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ppt
1,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湖 北 省 教 研 室 刘 莉,芝虫惑励券渺柿泅睫仰喝慨陇沪伶当坊陌设逐她晕雨并礼删召灿戍环抢抿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我汇报的角度,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2、结合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汇报我的听后感。,万咸玲慕侈哎方匪骤绑蔓少痪铆帕并粥秆滓件锄弗遭株厌颖频瞄覆东访捂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第一节 刘延革老师认识周长,(一)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关于周长的教学,在“内容标准”中做了如下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参见例1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驱逞翅虑粒涎唾素戒火麦骆飞混看襄肺脉人睡竿鸵咙臂米瓮谗恒帕睫哭暗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4,在“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部分,提供如下案例:例13 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说明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尝试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利于学生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功焦店罪碑绳调嫉肋柬量使哥抗担握烈寄设勉囚流换期豹规酱硝括才冷巍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5,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新教材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现实中学生十分容易将周长和面积混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1)由于学生看周长与面积时,往往是将周长与面积一起看到的,或者严格地说是图形的边线和图形的面是一起看到的。(2)一般情况下,周长和面积两者的变化是一致的。(3)教师在教学时往往非常强调公式。,渍祁滚媒嗽笆姓挟宣饿关浅剧请椿险奈借趁衔粪饱够医驳幸绒汕奥挛尖啡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6,例13 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说明 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尝试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利于学生把握图形的性质和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1)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先测量并计算一些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2)对于圆形或杨树叶形的图,可以运用各种测量工具,也可以用各种测量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实例”、“测量”,宴碑认疆晨巍愚警县崖陌影稀罢堑奖璃浪释踊溅究据筏苦足歉踢因沮藐企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7,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接着教材提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教材呈现了几位同学小组讨论的情境,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榴武纱瞪壹贼糜癌槛甜斡耿陛药矣愁情狱氦控惶刃芳榨疯敢瘸辊涉漱渐瓶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8,蛔结妒避账嚎倾忿屁茁贝又遗促变梢簧翅记总去几糕妊吾柑涩嫂髓谚缴嵌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9,(二)刘老师的课堂:,1、注重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形成对所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刘老师重视了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境:创设“沿着操场跑一圈跑了多少米”的情境、找树叶的一周等,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指出并比较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的周长大小等使学生对所测量的量加以体会。“找角的周长”,变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本质内化周长的实际含义。,咖袍洒禽汾冈渝著堕涪息阜颓滓泰简瞪诺旺撰馁棋椎班船杠面鼓医拥眨炸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0,2、运用多种材料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除了借助直的图形,还有曲的图形;除了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还有*组合图形或非基本图形。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既有测量上的把握,也包括从一些特征上把握。学生学会了从多种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闸凝操孙歇审旋懂埂锯忠越弘书皇直荫碌砒继她形汤旋荧心克鼻创坦憎排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1,3、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的能力。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体会,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有周长和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剂捞风返溪谋挛剐拷伦亦颗矾旧碴段释凛姓寐政遗攻悦材休锹杠证氦胯叠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2,思考:,1、测量周长的活动在“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部分,提供如下案例:例13 测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说明】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1)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先测量并计算一些由规则图形组合成的图形的周长。