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顶出系统》PPT课件.ppt
第八章 注射模脱模机构,8-1概述1,概念:将胶件安全无损坏地推离模具.2 分类:顶针,司筒,推板,气动,内螺纹脱模及复合脱模。,8-2 顶针脱模:(掌握顶针装配方法,顶针尺寸设计,顶针位置,特殊结构的顶出方法)8-2-1 圆顶针:见图。1、优点:1)制造加工方便;2)阻力小;3)维修方便。2、缺点:顶出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3、设计要点:1)直身圆顶针:直径3/64”1”;常用顶针直径在1.6mm(或1/16”)至8mm(或5/16”)之间,对于小于2.5MM(或7/64”)顶针宜加托位。2)顶针可以顶骨,顶边,顶Boss柱。3)顶针与后模镶件的配合长度一般在1220mm之间。顶针长度为50的倍数,最小100mm.,8-2-2 扁顶针:见图。常用于顶边或深骨部位。优点:顶出力大。缺点:加工困难,易磨损,以及成本高。,8-3 司筒顶出:(掌握什么情况下用司筒,司筒及司筒针的装配方法,司筒及司筒针尺寸的确定)常用于细长螺丝柱,圆筒形零件的顶出。1、优点:顶出力较大且均匀,不会留下明显痕迹。2、缺点:制造和装配麻烦,易磨损,出披锋,成本高。,3、设计要点:1)柱高小于15mm或螺丝柱壁厚小于0.75mm的,尽量不用司筒,而在其附近对称加兩枝頂針;司筒壁厚一般為0.751.5MM;司筒壁在1mm以下或司筒壁径比0.1的要做有托司筒。2)司筒规格;司筒及司筒针直径如何选取?3)装配方法:压板和无头螺丝。,8-4 推板脱模机构:(掌握什么情况下用推板,推板的装配方法,推板与型芯配合尺寸的设计)1适用场合:1)薄壁、深腔胶件;2)表面不允许有顶针痕迹(如透明胶件);2优点:推力大而平稳;3缺点: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4。设计时要点:1)导柱高出推板的高度A应大于推板推出距离;2)推板与型芯配合:锥面配合5-10;口部要起级0。10。3mm;3)推板材料:同镶件材料或推板上加镶套;4)推板用螺钉固定在复位杆上。5)大水口浇注系统中,分流道不可以做在推板上。,8-5 内螺纹脱模机构:(掌握:动力来源、齿轮传动原理、模具结构)强行脱模和机动脱模。1、强行脱模的条件:2、内螺纹机动脱模机构:原理见图。动力来源如下:1)马达;2)液压;3)气压;4)齿条。注:塑件外表面或端面要加止转结构。,8-6 气动脱模机构:原理图见下:1适用场合:1)大型薄壳、深腔类制品,动模多采用气动脱模;2)PVC轮胎模;3)易粘前模的胶件,前模须加进气装置。2。二种空气阀门结构。见轮胎气吹模,8-7 脱模机构的设计要点:1。顶针应布置于塑件隐蔽处及脱模力大的地方;2。在水口转角处应落顶针;3。当塑件上不允许有顶针印时,可采用顶溢料槽的方法(软胶除外);4。顶针边离胶位边一般应有12mm 距离。见右图。5、在合理的范围内,顶针直径尽量大些,数量尽量多些;对称胶件顶针尽量对称布置。,6、最小顶出行程:胶件全部脱离模具的尺寸加5至10mm。对于锥度较大的胶件,顶出行程可小些。,7、顶针顶出面如果是斜面或曲面,顶针沉头要做定位防转,顶面要加阶梯防滑。见右图。8、产品在顶出时需要侧向抽芯的:1)对于滑块,须先完成侧向分型,再顶出产品。2)对于斜销,侧向分型与顶出产品同步进行。,8-8 脱模力的估算:计算公式见P179。以下情况包紧力较大,要求脱模力也较大:1.收缩率越大塑件;2.脱模斜度越小的胶件;3深腔塑件;4有深骨位的胶件;5透明胶件模。,8-9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8-9-1 何时要加顶针板先复位机构?1、侧向抽芯底部有顶针或司筒。图1 顶针顺利复位 图2 顶针不能顺利复位,2、前模斜滑块底部有顶针或司筒。,3、后模有推块。4、斜顶的位置有碰穿孔。5、圆顶针顶边时一部分“顶空”。(其中1和2必须加先复位机构,3、4和5加了可提高模具的稳定性和寿命。),8-9-2 顶针板先复位机构1、复位弹簧:不能单独使用。2、摆杆先复位机构:见右图。,3、注塑机顶棍的拉回功能;4、复位杆(回针)下加弹簧或弹力胶。,8-10 顶出常见问题分析:1、顶白变形:(1)模具设计问题:顶针太小;顶针太少;顶针位置不对。(2)模具制造问题:省模不对。(3)调机问题:注射压力太大;保压时间太长。2、粘前(后)模:省模不对;分模面选择不对;注射压力太大;保压时间太长。3、断顶针:顶针太小;顶针太少;模具制造问题。4、顶针位出披锋:配合不良或磨损。,作业:1、注射模的脱模机构分哪几类?2、如何用圆顶针顶骨,顶边和顶Boss柱?3、司筒顶出因成本贵,制作复杂,故尽量避免使用。但什么情况下必须用司筒顶出?4、何时用推板脱模?推板顶出模的设计要点有哪些?5、内螺纹机动脱模机构动力来源有哪些?6、制品在顶出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7、填空题:(1)为了便于塑件的脱模,在一般情况下,使塑件在开模时留在()或()上。塑件留在动模上可以使模具的推出机构简单,故应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上。(2)推杆、推管推出机构有时和侧型芯发生干涉,当加大斜导柱斜角还不能避免干涉时,就要增设()机构,它有()、()、()等几种结构形式。(3)设计注射模时,要求塑件留在动模上,但由于塑件结构形状的关系,塑件留在定模或留在动定模上均有可能时,就须设()机构。(4)硬质塑料比软质塑料的脱模斜度()(大或者小),收缩率大的塑料比收缩率小的脱模斜度()(大或者小),前模脱模斜度()(大于或者小于)后模脱模斜度;精度要求越高,脱模斜度要越()(大或者小)。(5)内螺纹机动脱模机构的动力来源主要有()、()、()和()四种。,8、判断题:(1)脱模斜度小,脱模阻力大的管形和箱形塑件,应尽量选用推杆推出。()(2)推板推出时,由于推板与塑件接触的部位,需要有一定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为防止整体淬火引起变形,常用镶嵌的组合结构。()(3)推出机构中的双推出机构,即是推杆与推块同时推出塑件的推出机构。()9、选择题:(1)推管推出机构对软质塑料如聚乙烯、软聚乙烯等不宜用单一的推管脱模,特别对薄壁深筒形塑件,需()推出机构.A.推板 B.顺序 C.联合 D.二级(2)大型深腔容器,特别是软质塑料成型时,用推件板推出,应设 装置.A.先复位 B.引气 C.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