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总论》PPT课件.ppt
第一章 统计总论,本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统计的涵义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四、统计的基本职能 五、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在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涵义,从动态的角度讲指统计工作,从静态的角度讲指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它是指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它由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过程组成。,统计调查:搜集各个具体事物实际资料的过程,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统计整理:将统计调查得来的、分散的、无系统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加工整理,使其对整个事物作出初步说明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统计分析:将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以说明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规律科学。,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目的就是通过研究这些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方面具有以下的特点:社会性、总体性和变异性。,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四、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五、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 总体单位是单位标志的承担者,单位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单位标志是统计调查的项目,标志表现是统计调查所得的结果,它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是任何客观事物。举例说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例子,要研究全国国有企业的基本状况:统计总体就是全国的所有国有企业。它们的共同属性就是企业的经济类型属于国有经济类型,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总体单位是每一家国有企业。对宁波地区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宁波地区发生的所有交通事故。总体单位是每一起交通事故。,单位标志和标志表现,单位标志简称标志,是总体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或者说,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单位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例如:姓名、性别、所有制类型、所属行业、技术等级等等。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例如:工龄、工资水平、总资产、设备使用年限、工人人数等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示。例如:农民、工人、教师、医生就是品质标志表现。例如:男性、女性也是品质标志表现。数量标志表现又称标志值,只能用数字来表示。例如:800元、1000元、1200元就是数量标志表现。例如:1年、10年、15年也是数量标志表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统计指标和单位标志的区别和联系。统计指标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又称总量指标,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用绝对数表示。例如:全国人口数目、国内生产总值、总成本、总工资水平等等。质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例如: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等等。,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连续变量:变量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数值,它必须用测量或度量取得数值。例如:身高、体重、粮食亩产量等。离散变量:变量的取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形式,可以用计数的方法取得数值。例如:学生数、设备台数、企业家数等。,统计指标和单位标志的区别,统计指标和单位标志的概念明显不同。单位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性质;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具有综合的性质。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单位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其中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来表示。,统计指标和单位标志的联系,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的名称,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统计指标和单位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数量标志可以综合成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汇总才能形成统计指标。例如:班级同学的品质标志为男性的同学个数。例如:工业企业中所有制性质为国有经济的企业个数。,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主要是统计调查阶段常用的方法,也是统计研究的特有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就是指对统计研究的社会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学所研究的对象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统计所要研究的是摒开它们的差异性而寻求它们的共性。因此,我们不能任意抽取个别或少数单位进行观察,而必须进行大量观察才能达到目的。举例说明,大量观察法的例子说明,例如:某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想知道观众对其节目的反映和评价,那么就不能以某个个人的观点作出结论。因此,他们必须进行大量的问卷调查,掌握观众的普遍意见,才能得出有一定可靠性的结论。例如:研究人们收入水平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那么我们便不能只研究某两个人的情况,而应当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主要是在统计整理阶段常用的方法。它是指根据事物内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研究事物,找出事物总体内部差异,通过总体中不同组的特点来综合反映总体的特征。,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主要是在统计分析阶段常用的方法。它是指运用各种统计综合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大量的原始数据经过整理、汇总,计算出各种综合指标,可以看出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量规模、相对水平、集中趋势、变异程度等等,以说明事物的一般数量特征。例如:总量指标反映事物的总体规模:1997年中国的GDP达到9030亿美元,居世界第7位。,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综合指标法的延续。它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式模拟现实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认识能力。例如:经济增长要受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同影响,于是可以对其配制一个方程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1992-1997年的相关研究资料并加以综合计算,得出以下方程式:G=5.1%G1+74.4%G2+20.5%G3,归纳推断法,归纳推断法是抽样调查在分析阶段常采用的方法。它是指由部分单位特征来推算总体特征,从个别到一般的一种推理方法,又称归纳法。归纳推断法可以用于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也可以用于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它在运用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个可行度的问题。例如:检查一家工厂里生产的灯泡质量,只能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若抽取1000只灯泡进行检验,发现1000只全部合格,则可以推断这批灯泡合格率为100%。但是,这一结论不可能完全正确。因此这一结论的可信度也许只有90%,换言之,我们只有90%的把握说这批灯泡的合格率为100%。