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程序》PPT课件.ppt
第二章 内部审计程序,一、选择审计对象二、制定审计计划三、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四、制定审计方案五、下发审计通知书,第一节 审计准备阶段,一、选择审计对象,(一)审计对象划分。1、地理位置 2、价值(资产价值、创造价值)3、职能(生产、营销、财务、管理、人事、存货(进、储、出)4、项目、决策中心(建分厂、上ERP系统、并购),一、选择审计对象,(二)审计对象选择:1.原则(1)重要性(2)风险导向 2.考虑因素:(1)公司战略(2)变化的(3)有问题的(4)审计资源(5)以前审计情况、审计间隔(6)内审部门上下级统筹。,一、选择审计对象,(三)审计对象选择的方法:1.系统选择法:对风险的评估排序。(1)风险识别(外部、内部)(2)风险值相同,可加一风险重排,工时、对象层次(总公司、分公司)2、示警事件法 3.应管理当局、治理层的的要求。战略审计 4.符合审计战略。如将财务审计与制度审计结合。,二、制定审计计划,(一)目的 1.获取协调、合作 2.确定或开发确认业务的标准。3.建立计划和监督 4.考虑舞弊(二)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目标、各审计项目顺序、审计资源、后续审计安排。(三)项目审计计划:全过程合理安排 1.审计目标、范围、2.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 3.审计小组 4.审计时间 5.专家(四)审计方案(具体程序的详细安排,在工作底稿中)1.具体审计目标 2.审计程序 3.审计人员 见下页,四、制定审计方案,(一)作用:1.工作方向、行动指南。2.及时审计。3.协调与被审计单位关系。4.内审工作业绩考核。(二)步骤:了解分析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初步审计策略了解内控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追踪审计、后续审计(三)时间预算:尽量不影响正常业务。,四、制定审计方案,1、基准:内部基准:统一组织内的相似信息对比 竞争基准:与同行业企业对比,数据收集困难、面临法律、道德问题 功能基准:与其他行业相同功能的相似流程对比 一般基准:与最佳运用该流程的组织对比2、审计业务目标:从经营目标中区分:如成本节约是经营目标,则审计目标之一可以是评价保护存货的内部控制。3、审计范围:组织的治理、经营及信息系统、相关系统、记录、人力、实物资产。,三、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一)查阅有关档案:永久性文件、报告 对不同业务判断需不同资料 主动索取(目标、目的、必要资料)(二)查阅有关文献:经验、法规(三)分析:财务数据、内控系统、经营业务流程、意外差异、没有差异(四)实地调查、走访(初步调查)开放性问题,考察一项想要发现问题的事项比常规审计要难,项目审计计划之前,之后,五、下发审计通知书、被审单位自查自纠,(一)目的:准备、获取被审单位配合(二)区别于民间审计业务约定书(三)审计期间、审计目的、重点、所需资料、其他(四)被审单位开展自查自纠:下达通知(五)被审单位书面承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进驻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查二、具体实施审计程序三、编制工作底稿四、审计报告五、归档,第二节 审计实施阶段,一、进驻被审单位,进一步调查,(一)现场动员大会(二)索取资料(登记、移交)(三)进一步调查 审计座谈会、实地考察 避免武断评价(四)书面描述: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二、具体实施审计程序,1.研究采用适当的标准2.保持防范潜在舞弊的意识3.收集证据,保持职业审慎态度4.评估证据、分析数据,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首席审计执行官负责 1.证据整理 2.内审部门自行决定 3.意见分歧时,应记录以明确责任。4.复核(复核备忘录)5.调用:经管理层批准。外审可调用。6.保管:制作方可修改,完成使命可销毁。,四、审计报告和审计终结阶段,(一)中期审计报告:沟通中期进展的最好方式。及时解决问题,降低组织风险。书面/口头,正式/非正式 何时需要中期审计报告?工作时间延长、确定发现舞弊、管理层迫切需了解的特殊问题、审计范围变化,五、审计报告,(二)总结会议(退出会议)1.目的:(1)发现审计报告不正确的地方(2)消除误会(3)就解决方案达到一致(4)获得反馈 2.参与人员:进点会议人员。了解细节且有权采取纠正措施的人。3.程序:分发审计报告草稿复印件。记录会议分歧。,五、审计报告,(三)审计报告 1.对内审、被审单位管理层、最高管理层的作用。2.质量要求: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实用、建设性、重要性 3.格式及内容: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报告日期 正文:(1)审计概况(2)审计依据(标准)(3)审计发现(标准、条件、原因、结果)(4)审计结论:职业判断(整体评价、具体评价)(5)审计建议:(对问题的建议、对成效的表彰)附件: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详细计算、分析过程、附表 签章:机构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五、审计报告,(三)审计报告 4.报告初稿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复核、修订、定稿(经授权人签章)分发归档(一份整洁的:永久;一份有标识的:当期)分发给:有权保证纠正措施的人;高层次组织收到摘要性报告;外部事务所、董事会等可能受审计结果影响的人;通常涉及业务开始时必须联系的人 5.审计决定(中国特色)严肃性 查出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决定,一、后续审计的基本概念 1.必要性:第二轮进攻,本次审计计划的一部分或下一次审计的一部分。2.目的:评价被审计单位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3.内容:处理决定中的问题、重犯、新问题、自我复审(审计质量),第三节 后续审计阶段,一、后续审计的基本概念 4.跟踪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性质:(1)跟踪审计(2)定期向被审单位管理层收取项目进展报告。(3)向其他部门收取项目进展报告。时间:本次的后续审计在下次的审计中。不仅一次、可能多次连续跟踪审计。范围:应考虑(1)审计发现或建议的重要性。(2)纠正行动所需的成本和工作量(3)纠正活动失败所产生的影响。(4)纠正的时间跨度。(纠正时间表。重要、紧急的事),第三节 后续审计阶段,二、工作步骤:1、仔细阅读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回复。不回复;回复不充分;有异议;被拒绝 确认被审单位管理层已选择了承担风险。2、对后续审计进行认真规划。3、对重大的审计发现和结论实施现场审计和测试,对采取纠正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评估。,第三节 后续审计阶段,把握审计重点,坚持风险导向,及时取得各种回复,考虑环境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二、工作步骤:4、后续审计报告:(1)审计目的(2)以前报告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3)纠正措施。(4)审查结果。(5)对纠正措施的审计评价 主观原因:明确责任、限期整改;客观原因、历史原因:切实可行建议。已整改:量化考核;各部门的整改率。未整改:,第三节 后续审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