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筹划作业》PPT课件.ppt
盈余管理与其应用,小组成员:高翔 王敏传 刘肖含 王忠实 李驰,一 盈余管理理论概括二 公司盈余管理“经济”效果(中石油为例),第一部分,1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2 我国盈余管理发展现状3 盈余管理操作手段,1 基本理论,盈余管理的概念从第一次出现以来,就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认为盈余管理就是财务舞弊甚至欺诈,是违反会计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也有人认为盈余管理的存在是合理的,能促进降低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并能促进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准确,首先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一方面,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促进资本是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会计准则的完善,另一方面,过度英语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损害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从辩证的方法看待盈余管理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味的抑制和降低,也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而是应该将其控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并使它能为资本市场和能够使公司的健康提供有利因素。,盈余管理定义 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根据以上定义,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3.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4.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收益者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筹资目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二是避税目的。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的目的。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2 现状,宁亚平(2005)研究了盈余管理本质,他认为盈余管理一直受到证券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批判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盈余管理活动是欺诈性行为,它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从而损害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第二,由于盈余管理旨在欺骗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它又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动。第三,盈余管理具有使财富在利益相关方重新分配的作用或效果。,从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概念的阐述来看,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是产生盈余管理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除了会计准则这一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它们分别是审计市场、政府监督。尽管各国的会计准则在不断完善,尽量遏制盈余管理,但是盈余管理仍层出不穷。事实上,不论会计准则怎么发展,盈余管理是无法根本消除的。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漏洞,其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可能存在不合理因素。例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如果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2.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形千差万别,会计准则不可能制定得很完备,势必留有一定的余地,即对于同一类经济业务,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可选择的会计政策。3.会计准则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会计准则的缺陷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因“无法可依”而带有很大的弹性。,现阶段国内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取得银行的信任,提高自己的商业信用,并用以进行企业贷款,从事生产经济活动,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正是因为我国市场不完善、不发达,没有形成真正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也不规范。这就使有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偏离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本来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认识到快速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及准则,及时、公平、真实的进行盈余管理情况的披露,完善国内市场经济交易环境、增加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尽可能增大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成为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使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促使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因此盈余管理也存在其有利的一面。企业应该尽量通过利润的平滑和调整来适应企业发展,同进尽量利用利润平滑掩盖潜在的现金流量波动。做到既能发展自己的企业,又能使企业相关利益人理解并支持并得到有关利益主体的尊重。从不同方面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也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帮助企业领导者制定正确、合理的制度,以促进企业最快速的走向成熟,走向市场。,3 管理手段,1关联交易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等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这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具体包括以下方法:(1)关联购销。(2)高价或低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3)资产租赁。