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案例分析》PPT课件.ppt
痛风的案例分析,病例讨论:患者,男性,40岁,两年来因全身关节疼痛伴低热反复就诊,均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和激素治疗后,疼痛现象稍有好转。两个月前,因疼痛加剧,经抗风湿治疗不明显前来就诊。查体:体温37.5,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左侧较明显,局部皮肤有脱屑和瘙痒现象,双侧耳廓触及绿豆大的结节数个,白细胞9.5109/L(参考值4-10109/L)。,问题:患者的可能诊断是什么?需做什么检查进一步确诊?尿酸是如何产生与排泄的?痛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抗痛风药物的作用机制?,首先,从病人的症状分析,病人有特征症状1.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左侧较明显 2.局部皮肤有脱屑和瘙痒现象 3.双侧耳廓触及绿豆大的结节数个 从这三点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痛风。为了论证病人确实话 患有痛风现在国际上通用,1.血尿酸测定 血尿酸测定:正常值 男 178-416umol/L 女 148.5-356 umol/L 高尿酸 480umol/L2.尿尿酸测定 正常值1000mg/d 低嘌呤饮食600mg/L3.关节液测定炎性关节液,特征是偏振光显微镜检查下见被白细胞吞噬的尿盐酸结晶,呈针状有负性双折光现象,有急性痛风患者阳性率为95%4.X线检查 急性痛风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者有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凿孔孔样缺损,大小不一,骨质破坏、丢失、关节畸形5.病理检查 痛风石组织,在普通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下可查及尿酸盐结晶,尿酸是如何产生的,尿酸排泄,痛风的治疗原则,痛风的治疗原则降低血中尿酸水平。抑制尿酸的合成,促进尿酸的排除由于抗痛风药物相对较多此处仅简单列举几个 1.别嘌呤醇 主要作用抑制尿酸合成 作用机制:别嘌呤醇与次黄嘌呤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尿酸的生成。2.别嘌呤醇在体内经补救合成途径,与prpp结合生成别嘌呤核苷酸,该过程消耗prpp,致使其含量下降,prpp浓度的降低可有效抑制嘌呤核苷酸的从头与补救合成途径,3.别嘌呤核苷酸还能反馈抑制prpp酰胺转移酶,阻断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总之,别嘌呤即直接抑制尿酸合成,也可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的从头与补救合成途径来减少尿酸生成的来源,因而可以有效抑制尿酸的合成,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促进尿酸排泄的药苯溴马隆:抑制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及肾小管转运尿酸尿酸氧化酶:可催化尿酸使其转变为尿囊素,尿囊素易溶于水可经肾脏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