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广州中医药大学.ppt
小儿惊厥,儿科 郑燕霞,一、定义,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脑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肌肉不随意收缩或阵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双手握拳,头向后仰,颈项强直,抽动不已,眼球固定,双目上视,眼露白睛,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口唇青紫。,二、临床思路,1、发热惊厥2、无热惊厥,1、发热惊厥(一),颅内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结核。鉴别要点:相同:体温骤升,意识障碍,典型发作表现。不同: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嗜睡、谵妄、昏迷;发病年龄、季节与原发病有关;反复多次;持续时间长(与原发病持续发展有关);CNS呈阳性体征;实验室:WBC、NE升高,脑脊液蛋白增多。,发热惊厥(二),颅外感染:高热惊厥: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所致38摄氏度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要点: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传染性疾病初期,当体温骤然上升12h内(不超过24h内)。初发年龄:6个月6岁之间,以6个月3岁多发。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脑电图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多有阳性家族病史。1/3有复发。,分型:,高热惊厥 单纯型 复杂型年龄 6m4y 6y热程 12h或24h内,低热或无热 体温上升过程发作部位 全身性 局部性持续时间 数秒数分,15min以上 及次数 10min,同一病程多次 同一病程1次热退2周后 正常 异常脑电图神经系统 无阳性体征 暂时性麻痹预后 好 差,转为癫痫 可能性大,高热惊厥(三),中毒性脑病:有原发病的表现,脑脊液及头颅CT正常,如:败血症、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等所致破伤风:外伤史、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狂犬病:猫狗咬伤史、临床表现、诱发因素,高热惊厥,6个月以下小儿很少发生高热惊厥,在大脑极不成熟的新生儿期及脑发育接近完善的学龄期罕见高热惊厥;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脑的解剖、生理、生化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中,兴奋与抑制处于不稳定时期,对发热的应激状态容易发生高热惊厥。,无热惊厥,颅内病变颅外病变,颅内病变,癫痫颅脑外伤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外病变,遗传代谢性疾病1、糖代谢异常2、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3、维生素缺乏4、内分泌障碍5、苯丙酮尿症6、半乳糖血症中毒心源性疾病肾源性疾病Reye综合症,治疗:,1、维护生命体征2、抗惊厥3、病因治疗4、对症处理5、预防用药,维护生命体征,加强护理:右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维持营养及体液平衡监测心率、呼吸,瞳孔变化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强心,抗惊厥药物应用(一),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用量:0.30.5mg/kg.次,iv,max:10mg,速度:12mg;新生儿:0.2mg。必要时1520min可重复一次。氯羟西泮:0.060.1mg/kg,max:4mg。Iv氯硝西泮:0.010.1mg/kg,iv,,抗惊厥药物应用(二),苯巴比妥钠:首剂:10mg/kg,速度:25mg,15min内起效,必要时可2030min重复;苯妥英钠:首剂:10mg/kg,iv,速度:0.51mg/kg,必要时1h后加强量5mg/kg,24小时内分次再给10mg/kg。临床:负荷量:1520mg/kg,iv,12h内予5mg/kg维持量。,抗惊厥药物应用(三,5副醛:0.10.15ml/kg,一次不超过5没;im,注于大腿外侧深部,30min内可生效。灌肠:1ml岁,用花生油或橄榄油按2:1的比例混合灌肠,2h内起效,必要时24h后重复应用,适用于持续时间很长的阵阵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