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PPT课件.ppt
第一章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征服,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一、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1500年左右完成的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及技术准备。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是黄金的诱惑: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急剧增加,黄金作为货币的职能日益突出,成为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占有黄金就意味着占有一切。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印度等地的夸张描述,使西欧贵族、商人、航海家把东方看成遍地黄金,到东方实现黄金梦是促进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原因。,2,贸易的需求。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使西欧迫切希望加强东西方贸易。他们一方面要为商品开辟市场,另一方面要获取东方的香料、樟脑、丝绸等商品,这不仅满足欧洲人的日常需求,而且商人也从中获得巨大利润。而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通道以东部地中海为中心。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商路为阿拉伯人控制,东方商品需多次转手才能到西欧,价钱非常昂贵。因此,西方商人和贵族为了发展同东方的直接贸易,迫切需要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直达东方的航路。,其次,宗教动因: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以人类博爱为教旨,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中世纪发动的十字军东侵,即是以武力扩张基督教信仰的反映。中世纪以来西方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基督教国王,叫祭司王约翰。中世纪后期西方人认为,这个约翰王住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一带,如果与他取得联系,可以共同打击穆斯林土耳其的扩张。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就是弘扬基督教于海外。,第三,人文主义精神的促进。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成果,是在文艺复兴走向高潮的时候完成的,西方人通常把地理大发现看成文艺复兴的成果之一,因为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追求现世生活,追求新鲜和创新,为个人幸福而奋不顾身,这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进取精神,为海外冒险事业提供了另一种精神动力。,第四,政治统一的完成: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完成了政治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希望开辟新航路来发展对外贸易,增加收入和扩张自己的势力。贵族、商人以及教会都希望从海外冒险中开辟新市场,掠夺黄金。这一切使西、葡两国商人和贵族充当了第一批远洋探险和殖民者的角色。,第五,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古希腊的地圆说再度流行。航海技术得以改进,西欧能制造适于远航的大船,三角帆、罗盘针、星盘、象限仪的采用和发明,地图的绘制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而且海上武器和战术也有很大进步,在15世纪以前,海战都是在甲板上短兵相接,到了15世纪,把大炮搬到船上,使海上作战能力超过任何民族。15世纪末,他们又在战船的舷侧钻了许多用于射击的炮孔,预示着舷炮的出现。,第六,商业经营手段的进步。开辟世界市场,需要有一个能够支撑这种市场的经济体系,否则就是把船开到东方,也不一定能够占领世界市场,如郑和把那么多的大船开到非洲,但不会占领世界市场。这方面的条件,包括银行、股份公司、复式簿记等等方面的发展。(复式簿记:每笔交易都在总帐里记两次,一次作为贷方,另一次作为借方)。,二、地理大发现的过程,(一)哥伦布发现美洲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热那亚人,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支持,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3艘帆船,从西班牙的巴罗斯出发,9月6日离开加那利群岛,往大西洋深处驶去。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他们来到了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岛,哥伦布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意为“救世主”,现属巴哈马群岛。,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哥伦布离开圣萨尔瓦多岛后,又来到了古巴和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然后返航回西班牙,这是他的第一次航行。,次年初,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还3次去美洲。他一直认为自己来到了亚洲或中国,但始终未能看到那铺满黄金的地方。第四次回到西班牙后,最终失去国王的信任,1506年在郁郁寡欢中死去。,哥伦布的四次航行,(二)达伽马到达印度1487年葡萄牙人巴托洛缪狄亚斯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在1497年7月8日,达伽马率领4艘海船从葡萄牙启航,成功地绕过好望角。1498年4月,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一个阿拉伯水手的引导下,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达伽马在印度出卖他从葡萄牙带来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织品之后,便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在1499年9月返回葡萄牙。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达 伽马,达 伽马远航印度,达伽马航行路线图,(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葡萄牙人斐尔南多麦哲伦由西班牙政府派遣,1519年9月20日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一共有5艘船,翌年3月抵达现今阿根廷境内的巴塔哥尼亚。10月,船队到达麦哲伦海峡。船队通过海峡时遇上了风暴,用一个多月时间穿过海峡进入新的大洋。由于当时天气晴朗,海面平静,故称之为“太平洋”。,斐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3月6日到达一个海岛(可能是关岛),在岛上补充了食品。同月16日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在攻打马克坦岛的战斗中,被当地人杀死。其余船员乘两艘船在当地水手的帮助下绕过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岛),不久驶抵香料岛摩鹿加群岛(今马鲁古群岛),得到大量的香料,但遭到葡萄牙人的袭击。剩下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历尽艰险,于1522年9月6日,回到圣卢卡尔港。