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及其均衡》PPT课件.ppt
8.1 货币供给 8.2 货币需求 8.3 货币供求均衡,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第八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The Money Supply and Demand,8.1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中投入、创造和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二)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个人及他国所握有的通货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二者的总和。,二、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表示货币供给量(现金加上支票存款),MB表示基础货币(高能货币),k表示货币乘数,则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为:,货币乘数的推导,MB=R+C=RR+ER+C=r*D+ER+C=r*D+e*D+c*D(1)M=D+C=D+c*D(2)M=(1+c)/(r+e+c)*MB(3)K=(1+c)/(r+e+c)(4),理解货币供给模型,关键要认识到:虽然存款存在多倍扩张,但现金却没有这样的扩张过程。如果高能货币的增加部分来源于现金,那么这一部分就不会出现多倍存款扩张。由现金增加引起的MB的增长不具备乘数作用。,三、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1)r:负相关(2)c:负相关(3)e:负相关其中,决定银行体系的e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市场利率i和预期存款外流这两个因素影响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利率i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是它的机会成本,即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所赚取的贷款或证券的收益,假定二者的利率都为i(市场利率)如果i上升,持有ER的机会成本增加,e会下跌,反之上升即e和i负相关(如图所示),预期存款外流银行持有ER的主要收益是为存款外流产生的损失的保障,即,使遭受存款外流的银行避免收回贷款、卖出证券、借款或破产事件的成本如果预期存款外流增加,持有ER的预期收益和预期回报率就会上升,e的水平就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即e和预期存款外流正相关,(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其他因素基础货币MB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央行可以完全控制,另一部分央行的控制力较弱。较弱部分:是由央行的贴现贷款创造的货币(DL)其余部分:主要来自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处于央行控制之下,称为非借入基础货币(MBn),三者关系如下:MBn=MB-DL则 M=k*MB=k*(MBn+DL)可见,货币供给还受到MBn 和 DL的影响,并且同二者成正相关的关系,(三)总结:变量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货币供给模型中,所有四个参与者(央行、储户、银行、银行借款人)都对货币供给有着直接的影响。,8.2 货币需求,8.2.1 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包括个人、家庭、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产或者收入的数量。货币需求是个存量的概念。,8.2.2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量,通常以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8.2.3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探讨货币需求的数量是否或者再多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古典理论: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理论,一、货币数量论,费雪在其1911年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阐述了古典数量论,考察货币总量M和经济体对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P*Y之间的联系。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即货币周转率连接了M和P*Y。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年中,1元用来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可以表示为:V=(P*Y)/M由此,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构建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之间的联系:M*V=P*Y费雪认为,V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使用记账方式或信用卡交易,那么由名义收入产生的交易就需使用较少的货币,V上升;反之下降。,费雪认为,V在短期内相当稳定,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翻番时,M*V也翻番,从而P*Y也一定翻番。即,物价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改写交易方程式,可得:M=PY*(1/V)=k*PY由于Md=M,所以有 Md=PY*(1/V)=k*PY因为k为常量,所以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那么,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常数吗?事实上,即使在短期内,V的变动也相当剧烈,因此不能将它视为常数。之后,凯恩斯摒弃了古典学派将V视为常量的观点,提出了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该理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持有货币?,为什么人们会持有货币?,凯恩斯假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古典理论假定,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所具有的交易媒介职能可以用于完成日常交易。因为这些交易与收入正相关,所以凯恩斯假定,货币需求的交易部分与收入正相关。,预防动机:凯恩斯还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货币,还用来预防意料之外的需求。人们愿以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对未来交易规模的预期,这些交易与收入正相关。因此,他假定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持有与收入正相关。,投机动机:凯尔斯认为,货币具有储藏财富的功能,他将持有货币的这一理由称为投机动机。他仔细分析了影响人们为了储藏财富而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尤其是利率。假定储藏财富的资产有两类:货币和债券。则,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下降,所以,货币需求同利率水平负相关。,实际货币需求方程式,凯恩斯的三种持币动机表明,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实际收入Y及利率i有关。即该函数又被称为流动性偏好函数(Liquidity Preference Function),货币流通速度,依据流动性偏好函数可以求解货币流通速度,即可见,当i上升时,f(i,Y)下降,从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由于利率波动剧烈,所以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也很剧烈。,总结,(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假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与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与收入水平正相关,投机动机与利率水平负相关。(2)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是与波动剧烈的利率正相关。,(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后,其理论流行于西方各国并引起了众多的信奉者,形成了所谓的“凯恩斯学派”。这些后来的研究者以凯恩斯通论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不断在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对凯恩斯的学说进行补充和完善。提出了资产选择理论,为金融投资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和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分别独立地发展了类似的货币需求模型。他们的研究发现,即使是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水平也很敏感。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公式。,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发表了名为现金的预防需求的合理化的论文,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与利率是负相关的。,3.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195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对付风险的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择理论,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重新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开创了资产选择理论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证券的原因。,资产选择,资产选择-人们在不同的金融资产中进行选择与组合.资产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收入、成本与风险.货币需求和金融资产存量结构是人们资产选择的结果.,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y-恒久收入或财富总值、w-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rm-货币预期收益率、rb-债券预期收益率、re-股票预期收益率、(1/p).(dp/dt)-价格水平预期变化率、u-其他因素,四、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发展,关于1:8的经验公式指:如果现金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持1:8的比例,那么,货币流通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则认为是货币偏多或偏少,并把1:6视为警戒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重新认识1:8的经验公式。,8.3 货币供求均衡,(一)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经济对货币需求量基本一致的状态。,即:,货币均衡可以用下列标志体现:,1、物价水平稳定。,2、利率水平稳定。,(二)货币失衡,货币失衡有两种状况:一是货币不足,另一是货币过多。,1、货币不足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得不到满足,即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周转金不足。,(2)也使人们对货币的资产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失业率升高。,2、货币过多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引起物价上升。,(2)当物价受行政干预时,不能随时变化,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和储蓄增加。,(3)还会引起抢购、黑市贸易等现象。,(4)货币过多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三)货币失衡的原因分析,1、货币不足的原因,(1)经济发展了,但是货币供应没有及时增加。,(2)在货币均衡的基础上,货币管理当局紧缩银根导致失衡。,(3)货币政策力度过大造成货币不足。,2、货币过多的原因,(1)纸币发行量过大。,(2)政府财政赤字以及银行系统信贷规模过大。,(3)国际贸易顺差。,(四)货币失衡到均衡的恢复,货币失衡到均衡的过程,客观上有两种力量在起作用:,1、货币均衡的自动恢复,(1)货币不足到均衡的恢复,货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使企业销售困难和资源闲置,最终导致价格下降及生产下降,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减少而达到平衡。另一方面,物价下降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而工资的减少使个人所得税以更大的幅度减少,从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因此,货币供求在较以前为低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恢复均衡。,(2)货币过多到均衡的恢复,一方面物价上涨刺激生产的扩大,增加了货币需要;另一方面,物价的上涨减少了货币的实际供给。因此,货币供求在较以前为高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恢复均衡。,2、货币均衡的人为调节,(1)在货币不足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松动银根,扩张信用。,(2)在货币供应过多的情况下,货币当局紧缩银根,缩小信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