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ppt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赵德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一、新课程的实施与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19992001/6:制定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18个课程标准、编审了各科实验教材。2001/72002/7: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正式启动。,课程改革继续推进,2002年秋季,3个新增国家级实验区和500多个省级实验区的一年级进入课改,全国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15。2004年秋季,课程改革进入推广阶段。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四个省启动稿中阶段的课程改革。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所有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已都进入新课程。,正在进行中的素质教育调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考招生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政策研究基础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人才培养选拔的社会环境国际比较研究教育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新课程新在哪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于新课程的思考,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哪些成就和进展?新课程自身及其实施中遇到了些什么样的问题?新课程的未来将向何处去?新课程需要做哪些调整?,二、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首先是研究,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研究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每个人生来都是研究者。,“以校为本”的含义是什么,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最终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1.为了学校,2.基于学校,指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没有学校层面的变革,一切教育改革的措施都要落空,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学校来体现。,3.在学校中进行,指在学校办学与教育改革中,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得关键。没有学校自身的主体作用,学校一切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例1:关于写字作业最佳遍数的研究,研究问题来自教师生活,现状:老师们倾向于布置写字作业的遍数越来越多,有时候还把多写几遍做为惩罚,可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写。问题:是不是写得遍数越多越好?写几遍效果最佳?假设:不是写得遍数越多越好,四遍作业的效果最佳。,如何证明我的假设,研究对象:选择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座位将八列学生分成四组。实验:第一组写2遍,第二组写4遍,第三组写6遍,第四组写8遍。结果:写4遍那一组学生报告的喜欢程度和随堂检查效果都最好。结论:4遍最好。,还有没有其它问题要提出来?,会不会存在抽样误差,即刚好做4遍的那组学生平时学习就好?是否会受到折衷心理的影响,即四个程度选择大家会倾向于接受第二种?这一结论能否在其它班也得到验证?是否还与作业量即要写字的个数有关?,例2:学生眼中的教师(小学6年级),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背景:老师们都认为自己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可还是经常发现学生似乎不领情,师生关系存在问题。问题:老师是否爱学生,工作做得好不好,应该由学生来评判。学生心目中的老师究竟怎样?设计:采用问卷法,但要让学生表达出真实意见。由大队辅导员来施测和统计。,学生喜欢的教师行为,讲笑话、幽默态度亲切、有笑容像朋友一样交流讨论交流讲课外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文明、耐心讲得具体、细致、活跃,组织游戏教法独特良好的示范公平感情投入鼓励、表扬帮助做事认真,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行为,上课批评同学重写作业发脾气、嚷嚷、凶没有笑容、严肃、死板、瞪眼偏向唠叨门外站着不许说话、不理解人、冤枉人、太严厉,随便占用科任课高谈阔论请家长不讲卫生仪容不整当众念分扔粉笔头生气停课拖堂,一个典型的冲突型教师,孩子们喜欢他的教学;孩子们对他的某些问题十分反感;他自己感觉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苦苦思索为什么?他自觉参加行动研究,如何注意语言艺术?关注他的成长,通过行动研究,帮助他改善师生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很棒的校本研究。,例3:不举手的孩子要不要找他举手,问题的提出,现状:老师们都在课堂上提出很多问题,都期望和奖励积极举手的同学,不举手的同学一般不找。问题:是不是所有年级,所有问题都必须举手以后才能发言?不举手的同学,老师要不要找他们发言?,将研究问题进一步具体化,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找不举手的学生发言,这些目的能实现吗?实现的程度如何?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什么?如果找这种学生发言,他回答不上来,伤了自尊怎么办?有没有一种两全的策略?新策略实施带给教师的挑战是什么?教师如何应对?,研究方法是什么,课堂观察对学生和同事的访谈准实验研究个案,试问,如果我们将上述问题都通过校本研究,找到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这难道不比拿到国家级课题更有意义?,三、从自我反思开始,观点一: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关理论:“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文件规定:“要构建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教师评价制度”“老”教师的话:“不要以为那些老教师有什么了不起”,观点二:当前的“表功文化”在不断销蚀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在各种课题研讨活动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实验研究都是成功的。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者都大声说优点,拿着放大镜找优点,但对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在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经验交流活动中,所有组织者都声称当地工作十分成功,群众都拍手称好,值得他人学习。,观点三:教师教学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亟待反思和改进的问题,小学识字课:春夏秋冬初中美术课:颜色的处理广播台的笑话:西瓜请假,以课堂导入为例,观点四:反思可以有多种形式,成功反思需要以下条件,开放心态提高理论水平沟通与交流防止反思中的霸权行动研究,四、从单打独斗中走出来,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基本观点,交谈,分为浅层次的交淡和深层次的交谈两者情况。深层次的交谈又包括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协作,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同伴互助的主要形式,成长中的教师需要校长的帮助,沟通、倾听、宽容与耐心尊重教师的主动性与自主权相信差异是巨大的财富和资源愿意与教师共同成长,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基本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理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当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心理学的应用,儿童学习教学组织体育训练法官判案销售工程,专业引领的形式,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谢谢倾听!,很多孩子喜欢他,上课风趣、幽默;可以让学生下位子讨论;给大家讲笑话;在讲重点、难点的时候语气很强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像朋友,很平等;带我们到银行等校外地方去上课;设计有趣的游戏;讲课外的东西,返回,很多孩子对他很反感,老占用科任课;老瞪眼睛;我们说一句,他会唠叨十句;同学说话,老让学生再写一遍作业;扔粉笔头;没有举手,却非得叫我们回答问题;不理解我们;从来不把领口的第二颗纽扣系上;从我们身边经过时有时有酸味。,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