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绕全球一周的航行,历时3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四)教皇子午线的划定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海外领土扩张发生了矛盾,1493年5月4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league,1里格合3英里,约为5.5公里)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归西班牙;而亚洲、非洲则属葡萄牙。,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又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同意的分界线,首开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之先河。当麦哲伦的船队航抵摩鹿加群岛以后,西、葡两国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又发生了争执。1529年双方又签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西、葡两国首次瓜分了整个地球。,教皇子午线,第二节 近代早期的殖民征服,一、葡萄牙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葡萄牙人早在15世纪就在西非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从事殖民活动,建立商站。16世纪初,葡萄牙人又在东非海岸占领莫桑比克、索法拉等地,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线,还夺取了战略要地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1509年在印度西海岸的第乌港打败了阿拉伯人的联合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地位。1510年占领印度的果阿,1511年夺取马六甲,不久他们在香料群岛上也建立了据点,1557年后,澳门实际上成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地。,这样,大体上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就已经牢牢地控制了从西欧到东方的海上航线。习惯上,它把阿拉伯海及其以东的各个据点总称为“印度帝国”,后人泛称为东方帝国。此外,葡萄牙人还在16世纪初占领了巴西。1500年,葡萄牙国王派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的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到南美巴西登陆,巴西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二、西班牙西方殖民帝国的建立,赫南多科泰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1519年,科泰斯从古巴率军去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只带了600人、少数小炮、13支步枪和16匹马。在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登陆后,他凿沉了所乘船只,正所谓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科泰斯得到了与阿兹特克帝国敌对的印第安人的帮助,在科泰斯诱使皇帝放他入城后,趁皇帝不备,扣押了皇帝为人质,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个帝国,1520年阿兹特克帝国的印第安人发生起义,皇帝在混乱中被杀,科泰斯逃出首都。科泰斯率领古巴派来援军反攻,1521年8月,特诺奇蒂特兰残存的守城者投降,墨西哥被征服。,弗兰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1531年,皮萨罗与其4个兄弟,率领远征军入侵位于秘鲁的印加帝国。他只有180人、2门大炮和27匹马。他们来到达卡贾马卡城以后,以邀请皇帝前来赴会之名扣留了皇帝。在拿到大量赎金22英尺长和17英尺宽的屋子里,堆满7英尺高的金银之后,皮萨罗背信弃义地杀死皇帝。接着他攻下首都库斯科城。1535年皮萨罗在海岸建立了利马作为秘鲁的首都。,到1550年,西班牙殖民者已经征服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中美以及北美的一部分。1565年又征服了佛罗里达,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西班牙人在东方也建立了殖民地,1565年后西班牙正式占领了菲律宾,不久后经太平洋在墨西哥和马尼拉之间建立了定期的贸易来往,即所谓的大帆船贸易。,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最高机构是“印度等地事务委员会”,设在西班牙本国,由国王亲自监督。该委员会负责任命殖民地的官吏,对殖民地事务行使总的管辖权。在美洲殖民地设置两个总督区,一为新西班牙总督区,掌管北美所有的西班牙领土、西印度群岛、委内瑞拉和东方的菲律宾,首府在墨西哥城。另一个是秘鲁总督区,掌管南美全部西班牙领土,首府设在利马。两个总督区的首脑就是总督,拥有辖区内的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总督管区下又设委员会管区,委员也由国内委派的律师担任。,西属殖民地的土地制度分为三种形式:(1)委托监护制。起初,殖民地的土地所有权归西班牙国王,殖民者只对土地和印第安人有“监护权”(管辖权)。印第安人必须为监护主服劳役、交纳代役租。某些地区一年之内劳役长达300天。(2)大地产制。1720年委托监护制被取消,开始盛行大地产制。原来的监护主变成土地所有者,成为大地主和大庄园主,他们强占印第安人公社的公有土地,还采用借债、以工抵债的方法,迫使印第安人沦为债务奴隶。(3)种植园土地制,盛行于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葡萄牙的巴西,主要使用非洲黑奴劳动,剥削更为残酷。,另一种残酷的剥削制度是“米达制”。西班牙、葡萄牙为了掠夺拉美金银等贵金属,强迫印第安人每年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去金银矿服徭役(墨西哥为4%,秘鲁为14%),其死亡率高达4/5。西班牙和葡萄牙为维护宗主国贵族和商人的利益,对殖民地经济采取严厉的垄断政策,发展那些能够在世界市场牟取暴利的单一经济作物;而压制殖民地工业发展,垄断殖民地对外贸易。,第三节 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和殖民掠夺,引起了商业革命,其表现:第一,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种类的增加。欧洲商人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许多新的商品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世界各个遥远地区之间、各个民族之间开始发生和扩大了经济联系。第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衰落,而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的商业地位上升。,第三,发生了“价格革命”。西班牙人在美洲通过直接掠夺和开采,获得大量金银。金银不断流入西欧,物价相应上涨,引起了所谓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改变了西欧社会各阶层之间经济力量的对比。资产阶级通过价格革命大发横财,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经济地位。而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却逐渐贫困没落。,思考题,一、填空题: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7年,开辟了绕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在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扩张中,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征服了印加帝国。二、名词解释:教皇子午线、委托监护制、米达制三、问答题: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是什么?2,商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