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串讲》PPT课件.ppt
管理学基础串讲,主讲:覃永贞经济管理学讲师邮箱:2013年1月,四个问题需要解决,1、管理学原理一般考试形式?2、我们该做什么?3、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讲什么?4、考试一般还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细节问题?,第一个问题:考试形式,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五、计算题(共2题,第1题5分,第2题10分,共15分)六、案例分析题(共2个题,2-4个问题,共21分),第二个问题,我们该做什么?或者说怎么做才能得到更高分?选择:准确判断:准确简答:不在答多,而在精,要点要打完整计算画图:一定要规范案例:既要写到案例内容,又要写到理论,还要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三个问题,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讲什么?管理系统管理思想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管理系统,1、为什么会有管理?2、管理含义3、区分效果和效率4、理解管理的性质5、说出管理的基本职能6、管理人员的分类?管理人员的技能?,资源有限性与欲望无限性矛盾普遍存在,投入,人的资源,无限的,有限的,矛盾,协调,人的欲望,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概念,如何算是有效呢?,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如何算是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就是既讲究效率又讲究效果。讲求效率而不讲究效益碌碌无为讲究效果而不讲究效率得不偿失效率与效果相比较,效果是第一位的。什么事情应该做,取决于目标定位。如何做好事,取决于方式方法的使用。,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控制工作:检查和监督,着力于纠偏。,管理者的类型,中层管理者,1)按管理层次划分 高层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2)按管理工作的领域划分 综合管理者 职能管理者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 直线管理人员 参谋人员,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的关系,亨利明茨伯格:,管理环境的构成,一个组织的绩效,受制于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我们将这些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之为管理环境(Management environmen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供应商、顾客、竞争者、产品市场、金融机构与融资渠道、相关法律与法规、政府主管部门,核心价值观、目标定位、经营管理理念、行为规范,人力资源、资金、品牌等资源、能力、知识,管理概念,该部分容易出现选择、判断、简答题等如效率与效益管理四大职能问题管理人员技能管理人员分类管理环境的构成,任务环境的因素有哪些等,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早期管理阶段(1900年以前)古典管理阶段(19001930s)中期管理阶段(1930s1945)现代管理阶段(19451980s)当代管理思想(1980s以来),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整体图像,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早期研究,经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发明热,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加剧,人际关系运动,霍桑试验,工作细化单调,劳资关系紧张,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行为管理思想,运筹方法的成功运用,二次大战,如何提高运作的精细化及时性,企业发展巨型化空心化,定量管理思想,环境变化加剧,石油危机,如何适应多变的环境,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权变管理思想,经济的不断发展,美丹尼尔A雷恩,孙耀君等,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主要思想流派简介,罗伯特欧文英国农场主,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剑桥大学数学家,早期管理阶段(1900年以前),古典管理思想,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代表人物: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弗雷德里克W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泰罗,美国著名管理学家。19岁时,进入费城一家水压厂工作,当模型工和机工学徒;22岁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在此期间当过技工、工长、总技师和总工程师,34岁时担任一家公司的总经理,42岁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咨询工作,45岁离开。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主要内容(1)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3)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7)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科学管理理论,贡献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如动作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工资制局限性把人看成“经济人”会说话的机器“现在我们需要最佳的搬运铁块的工人,最好他蠢得和冷漠得象公牛一样。这样他才会受到有智慧人的训练”。泰罗涉及范围狭窄 现场管理,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Henri Fayol,1841-1925),当泰勒等美国学者在研究和倡导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以法约尔为代表的欧洲学者出现了对组织管理的研究。法约尔工作的早期即参加了企业的管理工作,担任公司的最高领导达30年之久,在法国的多种机构中从事过管理方面的调查和教学工作。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亨利法约尔(18411925),一般管理理论,内容:经营六职能: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上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灵活的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一般管理理论,贡献管理五职能的分析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管理理论具有一般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因此法约尔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局限性管理原则缺乏弹性,有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完全遵守。,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Max Weber,18641920),韦伯,德国著名学者。出生于德国爱尔福特,后不久迁居柏林。1882年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法律,以后又就读于柏林大学和哥廷根大学。他先后在柏林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韦伯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宗教等许多领域,并且都提出过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人们称为“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与早期管理思想相比),研究重点:如何提高效率,泰罗注重于工人劳动效率和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标准化和例外管理等。