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要大论病机.ppt
素问至真要大论,理无尚谓之至,道无妄谓之真,提其纲谓之要。本篇论五运六气的临床运用,因内容极为精深而重要,故名篇。,节选经文论病机十九条和治法。,题解,与,提要,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汙,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审察病机,无失其宜,一、病机,(一)掌握病机的重要性:,1、病机是疾病变化的关键。,2、掌握病机,指导治疗。,“审察病机,无失其宜”,五脏病机,六气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9)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12)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14)诸胀腹大,皆属于热(15)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16)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17)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18)诸暴强直,皆属于风(19)诸颈项强,皆属于湿,病机十九条,进入掌握病机方法,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著名中医专家李积敏博士补充一条属暑气为病的条目:“诸温汗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皆属于暑。”,(二)病机十九条,1、五脏病机:,(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皆”,译作:“一般多属”。,掉,指头或肢体动摇不定的病证。眩,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的病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句的意思是 多种肢体搐动震摇、头晕目眩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病例,肝阳上亢热极生风血虚生风肝肾阴虚,阳盛阴虚,肝风内动,返回结构图,(2)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一般表现为身体蜷曲,筋脉拘急,关节伸屈不利的寒证,多属肾的病变。,病例,肾阳不足、血行凝滞肾阳虚衰、阴寒内生,肾阳虚衰内生寒邪,返回结构图,(3)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一般表现气急喘息,胸部闷塞等症,多属肺的病变。,病例,宗气不足,肺气虚弱感受邪气,肺气失宣,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返回结构图,返回,(4)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一般水湿潴留所致的浮肿胀满等病症,多属脾的病变。,病例,脾虚而津液敷布失常湿邪内犯,脾为湿困,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返回结构图,返回,(5)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般表现为疼痛、瘙痒这样的疮疡,多属于心的病变。,病例,心的病变,心火亢盛,化腐成脓心血不足,血燥生风,返回结构图,返回,(6)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一般厥逆的病证,以及二便不通或失禁的病证,多属于下焦元气的病变。,肾气虚而厥逆膀胱气化不利肾气不固则泄,肾阳虚衰,返回结构图,(7)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指肢体萎缩废用、气喘、呕吐等症,多属于上焦肺胃的病变。,病机:,肺胃虚弱不能化生或敷布津液。,肺胃之气上逆而不能降。,返回结构图,吴某,女,35岁,反复腹胀。患者自觉胃脘部胀满感,餐后甚,反酸嗳气,怕冷,喜热饮,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弱。胃镜示慢性胃炎。此病人乍看上去一派虚寒之象,前人也多用温补脾胃之品,如理中丸、香砂六君子汤之类,但效果不显。其实乃病机复杂,寒热夹杂。