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寄生虫》PPT课件.ppt
第三章 肝脏与胆囊寄生虫,制作:赵玉玲,第三章 肝脏与胆囊寄生虫,分类,吸虫,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第一节 吸虫,一、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形态】,1.成虫,虫体狭长,背腹扁平,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外形似葵花籽仁。体薄而柔软,活体时呈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成 虫,第一节 吸虫,口吸盘较大,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略小,位于虫体前1/5处。雌雄同体,两个前后排列的睾丸位于虫体后1/3处,呈分支状,故称华支睾吸虫。,第一节 吸虫,2.虫卵,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微小。前端较窄有小盖,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卵内含成熟毛蚴。,第一节 吸虫,【生活史】,华支睾吸虫生活史过程,第一节 吸虫,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 肝胆管终宿主 人 保虫宿主 猫、犬等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 豆螺、沼螺等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虾感染阶段 囊蚴感染方式 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第一节 吸虫,【致病性】,1致病作用(1)成虫、虫卵机械刺激和阻塞作用(2)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和虫体代谢 产物的刺激。,第一节 吸虫,1)胆管上皮脱落、增生、炎性细胞渗出、浸润、局限性胆管扩张-胆管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增厚阻塞-胆汁淤滞-并发胆管炎、胆囊炎或胆管肝炎 2)虫卵、死亡的虫体及其碎片,脱落的胆管组织可能成为胆石核心,导致胆汁淤滞性肝硬化。3)与原发性肝癌,尤其是胆管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病理变化,第一节 吸虫,(1)轻者 可无明显症状或有消化道症状,肝区不适和肝肿大等。(2)严重者 重度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贫血甚至肝硬化而死亡。,3临床表现,第一节 吸虫,(3)儿童感染症状较重者 发育不良或侏儒症;(4)一次大量感染急性发作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寒战、高热和肝区疼痛,并可出现黄疸、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肝功能障碍等。,第一节 吸虫,1.病原学诊断(1)粪便检查虫卵 粪便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集卵法,如醋酸乙醚法/醛醚法检出率较高。(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虫卵,【诊断】,第一节 吸虫,2免疫学诊断 ELISA、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金银染色试验等。3影像学检查B超与CT检查有助于肝吸虫病的诊断,其中CT检查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第一节 吸虫,【流行与防治】,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第一节 吸虫,2.流行因素,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外和多种家畜及野生的哺乳动物,猫、狗等是保虫宿主。传播途径 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易感人群 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有生食和半生食鱼虾习惯的地区该病感染率较高。,第一节 吸虫,3.防治,(1)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2)加强粪便管理(3)治疗病人和感染者,第一节 吸虫,二、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其他哺乳类动物肝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类偶可感染,导致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第一节 吸虫,【形态】,成虫与虫卵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与布氏姜片吸虫较为相似。,第一节 吸虫,1.成虫,虫体叶形,虫体前端有明显突起,被称为头锥。肠支树枝状,睾丸高度分支,在虫体中部前后排列。,第一节 吸虫,2.虫卵,黄褐色,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卵细胞不易看清。,第一节 吸虫,【生活史】,第一节 吸虫,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 肝胆管终宿主 人 感染阶段 囊蚴感染方式 生食水生植物,第一节 吸虫,【致病性】,肝片形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具有致病作用。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潜隐和慢性3个病期。也有少数为无症状带虫者。,第一节 吸虫,【诊断】,1.病原诊断 粪检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以发现虫卵为诊断依据。2.免疫诊断 对急性期病人、胆道阻塞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方法有ELISA、IHA和IFA等,有较高的敏感性。