法约尔着眼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的五大职能和管理十四条原则。韦伯注重组织整体效率提高官僚组织,主张用科学代替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和基本管理原则。提出了从技术上而言效率最高的组织结构形式。,管理专业化、职业化,主张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分离。主张进行专门的管理专业教育。主张管理工作应该职业化。,与古典管理思想将人看作是生产的机器并找到最有效运动这些“机器”之方法的思想不同,中期管理思想,亦可称为“行为管理思想”把重点放在分析影响组织中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上,强调管理的重点是理解人的行为。代表人物:梅奥,第三阶段 中期管理思想(1930s1945),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梅奥(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20岁时在澳大利亚阿福雷德大学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昆士兰大学任教。后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1927年至1932年,梅奥应邀参加了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即著名的霍桑实验。主要著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19241927)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研究工作条件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工人工作效率的影响大规模访谈(19281931)通过调查员工士气,了解员工对工作、工作环境、公司和他们烦恼的任何问题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影响生产效率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目的在于揭示一些能激励工人动机的重要的社会因素,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中,由于共同的利益、兴趣和价值观等而自发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具有自发性的特点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激励职工的士气,人际关系学说内容,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人的需要的金字塔,除了低层次的基础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而外,还有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推动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基于经济人假定的依靠物质刺激进行管理的X理论,相继被自我实现人假定的依据满足较高级需要的超越性需要进行管理的Y理论与Z理论所取代。具体到管理领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仅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理论基石,而且也是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人类动机理论”,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P001-023,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麦格雷戈,19481954年,麦格雷戈对当时流行的传统的管理观点和对人的特性的看法提出了疑问。其后,他在1960年11月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一文,提出了“X理论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9061964),X理论 Y理论,X理论属于传统的管理观点,假定人性丑恶,人们基本上厌恶工作,对工作没有热诚,如非必要就会加以逃避。人类只喜欢享乐,凡事得过且过,尽量逃避责任。,Y理论假定人性本善,认为一般人在本质上并不厌恶工作,只要循循善诱,雇员便会热诚工作,在没有严密的监管下,也会努力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感。,第四阶段 现代管理思想(19451980s),二战前管理学的著作大多出自管理工作者之手,学者和理论学家对管理学的研究少有贡献。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了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不仅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和管理学家在研究管理,而且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等也从各自不同的背景、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这带来了管理理论的空前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立足点等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管理学派,美国管理学者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惟一的管理学家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1916-2001),西蒙在管理学方面所研究的主要是决策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在管理学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所在。西蒙的第二个贡献是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并提出了人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有限理性机制:其一是搜索;其二是寻求满意。”,主要论著:管理行为詹正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定量管理思想的特点,定量管理思想的特点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最优答案;各种可行方案均是以效益作为评判的依据;广泛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手段。,时代的发展,要求管理人员改进他们的决策方法和管理方法,寻找合理分配和应用资源的更好的方法因此,定量管理思想在管理决策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在计划和控制决策中。,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要学会管理必须基于管理实践。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明兹伯格(Henry Mintzberg),经验管理思想,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1909-200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植根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是一门学科,这首先就意味着,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管理的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经理角色学派创始人 明兹伯格,亨利明茨伯格(1939-),“管理不是科学”、“管理不是专业”,“管理更多时候是一种艺术”。“管理是一种实践,它将大量的技巧(经验)和一定程度的艺术(洞察力)和一些科学(分析)结合在一起。”“所有管理的工作核心就是执行我们介绍的所有这些角色。不同管理者的风格当然会有所不同,但是差别不在于这些角色的执行是否到位,而在于管理者倾向于扮演什么角色,以及这些角色的具体执行过程。”“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管理学基础文献选读,P166-188,浙江大学出版社 管理者而非MBA,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权变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权变管理思想主要包括系统理论、权变理论、过程理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纳德的经理的职能、弗雷德菲德勒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孔茨和奥唐奈合著的管理学。