胆、胰、脾动脉造影。,3、CT与MR对肝、胆、胰、脾正常结构及异常病变均能很好显示,尤其是CT扫描,现已成为主要检查方法。,第一节 肝脏肝动脉造影:1、正常表现:可分为三期动脉期:可见肝区内自肝门向肝左右叶呈树枝状,管经渐细。分布均匀,走行自然的动脉血管影;毛细血管期:动脉影消失,取而代之的分为多数细小毛细血管影;实质期:肝密度呈普遍均匀性增高。腹腔动脉造影由于脾静脉回流,还可见肝内门静脉显影。,异常表现:1、占位征象:表现为血管被推移、拉直、分离或弧移位,多有肿瘤或囊肿引起。2、肿瘤血管:管径粗细不均,走行方向紊乱而无规则,部分呈“血湖”表现,是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3、血管浸润:血管壁僵硬,不规则狭窄、闭塞。4、肿瘤染色:与正常肝区相比,肿瘤内循环缓慢,排空延迟,在实质期,呈密度增高影。,5、充盈缺损:病变去无血供,实质期无对比剂染色的空白区,常见于肿瘤的液化坏死或肝内囊性病变。6、静脉早显:在动脉期可见肝内静脉或门静脉显影,多为肿瘤破坏动脉和静脉,造成动静脉短路所致。,CT扫描:正常表现:平扫肝实质呈均匀的软组织密度,高与胰、脾、肾。CT值为5070Hu,轮廓光滑,血管、胆道、门脉等走行规则。增强扫描肝内动脉明显强化时,肝实质无强化。门静脉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强化明显。肝实质开始强化;门静脉晚期或肝实质期,门静脉和肝静脉内对比剂浓度迅速下降,肝实质达到强化高峰。,异常表现:平扫1、病变密度:病变可表现为低密度、高密度、等密度和混杂密度,混杂密度指一个病灶内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2、病变形态:肝内病变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恶性肿瘤边缘不清,良性肿瘤、肝脓肿等边界光滑。,3、病灶大小:CT可发现0.5以上的病灶。4、病灶数目:肝转移瘤常为多发,原发肝的良恶性肿瘤及肝脓肿等,既可多发也可单发。,增强扫描:1、病灶可表现为不强化、环状强化及不同程度的病灶实质强化。2、囊性病变不强化,脓肿壁呈环状强化、脓腔不强化。3、肝肿瘤强化程度和强化时限可随肿瘤血供的贫富而变化。4、富血管性原发性肝癌,动脉期病灶可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病灶密度高与正常肝。而在门静脉晚期及肝实质期病灶密度又低于正常肝。,5、肝海绵幢血管瘤特点为门静脉期病灶周围强化及肝实质期延迟性中心逐渐强化,最后病灶与肝呈等密度。6、少血供性肿瘤如多数转移癌,强化程度低,各时期强化密度均低于正常肝密度。7、增强扫描还可以显示病灶引起的肝内血管异常。,疾病诊断(一)肝脓肿临床与病理:分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影像学表现:1、肝血管造影:脓肿区域内肝动脉分支受压、移位,出现包绕征,脓肿边缘细小血管增多,实质期脓肿为充盈缺损及环形染色带。,2 USG:早期肝脓肿局部出现低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周边液化或所致的无回声环。液化不全脓肿为无回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无回声区内可有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典型肝脓肿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效应增强。,3 CT:平扫脓腔为圆形低密度,为脓液成分时,CT值2040Hu,脓肿壁为脓腔周围一环形带,密度高于脓腔而低与正常肝。增强扫描脓腔不强化,脓腔壁呈环形强化、轮廓光滑、厚度均匀。外周可显示低密度水肿带,若腔内有液体气体形成的液面时可确诊。,鉴别诊断:USG是诊断肝脓肿的首选方法,敏感度可达100%,对未液化的早期脓肿,USG易与肝癌混淆,脓肿壁的环行强化及脓腔内气液成分是CT和MR诊断肝脓肿的特征性改变,短期内对脓肿消长的动态观察也是与肝癌鉴别的要点。,二、肝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影像学表现肝动脉造影:1、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呈爆米花状染色可持续2030秒具有出现早、消失晚特点。2、肿瘤血管和动静脉短路征象,可与肝癌鉴别。,USG:1、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声晕征少见。2、中等大小的病灶以高回声多见,其内可有筛孔状小液性暗区,巨大型边界不清,呈混合回声。3、病灶后方的回声常可出现轻度的声增强效应。4、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及周遍彩色血流不丰富,多为静脉频谱,且血流速度低。