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吸收与解吸》PPT课件.ppt

    • 资源ID:5580204       资源大小:862.60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吸收与解吸》PPT课件.ppt

    课内作业,列出吸收因子公式最小液气比定义吸收简捷计算步骤,总结,吸收基本概念:定义、分类、推动力吸收应用:气体分离、尾气净化、制取产品、回收有价值成分吸收与普通精馏异同点吸收重要参数:压力、温度、液气比、塔板数吸收热效应:吸收热、气化潜热、换热,本章内容-吸收,基本概念吸收原理吸收过程分析吸收塔设计变量吸收过程简捷计算,四.吸收塔设计变量,四.吸收塔设计变量,四.吸收塔设计变量,固定设计变量:所有进入物流的变量(每股物流C+2个):2(C+2)所有平衡级的压力:N合计:N+2C+4,可调设计变量:1(p62),设计型:1个关键组分回收率操作型:级数N,7,五.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计算法,对于单组分吸收且吸收量不大的情况,可假定吸收是等温过程,气相和液相流率恒定,计算大为简化。但对多组分吸收且吸收量较大的情况,热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不能忽略,气液相流率也不能看作恒定。要得到精确解,必须用严格计算。,8,简捷计算主要应用场合:(1)设计的初始阶段,为严格计算提供初值;(2)对操作进行粗略分析。,简捷计算法的常见类型:(1)平均吸收因子法(掌握)(2)平均有效吸收因子法(不要求)(3)蒸出(解吸)因子法(不要求),重点介绍并掌握吸收因子法,9,Y,X,Top,Bottom,X0(liquid in),Stage 1,Stage 2,Stage 3,XN(liquid out),操作线,复习:吸收过程计算的图解梯级法,Y1(gas out),YN+1(gas in),平衡线,斜率最小液气比,X*,5,10,吸收因子法,11,对第n板上的i组分作物料衡算:,(3-65),任一组分i的相平衡关系:,再由,和,可得:,(3-66),(3-67),7,吸收因子,12,n=1时:,(3-68),n=2时:,逐板下降:,(3-70),13,全塔物料衡算:,(3-71),(3-72),14,Horton-Franklin方程,关联了吸收率、吸收因子和理论板数,15,平均吸收因子法,各板吸收因子相同,并采用全塔平均吸收因子代替各板上的吸收因子,以A表示。,Horton-Franklin方程可简化为:,(),分子(vN+1-v1)表示气体中某组分通过吸收塔后被吸收的量;,分母(vN+1-v0)表示根据平衡关系计算的最大可能吸收量。,相对吸收率,当吸收剂中不含溶质时,相对吸收率等于吸收率。,表达了相对吸收率、平均吸收因子和理论板数之间的关系。,16,吸收因子(或解吸因子)图,有二种平均方法:(1)平均吸收因子法(低浓度吸收),平均吸收因子,(2)有效平均吸收因子法(高浓度吸收),吸收因子法,19,理论板数的直接求解,已知关键组分的吸收率,再求出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则可由上式直接计算理论板数。,20,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A关:,K关一般取全塔平均温度和压力下的数值。,关键在于确定液气比,21,确定最小液气比(L/V)min,在无穷多塔板的条件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的进料气所需吸收剂的kmol数。,22,实际中:,N=,确定最小液气比(L/V)min,23,非关键组分的吸收率,15,有了液气比,可求关键组分的平均吸收因子,进而求出理论板数。,24,非关键组分的吸收率,由关键组分求出液气比和理论板数后,可求出非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和吸收率。,吸收简捷计算法步骤(设计型),例3-15 p132,吸收简捷计算法步骤(操作型),例 3-16 p133,6-2-3 初值的设定,由我们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知道,如果要能够进行计算,我们必须要知道吸收剂组分流率ln+1,i及浓度、原料气组分流率v0,i及浓度、各级温度Tn、压力、热量、级数N及各级的吸收因子An,i。对于操作型的计算,级数N是可知的,吸收剂、原料气的组分浓度、流率及温度是可知的,如果没有压降,各级压力相等,也就是说等于全塔操作压力,那么压力也是可知的,当进行绝热操作时,热量就可以不考虑了。所以只有An,i及,Tn是未知的。由于各级温度初值不能按线性分布设定,(所以我们要考虑温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利用与它相关的因素对它的影响来设定温度)。在吸收塔内,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溶解热,所以可以假定温度变化与吸收质溶解量成比例(溶解量越大,溶解热就越大,温度的变化也就越大),温升比应等于溶解量的比值。也就是说,溶解量确定了,温度也就随之确定了。因为溶解量与各级与各级的组分流率vn及ln有关,同时,各级吸,收因子An,i也与组分流率及相平衡常数有关,而相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温度确定之后,相平衡常数也就确定了。