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 》PPT课件.ppt

    • 资源ID:5568784       资源大小:9.51MB        全文页数:19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综合布线系统 》PPT课件.ppt

    第九章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布线部件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9.1.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在最新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标准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定义: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System:GCS),是一种由能够支持各种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应用于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模块化、灵活性极高信息传输通道。它既能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系统,是开放式结构,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以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应能支持会议电视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它由遵循统一技术标准生产的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能够根据需要完成模块化的系统搭建,易于实施安装,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实现系统的平稳升级。,9.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9.1.2 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综合布线发展简史 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产生。1985年初,计算机工业协会(CCIA)提出对大楼布线系统标准化的倡仪。1985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办公楼和工厂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首先推出“结构化布线系统 SCS”,1986年通过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和通信工业协会(TIA)的认证,很快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1991年7月,ANSI/EIA/TIA568即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问世,同时,与布线通道及空间、管理、电缆性能及连接硬件性能等有关的相关标准也同时推出。1995年底,EIA/TIA 568标准正式更新为EIA/TIA/568A,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相应标准ISO/IEC/IS11801。1997年,EIA/TIA出台六类布线系统草案,同期,基于光纤的千兆网标准*推出。1999年开始,EIA/TIA 陆续推出六类布线系统草案标准。,2001年,EIA/TIA相继经过10个版本修改的了六类布线系统草案标准公布。2002年6月,ANSI/TIA/EIA568-B2.1 铜缆双绞线6类标准正式出台。国际标准ISO/IEC JTC 1/SC25N655标准也于10月正式出台。,9.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系统特点 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1)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设备可以用于多种系统,传统的布线,各系统的布线互不相容。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配线统一设计规划,采用统一的传输线、信息插接件.把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布线系统中。好处:可以节约大量资金。,(2)开放性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要增加很多投资。综合布线系统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 对现有著名厂商的硬件设备均是开放的,对通信协议也同样是开放的。(3)可靠性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布线所有线缆与器件符合国际上的各种标准,保证了电气性能的可靠。综合布线系统的星型结构化拓扑结构,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若有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线路,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应用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实现了冗余。,(4)灵活性传统布线封闭体系结构固定,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麻烦。综合布线系统传递信息线路通用,即每条线路均可传送话音、传真和数据。所用系统内的设备(计算机、终端、网络设备、电话、传真)的开通及变动无需改变布线。只要在设备间或管理间作相应的跳线操作即可。