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新闻联播评述.ppt

    • 资源ID:5586727       资源大小:716.0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闻联播评述.ppt

    媒介批评合作性研讨学习报告,解读新闻联播,一.新闻联播的发展历史,1.栏目简介 新闻联播节目播出时长一般为30分钟,但是如果当天发生的事件与中国关系重大,或是在中国发生突发事件时,则会加长时间。加长的时间会根据事件的大小和性质做出调整。过去,央视技术水平不够,不能24小时播出。只能从每晚6:55开始,节目预告之后,倒计时5秒推出新闻联播。也就是说新闻联播是打头炮的重点节目。播报日期,也表明它是每天第一个跟观众见面的栏目。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概念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中老年人习惯于每晚七点整根据新闻联播的报时对表,这也是当初新闻联播的影响力的证明之一。自1982年9月1日起,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但新闻先后次序排列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以国家领导人的排名先后而定的。其大致内容按播出顺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访问、会议以及视察活动,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开的某项会议,思想教育类短片,简讯(中国境内各个领域的进步,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神州大地的风采),最后是时长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国际新闻和体育新闻等。在中国大陆,境外媒体、甚至地方电视台的采访皆有一定限制(例如灾难事故、军事演习等),而央视在此一般没有限制(与新华社同一级别),故新闻联播亦变相成为某些重要新闻片段公开发布的唯一途径。各大新闻媒体在无可选择下只能引用其片段和文字等。有些地方台甚至只引用央视的片段播放国际新闻。,2.发展阶段 很少有人知道,新闻联播一开始并不叫新闻联播,它有个冗长的名字: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这个节目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在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内容主要是各地电视台寄来或专程送来的电视新闻片。当时电视新闻都由胶片拍摄,加上路途遥远,等到胶片送到北京再冲洗出来播出,新闻往往成为旧闻。1978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58年中央电视台建台伊始,新闻栏目就承担起“新闻立台”的责任。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它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1979年9月1日起,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新华社每天专门为它编发5分钟国际简讯;加播英美合资的“合众独立电视新闻社”外景片;并从香港收录新闻,航寄北京。1981年4月13日21日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从1982年报道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央把重大时政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至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从此,不论国际新闻还是国内新闻,不论中央政令还是地方民生,新闻联播都是最权威的发布机构。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时效性进入争分夺秒的新时期。2005年以来,新闻联播越发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越发关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关注普通党员的奉献,关注普通单位的经验。弘扬了真善美,起到“感动中国”的公益效应,遏制了不良现象蔓延。2006年新闻频道改版后,各节目都有自身的侧重点,而新闻联播则是全部新闻的精选与总结。其间,播音员的新老更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二.新闻联播的内容、特点与功能分析,百姓们说:“这里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衣食住行。”干部们说:“这里有百姓的苦乐冷暖,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新闻联播与中南海有最迅捷的通道,是国家级电视新闻发布机构。CCTV-4的徐俐同志指出,新闻联播对于一则消息的论述,代表着中央对它的表态和“定调”。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并跃升为世界上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拥有遍布世界的优秀记者,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是国内外大事的真实记录者;通过国际广播转播、央视国际频道重播、网络视频、台港澳媒体收录,备受全球瞩目。新闻联播是专题综述和系列通讯领域的开路者。新闻中心梁晓涛主任说:“不仅关注新闻事件,还更重是新闻价值。原来教科书上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全面。(比如美国水门事件发布的时候,就不是新近的。)还有就是,我们说新闻是一连串的事件,而不是单纯的点。”新闻联播注重规范、客观,坚决不走“说新闻”的娱乐路线,也不说“我们来看下一条消息”之类的“废话”。,简单来说,新闻联播自1978年正式开播以来,从编排形式到播音员阵容、播报方式逐渐固定,形成了庄重、严谨、权威、字正腔圆的整体风格和品味。