,CT:1、平扫为类圆型低密度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较大血管瘤,其中心部分常呈更低密度区。2、强化后,60秒CT片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与肝内血管密度相近,随后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密度逐渐减低,最后与肝密度相同,其“快进慢出”的特点可与肝癌鉴别。,MR1、在T1WI上表现为均匀性稍低的信号,在T2WI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递增,达到甚至超过胆囊信号。2、在重T2WI上信号强度更高,呈之为“灯泡征”。90%以上的血管瘤具有典型的MR上述的特征。,鉴别诊断:1、USG是肝血管首选的诊断和筛选方法。2、CT扫描血管瘤特有的“快进慢出”征象。3、MR重在T2WI上特有的高信号强度呈之为“灯泡征”。4、肝血管造影特有的“血湖早出晚归”征。以上可与肝癌鉴别。,三、原发性肝癌临床与病理:90%以上为肝细胞癌,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大体病理分为巨大型、结节型、弥漫型。早期可无症状;进展期有肝区疼痛、腹胀等,如扪及肿块,则为中、晚期。,影像学表现肝血管造影:可发现小至2cm的肝癌,可确定病灶部位、数目、范围、血供类型和门静脉受累情况。主要表现:供血动脉增粗;出现肿瘤血管;占位征象;血管浸润征象;肿瘤染色和充盈缺损;肿瘤早显;门静脉受压或癌栓。,USG:1、肝内出现肿块图象,边界清晰或不清楚。外周常可见低回声晕。2、肿块回声可为多种类型。3、肿块继发征象,如血管受压、变窄、闭塞或移位。4、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的多彩血流信号。5、常合并肝硬化声像图表现。,CT:1、平扫为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可单发或多发。2、坏死、囊变者密度更低,而出血者密度增高,或呈混杂密度。3、增强后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快进快出特点。4、肝体积增大,轮廓隆凸、肝门变形、门静脉癌栓。5、邻近器官受压、浸润、淋巴结肿大、腹水、脾肿大。,MR:1、TWI呈稍低信号,边界常不清楚。2、TWI呈稍高于正常肝组织信号。3、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等可出现不均匀混杂信号。4、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增强、边界更清楚、坏死区不强化。5、MR:门静脉造影可显示门静脉有无癌栓形成。,鉴别诊断:1、USG可为首选,更适合于肝癌的普查筛选和动态追踪。2、CT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发现1cm左右的病灶,为肝癌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3、MR和血管造影,可用来鉴别疑难病例。,四 转移性肝癌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3050%转移到肝,形成转移性肝癌。以消化道肿瘤多见.,第二节 胆一、检查技术:1、首选USG,简便易行,准确性高,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特异性高。,2、常规X线造影分类:生理聚集法:口服法、静脉法。直接注射法:PTC、ERCP,可直接做介入性治疗。,3、CT检查为胆囊病变,尤其是怀疑占位性病变时的主要检查方法。4、MR主要对胆道系统的疾病应用价值大。,二、影像观察与分析:1、X线解剖特点:2、生理聚结法胆道不显示的原因:炎症、肿瘤、肝功能低下。,三、疾病诊断 胆石症临床与病理:按结石存在部位分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混合结石;按主要组成成份分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结石;按X线透过率分为阳性结石和阴性结石。,影像学表现:1、胆囊结石:(1)10-20%为含钙的阳性结石,平片可显示位于胆囊内的单个或多个沙砾状、蚕豆状、葡萄状、石榴状结石影。,(2)造影检查:阳性结石呈胆囊显影后其内的充盈缺损影,圆形或多边型,如石榴子样,少数需变换体位才显影。,(3)USG:在胆囊内可见1个或多个回声光团,光斑或弧型强光带、后方可伴有清晰的声影。可随体位变动,可有填满型结石,厚壁型结石征(WES征),泥沙样结石,胆囊壁间结石等多种表现。,(4)CT:在胆囊区可见单个或成堆的高密度影,常呈环状或多层状,其位置可随体位改变。,(5)MR:单纯胆囊结石的质子密度低,信号弱,T1WI和T2WI及MRCP象上均呈无信号或低信号改变,容易诊断。,2、胆管、胆道结石(1)平片:阳性结石可见胆管、胆道走行区见钙化影。