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思想感情》PPT课件.ppt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复习目标:抓显性情语,品隐性情语,把握诗歌 的思想感情。,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愁”、“怨”、“愤”、“恨”、“忧”、“愁”、“喜”、“凄”、“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能暗示作者的情感,这种语言叫“景语”。简单地说,隐性“情语”一般包括景语和用典语。下面主要从显性情语、景语和用典语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2007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分析时抓住浮、送、带雨的云、埋等)再比如2012江苏卷梦江南“摇曳碧云斜”中的“摇曳”“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纷乱不宁。,竹林寺别友人许 浑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10.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11.全诗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找出这首诗的显性“情语”与隐性“情语”来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10.视觉触觉相结合,“月落”、“杉松晚”是视觉,“风清”、“枕簟 秋”是触觉;借景抒情,用“月落”、“夜深”点出深夜未眠,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11(6分)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的伤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要写出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等词语不给分),如何分析景物中的情感呢?(如何分析景语)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如“江风引语入舟凉”,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再比如“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个“寒”,体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心情。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通常说的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酬屈突陕 刘长卿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注:屈突陕:人名。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乡:通“向”,窗户。10.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4分)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10.(4分)描写了落叶凋落的萧杀秋景;突出生活处境的艰难;渲染了凄清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的叙写,与“贫”相照应。11.(6分)借“秋叶纷纷”“萧条环堵”之景表达内心的伤感;“归无路”表达思乡难归的愁苦;“病且贫”表达贫病交加的忧伤;“菊花能醉去官人”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陶醉(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惆怅);“怜君计画谁知者”表达对屈突陕怀才不遇境遇的同情(或:表达对屈突陕无人赏识的忧愤)。,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第四句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分别之后伤感惆怅的情感。2分),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减字木兰花蒋氏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洞房:幽深的居室。蒋氏女,蒋兴祖之女。靖康年间金兵南侵时,蒋兴祖奋勇抵抗,壮烈殉国。其女为金贼掳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3)两词中飞花和飞鸿的意象,各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1)(3分)暮春(春季)。落红,飞花。(2)(4分)比喻,以流水喻车声;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3)(4分)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要会分析隐性“情语”中的用典语。用典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分析用典,一定要了解典故内容,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2)简析诗歌颈联的妙处。(4分)(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4分),(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3分)(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4分)(3)凿壁偷光(1分),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2分)。,落日望乡(孟浩然)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注】郢路: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阳台: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10.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作用。(4分)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10.(4分)点题,“落日”、“乡思”扣题;(1分)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思乡之情;(1分)“愁”总领全诗,(1分)奠定了全诗的哀愁的感情基调。(1分)11.(6分)人在旅途的思乡之情;前途迷茫的怅惘之情;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哀怨之情。(每点1分,共3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典抒情。(每点1分,共3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A.首联用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既兴且比,隐喻诗人羁旅他乡,沉沦不遇,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B.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诗中称“楚云端”,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透露出思乡的情绪。C.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D.尾联“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达作者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迫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