“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患者大便溏泄,怕冷,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弱,为下有寒“;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患者有反酸,为上有热。综合病机为上热下寒,方选黄连汤。方中以黄连苦寒以清热;干姜、桂枝辛温以散寒为主药;辅以法半夏和胃降逆;党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诸药合用,使寒散热除,上下同治,升降复常,表里调和。拟方如下:黄连9 g,干姜6 g,桂枝6 g,法半夏9 g,党参9 g,炙甘草6 g,大枣4枚。3剂后患者腹胀减半,继服3剂后治愈。,2、六气病机,(8)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热:指发热;瞀:昏闷不清;瘛:痉挛抽搐。发热昏昧与抽搐症状同时存在,属于火邪所致。火热同性质本一体,程度不同而已。轻者为热,重者为火,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热甚则化火化毒,故常火热并称。瞀瘛症状多见于热病的极期,故热证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神志昏乱,痉挛抽搐等症状,多属化火的病变。,返回结构图,本条经文指出了热极生风而痉挛抽搐,以及热甚为火,火盛则神动的病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在阳明热甚,或温病热入营血的阶段均可出现。在治疗上,因本病是热盛动风,故以苦寒清泄为主,佐以凉肝熄风,清心开窍。方用“凉开三宝”或牛黄清心丸、黄连解毒汤之类,亦可用羚角钩藤汤酌加苦寒清泄之品加减治疗。,齐某,男,45天,1986年3月7日初诊。患者出生后第18天出现两目上翻,面颊及四肢肌肉抽动。初起每天发作23次,持续56 秒,发作后一切如常。刻诊:患儿每天抽搐发作10次,每次约2分钟。体温正常,发育良好,面色红润,食纳尚可,小便黄赤,大便正常。舌红,苔薄白,指纹青紫。其母诉怀孕时嗜食辛辣厚味。证属产后胎热扰动心包,引动肝风而成惊风之候。,治以清心泻热,熄风定惊,处方:生甘草、黄连各6 g,生地黄7 g,木通、竹叶各3 g。五剂,水煎至60 mL,频服。药后抽搐即止,但睡眠中身体仍不时抖动,此为余热未净,筋脉失养。治当重用清心泻热,佐以酸甘化阴,方药:生甘草、白芍、连翘生地黄各10 g,黄连、灯芯草、竹叶各5 g,炒山栀子6 g。服2剂后痊愈。,(9)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禁:通“噤”,即口噤不开,牙关紧闭;鼓:指上下牙齿叩击;栗:战栗,即身体战抖;如丧神守:犹如失去神明之主持,形容鼓颔战栗,不能自控。虽看似寒象,实为火热郁闭,邪热炽盛所致。在治疗上,由于证属火热郁闭,邪热炽盛,仍须针对火热炽盛,用清热泄火或攻下泄火之法施治。方用麻杏石甘汤或凉膈散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宋某,女,37岁,工人,1982年12月24日初诊。寒战3 d,四肢厥冷,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胸痛口干,痰中挟血,舌红苔白,脉滑数,体温38.2。证属:肺热壅盛。治拟:清热宣肺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去沫)3 g,生石膏30 g,杏仁6 g,炙甘草6 g,白茅根10 g,鱼腥草15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热退症减,仍有咳嗽口干。又2剂后痰血已止,咳嗽大减,仍感口干,再以原方去白茅根加南沙参10 g,服2剂而获痊愈。,(10)诸逆冲上,皆属于火,逆指气逆,如胃气上逆、肺气上逆、肝气上逆之类,冲上指突然而较剧的逆上,即急剧上冲的症状。一般气逆上冲的病证,多属于火的病证。如肺气上逆的咳喘、胃气上逆之呕吐、肝气上逆犯肺之咳嗽、肝火犯胃之吐衄等。凡是由气逆冲上,引起喘急、呃逆、呕吐、呕血等病症,大都属火邪为患。然气逆冲上的病机十分复杂,亦有不属于火者,如因寒之喘、呃、呕。凡属火之逆,多发病急骤,证情重笃,属实者居多。治疗以清热、泻实、降逆为法,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张某,男,38岁,农民。1956年7月5日中午,在田间劳作时,突起严重呕吐,频频不止,西医用阿托品、鲁米那、补液治疗,呕吐有增无减。诊之,见胃脘板闷,恶心有灼热感,呕吐如倾,烦扰至极,虽大渴欲饮冷水,但索水不多,伴口臭,面垢。脉洪数有力,舌红苔浊腻。证属湿热秽浊阻中,胃气不降。治当清胃安胆,化浊降逆。处方:黄连25 g,吴茱萸15 g,藿香10 g,橘络10 g,法半夏15 g,茯苓16 g,枳实10 g,生姜汁一匙。3剂后,呕止脉静而愈。,(11)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躁,指燥扰不宁;狂,指语言行为错乱;越,指举止越常。