目前,该栏目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作为中国的政府媒体,在官方新闻发布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节目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说新闻联播是中国的一种政治仪式,大概很少有人会反对。它被赋予的权威性和仪式感,早已超过了它作为新闻节目的价值。老百姓明白它的象征意味,所以对它提供的新闻是否重大或新鲜,也少有要求。人们从新闻联播获知的,往往是一种对事实的态度,是政府期望告知民众的价值判断。有人把此称为“新闻联播主义”,是有道理的。连在新闻联播出镜,也被人们看成一种政治待遇。,三.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今天的新闻联播,四.我们的看法,我们从刚刚的背景以及平常生活中应该对新闻联播有所了解了。那么有着如此成功历史的新闻联播是否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呢?这么说吧,如果做一个排行榜,列举30年来中国变化最小的事物,新闻联播一定位居前列。仅那首10多秒的片头曲,20多年就从没换过。可是时代在变,人们的认识在变。不去适应变化,人们还认可它吗?新闻联播作为央视新闻的核心节目,积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有效宣传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有的话语结构和象征功能,成为联播体的典范。但由于其新闻话语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在社会转型加剧、媒介内容膨胀、受众需求变化等情况下,其强大的效果不断被弱化。因此需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传播观念,改变过于僵化的业务模式,回归新闻传播规律主导的途径,以期可持续发展。那么它的缺失与缺陷在哪呢?又该如何改变?,1.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联播是个严肃的政治节目,这是第一性,所以我们本就不应对其“国家政治优先”有所非议。但是在文本与表现方式的处理上可以更为柔和,有更多亲民性的报道。2.新闻联播国内新闻缺乏批评性和揭露性的舆论监督报道,无疑削弱了现代社会中传媒所应担当的责任属性。网友讽刺为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群众永远是满意的;领导没有不微笑的;小事没有不举世瞩目的;会见都是本台刚刚收到的;反对没有不强烈的.3.而且过于官方化,漠视民间的声音也使其备受诟病。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新闻联播开设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英雄谱”等专栏。作为反映民众生活和意见的文本,其视角仍然是坚持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而普通民众的想法和心声呈现不够。视角单一而死板。,面对压力与批评,新闻联播的形式在酝酿改革。与其他栏目相比,新闻联播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不同寻常的关注,也正因此,新闻联播的改变也是格外谨慎。新闻联播的改革可能只是个微调,整体形式和风格不会发生变化,但会增加新的环节,如计划引入央视特有的评论员制度。怎么做?在社会转型加剧、媒介内容膨胀、受众需求变化等情况下,新闻联播作为承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权威载体,必须转变信息传播理念,在业务操作上改变僵化的模式和过度的宣传味道,应该回归新闻传播规律主导的途径。首先是改变会议新闻僵化的宣传模式,突出新闻价值的主导地位。国家的重要会议并非不是新闻,关键在于叙述模式上应该尊重新闻价值的规律,挖掘会议中的新闻价值点,扩大会议报道的信息量,突出新闻本身的要素,而不是成为简报式的文山会海,更不能按照政治级别来概述一切。其次,在事件选择上加强对社会重大事件中热点、焦点、难点方面的报道,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扩大媒体的公信力。再次,加强典型报道的平民性,提高其真实感与感召力,加强主动设置议题的引导功能。最后,充分发挥栏目舆论权威的功能,突出言论的作用,多发强音。旗帜鲜明地鞭挞丑恶,针砭时弊,为国家建设大业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认识吗?,1.前面提到了新闻联播的政治仪式性。它被赋予的权威性和仪式感,早已超过了它作为新闻节目的价值。老百姓明白它的象征意味,所以对它提供的新闻是否重大或新鲜,也少有要求。政治对仪式是有很强的依赖。但政治话语的仪式性,更多地体现在对真理、公正、良知的尊重,它并不排斥生动和形象,更不是空泛、委婉、抽象、甚至模糊不清的代名词。新闻联播的一些语汇,却常常显得陈旧而乏味,充斥的多是一些政治行话。作为中国权威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有义务将这些行话,转变为老百姓都能轻松接受的大白话,这样才能有效融入到公共话语中。目前新闻联播所操持的话语,目的似乎是在分散公众注意力,用它的枯燥使人们不去关心它的真实意思。一旦民众对一种话语方式或腔调有排斥心理,它所传播的理念也难得到民众认同。在各种信息方式充斥的今天,新闻联播维护的这种表面仪式感,会使民众离它越来越远,最终反而给民众带来了对当下的不安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新闻载体贫乏的年代,国人大多数的新闻来源都是新闻联播,所以它的话语无论多么刻板、抽象,不会影响观众对新闻联播的选择或判断。但是今天,网络早已成为更为活跃的传播工具,每天都在向公众提供各种资讯或话题。这时新闻联播如果不进行变革,只会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如今时事评论员极少从新闻联播获取新闻索材,就是一个明显例证。新闻联播本来是想在公众的头脑中重构关于现实的图景,然而因为远离活生生的现实,人们反而感受不到它与现实的关联了。是继续用陈旧的话语方式,来保持这种表面的仪式性,还是通过对新闻价值的关注,来更为智慧地传达国家对现实的意志,成为新闻联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新闻联播一直期望塑造民众对国家的认同,但这种认同的前提,是要让民众感受到它的新闻价值和秉承的新闻精神的尊重与认同。,第二小组组长:倪青青 组员:盛玲玲、朱静怡、宋竹芸、牛耀、严志睿、陈忆金、柴俊,Thank you,

    注意事项

    本文(新闻联播评述.ppt)为本站会员(sccc)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