(2)造影:表现为胆管内圆形充盈缺损,但发或多发。,(3)USG:胆管内发现高回声团,呈圆型,斑点状,条索状,伴后方声影并可见上胆管扩张或胆管壁增厚。(4)CT:可见胆管内钙化影像,近侧胆管扩张或见气体影像。(5)MR:胆道内圆型或椭圆型无信号或低信号区,近侧胆管扩张。,诊断与鉴别诊断1、胆囊结石需与肾结核钙化,右肾结石,肾憩室内钙化,皮肤或肋软骨钙化等鉴别,胆结石多圆型,变化体位可确诊。2、胆管、胆道结石主要与肝内钙化斑与纤维化斑鉴别,胆管癌临床与病理以腺癌为多,次为鳞癌,按形态分为浸润型、结节型、乳头状型。病人多以右上腹疼痛不适,阻塞性黄疸而就诊。,影像学表现1、造影:PTC可显示肿瘤近侧胆管扩张,浸润型显示局限型狭窄,结节型和乳头状型显示充盈缺损,ERCP从远侧显示肿瘤。,2、USG:在扩张的胆道远侧显示肿瘤为乳头状或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梢高回声光团,后方无声影,浸润型表现为胆道远端突然截断或狭窄,可伴有肝门淋巴结肿大,肝弥漫性肿大,肝内转移灶。,3、CT:病灶近端胆管扩张,扩张后出现狭窄段,远侧出现低密度肿瘤影像,浸润型常仅见胆管扩张而无肿瘤影像,延迟扫描可见病变范围。,4、MR:病变近侧胆管扩张。MRCP可显示狭窄段或充盈缺损病变,但有假阳性出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胆管癌常引起黄疸,主要与胆管结石和胆管炎引起的梗阻性黄疸鉴别。,胰腺胰腺常见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岛细胞瘤,胰头癌,壶腹癌,胆总管阻塞累及的胰腺管扩张等,常需影像学检查,USG、CT、造影、MR均可对以上疾病作出诊断。,影象观察与分析:1、平片:胰区钙化、结石。胰腺增大所致十二指肠圈增大。结肠充气,胃结肠间距增宽及结肠切断征。2、造影:主要用来诊断胰岛细胞瘤,多为血管肿瘤。而胰腺癌为少血管肿瘤,二者可鉴别。PTC显示胆总管情况,以了解胆总管下段梗阻与胰腺关系。ERCP可清晰显示胰管情,可用来对疑难病变鉴别。,3、USG:为首选方法,可显示胰管位置、大小、形态、周界,内部结构有无异常,胰管有无扩张以及一邻近器官的关系。4、CT:可显示正常形态与异常改变,异常表现有局部或全胰增大,密度异常,外形改变,周围血管受侵,脂肪组织模糊。增强扫描对肿瘤性病变和尖性病变的坏死灶判断有价值。5、MR:诊断原则同CT。,胰腺癌临床与病理 90%为导管细胞癌,70%发生在胰头部,其次为胰尾。多见406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阻塞性黄疸、疼痛、上腹部肿块。,影像学表现1、钡餐:可见低张下十二指肠内侧壁黏膜平坦、消失、肠壁僵硬、十二指肠区扩大、内缘压迹呈反“3”字型,胃窦大弯可受压。,2、ERCP:可显示胰管狭窄或阻塞。3、PTC:可显示胆总管胰腺段梗阻,梗阻端可呈圆钝状、尖削状、削平状或不规则狭窄状。,4、USG:1、胰腺呈局限性增大,内见肿物,轮廓不规则,边界欠清晰,肿瘤可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浸润。2、内部多呈低回声,不均匀,液化坏死后为无回声区。3、以位置不同可使十二指肠区扩大,胃、脾、脾静脉及左肾推移移位。胰头癌还可以压迫下腔静脉使其变窄,远端出现扩张,压迫胆总管使肝内胆管扩张及胆囊扩大,胰管也可以扩张,胰头癌可使门静脉、胰系膜上静脉受压移位。,5、CT:1、胰腺局部扩大,呈块状隆起或分叶状增大。2、肿瘤密度常与胰腺密度相等。但其中的液化坏死区形成低密度区。3、强化后肿瘤常不强化或略强化,而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强化,从而显示出肿瘤轮廓。,4、CT显示胆总管以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而胰头处胆总管突然狭窄、中断或变形。胰管扩张同时合并胰体、尾萎缩。5、胰周脂肪层消失,邻近血管可被推移甚至包埋。6、肝门和腹膜后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6、MR:1、胰腺局限性增大,该处轮廓不规则。2、T1WI肿瘤信号稍低于正常胰和肝组织,其中坏死信号更低;T2WI上肿瘤信号稍高且不均匀,坏死区则显示信号更高。3、间接征象如肝内外胆管扩张亦是MR诊断胰头癌的重要依据。4、可显示出胰头癌向肝、肝门、门腔间隙,其他邻近器官及腹膜后间隙转移的情况。,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胰腺癌常并发于慢性胰腺炎。1、胰腺癌更易引起胰腺邻近血管受侵犯或包埋。2、胰腺癌较早出现肝、腹膜后转移。3、慢性胰腺炎在胰腺区多有多发性小结石及钙化影。4、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胰腺局部性肿大多有假囊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