,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 巴纳德,巴纳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还广泛地学习了社会科学各个分支。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此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之作。1948年,巴纳德又出版了另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组织与管理。巴纳德的这些著作为建立和发展现代管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巴纳德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权变管理理论创始人-菲德勒,出生于191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移居伊利诺伊州,担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研究实验室主任,直到1969年前往华盛顿大学担任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70年代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著作和论文包括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弗雷德菲德勒(Fred E.Fiedler,1922),过程学派代表人物孔茨,孔茨在管理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他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的研究上。他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处身期间的人们能够在集体内一同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孔茨把管理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职能,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管理过程学派的特点在于:表现为以职能为中心,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视对管理原则的建立。孔茨是管理过程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另一方面,孔茨根据管理人员的职能来分析管理理论,为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易理解的框架。,哈罗德孔茨(19081984),权变管理思想的特点,权变管理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管理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找到各种管理原则和理论的具体适用场合。权变管理思想是与70年代以来经济活动的国际化、组织大规模化和环境的复杂多变相适应的。,第五阶段 当代管理思潮(1980年至今),历史背景: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对美国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如上所述,管理面临的客观条件更加复杂,管理者任务越来越艰巨。如果依据已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无法解决变化了的实际所提出的管理问题。实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方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潮当代管理思想。,战略管理思想,战略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企业战略产生于60、70年代的美国,它是有关企业长远和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核心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进行全局性管理,内容包括从阐明企业战略的任务、目标、方针、到战略实施的全过程,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所组成。代表人物 波特,波特竞争战略之父,提出对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一般模型,即五种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分析模型。提出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三种基本战略。,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所谓的学习型组织是指人们能够得以在其中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法,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1970年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到80年已有三分之一不见了。因此,企业只有主动学习,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面对全球性的竞争,9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企业再造理论(Re-engineering),1994年,美国学者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合作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发表了企业革命的宣言。再造理论中心思想:企业已不再需要、也不再适宜根据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去组织自己的工作,在当前的3C(customer,competitiveness,change)世界中,以任务为导向安排工作岗位的做法已属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应以流程为中心去安排工作,也就是企业再造。,所谓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管理学的几大发展趋势:全球化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E-business知识管理质量管理,管理思想,该部分可能出现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各种题型。如判断:法约尔被成为“科学管理之父”?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看法?泰罗的主要思想和贡献?结合科学管理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等?,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前提:要有明确的目的,决策或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因此,决策的前提条件是: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十分明确。所追求的目标必须可检验可衡量,没有目标就无从决策,没有问题则无需决策。,需实现的目标,需解决的问题,决策过程:要进行方案分析比较,每个可行方案都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必须对每个备择方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以分析每一个方案的利弊,比较各方案的优劣。通过分析比较,最终做到决策时“心中有数”。,与此相对应的是“心中无数”的决策,决策结果:选择满意方案,最优方案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基础之上的最优方案条件苛刻,可遇而不可求。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最优方案既不经济又不可行,在诸多方案中,在现实条件下,能够使主要目标得以实现,其它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合理方案。,决策结果是满意方案,科学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决策实质: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决策是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决策的过程反映了决策者的价值倾向。