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促进技术》PPT课件.ppt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王彤,定 义,Neurological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采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法刺激感觉、运动神经,通过调整神经通路的兴奋性,促进运动神经元兴奋,使软弱无力肌收缩,或抑制脊髓反射亢进引起的肌痉挛,获得可以控制的、协调的肌肉活动,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包括二大技术:促通易化技术和促通抑制技术。,特 点,强调手法治疗强调患者主动配合一对一治疗以人体本身存在的反射和反应为基础,内 容,中枢性促进技术(Brunnstrom)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运动再学习,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非随意运动皮层下反射活动去引出瘫痪肌肉产生收缩反应,以启动运动功能的恢复进程。主要方法共同运动联合反应紧张性反射进行诱导,皮肤感觉促进技术,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的重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温觉,痛觉,神经原兴奋,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通过刺激人体本体感受器,来激活和募集最大数量的运动肌纤维参与活动,促进瘫痪肌肉收缩,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缓解肌痉挛。,神经发育促进技术,按正常人体运动神经发育的规律逐渐诱导正常的反射和肢体活动出现。抑制异常的反射和运动模式的出现,以恢复人体的协调运动功能。,运动再学习理论,正常成人所具备的各种功能活动是通过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所获取的,各种功能活动的模式都储存在脑细胞内而留下了活动记忆痕迹,这种痕迹的储存也是通过长期反复的学习而被保留,只有通过反复的运动学习才不被遗忘。,中枢性促进技术(Brunnstrom),l Brunnstrom技术常用促进手法:联合反应(结合表介绍)共同运动:上肢屈肌协同运动 下肢伸肌协同运动 紧张性反射(介绍常见的紧张性反射,见表)其它反射(介绍人体常见的各种反射,见表)感觉刺激,利用联合反应,利用脊髓和脑干常见的反射,基本方法:1、健侧抗阻随意运动而使兴奋扩散,引发患侧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反应;2、指导患侧由不随意活动过度到随意活动,附加感觉刺激加强肌肉收缩的程度,让患者体验这种活动;3、指导患者在功能活动中不断修正错误的活动,以过度到正常的功能性活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Bobath),l Bobath技术常用促进手法:1、维持正常的姿势控制,常用反射性抑制模式使异常模式受到抑制:,头抬高过伸:诱发伸肌张力增加,抑制屈肌紧张头屈曲:诱发屈肌张力增加,抑制伸肌紧张肢体内旋:诱发肢体屈曲,抑制肢体伸展肢体外旋:诱发肢体伸展,抑制肢体屈曲上臂举过头:抑制屈肌张力,促进髋关节与躯干的伸展屈髋膝及髋外展:抑制躯干、头和肢体的伸肌紧张肩带与骨盆之间的旋转:抑制高张力的屈、伸肌,脑瘫常用抑制性体位:矫正肌张力过高引起的异常姿势(角弓反张等)偏瘫常用抑制性体位:抑制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见下表),脑瘫常用抑制性体位,偏瘫患者常用的抑制性体位,控制关键点,肩部,头颈部,胸骨柄,拇指,骨盆,膝部,拇趾,3、诱发出正常的还原反射和平衡反射,抑制原始的运动模式低位中枢反射 高位中枢反射 原始反射还原反射平衡反射头调整反射的控制坐位平衡反射的训练(前后倾倒训练),举例1:脑瘫患者的训练(见图)举例2:平衡反应的训练:1 级平衡:静态平衡 2级平衡:自动态平衡 3级平衡:他动态平衡,4、遵循神经发育的规律设置训练程序婴幼儿发育的规律运动活动的特点训练程序:头抬起肘支撑卧位转体翻身手支撑坐位坐位平衡坐卧转换跪位立位立位平衡坐立转换行走举例:中风偏瘫患者的训练(见幻灯),基本方法:抑制过强的肌肉收缩导致的异常姿势;矫正错误的运动模式;诱导出人体正常的翻正反射;按人类动作发育的规律逐渐引出不同体位下的平衡反应。