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

    • 资源ID:5620425       资源大小:403KB        全文页数:17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

    预 防 接 种 规 范,楚州区疾控中心,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一、预防接种单位,1、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2、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2、经区卫生局注册的乡村医生,必须接受系统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三、工作职责,区卫生局负责全区范围内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工作。1、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2、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3、开展冷链监测,保证冷链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4、进行常规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5、开展健康教育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7、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一、疫苗分类,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疫苗的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一)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1、疫苗种类:根据全国范围内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2、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 基础免疫(1)卡介苗:接种1针;(2)乙肝疫苗:接种3针(3)脊灰疫苗:口服3剂(4)百白破疫苗:接种3针(5)麻疹疫苗:接种1针加强免疫(1)脊灰疫苗:口服1剂(2)白白破疫苗:接种1针(3)白破疫苗:接种1针(4)麻疹疫苗:复种1针,使用规定,1、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如未在12月龄内完成的应尽快接种。2、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的第1针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3、脊灰疫苗与百白破疫苗各剂(针)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4、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天。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5、白破疫苗可使用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6、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7、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5种疫苗可以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但不得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8、为避免出现差错,可在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后的其它时间接种卡介苗。9、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二)扩大免疫规划疫苗,1、疫苗种类: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地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适当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目前推荐列为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为:乙型脑炎疫苗(分为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以下称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风疹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腮腺炎疫苗)。2、推荐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和加强。,基础免疫,(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2针(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1针(3)A群流脑疫苗:接种1针(4)风疹疫苗:接种1针(5)腮腺炎疫苗:接种1针,加强免疫,(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2针(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针(3)A群流脑疫苗:接种2针(4)风疹疫苗:接种1针(5)腮腺炎疫苗:接种1针,使用规定,1、乙脑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注射1针;乙脑灭活疫苗注射2针,针次间隔710天。2、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3个月;3岁时接种第3针,与第2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针,与第3针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3、AC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接种要求为:,(1)2岁以上者已接种过1针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2)2岁以上者已接种2次或2次以上A群流脑多糖疫苗,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最后1针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3)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4、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可使用单价疫苗或含有其成分的联合疫苗。,(三)其他第二类疫苗使用原则,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另行制定。,三、疫苗需求计划的制订,(一)第一类疫苗需求计划的制订1、制订计划的依据疫苗消耗系数: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接种服务形式、接种周期、疫苗包装大小等确定。疫苗消耗系数=疫苗分配数(或领取数)/(基础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基础免疫人数+加强免疫每人份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疫人数),2、制订计划的内容,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货渠道和供应方式等。疫苗需求量按下述公式计算:(1)疫苗年需求量=(基础免疫需求量+加强免疫需求量+特殊免疫需求量)-上年底库存量;(2)基础免疫疫苗年需求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3)加强免疫疫苗年需求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4)特殊免疫需求量=特殊免疫人口数每人次剂量免疫次数消耗系数。,制订疫苗需求计划时,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还要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疫苗和突发疫情应急接种的疫苗。,四、疫苗的管理,1、接种单位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的贮存、分发和运输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2、疫苗的接收 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或购进疫苗时,应查看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的证明文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3、疫苗的贮存与运输,各防保所应根据当地的免疫策略、年度工作计划、接种服务形式、冷链贮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免疫规划疫苗贮存数量。原则上各级可供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疫苗贮存量为: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不得超过1个月。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并按照失效期长短、进库先后,有计划地分发。疫苗贮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第一类疫苗中的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中的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的条件下贮存和运输;第一类疫苗中的脊灰疫苗和第二类中的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在3个月以上,在-20条件下贮存;不具备在-20或低温条件下贮存的,在28短期贮存。其他第二类疫苗的贮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4、疫苗的分发领取,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销、分发疫苗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到帐、苗相符。,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一、冷链系统及其装备,(一)冷链系统1、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设施、设备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等。2、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3、冷链系统的作用:保证疫苗质量,使儿童得到有效的接种;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提高免疫接种率;提高免疫规划和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疫苗使用的计划性,减少疫苗浪费。,(二)冷链设备的装备,各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基本装备:普通冰箱、低温冰箱、疫苗冷藏包、冰排。二、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1、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2、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3、各级冷链管理、维修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修;,4、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5、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6、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7、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8、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三、冷链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设备应安装(或存放)在保持通风的专用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插座,不可与其它设备或电器共用插座。,四、常用冷链设备使用与维护,冰箱1、使用冰箱贮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2、冰箱内贮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3、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4、每台单温冰箱必须配有1支温度计和1张单独的温度监测记录表;双温冰箱必须配有2支温度计和1张温度监测记录表,2支温度计应分别放置于冷藏室与冷冻室内。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疫苗冷藏箱和冷藏包1、运送和贮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2、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出汗”)状态后,放入冷藏箱(包)。冰排整齐地摆放在箱内四边和底部,中部摆放疫苗,上面覆盖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3、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冰排1、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2、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35cm的间隙。