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业的发展》PPT课件.ppt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 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原始社会晚期,商业兴起;商人;“工商食官”,破官府垄断;商人地位提高;大商人;重农抑商提出,重农抑商;经商受时空限制;总体水平不高,隋唐商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表现:都市商业、集市贸易发展;邸店、柜坊和飞钱。,原因: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元朝交通发达。表现: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宋朝重要税源;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厉行抑商,但商品经济达到历代巅峰:城市商业繁荣,且出现大批工商市镇。农副产品大量入市。长途贩运发展快,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帮形成晋商、徽商。,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概述),草市 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神农氏作日中为市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商人和商业,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指商周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柜坊和飞钱,唐代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称为柜坊,为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又称“便换”,是我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帮、会馆、票号,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古代货币的发展,贝类货币(商周时期),五铢钱,古代商业的发展,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四川。四川当时使用铁钱,铁钱分量重、价值低,不便于流通和随身携带,于是,纸币交子应运而生,民间设立交子铺。后来,由16家富户集资36万缗,统一发行交子。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富商衰败,交子不能兑现,改由政府接办。当时规定:每期交子的最高发行额为1256430缗;以铁钱为准备金,流通期限为三年,三年后另行换界。交子总共发行了“四十三界”。崇宁四年(1105年),四川以外的各路也印制纸币,称为“钱引”。钱引的样式比交子要美观。崇宁五年(1106年),北宋朝廷发行过一种流通地区很广的纸币,名曰“小钞”。1161年3月11日(宋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南宋政府发行了以铜钱为本位的纸币“会子”。,蒙元王朝特别制定了最早的信用货币条例“十四条画”和“通行条画”:设立“钞券提举司”垄断货币发行;拨足以丝和银为本位的钞本来维持纸币信用;允许民间以银向政府储备库换钞或以钞向政府兑银,同时严禁私自买卖金银;确立交钞的法偿地位,所有钞券均可完税纳粮;明令白银和铜钱退出流通。如此标准的、被后人称之为银本位制度的创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明太祖朱元璋虽然深知元朝倾覆的基本原因之一在于币制崩坏,但出于缓解财政压力、强化中央集权、置贵金属于政府掌控之中、降低交易成本之考虑,同时也出于朱元璋本人的自信性格,明廷于洪武八年(1375年)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颁行“大明通行宝钞”。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人民纷纷弃之,最终以失败告终。黄仁宇先生在书中说:“开国之初,洪武皇帝下令发行的大明宝钞(一种纸币),既不能兑现,也不能用以缴纳田赋。其发行的方式也不是通过商业机构(即银行),而是通过发放官俸、赏赐官军和赈济灾民等方式流通于社会。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在这种通行票据法方的时候,政府并没有任何准备金。”,弗兰克在他的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如果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有些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地区都在亚洲。如果说有一个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及其中心等级体系中占有中心的位置和角色,那么这个经济体就是中国。布罗埃尔(1972年)在其著作中说:“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贸易都是顺差”。,由于当时欧洲拿不出过硬的东西向中国出口,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从公元1500年到1800年这三个世纪,欧洲所能生产和出口的最重要商品,就是金银,而它是依赖掠夺在美洲的殖民地才实现的。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曰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自公元1600年起为120000吨白银,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的一半,影响商业发展的共同因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提供商品)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抑商、抑市、海禁等 国家政局(是否统一、稳定)交通状况(运河、丝路等)货币流通状况(统一货币,纸币等)商业利润、道德、营销手段等,1、“城”、“坊”、“市”、城市,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坊”是城市里的居民住宅区。,后来“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2、“市”的变迁,县治以上才设市;市受空间限制:市有特定位置,坊市分开。市受时间限制:日中为市;市由官府(市令或市长)直接监管;,“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官府直接监管,时间限制,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要点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时间:有时间的控制。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西市,东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北宋汴京城,“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引自中国商业简史,坊市分区在北宋被打破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商业管制等,3、古代城市的发展,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交通枢纽。,交通枢纽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南移.,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要点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提示:(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广州,市舶使,对外贸易,泉州,海禁和闭关锁国,广州,总体上民间贸易为主,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民间贸易为主,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以政治目的及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外贸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陆路贸易为主到海路贸易为主(两宋为界)。从以北方内地城市为中心变为以东南沿海为中心。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对外政策开放向闭关转变。外贸物品主要是纸张、瓷器、丝绸、茶叶等。,朝贡贸易:目的: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特点:官府控制;主要通过朝贡与赏赐的方式完成交易;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与政治上的朝贡外交紧密相连,宋元时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路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外贸商品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官方贸易的基本形式,(1)、朝贡贸易:周边国家以朝贡的名义向天朝贡献土产,而朝廷往往以大大超出进贡额的货物回赠,从而形成不平等的政治贸易。(2)、使团贸易:张骞出使西域。(3)、行商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十三行作为半官方的商业组织垄断外国人对华贸易。,要点2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提示:(1)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要点2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2)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3)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商业起源早,但只是农业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市场形式多样,政府对市场的限制逐渐减少;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加强;唐以后,南方城市逐步超过北方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贸受官府控制。阶段性特征明显,各时期发展不均衡。,要点2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原因有哪些?其影响是什么?提示:(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官商分利,盐铁官营弊端重重:效率低下,经营呆板,官僚机构更加臃肿,有权的官吏常常欺压、勒索百姓等。于是,“官商分利”应运而生,凡官营和专卖中感到棘手的经营环节或经营单位,一律承包给商贾,分部分专卖利润给商人。国家的专卖利润虽由全部变成部分,开支却大为减少,而且商人参与经营使效率提高、总利润增加,政府的实际收入反而成倍增长。唐宋以来,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得日益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很多商人尤其是盐商,在与官府合作、为国家服务中发家致富,地位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