(4)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5)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2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现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行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包括有:(1)股份转让,即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予以高价转让的行为;(2)资产置换,即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其他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效益;(3)对外收购兼并,即廉价收购非上市企业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等;(4)对外转让资产,即由上市公司以外的企业,如大股东或同属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等关联企业高价购买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3会计变更(1)会计个体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3)会计估计变更,4借助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1)减免利息。(2)给予资产价值方面的优惠。(3)降低税负。(4)地方财政补贴。,5提前或推迟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一般来说,收入应在其赚取过程已完成和交易已经发生以后予以确认和记录,根据企业盈余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会在过程完成和交易发生前确认和记录收入,以达到增加本期收入的目的,或者推迟收入的确认以达到减少本期收入或平滑收益的目的。从费用方面,当企业管理者发现企业本年度的盈余无法满足需要时。可能把本应在本年度确认的费用推迟到以后年度确认,或把本应在以后年度确认的费用提前至本期确认。在实务操作中,企业还常常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支出按受益期的不同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则形成长期资产。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还需要从重要性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方面考虑。根据盈余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者会故意混淆两者的晃限,把本应列为收益性支出的项目资本化,或把本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作为当期费用处理。,6资产评估 国有企业在上市改组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势必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根据谨慎性原则,企业的潜在亏损应依照相关规定,通过计提准备金以及摊销递延资产等方式计入当期损益。但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利用资产评估的机会,将坏账、滞销和毁损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粉饰报表、虚增利润的盈余管理目的。,7股权投资 利用股权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操作是:对于有正利润的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对于负利润的投资企业,即使股权比例超过规定的20,仍然采用成本法核算。因为在权益法下如果被投资单位出现亏损,投资企业必须按投资比例确认损失。而成本法则不需要确认相应损失。,8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的具体方式包括,以现金、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清偿债务;将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由于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债务收益,于是一些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就试图通过债务重组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第二部分,盈余管理分析与识别中石油是如何“亏损”的,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集团在中国境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广大地区拥有13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企业、16个大型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19个石油销售企业和一大批石油石化科研院所和石油施工作业、技术服务、机械制造企业,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美等地区拥有近30个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在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石油位居第五位。,中国石油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1 财务数据,2 总体财务指标,分行业分产品业绩指标,3分部信息,4生产经营情况,5 相关事项 中石油不断地以自己发生了巨额亏损为由一方面向国家要巨额的补贴,一方面提升油价。中石油对外公布2011年业绩报告,虽然就公司整体盈利情况来看,中石油日赚3.64亿元,但在炼油板块却亏损达618.66 亿元(油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600.87 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人民币17.79亿元),日均亏损1.64亿元。按照官方说法:炼厂炼油利润仍陷巨额亏损,向国家要补贴、实行一系列调价政策,是为了补亏。,盈余管理分析(一)中石油盈余管理的迹象分析 1.从公司整体看 通过中石油披露的业绩报告,可以发现,中石油整体而言并没有亏损。由于中石油是一个进行了全产业链控制的公司,即便是炼油业务上有巨亏,但上中下游全行业业务,各个环节总体是盈利的,且盈利率还是相当高的。根据年报数据,2011年中石油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2%,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小于10%)。再分析毛利,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毛利率为10.94%(839826747928)/839826),而勘探与生产板块,其毛利率达到52.41%(756912360210)/756912)。若把勘探生产与炼化板块结合在一起,其毛利率将回归到30.60%的正常水平,2010年国内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权计算的平均毛利率为35%。按照报表,中石油炼油化工板块的毛利率远远低于大型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通过表格对以上数据进行一个总结分析,可以看到问题所在,2.比较分析,1)国内同行业比较 在国内,中石油的同行,包括中石化与国内的一些民营炼油厂以及国外的石油公司。我们来对二者进行一个横向的比较。分析一下中石油炼油板块的亏损到底是否合理?1)首先跟中石化对比。中石化发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2.17亿吨,炼油业务经营亏损为376亿元,每吨亏损173。2011年中石油原油加工量为1.33亿吨(984.6/7.389),炼油业务经营亏损600.87亿元。每吨亏损451元。,根据两家公司披露的数据计算,中石油每吨成品油的亏损额约为451元,中石化每吨成品油的亏损额约为173元。可粗略得出结论:中石油炼油的平均亏损额是中石化的3倍多。但是,我们明显发现,中石油加工原油数量只有中石化61%,由于炼油导致的亏损总额却是中石化的1.5倍(分别是600亿,376亿),平均亏损额中石油是中石化的近3倍,2)其次,我们跟国内的中小型民营炼油厂进行比较。调查发现,中国民营的炼油公司,大都在赚钱。而民营的炼油厂首先技术和设备先进水平不如中石油先进,享受的各种政府的优惠和补贴肯定也没有中石油多。同时,我们国内民营原油公司有很多的限制,他们进口油的时候配额很少,而且被逼不得不去进口燃料油。燃料油比较贵,他们用燃料油来炼完以后,炼成柴油去卖,还能够赚钱。为什么处于逆境的民营炼油厂都能盈利,而集国家万千宠爱与一身的中石油却亏损了?,3与国外同行业的比较 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而中石油在收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却负增长,先看埃克森美孚:2011年埃克森美孚净利润相比2010年上涨35%(4106030460)/30460),收入上涨26%,再看康菲石油:2011年康菲石油的净利润比2010年增长9%。