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PPT课件.ppt
第二章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的内涵,行政区划即是国家行政机关分级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是国家为实行国家行政管理对其领土进行分级划分形成的领土结构。行政区划是一个包含行政建制、行政单位和行政区划三者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的概念。,行政建制、行政单位和行政区划三者的关联,地方行政建制是国家结构单元,它是由一定地域居民组成的政治实体。国家出于政治统治的根本需要和管理上的具体考虑,按地域划分居民,设置地方行政建制。地方行政单位是国家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治理该国家结构单元的一级政府,是该单元各地方国家机构组成的整体。地方行政区域是地方行政单位管辖的范围,包括一定的地域和居住在这一地域上的居民。,二、行政区划的影响因素,(一)自然环境:国家的大小是行政区划的基本依据;许多自然地理物如山脉、江河、湖泊等常常成为划分行政区域的边界线。(二)政治因素:1.一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着行政区划的性质。2.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着各国选择不同的行政区划模式。3.政府职能转变程度也直接决定着行政区划体制类型。(三)经济因素: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状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等对行政区划的设定与变更的影响。(四)社会因素:一国的行政区划体制,就是该国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传承中逐步演化、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同时,人口和民族因素也对行政区划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第一阶段(19491953年),主要实行大区、省、县、乡四级制,设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第二阶段(19541967),实行省、县、乡(人民公社)三级制。第三阶段(19671977年),“十年动乱”期间,是我国行政区划和各级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破坏的时期。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省、县、乡三级制和省、市、县、乡四级制同时并行。,我国行政区划概况,省、市、县、乡四级建制:省(23)、自治区(5)、直辖市4)、特别行政区(2);地级市(333);县、自治县、县级市(共计2862);乡、民族乡、镇(共计41636)。,三、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的特点,(一)四种类别的行政区域建制并存(二)多级建制并存(三)三级市建制(四)虚实结合制(五)地市双轨制,四、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一)省区数量偏少,范围偏大,而且规模悬殊。(二)纵向的行政管理层级过多。(三)“市管县”的弊端日益显现。(四)部分县乡(镇)设置不尽合理。,五、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一):增设直辖市,优点:1、直辖市管理层次少,既节约行政成本,又有发展活力。2、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辐射范围广,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3、达到缩省的效果,为省直管县(市)体制创造条件。原则:1、中心城市,且与原有直辖市有一定距离。2、人口不少于200万,否则难以形成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3、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争议:1、数量。2、区位。,五、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二):50 省,戴均良:“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好处。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德国克里斯泰勒南德中心地中研究了从属阶层的数量推测,他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先划分7个行政单位,再划分为49个次级行政单位,343个低级地方单位。襄(阳)荆(州)省(或淅川省):襄樊市、十堰市、荆门市、荆州市、枝城组成,省会荆门;三峡省:由现重庆市、现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州组成,省会在重庆;湖北省:由现湖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武汉。图,五、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三):省管县,“省管县”是一场规模宏大、影响面广、操作复杂、持续时间长的改革工程,仅仅设计出制度安排并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还必须有详细的实施路径,包括起步、深入、完善、完成四个步骤,要给出每个步骤的持续时间,实施内容、相关配套改革、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推行省管县应该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省的管辖问题.二是“地级市”的定位问题 三是“地级市”的人员精简问题四是区域性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五、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构想(四):乡镇改革,中央,省,市(加强、扩大),镇(派出机构或自治机构),县(扩大),实力较强划为市,地方事权下放,合并成为县,结 语,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和设置的基本格局已保持和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因此,对地方行政区划和设置进行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作长期打算,统筹安排,先易后难,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操作实施,从条件成熟的地方起步,从看准的问题启动,以求局部上有所突破,整体上有所进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