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PPT课件.ppt
4.4 澄清池,4.4.1 澄清池的工作原理,在絮凝过程中,当水中有两种直径相差很大的颗粒时,粒径为d1的细颗粒,其颗粒浓度为n1;粒径为d2的粗颗粒,其颗粒浓度为n2。在速度梯度的作用下,两种颗粒每秒相碰撞的次数,即颗粒浓度的降低速率为:,式中:0为附着效率系数。假设d1远远小于d2,有d1+d2d2。如果细颗粒为原水中的颗粒,其颗粒浓度n1很大;而粗颗粒d2为池中的絮体,其颗粒浓度n2保持不变,并有n1n2,则上式可改写为:,式中:,则:,式中:nt为颗粒在t时刻的颗粒浓度,其值与水中絮体的体积浓度有关,在给定Gt的条件下,随着水的虚体体积浓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如果能在池内形成一个絮体浓度足够大的区域,使原水进入该区域与絮体接触,就能大大提高原水中细粒悬浮物的絮凝速率,泥渣悬浮型澄清池:悬浮澄清池 脉冲澄清池 特点:泥渣处于悬浮状态 泥渣回流型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 水力循环澄清池 特点:泥渣在垂直方向不断循环,澄清池的类型,4.4.2 机械搅拌澄清池,设计要点 清水区上升流速为0.81.1mm/s;水在澄清池内总的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h;叶轮提升流量为进水流量的35倍;原水进水管、三角配水槽的水流流速分别为1m/s、0.4m/s;第一絮凝室的容积:第二絮凝室的容积(含导流室):分离室为2:1:7,第二絮凝室与导流室的水流流速一般为4060mm/S;直径大于6m时用68条集水槽,直径小于6m时用46条集水槽,优点:(1)处理效率高 泥渣的回流作用;泥水分离效果好(2)对水量、水质、水温的变化适应性强 a.泥渣回流量大,浓度高,对原水水质、水量、水温的变化起缓冲作用。b.循环水量、搅拌强度可以通过机械调节。,缺点:(1)需要一套机械搅拌设备:维护较麻烦。(2)结构复杂。适用:(1)大,中,小型水厂;(2)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0mg/L,短时可达3000-5000mg/L。,水力循环型澄清池,4.4.3 脉冲澄清池,泥渣周期性上下移动“脉冲”,一个周期内,包括两个过程:,充水:t1=50S,放水:t2=10S,脉冲周期:T=t1+t2=60S,(1)配水均匀,a.配水穿孔管,流速大,b.有人字板整流,(2)混合效果好,(3)澄清效果好,a.有利于接触絮凝,b.自动调整泥渣浓度,(4)泥水分离好,工作特点,(1)净水效果好(2)除真空脉冲器外,无机械设备,优点:,缺点:,对水温,水质的变化较敏感,管理水平要求高,上述两种类型的澄清池的清水区加装斜管,能显著提高澄清池的处理效果。,4.5 水中造粒,实验发现在利用有机高分子絮凝过程中,由体系外部供给一定能量,在某些条件下就会生成结实的颗粒絮凝体,称为水中造粒现象。,起源:,日本学者提出:结团絮凝,西安建筑大学在流化床上发展了该理论,历史:卡特莫尔1904年使金属矿物质细粉末成酸性再用脂肪酸作架桥;特伦特1922年提出以烃类的油作为架桥的方法。,自我造粒型流化床,底部进水区造粒区分离区集泥区集水区,常规絮凝形成过程形成的絮凝体结构松散,内部空隙很大,密度低、沉淀时间长。,在造粒设备,中,水对水中微小粒子进行脱稳,导入搅,拌区进行造粒。颗粒的结合和成长以微小颗粒在悬浮颗粒表面逐一附着的方式进行。,控制因素,化学条件:脱稳电位-15-20mv,反应动力学条件:保证快速混合扩散的反应条件;预先形成的高浓度颗粒层,为致密的絮凝体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表面;在高浓度颗粒悬浮层提供适宜剪切力。,流体力学条件:提供向上水流;紊流条件;相对稳定的流化床顶部固液界面,4.6 辐流沉淀池,圆形扁平池子,排泥性能好,适用于悬浮物浓度高、沉淀泥量大的水的处理,如高浊度水沉淀池、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和二沉池,工业上用作浓缩池;但占地大,需机械维修,配水条件差。,中央进水幅流式,辐流式沉淀池剖面,中心进水,周边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刮泥机中心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