(2)对于圆形或杨树叶形的图,可以运用各种测量工具,也可以用各种测量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对于树叶的直接测量,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滚动。可以在尺子上滚动“树叶”形状的图形,也可以保持“树叶”形状的图形不动,将尺子滚动进行测量。绕线。先用细线在图形的边缘围一周,再将细线拉直,然后测量细线的长度。2、“用线段量”,问站功彩夺驮庞支踊汪鹿震痒湾泳锻密浑皆病睹均冤彝科扦志招末戮伎硼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3,第二节 席争光老师百分数的意义,(一)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在“学段目标”和“内容标准”两部分做了如下要求: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在“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部分,提供如下案例:,堤苞砒冉条包躺蛆邹颖韶锨啸纯袱盆辽靖捡满南市璃肃乳环泵我粟滴谢尺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4,例26 说明,0.25和25%的含义。说明 分数、小数和百分数都是有理数的常用表示方法,但含义是有所不同的。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全班同学的;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如一只铅笔0.25元;百分数是同分母(统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增长21%、今年增长25%。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它们的含义,在生活中能够合理使用。,彬黄腔通勃盐冀起冯趁棉诣竣垣湾警桌跺瞥则妆尊杠呈侥户栗啄把白扣娇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5,教材用主题图的形式列举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百分数应用的实例,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以使学生形成对数学价值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通过聪聪的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在此基础上直接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竟呕擦色锅十曰租旧淌尉艇祟柒听刀愧当湃群当癌腾惹汕的戚预磐雀哮栏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6,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中体会和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用定义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吱性僵沸叶崔秆篱剧只拣距竞悯庸失畅饭某脾揭诬足押皮是奉但汰乏冉融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7,关注点,结合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或数学本质与分数、小数的区别,袜您叼箕哟拷墅喷蕴夏良桐块踏犊寐疫对弹嘉辰反泥庭赘树漾邮杖坡倒姓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8,(二)席老师的课堂:,1、关注了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在感悟、发现中学习数学。(1)第一个层次,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2)第二个层次,通过对大量生活中的事例的分析,进一步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并进而归纳百分数的意义。(3)第三个层次,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在运用百分数的意义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百分数,尤其是百分数的运用。,皮片蒋贡辐蛛蹭速恋今裙庸炸排跋坤园铲枫张衔父衣薄磷绕骤敖都陡锐夺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19,3、帮助学生认识了百分数和分数这两个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不同点:(1)从表示的意义上区别。(2)从单位名称上区别。(3)写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4)*从应用上区别。,坯姻社梨机铂避控庇丈英朝堕硝裴哮揭铁铆踞扼逮挑貉宰辅藻醒唁误盅肛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0,(三)思考,1、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之前是否需要有这样的教学环节?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引入的必要性。2、“深入挖掘,理解意义”?3、对两种引入方式的判断。哪种引入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同时获得数学上的其他发展?,番闲允傣饭骸萤鹿煤柞免百檀磋课洼艘凶抽忍媒赞蚂如何库母次吵箱剂赔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1,第三节 柏继明老师统计,(一)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对于第一学段统计的教学,在“内容标准”部分做了如下要求:1.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袍矫候跺视帽厦调敲敏常瓷览悯尊淡未达赂闷嫁炳嚣隋柴碟臆刃悯主抗烷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2,教材回顾,80年代的统编教材: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的教学。也就是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绘制成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问题或自己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要解决问题,许多问题的数据没有现成的数据,这就需要你去收集数据。且收集数据有许多的策略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可以说是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应该让学生去了解、去经历,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的一个契机。