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培训》PPT课件.ppt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知识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对人体有害因素突发性事故的处理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知识,概念,特点,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知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概念,在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由人工建成的具有服务功能的公共设施,特点,人群集中、流动性大 设备和物品容易被污染涉及面广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健康的致病因素传播快,适用场所:(一)宾馆、饭馆、旅店等(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六)商场(店)、书店;(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卫生部令第11号)第六条第一项修改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炎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可恢复原工作”。将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1995年卫生部令第41号)第十六条第一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6年建设部、卫生部令第53号)第十一条第二款、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1996年卫生部令第48号)第九条第四款及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年版)(卫监督发200953号)第四十六条中的“病毒性肝炎”修改为:“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删除入学、就业体检表(包括体检项目)中涉及乙肝项目检测的有关内容,即: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检测等,俗称“乙肝五项”和HBV-DNA检测等。,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对人体有害因素,有害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及蠕虫等,飘尘、可吸入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醛、苯并(a)芘,气温、湿度、气流和辐射,以及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生物因素尘螨,尘螨,蛛形纲动物,靠皮肤鳞屑生长繁殖t25,RH75%床、枕头、褥被、软垫和家具,尘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鼻塞、鼻内奇痒,连续喷嚏和大量清水鼻涕;过敏性结膜炎,奇痒、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等症状。,防治方法:RH50%清洗、烘干床上用品:55水;普通洗衣粉(255min)更换地毯、窗帘和家庭装饰经常吸尘,防制原则:勤洗衣被床单,勤晒被褥床垫保持通风、干燥、少尘清洗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洁宠物及其窝巢,清除房屋周围的杂草、树叶等使用杀螨剂灭螨,如:7尼帕净,1林丹,真菌,脚气:足癣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传播方式:直接:长期密切接触,皮肤角质层-搔抓或轻微外伤而致感染-感染到其他部位间接:脚盆、拖鞋、毛巾、公共场所赤脚行走,预防措施:保持脚清洁干燥,汗脚治疗不用他人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公用澡堂、游泳池污水经常处理,消毒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根治原则100%杀菌产品杀菌、消毒鞋袜不要使用激素类产品。此病传染容易引起手癣和性器官疾病,化学因素CO2,CO2无色无臭气体,危害:低浓度兴奋呼吸中枢,高浓度时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中毒机制中兼有缺氧的因素吸入CO2达5%,吸入30min时,呼吸中枢受刺激,轻微用力后感到头痛和呼吸困难;达7%10%,数分钟可使人意识丧失;更高浓度,几秒钟内迅速昏倒,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换气。,CO无色、无嗅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最为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急性中毒:轻度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及心肌损害和动脉粥样硬化,化学因素CO,首先做好自我防护加强通风换气。发生中毒时,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就医。,CO中毒解救,释放方式及时间,防止甲醛危害,甲醛,无色有刺激且易溶于水,35%40%的水溶液为福尔马林,常用为浸渍标本。甲醛在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化学因素甲醛,污染来源,室外空气: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可排放或产生一定量的甲醛,但是这一部分含量很少。这部分气体在一些时候可进入室内,是构成室内甲醛污染的一个来源室内本身:建筑材料、装修物品及生活用品等化工产品在室内的使用为主,同时也包括燃料及烟叶的不完全燃烧等一些次要因素甲醛还可来自化妆品、清洁剂、杀虫剂、消毒剂、防腐剂、印刷油墨、纸张等,释放方式及时间,经研究表明甲醛在室内环境中的含量和房屋的使用时间、温度、湿度及房屋的通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房屋的使用时间越长,室内环境中甲醛的残留量越少;温度越高,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甲醛的释放;通风条件越好,建筑、装修材料中甲醛的释放也相应的越快,越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清洁实测数据说明,一般正常装修的情况下,室内装修个月后,甲醛的浓度可低于毫克立方米;装修个月后可降至毫克立方米以下。日本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至年。,健康危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红、眼痒、流泪、咽喉干燥发痒、喷嚏、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干燥发痒、皮炎等甲醛还可引起变态反应,主要是过敏性哮喘,大量时可引起过敏性紫癜;长期接触1.34mg/m3甲醛,能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有的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中毒性肝炎;肺功能方面也可出现呼气性功能障碍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防止甲醛危害,用人造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在室内和家具内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措施,可以降低家具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如活性炭、木炭。植物有极强的吸收甲醛的能力,如仙人掌、吊兰、芦苇、常春藤、铁树、菊花。一般来说,大叶面和香草类的植物吸收甲醛的效果较好,如吊兰、虎尾兰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醛类以外,常见的还有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氰酸酯类等,表现出毒性、刺激性,有的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采用合格的建筑装饰材料,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毒症状,预防措施,可吸入颗粒物,大量进入肺部对局部有堵塞作用,使局部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或使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粘稠性较大的,如石油及其制品的燃烧颗粒,粒径小,粘稠度大,容易聚集在局部组织,不易扩散,加上SO2、NO2等因素的作用,加重了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导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颗粒物的成分不同毒性不同,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净化消毒,中毒症状,预防措施,氡及其子体,中毒症状,放射性惰性气体,氡及其子体衰变过程放射出、射线,健康危害大。当含氡及其短寿命子体(218Po至214Po)的空气被吸入肺部,停滞于上呼吸道,具有射线的氡子体集中释放能量,造成高压集中伤害。同时,氡在液体和脂肪中有较高的溶解度,会聚集在脂肪较多的器官中,并衰变成氡子体,造成对人体伤害,射线的体内放射是人体肺癌和血液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射线的外照射能损伤人体五官,产生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病变。,臭 氧,现代化办公设备,如复印机、计算机、传真机、激光打印机等,在使用过程中,均能释放臭氧,在建筑物通风不良时,臭氧浓度足以对人产生危害。复印机的碳黑粉中含有强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对眼睛结膜和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引起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甚至并发肺硬化。,来源,健康危害,加强通风换气。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预防措施,突发性事故的处理,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防疫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突发性事故的处理,1,2,3,4,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意外事故处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报告范围,流感疫情流行分级,流感疫情,甲型H1N1流行病学特点,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流感病人,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疫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