,第一节 吸虫,【流行与防治】,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畜主人次型的寄生虫病,散发性流行于世界各地。在我国,散发于15个省市。人可因生吃水生植物或饮生水或食用生的或未熟的牛、羊肝脏而获得感染。,预防人体肝片形吸虫病的关键措施是卫生宣传,提高居民卫生知识。,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硫酸双二六酚。,第一节 吸虫,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第二节 绦虫,一、细粒棘球绦虫,1.成虫,【形态】,长约27mm,为最小的绦虫之一。头节有顶突、两圈小钩和四个吸盘,为吸附器官。链体具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孕节内子宫含虫卵200800个。,第二节 绦虫,头节呈梨形,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大小相间的小钩,呈放射状排列。顶突顶端有一顶突腺,分泌物有抗原性。,第二节 绦虫,2.幼虫(棘球蚴,包虫),棘球蚴,囊内容物,囊壁,角皮层,生发层,生发囊(育囊),子囊、孙囊,原头节(原头蚴),囊 液,第二节 绦虫,圆形囊状体,似水球,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十厘米。,棘球蚴砂,第二节 绦虫,3.虫卵,呈球形直径平均34m壳薄易脱落壳内为胚膜,较厚,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有3对小钩,光镜下与带绦虫虫卵难以区别,第二节 绦虫,【生活史】,第二节 绦虫,成虫寄生于狗等犬科动物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狗等的粪便排出体外;人、羊等误食虫卵而导致感染;棘球蚴为致病阶段;主要引起肝、肺、腹腔和脑等部位的包虫病。,生活史要点,第二节 绦虫,1.病理棘球蚴不断生长致组织、细胞萎缩死亡棘球蚴寄生部位:肝、肺、腹腔等,2.临床表现 局部压迫和刺激症状毒性和过敏反应继发性感染或继发性棘球蚴病,【致病性】,第二节 绦虫,脑包虫病,眼包虫病,腹腔包虫病,第二节 绦虫,【诊断】,病史:是否来自牧区、到过牧区、有无与犬、羊 及皮毛接触史。病原学确诊:手术取出棘球蚴、或从痰、胸膜积 液、腹水或尿等检出原头蚴或棘球蚴碎片。免疫学诊断影像学:X线、B超、CT等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测量棘球蚴大小和定位。,第二节 绦虫,【流行与防治】,1.分布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内蒙。其次是陕西、河北、山西和川西地区。2.流行因素虫卵对环境的污染;人与家畜和环境的密切接触;病畜内脏喂狗或乱抛;3.防治 加强卫生宣传,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生水、生奶、生菜,科学处理病畜内脏、尸体,对病犬隔离驱虫;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有丙硫米唑、吡喹酮等。,第二节 绦虫,二、多房棘球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狐、狗、狼、獾和猫等仅幼虫期可寄生人体引起泡球蚴病,也称泡型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与肝癌颇为相似,病程长达数年。,第二节 绦虫,【形态】,1.成虫 形态与细粒棘球绦虫相似。多房棘球绦虫外形纤细,长约1.23.7mm。虫体多45节组成。2.虫卵 光镜下与带绦虫虫卵难以区别。,成 虫,第二节 绦虫,3.幼虫(多房棘球蚴),为淡黄色或白色的 囊泡状团块,由无数大小不等的囊泡聚集而成。泡球蚴主要是外生性出芽增殖,不断有新囊泡长入组织,少数也可向内芽生而分离出新囊泡。,第二节 绦虫,表3-2 两种棘球绦虫的区别,两种棘球绦虫的区别,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比较,第二节 绦虫,【生活史】,终宿主:狐,其次是狗、狼、獾和猫等,中间宿主:鼠、牦牛、绵羊和人等,第二节 绦虫,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区别,第二节 绦虫,人泡球蚴病通常比细粒棘球蚴病更严重,病死率 较高。其原发病灶几乎100%在肝脏。泡球蚴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直接侵蚀、机械压迫 和毒性损害。,【致病性】,第二节 绦虫,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各种诊断方法都适用 于多房棘球蚴病。应与其他疾病如肝癌、肝硬化、肝海绵状 血管瘤鉴别。,【诊断】,第二节 绦虫,【流行与防治】,1.分布 多房棘球绦虫比细粒棘球绦虫局限,我国分布于宁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2.流行因素多房棘球绦虫在野生动物中存在,形成自然疫源性。人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3.防治 灭狐和消灭野鼠等是根除传染源的主要措施。治疗泡球蚴病的治疗主要靠手术,故应争取早期诊断。,第二节 绦虫,第三节 肝脏与胆管寄生虫的检查,适用于人肝与胆管内寄生虫的检查方法较多,本章主要介绍:倒置沉淀法、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棘球蚴砂的显微镜检查。,第二节 绦虫,一、倒置沉淀法 本方法所用器材较少,无需化学试剂,简便快速,适用于华支睾吸虫卵等比重较大的蠕虫卵。但视野清晰度稍差。,第二节 绦虫,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一)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法 主要适用于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肝吸虫卵、肝片形吸虫卵、姜片虫卵、蛔虫卵等。急性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偶在胆汁中发现滋养体。本法常在临床症状可疑而粪检阴性时采用。(二)肠检胶囊法 主要适用于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第二节 绦虫,三、棘球蚴砂的显微镜检查 从标本中查到棘球蚴砂或棘球蚴碎片具有确诊意义。,第二节 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