3、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冷藏箱(包)内冰排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五、冷链系统的监测,监测类型 1、常规温度监测: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用时,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进行温度记录。2、监测记录内容:疫苗名称、生产企业、数量、批号及失效期、启运时间、启运时疫苗贮存温度和环境温度、到达时间、到达时疫苗贮存温度和环境温度、途中累计时间、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监测用温度计,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指针温度计可用于测定冰箱温度;液晶温度计仅适用于测定冷藏箱温度,不适于冰箱。,监测注意事项,1、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如有问题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领导。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一张独立温度记录表。2、冰箱/冰柜:将推荐用的温度计置于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普通冰箱配的2支温度计分别放置于冷藏室与冷冻室内。3、冰箱或冰柜的温控器:多数冰箱和冰柜都装有温控器。调节温控器,以使温度达到正常。某些温控器在控制旋钮上带有刻度或数字,这不是所显示的真正温度,而是制冷的等级,数字越大越冷。如果温度过低,必须通过逆时针调节旋钮减少制冷量。,第四章 接种服务,一、接种组织形式,(一)常规接种1、接种单位根据本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按照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初种)、加强免疫(复种)和查漏补种以及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2、承担第一类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24次接种服务。,(二)群体性接种 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三)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四)门诊接种1、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适龄人群数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接种。2、在乡、镇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集中接种,每月2次门诊。3、预防接种门诊标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条件见附件二。,出生时接种为保证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新生儿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二、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一)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1、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2、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3、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4、户籍在外地的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寄居地的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5、预防接种证、卡的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印制。,(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1、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2、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4、接种单位至少应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5、接种单位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应配合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6、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加盖公章。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三、注射器材的管理,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注射器材有自毁型注射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使用。做好使用情况记录。,四、接种实施,(一)接种前准备工作1、确定受种对象2、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3、分发和领取疫苗4、准备注射器材5、准备药品、器械,五、接种时的工作,(一)接种场所要求1、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2、接种场所应当按照咨询、登记、体检、接种、记录、观察等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3、接种室与办公室分开,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4、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5、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挂牌上岗。6、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3)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4)告儿童家长书;(5)接种服务咨询电话;(6)宣传资料。,(二)核实接种对象1、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接种对象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接种对象,应接种何种疫苗。2、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3、对不属于本次接种的对象,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4、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三)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1、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2、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3、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其他有关内容。,(四)接种现场疫苗管理1、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2、严格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3、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4、针剂疫苗的使用,(五)接种操作1、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接种对象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种类,无误后予以接种。2、皮肤消毒3、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六)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1、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用其它符号代替。2、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3、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4、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在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应当填写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见附件六表1-1-4),同时告知家长在1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建证、建卡,并按免疫程序完成第2、3针乙肝疫苗接种。,六、接种后的工作,(一)清理器材(二)处理剩余疫苗(三)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需用计划,并按规定上报。,七、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1、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3个月的7周岁儿童。2、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3、各单位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4、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5、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6、定期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7、接种单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的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八、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一)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二)全身反应1、临床表现,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对象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部分人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人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2、治疗,轻度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三)局部反应,1、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有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2、治疗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 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二、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应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与调查处理。1、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人;受种者及/或其监护人和其他知情的社会自然人也可以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2 应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免疫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接种后5天内发生:,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免疫接种后15天内发生,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过敏性紫癜,免疫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弛缓性麻痹臂丛神经炎血小板减少卡介苗免疫接种后112个月发生淋巴结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炎/骨髓炎无时间限制任何引起死亡、住院治疗和医生或公众认为与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罕见的健康损害,3、报告内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出现反应时间、反应或事故类型、发生反应或事故的可能原因、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转归。