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决策结果,是正常的现象。,决策的艺术性体现在:决策受诸多价值观念和决策者经验的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体现在:决策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管理者要作出科学的决策,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决策的类型,62,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确定性决策,决策的方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63,人员的组成,510人 有主持人 有记录员,主持人的要求,对主题有深刻的理解 不独断 有激情 能控制场面和进度 会戴2顶帽子,一顶帽子充当主持人,一顶帽子 充当参与者 有引导能力,限制时间:2060分钟,头脑风暴法,64,不许评价!要到评估阶段才能进行评价,讨论 评价 支持 宣扬 提问皱眉 咳嗽 冷漠 叹气,规则一,65,异想天开!说出能想到的任何主意,规则二,66,规则三,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67,见解无专利!鼓励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挥,规则四,68,德尔菲法,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广泛性,德尔菲法,确定型决策是指各个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的决策。对确定型决策问题,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判断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最好地实现既定的决策目标。典型的确定型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型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 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法,平衡点,产量(销量),0,Q,A,R,成本,销售,额,总固定成本,盈利,总成本,销售,额,图3.6 盈亏平衡分析基本模型图,亏损,风险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方案的自然状态有若干种,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决策,所以亦称作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在这种决策下,方案实施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自然状态),但每种情况下的后果(即效益)是可以确定的,所不可确定的是最终将出现哪一种情况(自然状态)。风险型决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达到期望值最优(指预期平均收益最大或预期平均成本最小),但同时使方案的风险度保持尽可能低。决策树是风险型决策的常用方法。,决策树法是一种以树形图来辅助进行各方案期望收益的计算和比较的决策方法。决策树的基本形状如下图:,上图中,方框表示决策点,由决策点引出的若干条一级树枝叫做方案枝,它表示该项决策中可供选择的几种备选方案,各圆点代表状态点,由各圆形结点进一步向右边引出的枝条称为方案的状态枝,每一状态出现的概率可标在每条直线的上方,直线的右端可标出该状态下方案执行所带来的损益值。,决策树法,对于不确定型决策问题,决策者无论是否知道决策方案执行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做决策时都必须预先设定某种适用的决策准则,依此才可能对各种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不同的决策者由于其个性和风险偏好的不同,其选用的决策准则不可能一样。,不确定型决策方法,该部分可能出现选择、判断、计算画图等各种题型。如要求应用某种决策方法(盈亏平衡点法、决策树等)进行决策。如决策类型的判断,确定、风险、不确定?,计划的表现形式,计划的主要表现形式,目标对组织使命和未来活动方向及相应任务作出的最一般表述,重点在于明确将来应该干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战略说明为实现目标将来应该怎样干。着重叙述实现目标的途径,围绕目标形成框架式行动准则,用于指导各部门工作。,政策处理各种问题的一般规定。为落实战略,应制定相应政策,它是人们进行决策时思考和行动的指南,因而也是计划。,规章制度为切实落实政策,就必须制订一些强制性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规定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遵守的各种规则和程序。,预算用数字来表示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时间、方向等,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预算是组织中主要的计划表现形式。,规划为达到目标所制订的包括目标、战略、政策、实行步骤、资源预算等在内的综合性蓝图。由规划可派生出具体的进度计划。,计划的类型,计划的作用,1、提供方向: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为组织活动的分工提供依据;2、有效配置资源:为组织活动的资源筹措提供依据,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3、适应变化,防患于未然:为组织的未来预测变化,减少冲击;4、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5、为控制提供标准:为组织活动的检查与控制提供依据,有利于进行控制。,目标管理概念,1954年,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哈佛商业评论,目标管理(MBO),彼得.德鲁克(1909-2006),79,如何制订目标(SMART的工作目标),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基于时间的(time-based),80,从实体角度看,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实体组织的特点:一定数量的成员相对明确的目标相对固定的结构相对稳定的规则,组织(organization),名词,组织的含义,组织的分类,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军事组织 宗教组织,社会功能,组成形式,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规定组织成员之间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形式。特征:不是自发形成的,有明确目标,具有强制性,以效率为逻辑。,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基本特征是:自发性、松散性和不稳定性。以情感为逻辑。,组织结构设计,基本问题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部门化基本结构形式 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 事业部制 矩阵制,84,管理幅度: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 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层次: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总 经 理,人事副总,营销副总,研发副总,财务副总,生产副总,8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的关系,相互制约关系: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组织规模管理幅度一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管理层次一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正比。,扁平型组织,高耸型组织,86,常见的部门划分方法及适用范围(请掌握五种以上)职能部门化地区部门化产品部门化顾客部门化设备部门化人数部门化时间部门化,部门的划分组织的横向设计,组织结构,一、直线制,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容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二、职能制,经理(厂长),优点:专业分工明确,有较强的稳定性,减轻了直线人员的工作负担。,缺点:多头领导,易造成管理混乱,弹性较差。