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类型划分》PPT课件.ppt
第三节:社区类型划分,主讲人:范中桥,一、按主要功能划分社区类型(一)社区功能类型1.经济社区指绝大多数社区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经济共同体的社区。(1)工业社区:居民以从事工业生产为主;(2)种植业社区:以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3)林业社区:以从事林业生产为主;(4)牧业社区:以从事牧业生产为主;(5)渔业社区:以从事渔业生产为主;,(6)商业服务业社区:以从事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社区。2.政治社区全国和一定区域的政治中心。也可以把城市中各类党政机关集聚的区域看成是一个局部的政治社区。3.文化社区主要指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4.军事社区以军事活动和军事设施为主的社区。,(二)关于城市功能类型划分的主要观点1.定性分类法: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1)矿业城市:大庆、抚顺、鸡西、七台河、大同、约翰内斯堡等等。(2)工业城市:鞍山、景德镇、上海、武汉、包头、长春、哈尔滨、丰田、曼彻斯特、底特律等等。(3)商业城市:大阪、纽约、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珲春等等。(4)水产城市:营口、连云港等。(5)林业城市:伊春、阿尔汉格尔斯克等。,(6)交通城市:作为交通枢纽的城市。如,芝加哥、北京、郑州、株洲等。(7)政治城市:华盛顿、堪培拉、比勒陀利亚、北京等。(8)宗教城市:拉萨、麦加、麦地那等。(9)军事城市(10)住宅城市:波茨坦、武藏野、浦和等。(11)文化艺术城市:牛津、剑桥、筑波、普林斯顿等。(12)旅游城市:桂林、杭州、雅典、奈良、黄山、武夷山、三亚等。,(13)疗养城市:兴城、北戴河、五大连池、日本的箱根、热海等。2.定量分类法:产生于上世纪30、40年代首创人。主要依据城市主导行业的职工比重来划分城市。工业城市:工业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的45%以上,占工商业就业者74%以上;准工业城市:工业就业者占全部就业者的45%以上,占工商业就业者60%以上;,零售中心城市:占50%以上;批发中心城市:20%以上;多功能城市:交通中心城市:11%以上;,占工业就业者1/3以上;矿山城市:15%以上大学城:25%以上疗养退休城市(2)小笠原义胜上世纪40年代末,工业城市:工业就业者占总职业人口59%以上;商业城市:占30%以上;矿山城市:10%以上;水产城市:10%以上;公务自由业城市:23%以上;其他产业城市:10%以上;(3)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继续研究城市的定量分类法,引进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进行研究。,优点:指标明确、分类准确,能够精确反映城市的主要功能。弊端:标准的确定往往带有主观性。二、按规模大小划分社区类型以人口、面积等为划分的指标。人口最重要。(一)我国现阶段社区规模类型划分1.类型:巨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微型社区。2.划分标准(1)巨型社区:人口、地域面积很大的社区。人口100万以上;,(2)大型社区:几十万100万;(3)中型社区:十几万几十万;(4)小型社区:10万以下;(5)微型社区:居委会辖区共同体、村委会辖区、自然屯。(二)社区规模类型划分的相对性各国采用的标准差异显著。1.前苏联:分八级(1)超大城市:大于等于100万人口;(2)大城市1:50100万人口;,(3)大城市2:2050万;(4)大城市3:1020万(5)中等城市1:510万;(6)中等城市2:25万;(7)小城市1:12万人;(8)小城市2:不到1万人。2.美国学者:九级(1)世界性都市带:近千万人;(2)大都市带:几百万人以上;(3)大都市:80万以上;,(4)大城市:1080万;(5)中等城市:2.510万;(6)小城市:250025000人(7)镇:10002500人;(8)村庄:1501000人;(9)小村庄:100150人。3.中国统计分类以市区非农人口为标准。(1)特大城市:100万;(2)大城市:50100万;,(3)中等城市:2050万;(4)小城市:小于20万4.我国部分学者(1)超大城市:市区非农人口500万;(2)特大城市1:200-500万;(3)特大城市2:100-200万;(4)大城市:50-100万;(5)中等城市1:20-50万;(6)中等城市2:10-20万;(7)小城市:5-10万;,(8)小城镇1:2-5万;(9)小城镇2:小于2万。三、按形成方式划分社区类型(一)类型划分1.自然性社区:社区是自然形成的,常常以河流、湖泊、空地、森林等为边界。自然屯2.法定性社区主要是由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立的。,如,区、街、居辖区共同体,行政村等。(二)二者关系1.区别:自然性社区是自然形成的,其界线是自然要素;而法定性社区的划分则考虑社会需要,其界线是人为划定的,而且都有相对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或自治组织。2.联系:有时二者是重合的。如,农村的许多自然屯同时也被划定为行政村。法定性社区边界的划分也要尽量考虑自然界线。,四、按结构完整程度划分社区类型(一)类型划分整体性社区、局部性社区两种类型。(二)两类社区的含义1.整体性社区相对独立,基本具备了人类社会所包含的主要方面,并能够解决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生活需求。如,一个城市、一个集镇区等。2.局部性社区,是整体性社区的一部分,不能解决绝大多数社区成员的各种生活需要,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结构体系。如,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居委会辖区共同体。五、按综合标准划分社区类型(一)类型划分按多元综合标准划分社区类型。同时按照经济结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文化模式、组织特征等标准进行分类。两大类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二)农村社区的特征与形态1.农村社区的产生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伴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和人类定居而产生的。今天绝大多数农村社区属于后世农村社区。其产生有两个途径:(1)移民开垦一家或多家由原来居住的地方迁移到一个可耕作的荒野,定居下来逐渐形成的农村社区。,(2)军营屯垦屯垦的部队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如果长期处于和平年代,部队士兵与家属就成了农民,这个地方便成为农村社区。如我国西北、东北的一些古老的农村社区;现在由部队农场演变而来的农村社区。2.农村社区的特征(1)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居民的主要职业是务农。(2)人口规模小、密度低,这是由居民以农为主的职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特点决定的。农业生产必须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每个农民必须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才足以生存,又必须居住在农田的附近才方便进行田间管理。于是形成了大面积土地环抱一个个小村庄的格局。(3)家庭具有更多的功能农业生产功能;抚育、赡养功能;,3.农村社区的主要形态(1)村落村落是农村社区的最基本单元。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农村社区。最常见。(2)集镇人口聚居规模大于村落,并有一定工商服务设施和集市的农村社区。乡镇政府所在地、规模较小的建制镇。(3)集镇区以集镇为中心,连同周围的若干小村庄及散居的农户。,(三)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1.农村社区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总趋势农村社区城镇化:是农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运动。2.农村社区城镇化的原因(1)与农业相比,第二、第三产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2)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一是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使某些农业生产可以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3)城镇社区现代文明的强烈吸引使农村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向城镇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