,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lPNF技术-治疗方法:在组合性活动中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强调多关节、多轴位的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以达到最佳本体感觉刺激效果,可通过被动或主动活动实现,PNF技术的治疗原则a,充分调动人体运动发育内在潜能;遵循运动功能发育顺序;利用反射调整各种活动(早期和成熟期);人类各种功能性运动都是由屈、伸肌相互作用完成的,先由屈曲性动作逐渐发展到伸展性动作(如由坐爬发展到站立行走);完成每个功能活动都有目标性,而目标的完成常由一些方向相反的动作组成(如进食动作、坐站动作),均由组合运动群来实现目标,组合运动群即是多关节、多轴位的综合活动,PNF技术的治疗原则b,正常的运动和姿势都是依靠肌群间的相互平衡与协调收缩完成;运动行为的发育表现为运动和姿势总体模式的规律性程序,包含在综合性活动中,总体活动模式的发展包括:对称不对称反转单侧对侧斜线反转;正常运动具有规律性的程序(如由坐到站),但各步之间可以相互交叉重叠;在本体感觉刺激的同时可增加其它感觉的刺激(如视、听、触觉刺激);强调多次、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巩固治疗效果;把组合活动模式贯穿在日常生活训练中进行,PNF技术手法a,手接触强手法刺激、挤压促进软弱肌肉收缩;牵张手法快速牵拉肌腱促进软弱肌肉收缩(13级肌力),启动因肌无力引起的活动困难;缓慢牵拉肌腱抑制肌肉痉挛;抗阻手法在不影响活动的过程中适当抗阻,促进兴奋扩散,使更多肌肉收缩,促使肌收缩强度增加,活动范围加大;用于3级肌力,PNF技术手法b,交替收缩主缩肌、拮抗肌交替收缩;用于主缩肌张力高、拮抗肌张力低保持维持关节在收缩终点10秒钟;促进和保持肌肉的兴奋性,为关节活动奠定基础放松用抗痉挛方法使痉挛肌肉放松;,操作时注意如下要求:1、注意完成活动的关键部位(关键轴),躯干活动,关键轴是头颈,上肢活动关键轴是肩关节,下肢活动关键轴是髋关节;2、重视旋转动作的完成,进一步加强对本体感觉的刺激;3、活动前诸肌群应处在原始初长度,以利于充分活动和牵拉;4、所有的动作均由相反方向的运动组成(伸和屈);,5、螺旋性对角线活动必须通过中线;6、在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加强肌腱的牵拉和关节的挤压,也能加强本体感觉的刺激;7、活动的完成可借助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方式进行,以完成最大活动范围;8、指令清楚到位。,皮肤感觉促进技术(Rood),l Rood技术感觉易化: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痛觉刺激针刺、捏挤、拍打产生疼痛感温度刺激强冷、热刺激特殊感觉刺激快节奏、高频率、高强度,感觉抑制:轻扣击、拍打、缓慢挤压 擦刷、触摸 适宜的温度、强冷 慢节律、低频率、低强度的特 殊感觉刺激,运动再学习,运动再学习指导思想,运动再学习的特点,早期主动性科学性针对性:针对问题训练实用性:作业、ADL全面性:家庭参与、环境,运动再学习(功能恢复全面),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床边坐起坐位平衡坐站转换站立平衡行走,运动再学习技术,步骤1分析作业观察、比较、分析 步骤2练习丧失的成分解释、指示、练习+语言视觉反馈+手法指导,运动再学习技术,步骤3 练习作业解释、指示、练习+语言视觉反馈+手法指导再评定、鼓励灵活性步骤4 训练的转移转向ADL、坚持练习、自我监督、创造环境他人参与,总 结 l 几种促进技术的异同比较(见表)l 在偏瘫病人中如何应用促进技术 兴奋性技术举例 抑制性技术举例,几种促进技术的异同比较,兴奋性的促进手法(右上肢伸肌),抑制性促进手法举例(右下肢伸肌),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