狂越:指越出正常理智的意识和行为,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一般表现为躁动不安,狂乱失常的病证,多属于火的病变。躁与狂越皆系热扰心神,神明失治所致。躁证为热扰心神之轻者,狂越者多为热扰心神之重证,但病机总属痰火扰心。治疗宜清热降火,涤痰开窍。方用清营汤、涤痰汤、礞石滚痰丸等加减治疗,必要时加吞安宫牛黄之辈。,返回结构图,刘某,女,20岁,2000年6月7日初诊。主诉:半年前因生活受挫,逐渐出现骂人、毁物、不避亲疏等神志失常症状,被迫休学。夜眠差,有时彻夜不眠,需人看护,月经正常,大便干结,47 d一行,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诊为癫狂,证属痰热积滞,清窍被扰,兼有血瘀。治以泻热豁痰,行气活血,以礞石滚痰丸为主方加减,方药:礞石、桃仁、代赭石各30 g,生大黄(后下)、沉香、木香各10 g,黄芩、青皮、郁金、柴胡、麦冬、五味子、甘草各15 g,半夏、胆南星、香附、百合、生地黄、石菖蒲各20 g。每天1剂,水煎服。2剂后,大便即好转,每天1次,开始色黑臭秽,以后逐渐转淡;睡眠转佳,每夜46 h,安静;舌暗,但黄苔大部分退去,脉弦滑。守前方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好转,患者情绪能够自控而复学。,(12)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胕,通“腐”;胕肿指皮肤肿胀溃烂,惊骇,指神昏惊厥等症状。一般皮肤肿胀溃烂,疼痛酸楚,而又见惊骇不安,多属于火的病变。乃火毒内攻,血热炽盛,扰动心神所致。治疗以清火凉血解毒为主,方用白虎加桂枝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李某,男,57岁,2006月8月11日初诊。主诉:双手拇指关节、食指、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1月余。诊查:双手拇指关节、食指、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红肿,肤温偏热,余关节无异常,平素怕冷,喜热饮,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治当清热化湿,通经络。方药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石膏30 g,知母10 g,桂枝8 g,炙甘草5 g,粳米10 g,麻黄6 g,牡丹皮10g,丹参10 g,虎杖15 g,白术10 g,忍冬藤15 g,延胡索15 g。上方7剂。1周后复诊,诉肿痛好转,效不更方,继服14剂,肿痛基本消失。,返回,(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病有声,指腹胀兼有肠鸣;“鼓之如鼓,胀而有声也”(张景岳注)。腹胀肠鸣,鼓之如鼓,不尽属热,亦有属寒的。一般腹部疾病表现肠鸣有声、矢气、腹胀,多属热性的病变,常伴有泛恶欲呕,大便秽臭粘滞,矢气恶臭,口唇干燥,脉滑数等症。乃热滞胃肠,多由食积或外感化热,使胃肠传化失司所致。治宜泄热利湿,行气消导,消胀除满。方用保和丸、平胃散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梁某,女,44岁,2005年10月7日初诊。诉腹胀2月余,食后加重,近10余天尤甚。曾服吗丁啉、健胃消食片等,效不显。刻诊:食欲不振,手足不温,平时多饮,无明显冷热喜恶,大便尚可。形体较胖,面色偏白,舌质胖大,色淡苔白厚,脉滑数。诊为寒湿困脾。治法:温中,燥湿健脾,行气和中。方用附子理中与平胃合方加减,治疗5周效果不显。思脉滑数乃湿热阻滞之象,故舍证从脉,改用寒凉之品。方用清胃散合达原饮加减:黄连6g,当归10g,生地10g,升麻10g,草果6g,槟榔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1周后腹胀明显减轻,舌苔转薄,大便通畅,脉象转和。继服7剂病愈。,(14)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返回结构图,胀腹大,即腹胀大。有寒热虚实之分。因热所致者,多起病急骤,痛势剧烈,痛而拒按,热敷不减,烦热渴饮;因寒所致者,常发病缓慢,痛势隐隐,痛时喜按,遇冷加剧,得热减轻。热结、食积、水饮、臌胀等均可见腹胀膨大。其中因热所致腹胀,多为热郁气滞,结于胃肠,腑失通降。虽然原文没有言及,但尚应有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溲赤、发热、口渴、舌红绛等症状。一般腹胀、臌大多属热证。治以通便泻实,泄热利湿,消胀除满为主,方用中满分消丸或三承气汤等加减治疗。,柴某,首诊于1997年7月。患糖尿病数年,近感心下痞闷,胃热口苦,腹满而胀,时欲饮食,而食后胀满加重,肢重乏力,溲黄便干,舌暗红,苔黄腻,脉滑弦。