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替利嗪1.ppt
LOGO,符丽芳0932240029,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抗过敏示意图,过敏介质:组胺、白三烯、缓激肽,恶补小知识,H1受体拮抗剂(Receptor antagonist)传统地按其药理作用不同分为:第一代H1RAS,如氯苯那敏、赛庚啶、羟嗪等;第二代H1RAS,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啶、咪唑斯汀、阿司咪唑等;第三代H1RAS,如非索非那丁、去甲基阿司咪唑、脱羧基氯雷他啶等.,第一代:经典抗组胺药-中枢作用较强,有明显镇静催眠作用-选择性较差,除作用于H1受体外,还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和-羟色胺受体,第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中枢作用较弱;-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对其它受体作用弱,H1-受体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分:,氨基醚类(盐酸苯海拉明)乙二胺类(盐酸曲吡那敏)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Cetirizine Hydrochloride)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三环类(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哌啶类(咪唑斯汀),Click to add title,学习内容,Click to add title,lick to add title,Click to add title,2,3,4,作用代谢,5,同类药物,6,发现,2,Click to add title,结构命名,1,合成,3,理化性质,4,药物的构效关系,7,盐酸西替利嗪 结构命名,化学名:2-2-4-(4-氯苯基)苯基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 英文名:2-2-4-(4-chlorophenyl)phenylmethylpiperazin-1-y exthoxy acetic cid dihydrochloride,发展史,自1933年发现了2-N-哌啶甲基-1,4-苯骈二氧六环具有抗组胺活性后,据此进一步研究了氨基醚类化合物的抗组胺活性。1943年报道苯海拉明具有较好的抗组胺活性,多年来曾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组胺药物之一,但因有嗜睡和镇静等副作用,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1937年在氨基醚类抗组胺药的基础上将氨基醚类的氧换为氮原子,即成为乙二胺类抗组胺药,其抗组胺活性较好。1942年发现了本类药物的第一种抗组胺药安替根,1944年以安替根为模型改造得到新安替根及曲吡那敏。乙二胺类药物的发现为开发研制新的抗组胺药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乙二胺的两个氮原子同在一个环上,则构成哌嗪类H1受体拮抗剂。本类药物更具代表性的药物为西替利嗪(仙特敏),其特点是有效和完全地阻滞外周H1受体,不会出现嗜睡及困倦,不增加体重,可明显地降低哮喘病者对组胺所引起的气管过敏反应。,合成,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丙酮和二氯甲烷。mp(熔点)225。C,在密闭容器中避光保存。本品为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由于结构中的羧基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量极少,属于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同类药物(哌嗪类 H1受体拮抗剂),将乙二胺类化合物中两个开链的氮原子环合,得到刚性六元环化合物哌嗪,哌嗪也可看作是二乙胺的构象限制性化合物。此类药物除具有较强的H1受体拮抗剂作用外,又各有特点,有的有平喘效果;有的具有抗晕动作用,哌嗪类 H1受体拮抗剂,去氯羟嗪能选择性阻断H1受体起到抗过敏作用,西替利嗪为羟嗪的代谢的产物,也能选择性阻断H1受体起到抗过敏作用。二者的药理作用相似,但是去氯羟嗪的半衰期长(约19天),不良反应较多,已趋于少用。,构效关系,药效学:主治:用于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及皮肤瘙痒。,构效关系,本品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中心,左旋体对H1-受体拮抗剂的拮抗活性比右旋体更强。临床使用的是消旋体。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本品为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由于结构中的羧基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量极少,因此具有高效、低毒、起效时间长和非镇定性等特点。,消旋体(racemic modification)由等量对映体构成的光学不活性的物体。结晶时有右旋微结晶和左旋微结晶的单纯混合物的状态,以及在结晶的单位格子中对映体分子各以相同数目存在的情况。,Thank You!,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