,第二章 统计调查,本章要掌握的内容有: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三、统计调查方案 四、统计调查方法 五、调查资料的检查,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统计调查是指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客观事物具体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基本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根据被调查研究总体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分为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根据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采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普查就是一种全面调查。例如:要了解全国钢铁具体产量,就要对所有的钢铁企业进行调查。例如:要知道全国确切的人口数,就要对全国所有的人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例如: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只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这就是一种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非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随着被调查研究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例如:对一家企业来说,企业的工人出勤情况、工厂的产品生产情况等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查登记,对它们进行调查就要采用连续调查。非连续调查是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登记的一种调查。例如:对一家企业来说,企业的工人人数、生产设备拥有量等,在短时间不发生变化,因此无须进行连续登记,只须在发生变化时进行登记,对它们进行调查则应采用非连续调查。,三、统计调查方案,WHY:确定调查目的WHO: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WHAT: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EN: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HOW: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意见,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无论做什么,首先都确定个目的。确定调查目的,也就是明确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了明确的调查目的,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向谁调查,调查什么,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查等等一系列。例如:调查目的是检查啤酒酒瓶的质量(抗冲击性、耐内压力等等),就要对啤酒酒瓶进行抽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是指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统计总体。例如:人口普查,调查对象是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人。例如:调查目的是为了取得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是所有的乡镇企业。,调查单位,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它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报告单位又称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也是调查对象的组成要素。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例如: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每一家国有企业;报告单位:每一家国有企业。例如:对国有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调查 调查单位:每一台国有企业未安装设备 报告单位:每一家国有企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又称调查纲要,是指在调查过程中提出的要求获得答案的问题。在统计中,调查项目表现为被调查研究事物的各种标志,它完全由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所决定。例如:在人口普查中,每个人均具有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状况等等性质,它们都是调查项目。例如:在调查企业基本情况时,每家企业均具有企业代码、企业详细名称、企业类别、经济类型、法人代表、从业人数等等性质,它们都是调查项目。,调查表,制定调查表是指把诸多的调查项目用最精练的措辞在框架上表现出来,以便于调查登记资料规范化、标准化和直观化。调查表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单一表:每一个调查单位填写一份,可以容纳较多项目。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列在一张表上,适用于调查项目不多的情况。例如:P466(一)全国人口普查表就是一览表 P466(二)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表就是单一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则为起讫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则为标准时间。调查时限: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期限。例如:调查全国国有企业1999年生产经营情况,这份年报表规定在2000年1月31日完成。调查时间:1999年1年 调查时限:1个月 例如:199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并要求在1月10日结束调查。调查时间:1990年7月1日零时 调查时限:10天,四、统计调查方法,普查 抽样调查 统计报表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普查,普查是为了对某种事物的总体进行全面研究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例如: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物资库存普查等。例如:全国农业耕地普查;全国工业普查。普查具有的特点,普查的特点,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的资料很详尽,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时间,从而不可能经常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同等可能性原则,也就是说,总体中调查单位的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确定,单位中选或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了总体中每一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的种类,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它是通过样本的调查来推算总体的一种方法。抽样调查方式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经济性、实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抽样调查的种类,简单随机抽样 类型抽样等距抽样 整群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选单位进行调查。可以用抽签的方式或根据“随机数表”来抽取必要的单位数。例如:商品检验,粮食质检等等。,类型抽样,先对总体各单位按主要的标志加以分类,然后再按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单位进行调查。例如:对冷饮质量进行调查,就是先分品牌,后抽样的。例如:对职工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可按经济部门分类,分为工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文教等部门,再在各部门内抽取职工进行调查。,等距抽样,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大小顺序排列,然后依一定间隔抽取单位进行调查。例如:要从某企业5000名工人中随机抽取100名进行调查,可以先按姓名笔划多少将5000名工人加以排序,然后每隔50名抽取一名工人进行调查。,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许多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其中随机抽取样本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例如:对某市某年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进行调查,只需抽取12个区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统计报表具有的特点: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和相对可靠性。,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所要调查的对象总体中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位是指它们的某一主要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的单位。重点调查的例子 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的例子,例如:要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只要对全国几个重点钢铁企业(鞍钢、宝钢、首钢、武钢等)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就可以获得满足调查任务要求的必要资料。