诊为腹胀(糖尿病、胃炎)。证属脾胃湿热,气机壅遏。治当清化湿热,运脾理气,消滞除胀。方药:黄芩、半夏、陈皮、白术、枳实、厚朴、香附各9g,全瓜蒌、茯苓、鸡内金、麦芽各12g。六剂后,二便通畅,腹胀大减,黄腻之苔渐化,唯感身困乏力,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从清热养胃,健中消滞,方药:白术、枳实、黄芩、半夏各9g,陈皮6g,天花粉、麦冬、沙参、鸡内金、麦芽各12g。上方加减数诊后,腹胀消除。,(15)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返回结构图,呕,即呕吐;吐酸,指泛吐酸水;暴注,指突然剧烈的腹泻;下迫,肛门的窘迫症状,指里急后重。一般呕吐酸腐以及突然剧烈的泄泻和里急后重等病证,多属热的病变。病机多为湿热内郁胃肠。与前条“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比较,前者以滞为主,本条以热为重。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今热邪与宿食互结,壅积在腑。若热邪犯胃,胃气不降,遂致呕吐,吐酸;热壅肠道,伤及肠胃,致传导失常而腹泻,暴注下迫。治宗通因通用之法,方用三黄泻心汤等加减治疗。,张某,男,29岁,1994年8月10日诊。酷暑在棉田作业,下午1时许,身热心烦,口渴饮冷,腹泻稀水如注,2 h达10余次,大汗淋漓,形羸神疲,目窠深陷,腹部凹陷如舟,舌红少苔,脉细弱。属暑热内蒸,暴注下迫,急投人参白虎加味,药用:生石膏250g,西洋参15g,乌梅、知母、黄连、竹茹各10g。水煎急服,2剂后(1 h内服完)热退,汗止,泻停。后去生石膏加石斛、麦冬,4剂而愈。,(16)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转,扭转也;反,背反张。戾,如犬伏户下,身体曲而不直;水液,指所排泄的水液,包括小便和吐泻物。凡出现肢体扭曲,角弓反张,而排泄的水液混浊臭秽者,多由热邪所引发。在病机十九条中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以及本条“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均论述肢体扭曲、四肢强直、角弓反张,涉及的病因有湿、风、热3种。三者的属性不同而引发的症状相同,因此本条文中水液浑浊的现象,是反映热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之一,也是与由风湿二邪致病相区别的辨证要点。一般腹部绞痛,而致患者辗转反折,其呕吐物、排泄物,又见混浊恶臭的,多属于热性病变。方用八正散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张某,7岁,学生,2004年12月3日初诊。患儿初始时眨眼,后转为歪嘴,骂人,吐口水,经他处治疗半年,未见好转。现歪嘴,吐口水明显,平均每分发作23次,偶有骂人,据了解患儿性情暴躁,稍有违逆,便哭闹不止,注意力不能集中,喜食煎炸食品。大便干,23 d一行,舌红,苔厚腻,脉弦。证属心肝火旺,灼伤阴津。治当清热凉肝,佐以滋阴,方选天麻钩藤饮为主加减:天麻10g,钩藤10g,黄连5g,栀子10g,石决明10g,珍珠母10g,柴胡10g,石菖蒲10g,郁金10g,代赭石10g,甘松10g,生地黄10g,火麻仁10g,白芍10g。水煎服,日1剂,分3次口服。服药1个半月后,患儿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吐痰,骂人,大便调,日一行。上方去火麻仁、生地黄加远志10g继服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17)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水液泛指人体所有的排泄物,包括泪、涕、唾、尿等。澄澈清冷,指水液清稀而寒冷。一般排泄物、分泌物若是稀薄清冷的,多属于寒性病变,多为阳虚之内寒,但亦有外寒所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亏虚,不能蒸化津液,则致上下所出水液出现清稀寒冷之状,如:唾涕清冷多为肺寒;呕吐清水多为胃寒;便溏、完谷不化多为脾胃虚寒。此外疮疡脓液色淡清稀者,亦属于寒。以排泄物是否清冷来判断证之寒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治宗寒者热之,方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理中汤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刘某,男,70岁,咳嗽1个月。1个月前某晚使用空调后出现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无发热,舌红少苔脉沉。