由于康菲的主要业务是对原油进行精细化加工,生产各种成品油,所以也受到了全球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但是在销售收入增长26%的情况下,净利润也有9%的增长。,再来看中石油的报表数据,我们发现中石油在收入上涨36.7%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却下降4.4%,净利润下降4.9%。跟国际上同类企业相比,非常异常。,二)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经过以上对中石油盈余管理迹象的分析,在中石油财务报表中,亏损数据显得非常不合理,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进行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非常大。中石油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把自己做亏损,而向国家要补贴,并为提升油价找理由。那么,中石油用了哪些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的?中石油并非简单地通过会计盈余管理来达到目的。中石油的报表数据如果从纯粹会计角度来看,并没有造假,也没有通过会计准则的盈余管理空间来进行盈余管理。中石油主要运用的运营盈余管理和财务盈余管理手段。,财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财务活动(筹资、投资、分配等)的合理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出期望的结果。和会计盈余管理不同,财务盈余管理关键不是会计政策的选择(甚至不涉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而是通过财务活动有效安排来影响计报表。利润可以通过非正常地增加管理层和一线员工的工资,可以大幅度降低利润,达到自己“亏损”目的。运营盈余管理是指通过运营模式(包括交易方式、定价、企业合并等)合理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期望结果。通过运营的操作,中石油在自己不同部之间实现了利润转移。这是中石油最主要的手段转移利润,制造炼油分部亏损的手段。,财务盈余管理,根据中石油报表披露,中石油同时根据CPI增长等因素调整了一线员工收入水平,剔除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以及受国家政策影响,社会保险基数提高等因素后,去年员工费用同比增长9.8%。名义增加额为138(971.62833.04)虽然盈利状况不佳,炼油出现巨额亏损问题,中石油管理层和员工的福利待遇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通过增加管理层和员工的工资,大幅度提高了近百亿的费用,使得利润同时减少近百亿,中石油为自己的“亏损”找到第一个原因,2.运营盈余管理利润转移,(1)自采不自用 根据有关数据可以发现,2011年中石油自采原油大约1.2亿吨(886100000/7.389)而2011年中石油原油加工量为1.33亿吨(984.6/7.389)2011年中石油自采原油1.2亿吨,按其1.33亿吨的炼油加工量来看,其原油需求缺口并不大,仅为0.13亿吨。从其披露的业绩明细表可以发现,中石油将一半自采原油对外直接销售,销售量为0.62亿吨,内部销售只有0.58亿吨。然后再从外部采购为0.72亿吨原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石油虽然自己炼油需要原油,可是它自己采的油并没有给自己的下游炼油厂炼油,而是对外高价销售。由于国际油价去年高涨,使得原油勘探分部的获得巨额利润。同时,由于中石油不用自己采的油炼油,而是把采的油高价卖到国外,产生了0.72亿吨的原油缺口,这时,中石油再以高价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油。由于自己采的石油成本很低,而国际原油价格很高,通过这一方式,使得勘探环节的原油对外销售的价格比较高,给勘探分部带来较高的利润;而由于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原油价格也比较高,从而造成一种炼油环节成本很高的表象,通过这样的手法造成炼油板块的亏损,,2)低价高卖,中石油把炼油板块和采油板块分开,中间用国际油价来进行定价。尽管自己卖给自己,但是这个油价是按照国际上最高的油价来进行定价,价格很高。也就是说自己供应的0.58亿吨本来应该是以内部价格进行转移的,中石油也按照国际原油价格进行转移。也就说,无论自采原油成本多低,最后都会以与国际接轨为由按国际油价往下游供应。2011年中石油总营业成本为3602.1亿元,总生产油当量为12.856亿桶,合280元/桶,按当年平均汇率6.46计算,中石油2011年单桶油当量的开采成本约为43美元。,因此原油成本为43美元/桶。而在中石油报表中披露,中石油2011年原油平均销售价格104.2美元/桶,其单桶原油销售的毛利率达到58.73%,远高于一般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再考虑中石油2011年总体20%的费用率,其中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与资产减值损失(970209+177666+57655+63417+6017+4408)/1465415),正常的内部原油供应价格应该为83美元/桶左右。,如果中石油集团按平均销售价格104美元/桶进行转移,会有每桶21美元(10483)的利润由炼化板块转移到生产勘探板块中。2011年集团开采原油886百万桶,计算结果转移利润约为1200亿元。经过上述方式进行调整后,中石油真实的板块利润为勘探与生产板块的利润由2195亿元下降到995亿元,而炼油与化工板块由亏损618亿元上升到盈利582亿元。,原本可以由自己采油低价供给(83美元/桶)的,现在也提价到跟国际原油价格一致,高达104美元/桶,结果导致炼油所需原油的全部为以国际高油价买入,加剧了炼油环节的亏损。,3)低进高卖 中石油不光通过提高原油的供应价格把利润往上游勘探环节转移,更进一步,再通过炼油环节低价供应给销售端的加油站,一方面扩大了炼油板块的亏损,一方面使得下游的销售端获得巨额利润。中石油炼油厂通过向销售公司供应低价成品油实现利润的转移输送。而如果炼油厂按照对外批发价给加油站供油,那么炼油厂将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加油站将亏损。而由于中石油横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主营炼油厂在供给旗下直营加油站时,出厂价格远低于市场批发价。和民营加油站的批发价相比,每吨大约能差出500元至800元。一吨相差500元至800元,乘以每年巨大的石油加工量,数字就是几百亿之巨。通过这样的利润转移,中石油在炼油环节的收入大打折扣,加剧了炼油环节的亏损。而其实,中石油炼油亏损就是左手转右手。由于成品油以优惠价格供给到销售环节,反映到炼油环节的利润大幅降低,但与此同时,中石油在零售端赚得巨额利润.,通过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中石油发布2012年年度业绩显示,2012年中石油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3.26亿元,同比下降13.3%,相当于日赚3.1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中石油油气产量创历史新高,但受炼化和天然气进口业务拖累,公司利润反而下滑。炼化、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均亏损。财报显示,受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宏观调控及炼化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去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435.11亿元,此外,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21.1亿元,比2011年的经营利润155.3亿元降低176.4亿元。,为了解决像中石油这种企业的盈余管理问题,需要我们有一个系统的思维。对于中石油这种不再通过会计盈余管理来实现自身目的的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一更重要的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协调一致,才能发挥作用。譬如,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社会市场化程度和法治程度(其中就包括对国企的改革)、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传媒的自由与发达程度以及作为社会共同体合作的非正式规范的社会资本的积累等等。这些要素相比我们单纯从会计角度监控盈余管理来说,显得更加根本和重要。一个高度现代化、发达的社会系统,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期待中石油不再“亏损”的那天!,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