(5)先进性综合布线,采用光纤与双绞线的布线方式,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链路均按八芯双绞线配置,支持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5类/超5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00MHZ,6类双绞线带宽可达250MHZ,增强6类双绞线带宽可达500MHZ,而7类更可达600MHZ。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提供光纤到桌面FTTD。系统能够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为应用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6)经济性综合布线比传统布线具有经济性优点,主要是综合布线可适应相当长时间的需求,传统布线改造很费时间,耽误工作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综合布线的直线是上升的,传统布线的是下降的。时间越长,两种布线方式的性能价格比的差距越大。由于综合布线是将原来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并由一个施工单位完成几乎全部弱电线缆的布线,因而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并且,随着系统个数的增加,综合布线的经济性体现越明显。,9.1.4 综合布线系统适用的范围 国外称结构化布线系统,按照其应用的场合不同,将其分为三种: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智能大楼布线系统(IBS,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工业布线系统(IDS,Industry Distribution System),三者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基本相同,差别仅是: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DS)以服务于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智能大楼布线系统(IBS)以大楼的环境控制和管理为主;工业布线系统(IDS)则以各类特殊信息的传播和适应快速多变的工业通讯为主。,此前,国内有关于综合布线系统的介绍,普遍是以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为主。旧国标GB/T503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就是我国第一套针对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验收的国家标准。随着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各弱电子系统对信息处理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2007年10月1日起生效的综合布线新国家标准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与旧标准相比,有三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1)新标准涵盖的应用范围已经不局限在常见的民用建筑物上,还延伸到了工业布线领域,包括一切可以使用或是需要使用综合布线系统的地方。(2)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对象扩大,由过去的“与大楼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以做到合理使用,”发展到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进行优化设计。拓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服务范围,使它可以延伸到诸如: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领,使得综合布线系统真正地成为建筑智能化的通用的传输介质与传输平台,完成各种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达到线缆的集成,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初衷。(3)在原标准5类布线的内容基础上,以5e类、6类、7类及光纤布线系统技术为主,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满足了综合布线系统市场发展和应用的需要。因此,新的布线国家标准统一以“综合布线系统”命名,去掉了之前“建筑与建筑群”的定语,大大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的通用传输介质与传输平台,其特点和优越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任何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布线需要。根据国内外布线设计标准中对于综合布线缆线长度的规定来看,一个标准布线系统的覆盖范围是:跨越距离达3000m、涵盖总建筑面积达100万m2的布线区域,最多能够为5万人提供信息传输服务。,9.1.5 综合布线系统的运用场合(1)商业贸易类型:如商务贸易中心、金融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高级宾馆饭店、股票证券市场和高级商城大厦等高层建筑。(2)综合办公类型:如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公司总部等办公大厦,办公、贸易和商业兼有的综合业务楼和租赁大厦等。(3)交通运输类型:如航空港、火车站、长途汽车客运枢纽、江海港区(包括客货运站)、城市公共交通指挥中心、出租车调度中心、邮政枢纽楼、电信枢纽楼等公共服务建筑。(4)新闻机构类型:如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书刊出版社及报社业务楼等。(5)其它重要建筑类型:如医院、急救中心、气象中心、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工业企业的高科技业务楼等。(6)智能化居住小区(又称智能化社区)。此外,在军事基地和重要部门(如安全部门等)的建筑以及高级住宅小区等也需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9.2.1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是一个网络布局的实际逻辑表示,这个网络是由各种布线部件、导线、电缆、光缆和连接硬件等组成。