,三、直线职能制,经理(厂长),优点: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统一指挥,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缺点:横向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各部门缺乏全局观念,直线人员与参谋人员之间易产生矛盾,四、事业部制,特点: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原则。,优点:权利放下;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实现高度专业化;责任和权限明确,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挂钩。,缺点:组织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五、矩阵制,最大特点在于具有双道命令系统,优点: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沟通情况,不增加人员,解决组织结构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缺点: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组织关系比较复杂,外部招聘的优势:,A、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外来竞争优势)。,B、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C、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外部招聘的局限性:,A、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B、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C、外聘行为对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人员招聘,内部提升的优点:,A、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B、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内部提升制度的弊端:,A、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B、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C、可能造成被提升者不能胜任工作。,领导职能(leading),1领导的定义(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2领导的实质 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领导的基础是下属的追随与服从。3领导手段 指挥、激励、?,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者群体-追随者自发形成威信-个人素质指导、协调、激励带领-在群众前面。,管理者组织-下属依法任命职权-管理岗位计划、组织、控制鞭策-在群众后面。,结论,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不一定是领导者领导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影响力,或者说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使下属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管理学探讨的是:管理者如何成为领导者,领导方式理论,1特性理论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4.当代对领导方式研究的新成果,管理方格理论,对人的关心,5.5,1.1:放任式管理9.1:任务式管理1.9:俱乐部式的管理9.9:团队式的管理5.5:中间道路式管理,关于人性的认识,人是动物,具有动物有本能情欲、学习能力、求生本能,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由于受社会教育的程度的不同和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因此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是社会人,其行为受到社会群体规范的制约。每个个体都受法律规章和伦理道德的制约。,人是高度理性的,其行为依据其理性思考。生性好争且很自私,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什么因素能够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来的,是一种提出最早、影响最大的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的时期总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在发挥主要的作用。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以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力量减轻而已,(三)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马斯洛将人类的各种需要划分为五类,并指出人的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这基本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可能会有不同的起主要作用的需要。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对职工起主要作用的需要,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特别是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精神方面的需要能起到更持久的激励作用。,(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马斯洛认为已满足的需要一般不再起大的促进作用,但满足的意义不够明确。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先后次序不尽相同。,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的赫兹伯格提出的,又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其主要内容有: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或内在因素有关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的贡献,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有必要的物质利益和合适的工作环境等,更要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对职工的工作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尽量使职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职工的成长、发展和提升提供机会。,双因素理论的不足,赫茨伯格所调查的对象代表性不够。不同阶层的人,对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阶层,一个人认为是激励因素的东西,另一个人会认为是保健因素。满意与不满意都不是绝对的。赫茨伯格未能提供衡量满意与不满意程度的标准满意与生产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平理论的应用,要使职工有公平感,管理者就应当尽量克服绩效评价和报酬制度中不合理的现象。公平与不公平是个人的主观感觉。有心理学家指出,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入估计过低。因此,管理者除了在客观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下属,还应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投入。怎样才能做到客观上的公平?又如何使人们在主观上感到公平?这有赖于建立“三个体系,一个机制”,即目标体系、分配体系、评价体系和竞争机制。,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计划是管理的前提,组织是保证 领导和决策是关键,控制是手段 控制贯穿于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控制的过程,112,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时点不同将管理控制划分为,第四个问题 考试一般还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细节问题?交空白卷自我觉得容易早早做完交了,没有认真考虑和检查,预祝大家考出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