,4、报告程序、时间及形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见附件六表3-3);同时,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报告区卫生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预防接种后引起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并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须在2小时内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须在2小时内向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上述情况如符合药品不良反应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同时按照要求进行报告;如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进行报告。如当月未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各级应进行“零”报告。,三、调查,1、调查单位 接种单位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调查。对调查结果难以确定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调查;必要时,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组织人员直接参与调查。发现预防接种后引起的死亡病例、群体性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由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2、调查步骤与内容核实报告初步调查查找原因初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积极诊治,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及处置原则参见附件四。,五、资料分析,通过分析时间上的关联性、流行病学分布、接种疫苗至出现症状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报告发生率与预期发生率的比较等资料,发现和识别任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加的征兆,找出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主要原因,提出控制或降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为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评价,1、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2、调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3、采取措施的正确性,第六章 接种率和免疫水平 监 测,一、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报告,1接种率统计(1)应种人数:(2)受种人数:(3)接种率计算:某疫苗(某针次)接种率某疫苗(某针次)实际接种人数/该疫苗(该针次)应种人数100%,2、累计接种率统计(1)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疫苗(某针次)的应种人数之和。(2)累计受种人数:指某疫苗(某针次)的各次实种人数之和。(3)累计接种率计算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接种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该疫苗(该针次)累计应种人数100%,3、统计与报告的要求,接种单位于每次接种前35天,对责任区范围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清理核实,在查阅接种卡、册的基础上,按不同针次统计每种疫苗各针次应种人数,并在每次接种结束后,根据儿童迁入和迁出情况进行修正;每次接种结束后5天内,根据对实际接种人数,按各种疫苗不同针次分别统计受种人数,计算接种率;同时统计累计应种人数、累计受种人数和累计接种率,按要求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二、接种率调查,各接种单位应当定期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合格接种率和“五苗”全程覆盖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卡介苗疤痕率等;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原因。,三、接种率评价,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的评价评价内容及方法(1)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正确性评价(2)常规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第七章 附 录,一、用语解释,1、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预防性生物制品,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2、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3、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4、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5、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接种预防性生物制品的活动。6、受种者:接受预防接种的人。,二、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20042、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20053、中国药典(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卫生部,1991,5、全国免疫规划工作条例卫生部,198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卫生部,19907、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卫生部,20038、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卫生部,1998 9、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方案(试行)卫生部,1998 10、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卫生部,1998,三、附件,附件一 冷链设备基本装备标准附件二 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附件三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附件四 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附件五 AFP、麻疹调查表填表说明,附件四 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治原则,一、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1、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2、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3、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能愈合,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治疗,1、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2、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3、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还需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4、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二、热性惊厥,临床表现1、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发生惊厥多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2、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3、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4、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5、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鉴别。,治疗,1、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2、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3、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三、过敏反应,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它是受同一种抗原(致敏原)再次刺激后出现的一种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化,轻则一过即愈,重则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危及生命。,1、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出现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一般在输入抗原(致敏原)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出现胸闷、气急、面色潮红、皮肤发痒,全身出现皮疹,甚之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紫绀,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而弱,血压下降,呈昏迷状。,治疗:,1、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2、立即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1/3支)ml。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25岁0.125ml(1/8);511岁0.25ml(1/4);11岁以上0.33ml(1/31/2)(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医生急会诊处理)。,3、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溶量;儿童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 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每300500mg,儿童每48mg/kg,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滴。,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10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浙减量,于10小时左右停药。儿童用量酌减。,4、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山梗菜碱)30mg或尼可刹米250mg,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立即心室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5、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小儿58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1g。6、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2、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21过敏性皮疹临床表现(1)皮疹: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皮疹。荨麻疹:最为多见,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日发生。一般先在皮肤瘙痒,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皮疹周围呈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齐。皮疹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接种后37天。色鲜红或暗红。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疹,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少不均,可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疫苗后68小时或24小时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发生一至数个丘疹,并伴发热,35天后发疹处出现水疱,疱液淡黄清晰不浑浊是其特点。有些可伴同侧淋巴结肿大。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2)其他症状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眼痒;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治疗,(1)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即可。口服苯海拉明,成人每次25

    注意事项

    本文(《预防接种规范》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