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星型拓扑结构。综合布线的拓扑结构:分层星型拓扑结构,9.2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系统组成,9.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综合布线根据系统功用分为七个部分:工作区 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 进线间 管理区 建筑群子系统,1.工作区子系统由工作站终端设备延伸到信息插座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2.水平(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模块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组成,3.干线(垂直)子系统由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干线线缆组成。干线线缆通常是:大对数双绞电缆;光缆 4.建筑群子系统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缆线、建筑群配线设备CD和跳线等组成。,5.设备间子系统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用于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BD)。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引入设备可以在此合装在一起。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进线间子系统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进线间是最新颁行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国家标准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新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国标区别于旧国标的新增内容。建筑物的入口设备(如电信的引入线缆、线缆的配线架)电气保护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接地装置,7.管理子系统指用于设备间、弱电间(配线间或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管理和标识设施,在应用时是按一定的模式对线缆和设备进行标示和记录。,管理子系统主要位于大楼的设备间和各层的弱电间(配线间)。弱电间(配线间)内设各种交叉连接的端接配线架,一部分用来端接垂直主干线,另一部分用来接水平主干线。管理子系统连接了不同的子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将通信线路定位到楼层的不同地点,可以非常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线缆管理器(能安装在标准的机柜/机架中),综合布线系统典型的基本构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综合布线各部分线缆长度限制如图所示:,综合布线线缆长度的限值,说明:a、b、c、d、e、f、g表示各相关区域缆线及跳线长度。a+b+e 10m:水平子系统中工作区电缆/光缆(a)、设备电缆/光缆(e)和接插线(b 跳线)的总长度。c,d 20m:在BD或CD中的接插软线长度(配线架之间)。f,g 30m:在BD或CD中的设备电缆/光缆长度(配线架与设备之间)。,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在制定布线系统的相关标准时,为了定义由某一类别部件所组成的整个系统的性能等级,使用了“级”(Classes)的概念。如Class A,Class B,直至Class F。而对于整个系统的每单一部件如电缆或连接件,则要求必须符合相应的级别。注意:EIA/TIA并没有使用“级(Classes)”来衡量布线系统的性能,而是使用“类别”这一概念,通过分类的方法来区分和表示布线系统的各种部件以及由这些部件组合成的布线系统的性能。如:“Cat3,Cat4,Cat5”来区分各种部件以及由这些部件组合成的布线系统。,9.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和类别,ISO与 EIA/TIA布线系统等级和类别对照表,铜缆布线系统类别和分级关系,注: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光纤的类别和等级1)光纤通常分类方式 依照传输的模数分类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多模光纤(Multi Mode Fiber-MMF)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只能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以单一模式(基模)传输,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多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同时传输的光纤。与单模光纤相比,多模光纤的传输性能较差。,依照折射率分类分为:跳变式光纤和渐变式光纤。跳变式光纤纤芯的折射率和保护层的折射率都是一个常数。在纤芯和保护层的交界面,折射率呈阶梯型变化。如图(a)所示。渐变式光纤纤芯的折射率随着半径的增加按一定规律减小,在纤芯与保护层交界处减小为保护层的折射率。纤芯的折射率的变化近似于抛物线。如图(b)所示。,光纤的标准分类根据应用的发展,为了保证安装的光纤系统能够提供长期的可靠性和利用率,2002年ISO/IEC 11801针对各种光纤的不同特点,对综合布线系统涉及的光纤进行了分类,把光纤重新分成四种不同类别,确定了其相应的距离、带宽和功能。分别是:多模光纤OM1、OM2、OM3(三种)单模光纤OS1OM1多模光纤对应传统的62.5/125m光纤。工作波长:850/1300nm,模式带宽:200/500MHz.Km,主要支持传统应用和距离最远275米的千兆位网络。