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曾予养阴润燥止咳之品,清燥救肺汤之流,无效,反复难愈。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虽痰少,但痰色白质稀有泡沫。证当属外感风寒,水饮内停。故表里同治,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止咳,方用小青龙汤:麻黄6g,桂枝9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5g,法半夏9g,白芍9g,炙甘草5g。服药4剂后即治愈。,(18)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暴,猝然,形容发病之突然与病势之危重;强直,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引起强直的原因很多,仅在病机十九条,就有因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因湿(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及属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别,临床当须详辨。一般急骤的强直性痉挛,多属风的病变。风邪善行数变,其侵犯人体发病常常起病突然。风气通于肝,肝主筋,故风邪常致筋脉拘挛,见身体强直不能屈伸之症。其中:因外风而起者,多由风寒侵袭经络、关节所致,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僵直不舒等;因内风而起者,多由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热极动风所致。其表现除强直外,还可出现抽搐、口眼歪斜等。属外风者,治当祛风活络为主,以九味羌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属内风者,治当凉肝镇惊熄风为主,以羚角钩藤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李某,女,7个半月,1970年3月12日初诊。足月顺产,出生后体健。因病外感,发热1周,体温37.537.8,仅1 d高热,体温达39,服中成药而愈。后患儿有不自主的甩头动作,病情渐重,由甩头变为不自主摇头,频率也加快,全身晃动,眼球震颤,眼睑下垂。遂请脑科、儿科会诊,经眼底、耳道及其它相关检查均无异常,服中西药无效。刻诊:患儿神志清楚,面色萎黄,眼睑下垂,不自主摇头伴周身晃动,眼球震颤,然夜间入睡不摇。唇红,饮食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证属邪传厥阴,引动肝风,伤及肺阴。治法当凉肝镇惊熄风,清补气阴,以羚角钩藤汤为主方加减。方药:羚羊角粉(冲服)0.3g,钩藤(后入)4.5g,桑叶3g,北沙参4.5g,石斛8g,麦冬3g,黑山栀3g,全蝎1.5g。7剂后有好转之兆,周身晃动明显好转,摇头频率减慢,舌脉无明显变化。再14剂后,病情锐减。续守前方稳服半月,诸证向愈。唯每日仍有几次轻微摇头,但可自行缓解,仍守前方继服半月以巩固疗效。凡50余剂后,患儿父母告之该患儿已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19)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痉,病名,以筋脉拘急、项部、肢体强直为主证。项强是颈项强直不能转侧,是痉病的一个症状,可单独出现。二者性质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区别,均可由湿邪所引发。因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易伤阳气,易阻气机,气滞血涩,则阳气不能温濡筋脉,可见筋脉拘急,肢体强直不柔的痉病。所以一般颈项强直痉痛的证候,多属湿的病变。病机多为湿蕴经脉,治当以祛湿散风和营为主,方用羌活胜湿汤等加减治疗。,返回结构图,刘某,男,46岁,因受凉而致颈项僵硬疼病,转侧不利,肩背疼痛,恶寒发热,肢体酸楚,头重,用羌活胜湿汤加苍术、薏苡仁、葛根,3剂而愈。,(三)掌握病机的方法,1、定位,2、辨性,3、求因,“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一、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二、盛者责之,虚者责之。三、无失气宜、必先五胜。,复习思考题,1、词解:病机、掉眩、暴注下 迫、瞀瘛。2、背诵:病机十九条。