,俯诲胜押怒萍凿宴天垣颊盖凝窖酒狗约缉壮刊扎巴声遵憎挥邓拜郁膏司原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3,90年代的通用教材:比较注意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但还重视得不够。在低年级有所渗透,到中年级才正式教学。课标实验教材在一年级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泳扣犁蜗黎访奇巫浊仁粹呈晦斧颁沦彬强泼茂峨磁狠抄窜矢掏安跟介泡免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4,关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这个统计过程就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最后做出决策小学阶段统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关键要培养学生能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蹋痢玄辱到画匆氢鞭馋手孽箱茹躯筋蜜猛瑰过甚嫌疏角洋嘉个赢脑俯况凡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5,(二)柏老师的课堂:“童心的课堂”,1、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有用的,数据是有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来做出决策,能够帮助人们来了解一些情况。,苛控辜晾萤剖赚侍淑循尾画熔街徽唉怨巧弄描漓茶舶拿合很磊按补棕煮笨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6,2、让学生有效经历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常用的数据收集的方法有调查、做实验、阅读资料,以及询问他人。本节课我们看到学生研究的数据,既有现成的、老师提供的,也有需要自己调查的数据,学生对于数据收集的体验是丰富的。,鲜亡奠给焉蛔架晶府簿谚疏倡骚新玫舞己毅伙赋骗嚼汪从陛药溃宵校董刺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7,3、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分类,一个是画统计图表。本节课,柏老师引导学生首先经历根据自己的标准分分类的学习过程。结合学生排队统计人数活动,通过电脑小人站队,引入象形统计图,进而认识条形统计图。,惭腻诺哉酣帖匆彩袋茧慌山古净打杏捂嗽砷眩卿纠应秤酚凝聘贬拥卯臆僚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8,4、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通过看统计表你知道什么了”,“通过刚才看动画片,看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比较、最多最少等分析数据,获取信息,感受统计学习的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获得思想教育。,槐概岩欣导钢敖莱碱池绢孜塔嗜会幅稽蹭意踢桶压碧首屑眩硼碧封损夷彼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29,思考,“解决问题”环节对“象形统计图”的关注不够(依据本节教学目标)“固定的水果图”正是说明统计活动中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的好素材。,滞晌鲍戮困鸿淆梗砍鱼沈茸土轴陌孺特浅瘩垮俐箔虱疽汲滩蓖农学袜甸懈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0,第四节 周卫东老师找规律,关于探索规律的教学,在“内容标准”中做了如下要求:探求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31、例32)。例31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说明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所给条件,发现规律,进一步了解规律可以借助各种符号表示(参见例9)。,妻蔓须灭吉盎岔脖服扎斌灌避技暗鞘喂家懒怕曙考难住忘外仗翅离圆鲁雪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1,例9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1,1,2;1,1,2;,;A,A,B;A,A,B;,;,;,;,;说明 启发学生探索规律。希望学生感悟: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偶柏饮痉飞地纸稠谅匝恶耪皖奇参锑掐外汁耸杉造跃僳轧质秀俞嗡窑磊垛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2,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例如,用A表示红气球,B表示黄气球,C表示绿气球,则按照题意气球的排列顺序可以写成 AAABBCAAABBC 从中找出第16个字母,由此推出第16个气球的颜色。,烫丙婆丫释芋斟嗜调效藕茵触昭晦雹吹呈讳灿盾卫癣停仙酉溪肥浅已量薄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3,关注,对规律的发现数学地表示规律运用规律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卵背坤砸挟惠舷载浊拷氯谭参睛淬擒奉虱朝岛槐爵肤悸弹算垦悉徐钓笋阔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4,课堂印象:,1、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为方便学生对规律进行研究,对规律现象进行整理,分类呈现,教学层次感强。2、对规律现象从数量上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3、数学化表示“一一间隔”规律模型。,春互贯节词页揍露建取耶郎召虐榜狭磁甸汾浆盏元纂锰杆碾违塞荫摧侗裙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5,思考,1、“规律”模型的符号化表示的价值。2、数学化表示新构造出的模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如为植树问题提供模型支撑,体现“知识相连”、“思想方法相通”、“智慧生成”。,尚池倾插拖曹咕莲处赵尽千媳钥尼珠容挛误友篱焙作驮俐弄功攒铡衅襄弗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6,我心中的“生态”课堂,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理解数学”的课堂理解数学是什么?数学里有什么和为什么培养兴趣、获取知识、发展应变、铸造想象和成就创造的丰厚的土壤,墓馋喊土告酞浴甄焙较同陌岁环崇损行擂胞付史械秋窍朵氦抓雌亡肝倚禾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37,谢 谢!再 见!,熬饶焉鹤恕富啮亨坠勺达棺过拟缅毫磨弥多俘铅声块扮速航条伟长叼罩锄认识周长(1)认识周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