OM2多模光纤对应的是传统的50/125m光纤。工作波长:850/1300nm,其支持的模式带宽均为500MHz.Km,支持传统应用及最远550米的千兆位网络。,OM3多模光纤新一代50/125微米多模光纤;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采用新型激光优化光源(VCSEL光源垂直腔体表面放射激光),是在850nm光波长上,实现最优性能而开发的的50 微米光纤。工作波长:850/1300nm,模式带宽为:1500/500MHz.Km和1500/2000MHz.Km 它可以支持传统网络,但主要面向万兆位的网络应用(如:10G Base-SR/SW)。在支持10G Base-SR时,传输距离可达300米。OM1和OM2光纤在支持10GBase-SR时,仅能够传输33米和82米。0S1单模光纤对应传统的小于10微米的单模光纤它主要用于支持长距离的高速应用,如千兆位和10Gb/s的万兆位网络应用。,2)光纤的等级是指某条光纤通道在最大距离上支持特定应用的能力,表征的是光通道支持应用的能力。从这个层次上定义的光纤等级,有助于在布设光纤链路时,根据需要支持的应用和要求布设的距离来选定正确的光纤类型。在新国标中,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将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其意义是:OF-300级,表明该光纤通道通过某类光纤,在至少300米距离内支持特定应用。OF-500级,表明该光纤通道通过某类光纤,在至少500米距离内支持特定应用。OF-2000级,表明该光纤通道通过某类光纤,在至少2000米距离内支持特定应用。,备注:由于光纤对于特定应用的支持,与其工作波长、模式带宽和网络应用协议有关。因此,光纤很难象铜缆那样有一个明了、直观的类别与等级的关系对照表。在考虑安装或指定哪种光纤类型时,需要仔细考察预计支持的应用和要求传输的距离,再作决定。,光纤的类别与应用等级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上表给出了光纤的类别与应用等级之间的一个最基本对应关系。例如:安装的OM1光纤,使用1300nm的LED光源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支持FDDI和100Base-FX 等应用,因而可以视为OF-2000 级通道。但是,同样的光纤在使用850nm的VCSEL激光器光源支持1000Base-SX应用时,其支持的应用距离最大,却仅仅相当于OF-300 级光纤。,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主要布线部件,按其外形、作用和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传输介质和连接硬件(包括接续设备)。重点介绍主要的连接硬件。,9.3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布线部件,9.3.1 常见的双绞电缆配线架110 系列配线架是用于接线间和设备间的连线端接的PDS标准设备。110 型交连硬件分两大类:110 A 和110 P。两种硬件的电气功能完全相同,但其规模和所占用的墙空间或面板大小有所不同。每种硬件各有优点。110A与110 P管理的线路数据相同,但110A占有的空间只有110P的1/3左右,并且价格也较低。,110型(A/P)配线架基座(亦称接线块)图示,110A和110P的使用环境110A:通常主要用于配线间(弱电间)110P:通常主要用于设备间。,一般情况下使用不同的110硬件类型的原则是:110 A型配线架通常使用于楼层配线间、二级交接间等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直接安装在墙壁上,采用夹接式跳线,进行配线管理;不必对线路的连接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110 A型配线架,110 P型配线架基座,110 P型配线架基座(带固定用背板),110 P型配线架通常使用与大型的配线间和设备间等空间较大的地方,采用接插式跳线(鸭嘴跳线)进行配线管理;便于重新管理和重组线路。,9.3.2 110系列配线架的基本组成110型接线块(亦称:基座)3、4或5对线的110连接块;适用于110P的垂直底板和水平过线槽;交连跨接线(跳线);标识条和标签带;,1.110型接线块(110型配线架基座)110型接线块是阻燃的模制塑料件,其上面装有若干齿形条,通过其上的小金属夹,可以端接25对UTP线缆(50根县)。每排齿形条正面从左到右均有色标,以区分各条输入线。对绞线放入齿形的槽缝里,再安装上连接块。利用冲压工具,就可以把接线块的连线冲压到110连接块上。,左图:110A型接线块(110A型配线架基座),右图:110P型接线块(110P型配线架基座),2.110C连接块连接块上装有夹子,当连接块推入110接线块(基座)的齿形条时,这些夹子就切开连线的绝缘层。连接块的顶部用于交叉连接,顶部的连线通过连接块与齿形条内的连线相连。110C连接块有3对线、4对线和5对线3种规格。,110连接块视图,5对线的110连接块剖面图,金属弹性线夹,3.适用于110P的垂直底板和水平过线槽底板用于承受和支持连接块及其连接线。线缆管理槽线置于配线架块之间,用于水平束缚跳线和电缆。,过线槽,底板,4.交连跨接线(跳线)如鸭嘴跳线。5.标识条和标签带标识条设计为所有110配线架、块连同使用。它扣在两排110配线架块之间,为插入标签提供空间。标识条由透明PVC制成。标签带,自制,主要供大量跳线标识时选用。,鸭嘴跳线用于110型配线架连接块之间的跳线连接,5对,4对,2对,3对,110型配线架4对连接块,110型配线架的接线块(基座),3对,5对,RJ-45 19 英吋模块化配线架视图,RJ-45模块化配线架,光纤互连装置LIU是综合布线中常用的光纤标准连接件。该部件用于实现光纤的交叉连接和互联的管理功能。,光纤互连装置LIU实物视图,9.3.3 光纤配线架,MOLEX 12口光纤配线箱(光纤接续单元LIU),抽拉式12口模块化光纤配线架,ST接头,FC接头,SC接头,注意:FC和ST接头的区别是FC仅有定位槽;ST不仅有定位槽,而且带有自锁紧的锁扣,FC接头,SC-ST跳线(多用于交换机和光纤配线架之间光接口的连接),光纤过线孔,光纤连接器面板,标记(内面),壁挂式光线配线盒FOB(韩国鼎泰),9.3.4 光纤配线架的相关补充光纤连接器,(1)光纤连接器的一般结构:采用高精密组件(由两个插针和一个耦合管共三个部分组成)实现光纤的对准连接。(2)光纤连接器按传输媒介分;单模光纤连接器和多模光纤连接器;按结构分:FC、SC、ST、D4、DIN、Biconic、MU、LC、MTRJ;按连接器的插针端面分:FC、PC(UPC)和APC;按光纤芯数分:单芯、多芯。