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量占全部钢铁企业总产量的绝大比重。例如:要调查煤炭需求的基本情况,只要对主要的煤炭使用单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而不需要对所有使用煤炭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特点,重点调查是范围较小的全面调查,它反映事物总体的基本情况,即一般情况。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带有主观性。重点单位具有代表性,但不能推算总体。,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一种从点到面,从个体到一般的认识方法。例如:总结经验,开交流会或座谈会。,五、调查资料的检查,调查资料的检查包括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检查。其中准确性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准确性检查就是调查误差的检查。统计调查误差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是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所有的统计调查均会有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非全面调查中所调查到的一部分单位不能完全反映总体的性质而形成的误差,通常指抽样调查而言的。,直接调查,直接调查又称直接观察,是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查看、测量和计算的一种调查方法。例如:对商品质量进行调查,就要到现场进行直接调查。例如:对农作物产量进行预测,也要到田间地头进行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凭证调查又称报告法,是利用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作为报告资料的来源,向有关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例如:各种定期统计报表和国民经济方面的重要普查就是凭证调查。,采访调查,采访调查是指通过指派调查员对被调查者进行询问、采访,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取得资料的一种方法。例如:广播、电视中常采用的新闻报道就是采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选择若干调查单位,发出问卷,要求调查者在规定时间内反馈信息,借以对调查对象总体作出估计的一种方法,多用于主观指标的调查。例如:对某杂志的内容进行评价的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本章重点掌握内容有:一、统计整理的涵义和步骤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 三、统计分组的方法 四、统计分布 五、统计表,一、统计整理的涵义和步骤,统计整理是指对统计调查搜集到的原始资料或初级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它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统计整理分为分组、汇总和编表三个步骤。,二、统计分组的种类,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类型分组,类型分组:是划分社会经济类型,通常按品质标志分组。例如:工业生产按轻重工业进行分组,形成类型分组,结构分组,结构分组:是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通常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1999年人口按年龄分组,形成结构分组,分析分组,分析分组:是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各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它包括原因标志和结果标志。原因标志:用来分组的标志,既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结果标志:与原因标志相对应的标志,只能是数量标志,并且要求计算位相对数或平均数。例如:某地区部分商店按销售额分组,构成销售额与商品流通费用率之间的关系,形成分析分组。,简单分组,简单分组:只按一个标志分组。例如:人口以性别分组;教师以工龄分组;人口按国籍分组,社会产品按其经济用途分组(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等等都是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复合分组:按两个或更多标志分组。即先按一个标志分成不同的组,然后把分成的组再按另一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以此类推。例如:工业企业按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大小两个标志分为以下不同的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其他类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例如:人口以文化程度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三、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或某几标志分成不同的组,选择的分组标志不同,所分的组也就不同,因此,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几个基本概念变量分组的方法,几个基本概念,组距:分组区间的距离。例如:5002000的组距为1500;1020的组距为10。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上限:每组的终点数值。下限:每组的起点数值。例如:5002000一组中,下限500,上限为2000。组限的不同描述方式。组中值:它是指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假设组距内的标志值是均匀分布的,则:组中值=(上限+下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变量分组的方法,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每一个离散型变量值作为一组的分组方式,适用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情况。举例说明。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则按大小确定其所归并的区间的分组方式,适用于连续型变量和变量值变动很大的离散型变量。举例说明。,单项式分组的例子,例如:职工家庭按儿童数分组,分为:没有儿童的家庭 有一个儿童的家庭 有两个儿童的家庭 有三个儿童的家庭例如:若彩电生产厂家进行市场调研,研究我国彩电的市场潜力。可以按居民户拥有彩色电视机台数分组,分为:没有彩色电视机的家庭 有一台彩色电视机的家庭 有两台彩色电视机的家庭 有三台彩色电视机的家庭,组距式分组的例子,例如:职工按工资水平进行分组,分为:1000元以下 10002000元 20003000元 30004000元 4000元以上例如: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分为:200500人 5001000人 10002000人 2000人以上,组限的不同描述方式,离散型变量分组的组限有两种表示方式: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用两个不同的数值表示。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用一个相同的数值表示。例如:工人人数可表示为500999人,10001999人,2000人以上。工人人数也可表示为5001000人,10002000人,2000人以上。连续型变量分组的组限也有两种表示方式:相邻组的上限和下限用一个相同的数值表示,即相邻的组 限是重叠的。各组仅列出左端 的数值来表示,即各组仅列出各组下限。例如:工人工资分组为10002000元,20003000元。工人工资分组也可以表示为1000,2000。通常情况下,变量分组都按相邻组的组限是重叠的方式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重叠的变量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四、统计分布,统计分布的概念 分配数列的分类分配数列的编制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统计分布的概念,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统计分布的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所以又称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或分布数列。统计分布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的单位数(次数)。举例说明,统计分布的例子,例如:对某班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进行调查,并分组、汇总形成统计分布,就可以知道成绩分布的较确切的情况。,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各组所占的单位数(次数),分配数列的分类,分配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品质(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 数列。变量(分配)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配 数列。变量数列又分为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分配数列的编制,分配数列的编制过程:1、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序列化 2、分组 3、编成分配数列。