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农》PPT课件.ppt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农业,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无论是从就业人口,还是从生产总值来看,农业所占的份额在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显得较低,而在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显得较高。随着人均所得水准的提高,农业部门的比重有相对缩小的倾向。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及绝对数也会大幅度下降。本章主要分析这种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本章纲要,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第四节 农业过剩人口的产生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0 1801 1851 1901 1931 1951 1991(年)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pp12,图 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英国),现在的英国无论从就业人口还是从GNP来看,农业的比例都只有2%前后,只是国民经济中极小的部门。而在19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占GNP的比例约在40%。也就是说,即使在英国这样最早经历产业革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农业也是当时其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就业人口比例的减小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在英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19世纪的后半期,从36.5%降到12.6%。到20世纪的末期,降至2%的水平。,第一节 农业部门的相对缩小,表2-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中国),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我国的GDP在近50年中有了巨大的增长,1999年的GDP是1978年的6.84倍。农业生产总值1999年只为1978年的2.71倍。农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也从1952年的50.5%降到了1999年的17.7%。2006年下降到11.7%,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表2-2 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农业的就业人口1952年占总就业人口的83.5%,到2006年降到了46.1%。第三产业人口从2000年的27.5%增加到29.3%。随著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人口将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农村过剩人口问题也会日益突出。,我国农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表2-3 日本农业就业人口的减少(万人),表2-4 几个亚洲国家的农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比较,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世界经济统计等;注:各国均为1999年的数据。中国为2008年的估计,第二节 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我们通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来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需求的变化率=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 在本章中考虑的是经济成长与农业部门,因此一般可将经济成长率(人均实际GDP的增加率)代入收入的变化率,如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可计算出与经济成长率相对应的需求的变化。,表2-5 经济成长与需求的关系(假设例),实际上,产业部门的变化基本由需求的变化所规定。在一国的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也是由对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所决定的。,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变化,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增长率 GDP的增长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收入的变化率(GDP的增长率)GDP的增长率=(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1)GDP的增长率从上式中可以得出,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小,及GDP的增长率越高,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会急速地下降。,第三节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家庭支出中饮食费的比例。恩格尔系数=饮食费/家计费恩格尔定律(法则):家计费中饮食费的比例,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恩格尔定律既是一个通用的经验法则,又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加以说明。(例:粮食与服装的比较),表2-6 不同收入阶层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日本)(单位:%),资料来源:茬开津典生农业经济学pp20 注:从一到五,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恩格尔系数的国际比较,表2-6中可以看出,恩格尔系数无一例外地随家计费的增加而减少。而进行国际比较时,可以发现,恩格尔法则依然存在。但由于需求的影响因素中,有消费者偏好。消费文化、习惯等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也存在。例:1990年时,日本的人均收入超过美国,但恩格尔系数日美比较为20%12.5%,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饮食费支出=食品需求量食品价格假定:食品价格一定,则:饮食费变化率=食品需求变化率又假定:收入的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 则: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食品需求变化率/收入的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家计费的变化率,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的关系,恩格尔定律的含义是相对于家计费的变化率,饮食费变化率更小,也即上式的分子小于分母。于是:一般而言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假设价格不变,由恩格尔定律可以推导出食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表2-需求的收入弹性,表-几种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第四节 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GDP中农业部门的比例的缩小,这种必然的倾向,会引起农业的过剩人口的产生。即,简单而言:劳动生产率=产量/就业人数 产量=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将上式写成成长率的形式: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就业人数增长率 就业人数增长率=产量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成长率当农产品的消费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其需求的成长率会非常低。另外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会继续提高。上式的结果就为一个负数,也即农业的就业人数增加率为负。,R=A(农业生产总值)/Y(GDP)(R+r)=(A+a)/(Y+y)r/R;a/A;y/Y(变化率)r/R=(a/A-y/Y)/(1+y/Y)由于1+y/Y近似于1因此:r/R=a/A-y/Y 例:当y/Y=3%,a/A=2%时),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上式仅仅是理论的说明,实际上在现实中农业的就业人数并不能很快减少。也即存在着农业的过剩人口。他们不以失业的形式出现,而是滞留在农业的家族经营中。称为农村的潜在失业人口。农业的过剩人口一是意味着非效率(劳动资源的浪费),二是意味着农民的贫穷。,成长率公式的数学推导(笔记):,第五节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问题,没有农业劳动,就没有农业的存在与发展,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而农业劳动是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农业劳动力具有能动性,即它是在农业生产力各要素中,唯一具有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同样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二、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二、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三、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1.农业劳动力数量大,质量低2.农业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3.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四、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指农业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或城市的流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农业劳动力转移定义:,部门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的流动。空间转移,即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是:,1)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会逐步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逐步下降。2)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速度的快慢,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农业相对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或城市转移呈现出两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第一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绝对数量增加,相对比重(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第二阶段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量与相对比重同时下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绝对剩余:超过农忙季节需要的农业劳动力;相对剩余:只在农闲季节呈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区分这两种类型剩余的意义在于,研究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首先将绝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安排他们常年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其次,相对剩余的农业劳动力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潜能,安排一些临时性的非农生产活动。,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1)中国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农业人口及其劳动力增长过快,规模过大(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耕地的减少(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少(5)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其二、三产业的转移,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3)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从转移地域看,以就地转移与农村内部转移为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2)从转移产业看,以农村工业部门为主(3)从转移方式看,以兼业型为主(4)从不同区域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计算,农业产品数量与劳动时间的计算 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直接指标、间接指标,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2)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直接指标,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指标主要有:“人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人日”农业劳动生产率“人时”农业劳动生产率,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主要有: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产值。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净产值。平均每个劳动力全年(或一天、一小时)创造的利润。一般来说,在综合考察一个部门、地区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时常用价值指标。,间接衡量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农业劳动效率,即单位农业劳动时间完成的农业工作量。每一个农业劳动力负担的人口数、耕地数。,间接指标,2、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状况分析,与发达国家的比较:,1996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谷物世界平均1570kg、美国93901kg、法国60786kg;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肉量世界平均165kg、美国9162kg、法国6154kg;每个农业劳动力年负担人口数美国80人、法国56人。,农业劳动者进行非农就业时,会出现何种问题?根据表2-4,用横轴表示GDP,纵轴表示农业的比重,作图。如何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