,ST II连接插头,MTRJ 连接插头(双工),目前布线比较常见的光纤连接器:FC型光纤连接器(Ferrule Connector)SC型光纤连接器 双锥型连接器(Biconic Connector)DIN47256型光纤连接器 MT-RJ型连接器 LC型连接器 MU型连接器(Miniature unit Coupling),LC SC 12 LC 6 SC,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是城市中各种新型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公共建筑实现建筑智能化的楼宇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通信网络等各系统中所要设计的一项独立内容,是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的需要,是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布线系统以一套单一的配线系统,可以综合几个通信应用网络,解决了原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配线繁杂和不便,为语音、数据、图像和楼宇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公共的传输线缆分布系统,从而降低建设和维修费用,并为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的应用打下基础。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在现代计算机网与通信网中,有极其广阔的使用前景。,9.4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设计原则和依据,1.设计的基本原则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该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尽量到位”的设计原则。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般遵循以下7个基本步骤:(1)分析用户需求;(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3)系统结构设计:(4)布线路由设计;(5)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2.设计依据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1)国家标准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起,更新为: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布线系统市场应用趋势,布线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归纳起来国内业已颁布的综合布线标准有:工程设计: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工程验收: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设计参考:GB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新标准涵盖了超五类(Cat5e)、六类系统(Cat6)、(在条文说明中部分提及增强六类Cat6A)和七类系统(Cat7)布线系统的设计和验收。,2)北美标准(以美国为主)ANSI/EIA/TIA568A:1995 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1999发布增补版:ANSI/EIA/TIA568A.5(Cat 5e、6)ANSI/EIA/TIA 569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通道及空间标准 ANSI/EIA/TIA 570A(1998.9)家居电信布线标准 ANSI/EIA/TIA568B:2000(568B替代568A)2002发布标准附录 ANSI/EIA/TIA568B.2-1Cat6布线标准 2006发布标准附录 ANSI/EIA/TIA-568-B.2-ad10(Augmented Category 6)Cat6A布线标准(新定义的UTP支持万兆应用),3)欧洲标准,对于欧洲标准来说,它是由一系列的标准相互结合构成的,其中:在设计上使用EN 50173,在参考标准和实现与实施上采用 EN 50174(part 1、2、3),在检测时采用EN 50346。EN 50173: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abling systems)该标准已发布了三个版本:EN50173:1995、EN50173A1:2000和EN50173:2002。EN50174该标准由三部分组成它包括了IT布线中的平衡双绞线和光纤布线的定义,实现和实施等规范。但由于EN50174不包括某些布线部件的性能,链路设计和安装性能的定义,所以在应用时需要参考EN 50173。EN50174-Part 1.布线安装规范和质量保证,作为布线商与用户签署合同的参考。EN50174-Part 2.布线安装规划和建筑物室内的实施。EN50174-Part 3.布线安装规划和建筑物室外实施。,4)国际标准(ISO/IEC)ISO/IEC 11801:1995(E)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物综合布线 1995年7月ISO/IEC 11801:2000基本类同于:美国Cat6的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B.2-1 ISO/IEC 11801:2002(second)类同于:美国Cat6A的布线标准ANSI/EIA/TIA568B.2-10就国际水平而言,综合布线起源于北美贝尔(Bell)实验室,美国(北美)标准比较齐全,ISO/IEC的标准也落后于EIA/TIA标准一些时间。,就综合布线标准演化的历史来看,北美、欧洲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存在着趋同的趋势。,设计等级和类别,在2000年颁行的布线设计标准GB/T50311-2000中,根据支持系统服务所采用的方式以及通信线路应变能力的不同,将未确定网络使用要求的布线系统分为:3个基本设计等级,即最低配置、基本配置和综合配置。这3个设计等级、设备配置、特点及适用场合如下表所示。