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p立体交叉设计.ppt
8 匝道设计,1、按左转弯车辆进出主线位置分类 直接连接型匝道 半直接连接型匝道 环形匝道,一、匝道分类,DD型、DS型、SD型、SS型、L型,单向匝道 双向无分隔匝道,2、按匝道车流方向及是否分隔分类,双向有分隔匝道 双向分离式匝道,二、匝道平面线形,1、匝道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平面线形应与交通量相适应;,平曲线曲率应与逐渐变化的行驶速度相适应;,驶离主线匝道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比驶入主线匝道上的大,应有较好的平面线形;,合流、分流处应具有良好的线形和通视条件。,2、匝道圆曲线,(1)公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2)城市道路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3、缓和曲线,主线分流点曲线半径和曲率过渡,4、行车视距,分流点之前主线上应满足1.25倍主线停车视距的要求。,合流处通视三角区,5、匝道的出入口,沿主线各互通立交出入口形式应尽量保持一致性;尤其驶出口应明显易见,驶进口应保证视距条件良好;入口终点最好位于主线的下坡路段,且在匝道靠近主线之前应具有一段相互通视的路段;在主线与匝道分流处,必须为误行车辆提供返回余地。,6、变速车道,主线车道和匝道间的附加车道,满足司机安全顺适地完成主线与匝道间的速度变化和待机汇入主线车流安全间隙的需要。,进入互通区的减速车道,平行式:变速车道位置与主线平行设置,其特点为车道划分分明,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进出需沿S形曲线行驶,行车不利。,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出、入口沿主线渐变加宽,形成一条附加的变速车道与匝道相连,全段均为斜锥形,其特点为线形过渡平顺,与进、出车辆轨迹吻合,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易使方向混淆。,变速车道的线形: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但对双车道匝道,加、减车道均以直接式为宜。,变速车道长度及出、入口角度规定,三、匝道纵面线形,1、匝道纵面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匝道纵坡应与匝道上行驶速度的变化相适应;匝道本身及匝道端部纵坡变化处应设置足够半径的竖曲线以保证停车视距。,2、匝道最大纵坡,(1)公路匝道最大纵坡,(2)城市道路匝道最大纵坡,3、匝道合成坡度,4、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最小长度,5、匝道的超高,收费站附近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设计车速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就应大一些。,超高过渡段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横断面组成、旋转轴位置及渐变率而定。计算公式为:,超高过渡段一般在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曲线过渡段应取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长度的大者作为统一设计值。,超高过渡,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余长置于直线上。两圆曲线径相连接时,可将过渡段的各半分别置于两圆曲线上。,超高过渡段的设置方式:,主线是直线或者主线是曲线的,在其内侧设置变速车道时,变速车道的超高采用与主线相同的坡度。,分、合流点附近匝道超高及过渡方式:,楔形端以后的超高,采用与匝道所需要超高相对应的适当渐变率进行暂短的过渡。,平行式时,ZH点之前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超高值,从ZH点到楔形端之间使之暂时变到2;楔形端以后的超高,采用与匝道所需要超高相对应的适当渐变率进行过渡。,主线是曲线,在其外侧设置变速车道,而主线超高小于3时,匝道的超高横坡在楔形端处采用向外倾斜2。,直接式时,在达到变速车道宽度的那一点之前,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超高。从这一点到楔形端之间使之暂时变到2。楔形端以后的超高与平行式相同。,匝道出、入口处两相邻横坡的代数差,不应大于下表上限。,主线是曲线,在其外侧设置变速车道,而主线超高大于3时,匝道的超高横坡度在楔形端处采用向外斜下1。,6、匝道曲线加宽,匝道曲线部分的加宽值,根据圆曲线半径、横断面组成确定,按表2-28取值。加宽理论上应设置在弯道的内侧,若内侧设置加宽由困难或影响其它构筑物设计时,可以采用内、外两侧均等分配设置加宽的方法。加宽过渡在缓和曲线段完成。一般情况下按直线加宽计算任意桩号的加宽量,为使加宽过渡圆滑,也可采用高次抛物线方法加宽。,四、匝道横断面,1、匝道横断面组成 匝道横断面由行车道、路缘带、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匝道还包括中央分隔带。,车道宽度:3.5m 路缘带宽度:0.5m 中央分隔带宽度(仅在双向双车道匝道设置):1m(若设刚性护栏可为0.5m)土路肩宽度:0.75m(或0.5m),2、主要尺寸,单车道匝道不考虑停车时,左、右路肩同宽,一般为1.0m;当考虑停车时左路肩宽度仍为1.0m,右路肩宽度为2.5m(特殊1.5m);双车道匝道若交通量较小、通行能力有较大富裕时,可不设硬路肩而保留路缘带;匝道的车道宽度、硬路肩宽度与主线不同时应在匝道范围内设渐变率为1/20-1/30的过渡段,在与主线合流或分流处应具有与主线一致的车道宽度和硬路肩宽度。,硬路肩宽度,高速公路全长或较长路段内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基本车道数。