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病的针灸治疗》PPT课件.ppt
课程简介,肺系病的针灸治疗,肺系病的针灸治疗,1中医肺的生理功能2肺经的经络腧穴3常见病的治疗,中医肺的生理功能,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肺的生理功能,1 肺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肃降3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5在志为忧 在液为涕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在窍为鼻,肺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最重要。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的生理功能,通调水道通调水道,即疏通调节体内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是由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的。“肺主行水”。清代汪昂医方集解又称“肺为水之上源”全身水肿可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即内经所谓“开鬼门(发汗)”之法,古人喻之为“提壶揭盖”。,肺的生理功能,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气与浊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反过来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二是调理全身气机,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经经络,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联系脏腑:肺、胃、大肠、肺系、喉咙,肺经俞穴,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1)中府 ZhngF,(2)云门 Ynmn,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3)天府 Tinf,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5)尺泽 Chz,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6)孔最 Kngzu,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7)列缺 Leqe,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8)经渠 Jngq,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9)太渊 Tiyun,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10)鱼际 Yj,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11)少商 Shoshng,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肺系病其它常用穴位,定喘【定位】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主治】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落枕,肩背痛大椎【定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项强痛,疟疾,热病,癫痫,骨蒸潮热,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强急。现多用于颈肩部肌肉痉挛,颈椎病,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等。肺俞【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塞;骨蒸潮热、盗汗;皮肤瘙痒,瘾疹。,感冒,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中医称伤风,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全身无力,脉浮。,感冒,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咯痰白或者清稀,流清涕,肢体酸楚疼痛,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流黄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红肿疼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有力。暑湿感冒: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头痛如裹,胸闷纳呆、汗出不解,心烦口渴,舌苔白腻而厚,或者微微发黄,脉象浮滑有力。虚人感冒,1风寒型:风池、迎香、列缺、外关。2风热型:风池、大椎、曲池、合谷。3暑湿型:足三里、中脘、内关加药物随症配穴:头疼加印堂、太阳;肌肉酸痛加肩井、风门;咽痛加鱼际、商阳、少商,虚人感冒需从体质上调整。,治法 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配穴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医学的局限性,Sometimes to cure,often to help,always to comfort.中西医及各个学科都存在这个问题相互配合,不要混淆,不要互相打架,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