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体问题》PPT课件.ppt
第三章 补充内容(一)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连接体问题,南溪一中 粟小红2015年12月12日,【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连接体与隔离体;2知道什么是内力和外力;3学会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并用来解决简单问题,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一定相互作用的物体构成连接体。1.内力和外力 内力:在连接体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系统内物体受到的系统以外的物体施加的作用力。内力和外力与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有密切的关系。,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1)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2)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者是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3.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一般是先整体分析,再隔离分析;(2)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画出受力图;(3)分析研究对象的加速度,标出加速度的方向;(4)设定正方向,列方程,求解。,第一课时,例题1:,拓展1若物体A、B 与水平面间不存在摩擦力,则A对B作用力多大?解析:对A、B整体分析,则有:再以B为研究对象有:,拓展2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上放两物体m1和m2,用与斜面平行的力F推m1,使两物加速上滑,不管斜面是否光滑,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为多大?,解析:先由整体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得出:,再以m2为研究对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得出:,小结:这类问题中,A、B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接触面的放置方式、是否光滑无关,只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推力有关。,解析:设细绳中的拉力为T,分析小车、砝码及盘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联解得:讨论:由于,可见,当 时,,小结: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一些系统误差,但是,当砝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重力时,系统误差非常小,对实验的影响不大。,例题2:把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第一次用10N的力F向下拉绳端,如图1,这时A 的加速度为a1,第二次在绳端挂重为10N的物体B,如图2,这时A 的加速度为a2,a1和a2哪个大?此时,绳的拉力多大?,解析:图(1)中,物体A的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出:图(2)中,物体A的加速度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对B:由联解得:可见:,即时应用:下图中,mA=3kg,mB=2kg,A与桌面间=0.2,不计滑轮摩擦,求绳中的拉力。(g=10/m/s2),解析:设绳上的拉力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A、B列式得:联解得:,拓展1 如图所示,质量为ml、m2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仅能承受6N的拉力的线相连ml=2kg,m2=3kg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ml或m2,要使系统得到最大加速度且不致把绳拉断,则F的大小和方向应为()A10N,水平向右拉物体m2 B10N,水平向左拉物体m1C15N,水平向右拉物体m2D15N,水平向左拉物体m1,C,拓展2如图,ml=2kg,m2=6kg,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质量,求拉物体ml的细线的拉力和悬吊滑轮的细线的拉力,解析:对物体m1、m2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1有:对m2有:联解得:,解析:对物体m1、m2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1有:对m2有:联解得:,赏析高考题(2009年安徽卷)22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1:(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解析2: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人和m椅;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 FN 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由得: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结: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 解决连接体问题求外力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即内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的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关键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作业布置:见补充资料(一)针对训练,第二课时,例题3: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和m3,带有滑轮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为使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水平推力F等于多少?,解析:由于三个物体无相对运动,故细绳上的拉力T产生的加速度刚好等于整体的加速度分析m1、m2以及整体的受力情况可得:对m1:对m2:对整体有:,例题4: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楔形木块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一物块质量为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推楔形木块,如图,求此水平力应等于多少?,解析:由于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所以二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均为水平向左的方向。隔离物块m,分析其受力情况,可得:由整体法可得:联解式可得水平力为:,变题1:一质量为M=2kg、倾角为=37的楔形木块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2,另一物块质量为m=1kg,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12N推楔形木块,使物块和楔形木块一起加速运动,求:物块与斜面间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解析:由于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所以二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均为水平向左的方向。由整体法可得:解出:隔离物块m,分析其受力情况,将支持力和摩擦力分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得:联解得:,变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斜面顶端由静止沿斜面无摩擦滑下,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在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多少?,解析:分析物体m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将加速度分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为:,设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FN,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为,整体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解出:,例题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解题方法与技巧:,解法1:(隔离法)取小球m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得:取木箱M为研究对象,分析木箱的受力情况由物体平衡条件得: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联解得: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解法2:(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故木箱所受支持力为: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为:,思考:若题目的条件改为 或改为 结果怎样?,变题1: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 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A(M+m)g B(M+m)gmaC(M+m)g+ma D(Mm)g,B,变题2: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木板可沿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下滑,木板上站着一个质量为 的人,问:(1)为了保持木板与斜面相对静止,人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方向怎样?(2)为了保持人与斜面相对静止,木板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方向怎样?,解析:(1)为了使木板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必须满足木板在斜面上的合力为零,所以人施于木板的摩擦力 应沿斜面向上,故人应加速下跑,设人相对于斜面的加速度为 现分别对人和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对木板:对人:解得:,方向沿斜面向下,(2)为了使人与斜面保持静止,必须满足人在木板上所受合力为零,所以木板施于人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故人相对木板向上跑,木板相对斜面向下滑,但人对斜面静止不动现分别对人和木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设木板对斜面的加速度为,则:对人:对木板:解得:,方向沿斜面向下 即人相对木板向上加速跑动,而木板沿斜面向下滑动,所以人相对斜面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