,在旧标准GB/T50311-2000中,布线设计的对象以民用建筑为主,用途单一,信息点的布设标准也不高,随着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广泛普及,系统设计所面临的对象、环境和内容越来越复杂,涉及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颁行的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中,建议根据不同的实施对象,增加工作区信息点的布设数量,取消了原标准中布线系统设计等级的内容,不再作具体规定,而是给出了一个通用的基本原则:每个工作区内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以满足各种业务的应用需要,详见表9.5。,注:大客户区域也可以是公共实施场地,如商场、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等,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建议的工作区信息点配置数量,在实际的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根据布线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以及在考虑布线和网络通讯系统的技术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由设计人员按照表9.6的基本规定,来确定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系统等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需要,选用合适的综合布线硬件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保证系统目标得以满足,但不一定越高越好,选得太高,会增加工程造价,选得太低,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应当恰如其分。,综合布线系统系统等级与产品类别的选用,补充介绍综合布线的设计等级(最新的标准中已不再做硬性规定)建筑与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配置的综合布线系统。当网络使用要求尚未明确时,按GB/T 5O3112000的规定配置:最低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每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双绞线,或每一个集线器(HUB)或集线器群(HUB群)配4对双绞线;对于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基本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等配置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每个工作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为1条4对对绞电缆;采用夹接式或插接交接硬件;干线电缆的配置:对计算机网络宜按24个信息插座配2对对绞线,或每一个HUB或 HUB群配4对对绞线;对于电话至少每个信息插座配1对对绞线。,综合配置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应在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为基础配置,垂直干线配置:每48个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对绞电缆,按信息插座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当楼层信息插座较少时,在规定长度的范围内,可允许几层合用HUB,计算光纤芯数时合并计算,每一楼层计算所得的光纤芯数还应按光缆的标称容量和实际需要进行选取;如有用户需要光纤到桌面(FTTD),光缆可经或不经FD直接从BD引至桌面(所用的光纤芯数不计入主干光纤芯数内);楼层之间原则上不敷垂直干线电缆,但在每层的FD可适当预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时可临时布放合适的缆线。配线设备交接硬件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用于电话的配线设备,宜选用IDC卡接式模块;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配线设备,宜选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块;,卡接式交接硬件系统系指采用绝缘压穿连接器件的交接设备。也就是指110型和BIX型接线架。插接式交接硬件系指用插头与插座连接的交接设备,通常对应的是RJ45模块化配线架。,卡接式交接硬件的重要部件110型配线架的连接块,3对,4对,5对,(1)概述,工作区的概念工作区从设备出线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工作区的划分原则: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一个独立的工作区通常是一部电话机和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控制仪表、测量传感器或TV)。2000年旧国标中,定义设计的等级为:最低型、基本型、综合型;(再之前的分类: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从旧的三个设计等级基本内容的对照表来看,布线设计的对象以民用建筑为主,用途也很单一,信息点的布设标准也不高。随着综合布线系统应用的普及和广泛,系统设计所面临的对象、环境和内容越来越复杂,涉及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新颁行的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中,取消了原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的内容,提升了信息点的布设数量改为:每个工作区内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以满足各种业务的应用需要。