3、分析病机十九条?,谢谢!,即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治疗疾病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气宜,指六气主时之所宜。明张介宾:“病随气动,必察其机,治 之得其要,是无失气宜也。”,明张介宾:“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 由出也。”,返回,欧阳某,男,35岁,公司职员,1989年10月8日初诊。患“书写痉挛症”三年余,双手颤抖,右侧为甚,写字因颤抖而难以辨认,画横线形为锯齿,端酒杯时虽半杯酒亦洒出,因而不能参加酒会等社交活动。胃皖不舒而镇胀,睡眠不安而多梦,大便不调。右脉弦缓,左脉弦细,舌红苔薄黄。,证属:肝胆郁热,兼有痰浊治法:疏泄肝胆,用柴芩温胆汤加减,处方:醋柴胡8克 黄芩12克 青陈皮各6克 清半夏10克 云苓15克 炒枳实10克 石葛蒲12克 天麻10克 远志肉12克 钩藤12克 生龙牡各20克 炙甘草6克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10月15日二诊:睡眠好转,脘腹胀满减轻,手颤抖略有缓解,脉脉弦缓,舌苔薄白。上方加丝瓜络10克、生地黄12克,七剂,每日一剂。此方服至11月8日,手颤抖明显减轻,书写字迹基本清晰,画直线及弧线已无锯齿形状。食欲、睡眠好转。上方加减配制水丸,以巩固疗效,带药赴欧洲某国工作。,杨某,男,26岁,1989年3月20日初诊。该病例为笔者在内蒙某地指导学生实习时经治。患者来诊时腰脊佝偻疼痛,两胁胀痛不舒。佝偻之状,腰弯成约150度角,呈“脊以代头”之状。行动困难,迈门坎亦须转动全身。形体削瘦,脉弦细,舌苔薄白。询其发病之由,系因九年前的冬季,发生性关系时被人撞见,惊恐受寒后,当即感到腰部不适而疼痛,弯曲则痛势略缓,之后疼痛渐趋加重。初病时,每睡卧热炕一小时后,腰能伸平直,起床后数分钟即必须弯曲。半年后虽夜卧热炕亦不能伸直,以致昼夜佝偻。不仅不能从事劳动,生活自理亦颇困难。,患者少年交合,加之惊恐,肾气必伤,又值寒邪外袭,而致筋脉拘急收引,成为“佝偻”之病。治当温通经脉,补益肾气。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独活10克 桑寄生15克 全当归15克 秦艽10克 熟地黄12克 赤芍10克 白芍10克 炒杜仲10克 细辛3克 川芎10克 淮牛膝12克 乌蛇肉12克 金毛狗脊10克 路路通10克 六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辅以气功疗法:病人側卧(因其不能正坐、亦不能仰卧),用活血通脉、宣畅气机、补益肾气法。3月27日二诊:腰胁疼痛明显减轻,睡卧至后半夜腰能伸平,晨起后能直立20分钟,随后又因疼痛而佝偻。就诊时(上午10时许)腰弯成90度角,已能抬头回答医生问话。效不更方,前方六剂,气功治疗一次如前法。4月3日三诊:腰痛大减,胁痛全除,白天亦可伸直腰脊。自述前天曾攀跳过约15米的矮墙。昨天(星期日)自己骑自行车走10余里路来县城游玩一天,心愉大畅。但自觉劳累,腰部又显不适而略痛,就诊时腰脊稍显弯屈之状。原方再进六剂,气功治疗一次如前法。病愈。,田某,男,6岁,1989年11月27日诊。两月来咳嗽不止,痰涎不多,x光胸透显示“肺门纹理增强”,诊为“气管炎”,曾用中西药物消炎止咳无效。舌质色正,苔薄白。大便不调,形体不瘦,食欲尚可。,久咳肺气不宣,津液略伤,治以宣肺止咳,佐以养阴。以三拗汤加味。处方:麻黄3克 杏仁泥8克 生甘草4克 桑皮叶各6克 前胡8克 天花粉8克 防风3克 泽兰6克 五味子6克 桔梗6克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药后咳嗽即愈。,郭某,女,60岁,1991年3月27日诊。两月来面部及四肢浮肿,按之凹陷,脘胀腹满,胸中嘈杂不适。口干不喜饮,食欲不振,大便不爽,二日一行。脉沉缓,舌苔薄白腻。尿常规阴性,心脏听诊及心电图检查均末见异常。,证属脾阳不足,温化无力而水饮内停。治以温阳健脾,行气利水,用实脾饮加减。,处方:云苓15克 炒白术10克 木瓜10克 草果仁10克 广木香5克 大腹皮12克 制附片8克 川厚朴8克 砂仁6克 炙甘草6克 五剂,水煎服,每日一剂。4月1日再诊:腹胀已除,浮肿消退,口已不干。仍有胸中不舒,食欲较差。再以上方加减。云苓15克 炒白术10克 木香5克 大腹皮10克 炒枳壳10克 荷叶10克 广陈皮6克 砂仁6克 苏梗8克五剂,药后诸症悉除。,孙某,男,30岁,1991年3月15日诊治。下颌左侧生疮,红肿热痛,肿势使口显歪邪,疮局部高起如核桃大小,按之硬,病已五日,大便三日未解。舌尖红,脉弦滑数。,血热生疮,治以清心凉血。,处方:胡黄连10克 赤芍药15克 丹皮15克 地丁草15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生大黄3克 炒栀子10克 防风5克 广木香4克 粉甘草6克 霍香8克 四剂,水煎服,三日服尽。忌辛辣油腻。药后红肿消退,节饮食数日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