单项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单项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例如:课本110页习题17 第一步:序列化(略)第二步:单项式分组,按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为5组,分别为2、3、4、5、6。第三步:编制分配数列,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例子,例如:课本110页习题18 第一步:资料序列化(略)第二步:分组 该题全距=158-87=71,略放宽160-85=75,75可以按15分为5组,即:85100%100115%115130%130145%145160%第三步:编制分配数列,累计频数数列和累计频率数列,向上累计:是指将各组频数(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进行累计(相加),考察的是标志值较小的现象的次数分配情况或这些数值以下所有数所占的比重。举例说明 向下累计:它是指将各组频数(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进行累计(相加),考察的是标志值较大的现象的次数分配情况或这些数值以上所有数所占的比重。举例说明,向上累计的例子,例如:课本110页习题18编制向上累计频数(率)数列,向下累计的例子,例如:课本110页习题18编制向下累计频数(率)数列,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钟型分布:钟型分布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之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U型分布:U型分布的特点是“两头大,中间小”,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J型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或者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少,后者又称为倒J型分布。洛伦茨分布,五、统计表,统计表的结构 统计表的种类 宾词指标的分组配置,统计表的结构,把统计汇总的结果按一定的规格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就叫统计表。一张统计表,从它的结构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主词:用来说明总体、总体的各个组或各个单 位的名称。宾词:说明主词的各个指标。,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按照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分表、分组表和复合表。简单表: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例如:教务处统计的某班某门课程的成绩表。分组表: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例如:任课教师按学生分数分组形成的统计表。复合表: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统计表。例如:任课教师按学生分数及性别分组形成的统计表。,宾词指标的分组配置,平行配置:宾词栏中各分组标志彼此分开,各标志的分组指标做平行排列。这样,宾词指标占有的栏数等于各分组标志的分组项数之和。层叠配置:把各分组标志层叠在一起。这样,宾词指标占有的栏数等于各分组标志的分组项数之积。,第四章 综合指标,本章重点掌握内容有:一、总量指标 二、相对指标 三、平均指标 四、变异指标,一、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概念2、总量指标的作用3、总量指标的种类,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如2005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0756万人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钢产量3.52亿吨,粮食常量48401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1、总量指标的概念,2、总量指标的作用,、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3、总量指标的种类,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按反映内容不同分,总体单位总量指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总体标志总量指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综合例如:某地区各经济类型的几项经济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分,时期指标: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如:如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钢产量3.52亿吨,粮食常量48401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2005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0756万人,按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劳动量指标是以劳动单位即工日、工时等劳动时间计量的统计指标。,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的作用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相对指标的作用,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子分母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包括:指标内容是否相适应;总体范围是否一致;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相对指标的种类,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第9章)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总量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数量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指标,用以说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表明同类实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用来表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它和其他相对指标根本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以双重计量单位表示,是一种复名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例1、某企业1997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800元,1998年计划规定比1998年下降8%,实际下降6%。企业1998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19971998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该种产品1998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998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1998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1998年计划单位产品成本800(100%-8%)=736(元)实际单位产品成本800(100%-6%)=752(元)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993年实际比计划少降低6%-8%=-2%即2个百分点 1993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平均指标,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的特点平均指标的种类,平均指标的概念,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如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405元,日平均工资73.3元。如某地区粮农人均产量XXX公斤。,平均指标的特点,1、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2、平均指标是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作用:1、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2、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平均指标:如某地区粮农人均产量XXX公斤。强度相对指标:某地区人均粮食产量YYY公斤。()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是在一个同质总体内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变异指标,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变异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变异指标又称标志变动度,它综合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总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从以上三点作用可以看出,变异指标总是和平均指标相结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变异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