km,并设渐变率不大于1/50的渐变段。,3、车道数的平衡,分流处未达到分流点以前的高速公路车道数,应等于或大于分流点以后高速公路的车道数与出口匝道车道数之和减1。合流处超过合流点以后的车道数,应等于或大于合流点的高速公路车道数与入口匝道的车道数之和减1。,分、合流处车道数的平衡按下式检验:,为使车辆行驶通畅,必要时增设辅助车道。,对设置双车道匝道的分、合流点,既要维持基本车道数的连续性,又要保持车道数的平衡。,附加的辅助车道长度,在分流部分为1000m(最小600m),在合流部分为600m。设置辅助车道时,应增设指示标志、车道标线等设施,以确保行车安全。,9 立体交叉的景观设计,坡面景观设计坡面景观设计方法是对是对边坡进行修整,保持坡面规则、坡脚顺适。,坡面外侧应以满足通视条件、保持坡面规整为原则进行适当修整。,填方的匝道边坡在接近原地面的一定高度内其边坡应逐渐减缓,使其整体更加美观。,中间带绿化,错落有致的护坡道绿化,互通出入口边缘绿化,布置开花植物,互通区绿化,互通区绿化,利用互通区的边角地作苗圃,由匝道转弯所构成的三角区内只可种植花草,以及在平曲线内侧栽植树丛时,均应满足视距要求,并对行驶起诱导作用。,在互通式立交的合流处,为保证驾驶员视线畅通,不能栽种树林,但可种植0.8m高度以下的草丛或花丛。,互通区绿化景观,采用高大独乔木,设在环形匝道和三角地带内,用来为驾驶员指示位置。,对通过自然风景区或森林地带,要注意生态保护,尽量不干扰原生存动物的栖居,以保护环境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的平衡。结构物要有优美的景观造型。,隔音墙,10 互通式立交收费广场设计,收费广场位于主线上时,即主线收费站,平面线形要求与立交主线线形要求一致。,收费广场设于匝道系统或连接线上时,即互通立交收费站。,收费广场平面形式,互通立交收费广场,从中心点至匝道分岔点的距离不得小于75m,至被立交公路平交点不应小于150m。收费广场横坡一般以1.5为宜。收费广场纵坡一般应小于2。收费广场处的竖曲线半径:收费广场设在主线上时,应与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标准一致;设在匝道或连接线上时,竖曲线半径应大于800m。收费岛间的车道宽度为3.03.2m,边车道宽度为3.54.0m。,收费岛前后一定长度内应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收费站门架或遮雨棚连同收费岛应保证一定的净空界限。,收费站的过渡,收费站横向较宽,应逐渐过渡到所在匝道的正常横断面。对三角过渡段处于直线段部分,满足一定的过渡比例要求,并在三角段斜边两端用圆曲线舒顺。,对三角过渡段处于曲线段上,宜用高次抛物线过渡。,某立交收费站平面布置图,收费岛布置图,收费亭外立面,11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包括服务区、停车区和辅助设施。,紧急电话亭,服务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布置型式为分离式外向型。,高速公路立交处的分离式内向型服务区,分离式服务区,停车场的设计,应保证设计车辆能合理停放与自如进出,并充分有效地利用占地面积。,为保证干线公路车流畅通,对沿途乘客集中路段所设置的公共汽车停车带,应与主线分开布设。,为便于人流和车流的转换,常在互通式交体交叉处布置公共汽车停靠站。此时要利用专门的辅道将公共汽车引导到直行车道以外的车道上进行减速、停靠和加速。,防护栅设于公路两侧及中央带,路边防护栅,中间带防护栅,1、结构与类型刚性护栏:多用混凝土、石料等制成防护壁形式。柔性护栏:钢导轨、钢缆等,既拦挡车辆,又能对车辆冲撞有缓冲作用。,有缘石,无缘石,2、设置地点(当在路旁设置时)路堤高度大于2m,且边坡坡度大于1:2.5的填方路段;桥梁、涵洞、高架构造物以及隧道人口附近的挖方区段;夹在两填方区段间长度小于40m的挖方区段;净空界限外1m范围内有标志柱、紧急电话等区段;在服务区、停车区与主线之间有宽度小于5m的分隔岛处;城镇地区内的公路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区段。,中央分隔带的防护栅 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原则上全线范围内都设置两面型(组合型)防护栅,或在其两侧设防护栅,上下车行道为分离式、高差大于2m时,可只在高的行车道一侧设防护栅;当中央分隔带宽度大于10m时,也可不设防护栅。,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为保证立体交叉交通的安全、迅速,需要良好的路线诱导和必要的交通信息,这就必需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1、交通标志可用文字、图形、符号,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应设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识别并且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交通标志主要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令标志和指路标志等。,立交常用交通标志,可变情报板,警告标志(注意危险),标志必须具备下列特征:有醒目的形状和颜色;有足够的尺寸;须设在标准的位置上,在那里标志能容易被看到,而且能清楚地说明它们所指的内容;须设立在不被停放车辆或停驻车辆所遮蔽的地方;不阻挡行人或车辆。,2、交通标线可用路面划线和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以及路边线轮廓标等实行交通管理,指引车辆和行人行进。,立面标记,导向箭头,出入口标线,平行式出口,直接式入口,指示标志必须设在它所清晰指出的交叉处。前进标志不能离交叉点太近,而且最好在标志和它所指明的交叉点之间没有其他交叉点。司机需要一些时间来辨认标志,标志的辨认距离为,标志本身设立的位置必须使司机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保证安全,必要时可以停车。此时,标志距交叉点距离必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