所以我们只要对组分流率vn与ln的初值进行设定,就可以得到温度、相平衡常数及吸收因子,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吸收塔的逐级计算了。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吸收塔与精馏塔的区别是,它不能像精馏塔那样按恒摩尔流假定的办法对初值进行设定。由于吸收过程只进行单项传质,所以,可以按“恒流,率比”的概念来设定流率初值。假定全塔各相邻级间气相流率之比值相等,则将各比值连乘,得到:,(6-42),(6-43),由上式可以推导出各级气相流率的计算公式:其中,v0 原料气流率 vN 吸收后离塔尾气的流率vN我们可以根据各组分吸收率估定。这样我们就可以估计出各级的气相流率。液相流率可以根据全塔的物料衡算式求出:ln+1=vn+l1-v0其中:l1 富吸收液流率,可由各组分收率估算,(6-44),(6-45),各级温度初值不能按线性分布设定,吸收塔内温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溶解热,我们假定温度变化与吸收质溶解量成比例,温升比应等于溶解量比,所以得到:整理上式,则可得到自第2级至第N级温度初值的计算公式:,(6-47),(6-46),式中T1是未知的,我们必须要先把它解决。从全塔看,T0,TN+1为已知条件,假设离开吸收塔的气体温度TN较进入吸收塔的吸收液温度高26oC,那么就可以利用全塔的热量平衡解出离塔的富吸收液的温度T1。利用式(6-47)求出各级温度后,估算各级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Kn,i,算出各级各组分的吸收因子An,i,就可以进行首轮逐级计算。,6-2-4 流率与温度的校正,用假定的流率与温度初值,逐级算出气相,液相组分流率分布后,必须通过迭代计算对流率与温度假设值不断加以修正,使之逐步逼近,最后达到收敛要求,为避免同时修正诸变量的复杂性,采取流率与温度分布校正的办法。(1).流率分布的校正 当用式(6-39)逐级计算出气相组分流率后,逐级将组分流率值加和即得新一轮气相流率值:,这种迭代法为直接迭代法,收敛判据规定前后两次算出的各级气相流率差值应小于最大允许偏差。计算中如发现新vn值有过度修正情形时,可以采取适当的阻尼措施。流率校正的具体步骤可按下述顺序进行:(1).输入原始数据,包括用简捷估算的级数,吸 收率,并估算塔两端出料状态。,(6-48),(2).假设vn(k),ln及Tn(Kn,i)初值。(k纪录迭代次数,此时,k=0)。(3).计算An,i=ln/(vn(k)Kn,i)(4).用式(6-39)自第N级至第1级逐级算出全部vn,i及ln,i。(5).计算新的(6).从各级的流率偏差中找出最大者:(7).考察vmax v(0.001)?如果满足此条件,则流率校正完成,向下做温度校正。(8).否则,返回(3),用新的vn(k+1),ln重新计算,(2)温度分布的校正,温度的校正利用热量平衡解决。有关符号定义如下。温度Tn下i组分摩尔焓:气相焓Hn,i=Hi(Tn);液相焓 hn,i=hi(Tn)n级物流摩尔焓:气相焓液相焓,其中 yn,i=vn,i/vn,xn,i=ln,i/lnn级物流焓:气相焓 液相焓 当vn,ln,yn,i及xn,i已知时,物流焓仅为Tn的函数,例如组分摩尔焓可表示为温度多项式Hn,i=Ai+BiTn+CiTn2hn,i=ai+biTn+ciTn2将此关系式代入上式,由Tn可求出物流焓值,由于温度隐含于热量平衡关系式,需要迭代求解。首先解决塔两端温度,作全塔热量平衡lN+1hN+1+v0H0=vNHN+l1h1由于TN+1及T0为已知条件,假定TN=TN+1+(26oC),则可分别求出lN+1hN+1=lN+1v0H0=v0 vNHN=vN,得出关于T1的关系式l1h1(T1)=lN+1hN+1+v0H0-vNHN=C1式中C1为已知量。假定液相组分摩尔焓的具体表达式为 h1,i=ai+biT1+ciT12则上式为取收敛函数为:,导函数为:则可方便地用牛顿迭代法求得T1值,其步骤是先设T1(r)初值,r代表迭代次数,算出F(T1(r)后,考察是否满足F(T1(r)T,如不满足判据要求,则按下式求出新的T1(r+1),重新计算,直至满足收敛要求。T1(r+1)=T1(r)-F(T1(r)/F(T1(r),如此求出第1级温度T1。需要指出的是,此温度T1是根据假设的TN值算出来的,所设TN是否合适要经过验证,所设不妥时,要调整TN值,T1值也要随之重新计算。求出T1之后,自下而上逐级作热量平衡,逐次求出各级温度,例如,作第1级热量平衡求T2,第1级热量平衡式如下:v1H1+l1h1+v0H0+l2h2由于T0为已知,且由全塔热平衡已算出T1,故可列出关于T2的方程。L2h2(T2)=v1H1+l1h1-v0H0=C2,可具体化为:同理,可用牛顿迭代法求出T2。依次类推,顺次求出T3,T4,直至TN。由此逐级求出的TN与原假设的TN相比较,两者相差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如果符合要求,本次迭代所得各级温度即为新一轮迭代温度,则需重设TN值,再用全塔热量平衡关系求T1,然后逐级算出温度,又得出新TN,再与假设TN比较,考察两者差值是否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如此反复直到符合要求。,整个迭代计算中流率校正及温度校正分别在内循环及外循环中进行,最后要求算出的流率值及温度值同时满足各自的收敛判据要求。流率值的收敛判据vmax v前面已经提到,温度值判据如下:,

    注意事项

    本文(《吸收与解吸》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