,1 工作区设计,注:大客户区域也可以是公共场地,如商场、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等,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建议的工作区信息点配置数量,(2)工作区连接件工作区的连接件跳线和适配器 工作区跳线计算机:通常是遵循TIA/EIA 568A/B标准 的直通线,适配器选择适当的适配器,可使综合布线系统的输出与用户的终端设备保持完整的电气兼容。适配器选用的基本原则在配线(水平)子系统中选用的电缆类别(介质)不同于设备所需的电缆类别(介质)时,采用适配器,实现电气特性的匹配。特殊应用:一拖二,康普 380BA 视频适配器 同轴电缆转非屏蔽双绞线 UTP,可用于闭路电视系统,康普 400E 分离转换器 1个8针RJ45转换为2个4针RJ11电话接口。,信息插座综合布线的信息插座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安装插座、表面安装插座、多介质信息插座3类。,嵌入式安装插座,多介质信息插座,地面安装的RJ45信息插座,(3)工作区的设计,工作区面积在旧标准GB/T50311-2000中,没有考虑到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点,较为单一的定义工作区的面积为:510平方米。其对于普通的办公建筑能够满足需要,但对于诸如:信息中心、商场、机房、娱乐场所、体育场所、医疗机构、厂房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物来说,这样的定义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新标准GB50311-2007将工作区的面积划分了6等,面积跨越3200平米。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住宅、通用工业等类型。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根据应用的场合做具体的分析后确定,在用户未提出明确的划分意见时,工作区面积可参照下表的内容进行确定。,新标准GB50311-2007工作区面积划分参照表,工作区设计计算 建筑物工作区数量的估算公式:ZSPZ:工作区总数量;P:单个工作区的面积。S:建筑物实际工作区域的面积,一般为建筑面积的60%80%依据用户的应用需要和工作区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和类型(单/双/多)。确定工作区的数量后,建筑物信息点的数量依照如下的估算公式计算:M(ZN)R M:建筑物总信息点数;Z:工作区总数量;R:余量,其取值可为1.021.03(1.03);N:单个工作区配置的信息插座个数,其取值可为1、2、3或4;,工作区设计基本要点 信息座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信息座与终端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范围内(*)根据信息点总量和用户需要,确定所有工作区所需的信息座、面版、墙面或地面 安装盒的数量;,(1)前言,2.水平(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的区划配线子系统: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FD)的配线线缆组成。配线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配线子系统总是(基本)处在一个楼层上,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配线间)。,水平布线拓朴结构采用星型拓朴结构,(2)水平子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插座的类型 分为:嵌入式、表面安装、多介质信息插座3类。(详见工作区子系统涉及的相关内容)信息(插座)模块,(3)信息插座和信息模块,UTP信息模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RJ45,还有一种是RJ11。,RJ45 信息模块,西蒙公司的可容纳并支持不同类型传输介质的CT信息模块,(支持UTP、光纤和同轴电缆)。该类模块可以直接安装在标准的CT型模块化配线加上。,光纤信息模块,同轴电缆信息模块,光纤、同轴电缆信息模块,信息插座接线方式为便于链路的管理,UTP线缆在信息插座和配线架上端接时,都必须遵循统一的标准。UTP线对顺序 线对1:蓝白/蓝 线对2:橙白/橙 线对3:绿白/绿 线对4:棕白/棕,选择配线(水平)子系统的线缆,要依据建筑物信息的类型、容量、带宽、传输速率和用户的需求来确定。在水平子系统中,通常推荐采用的铜缆及光缆的类型为:4对100双绞电缆;62.5/125m的多模光纤(OM1);50/125m的多模光纤(OM2);8.3/125m单模光纤(OS1)水平线缆长度的限制 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正常情况下,水平双绞电缆布线的最大长度为:90m。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可以适当减少。;,(4)水平线缆,各段缆线长度既可按表9.8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 C=(102-H)1.2 W=C-5(注意:H 90米)C=W+D,工作区电缆、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长度和;D 电信间跳线和设备电缆的总长度;H 水平电缆的长度;W 工作区电缆的最大长度;,水平双绞电缆布线各段缆线长度限值(m),在水平子系统中采用双绞电缆时,无特殊要求时,选用普通对绞电缆,在有防火要求的场合时应选用阻燃、低烟、低毒的对绞电缆。根据需求,也可以选用屏蔽双绞线电缆,或是铜缆和光缆混合方式。由于水平线缆布设在建筑物的吊顶或垫层中,更改不易,施工麻烦,故在设计时,应考虑未来应用,规划实施到位。,(5)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模型,布线模型是综合布线系统进行系统安装和性能测试的依据,配线子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内容最多,也最为复杂。因此,配线子系统的布线模型也最为重要。下面结合ISO/IEC 11801:2002规定的4个图例予以说明,在下面介绍的四个水平布线模型中,前三个是最为常用和常见的水平布线形式。,ISO互连信息插座水平布线模

    注意事项

    本文(《综合布线系统 》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