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能量代谢》PPT课件.ppt
第一章 运动的能量代谢(二),滨州学院体育系赵雪梅,教学目标,1.了解能源物质的消化、吸收与机体能量的利用。2.掌握基础代谢的定义。3.了解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对慢性运动的适应。4.掌握不同体力活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5.了解与运动相关的能量代谢检测与评价。,重点与难点,1.基础代谢的定义。2.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对慢性运动的适应。3.不同体力活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一、能源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一)消化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依靠消化管肌肉的收缩,依靠各种消化酶的分解,消化,胃内消化食物在胃内借胃壁肌肉运动与胃液混合,继续进行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胃内起化学性消化作用的是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其中盐酸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并能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胃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更小分子多肽。,小肠内的消化,消化液 分泌量(ml/d)PH值 主要消化酶 消化作用,1.唾液 1000-1500 6.6-7.1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2.胃液 1500-2500 0.9-1.5 胃蛋白酶 蛋白质 胨 3.小肠液 1000-3000 7.6 肠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肠麦芽糖酶 麦芽糖 葡萄糖 肠脂肪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肠肽酶 多肽 氨基酸4.胰液 1000-1500 7.8-8.4 胰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胰脂肪酶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胰蛋白酶 蛋白质 多肽、氨基酸5.胆汁 800-1000 6.8-7.4?乳化脂肪,表1 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和主要消化作用,(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部位,二、机体能量的利用,表现形式:机械能(肢体运动等)热能(维持体温等)化学能(体内物质合成和分解等)电能(生物电的产生和传导),三、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基础代谢率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动。男子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女子高,幼年比成年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第二节 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一、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开始阶段主要来源于ATP、CP的分解,若运动维持足够的强度,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动员一旦不能满足运动骨骼肌对氧的需求,酵解系统逐渐占据能量供应的主导地位。,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运动刚开始的短时间内,由于呼吸循环的反射调节相对迟缓,氧在体内的运输相对滞后,所以摄氧量在短时间内呈上升趋势,这一阶段的供能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继续运动,强度小于无氧阈时,呼吸和循环的动员能够满足运动骨骼肌对样氧的需求,有氧代谢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不同,三个供能系统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比例不同。,二、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慢性运动可上调其主要能量代谢系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激素的调节更加敏感,内环境变化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源物质以及各代谢系统的恢复。慢性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还可以用能量节省化反映,当机体在同等负荷运动下能够达到更大的功率输出或更高的摄氧量水平,表明机体的运动节省化程度提高。,三、不同体力活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田径项目中,随运动距离的延长,有氧代谢供能在总体能量供应中的比例逐渐增多,能耗总量增多。球类项目中,低、中强度以及大强度爆发性体力活动在比赛中均有存在。,(四)与运动相关的能量代谢检测与评价,用运动前后ATP、CP含量变化来评价ATP-CP供能系统。用运动骨骼肌运动前后丙酮酸或乳酸含量变化反映糖酵解功能系统。用运动骨骼肌运动前后线粒体ATP合成速率及量的变化反映有氧运动能力。,思考题,1.什么是基础代谢?2.简述能量代谢在急性运动和慢性运动中的特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