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测量》PPT课件.ppt
课前回顾,地籍控制测量:它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测量原则 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坐标系统 点之记、控制网略图 GPS定位测量技术,第七章 界址点测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内容概要,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分析,第一节 概述,1、界址点,是土地权属界线的拐点。,2、界址点坐标,界址点坐标对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被人为或自然移动或破坏,则可用界址点坐标恢复其原来位置。,一、一般概念,是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计算宗地面积的基础。,一块宗地周围的界址点确定了,则这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它是地籍测量的核心。,界址点是指宗地权属界线的转折点,即拐点,它是标定宗地权属界线的重要标志。一块土地周围的界址点确定了,则其位置、形状、面积和权属界线也就确定了。在进行宗地权属调查时,界址点应由宗地相邻双方指界人在现场共同认定。确认界址点上要设置界标,进行编号,并精确测定其位置,以防止日后界标被破坏时,能用测量方法准确地在实地恢复权属界址。,界标种类和适用范围,界址点的样式,混凝土界址标桩(在地面上埋设),石灰界址标桩(在地面上埋设),带铝帽的钢钉界址标桩(在坚硬地面上钉设),带塑料套的钢棍界址标桩在房、墙、(角)浇筑,喷漆界址标志(在墙上喷涂),二、界址点的精度,2.界址点间距未超过50米的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限制按下式计算:D=(Mj+0.02MjD)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D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表4-1,1.界址点的精度根据土地价值、开发利用程度和规划的长远需要,以及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分为三个等级。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间距超过50米的邻近界址点之间的间距误差限制见下表4-1。,注意:界址点的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是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是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第二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极坐标法属于方位与距离交会法。如图1 所示,在已知点A 上安置仪器,以已知点B 为定向点,采取方向观测法观测至各界址点的方向,从而求得各方向与定向点方向的夹角i,用测距仪或钢卷尺测量测站点A 至各界址点J i 的距离S i,则界址点的坐标可按式 计算。,1.极坐标法,图1,第二节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1.极坐标法,极坐标法的方位与距离重合,精度较高,速度较快。极坐标法与其他定点方法相比,不受地形乃至场地的影响,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对于老城区、商业密集区、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效率低,成本高。它适应于规划整齐,通视良好的大面积界址点测定,是目前城镇地籍调查解析界址点测定的主要技术方法。,2.内外分点法(截距法),内外分点法是界址点坐标测定的技术方法之一。如图2 所示,A、B、P 1、P 2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 两点坐标已由极坐标法或其他定点方法测定,S 1、S 2 的距离实地丈量,则P 1、P 2点的坐标按下列公式计算:,2.内外分点法,3.距离交会法,如图3 所示,A、B 为已知点或已测界址点,用测距仪或钢卷尺丈量已知点A、B 到未知点P的距离S A P、S B P,便可按式(3)计算P 点坐标。,图3,式(),3.距离交会法,4.角度前方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同于方向交会法。如图4 所示,A、B 为已知点,分别在A、B 点上设站观测A、B的角值,借助A、B角值和已知点A、B 的坐标就可以计算待定点P 的坐标:,图4,5.交点坐标计算法,如图5所示,界址点P 设置在四墙相交的中心位置,用极坐标法或其它定点方法测定了外围四个辅助界址点A(X A,YA)、B(X B,YB)、C(X C,Y C)、D(X D,YD)的坐标,由A B、CD 两直线交点便可求出P 点坐标:,图5,5.交点坐标计算法,图5,6.直角坐标法,计算公式如下:,将上式计算出的,和相应的已知参数代入极坐标法计算公式即可。,7.GPS实时动态测量法,实时动态(Real Ttime KinematicRTK)测量系统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应用RTK技术测量界址点的方法是,在测区内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已知控制点上设置基准点,安置一台双频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各采样点的GPS接收机。,测量人员将另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安置在一个(或几个)待测界址点上,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各界址点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目前,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已在约20km的范围内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精度可达厘米级。,发射电台,GPS主机,基准站,移动站,GPS主机,RTK测量原理图,采集器,接收电台,二、解析界址点测定的技术要求,(1)街坊外围全部界址点、街坊内部部分明显界址点,应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测距不超过150 m,量距不超过50 m。隔河界址点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2)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确需用支导线法测定时,必须往返测距离取中数,其总长不超过100 m,图根点至界址点不超过3 条边,特别困难时,支导线边长不超过150 m,边数放宽至5 条。在图根或图根以上控制点,支一站可用作一类界址点的测定,支两站只可用作二类界址点的测定。,采用方法的要求,(4)解析法测定的任何界址点,界址边的坐标反算边长与勘丈边长较差和中误差,一类不超过10 cm 和5 cm;二类不超过15 cm 和7.5 cm。解析法测定的任何同一界址点重合坐标,其差一类不超过14 cm,二类不超过21 cm。,(3)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或直角坐标法依据实丈元素推算界址点的坐标,一般推算不超过两个层次。交会距离宜小于20m,交会角应在40 140间;截距点应严格位于两已知点间的直线上。,2.界址点施测的要求,(4)用经鉴定过的钢尺量距短于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1 cm,当距离超过一尺段时,两次丈量不大于2 cm。,(1)水平角借助于精度不低J 6 级经纬仪方向观测法半测回,定向边应长于测定边,多于3 个方向时应归零,归零差应小于24,对中误差不大于3 mm。,(2)当界址点多于6 个时或每测15 20 个界址点,应以定向点检查仪器是否扭动。,(3)用测距仪测距时,两次读数,一次记录,两次读数较差不超过2 cm;当使用全站仪测定墙面、房角上的界址点时,要仔细的对中反光镜,限制反光镜旋转角 在25 30之间。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距离,均应加入反光镜安置中心到界址点间的距离的改正。,(5)边长记录至0.01 m,角度至1,坐标计算至0.01 m。,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一、准备工作 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包括1、资料准备、野外踏勘、资料整理、误差表准备。(一)界址点位的资料准备 在土地权属调查时所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中详细地说明了界址点实地位置的情况,并丈量了大量的界址边长,草编了宗地号,详细绘有宗地草图。这些资料都是进行界址点测量所必需的。,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二)界址点位置野外踏勘 踏勘时应有参加地籍调查的工作人员引导,实地查找界址点位置,了解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并在工作图件上(最好是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图件)用红笔清晰地标记出界址点的位置和权属主的用地范围。如无参考图件,则要详细画好踏勘草图。对于面积较小的宗地,最好能在一张纸上连续画上若干个相邻宗地的用地情况,并充分注意界址点的共用情况。对于面积较大的宗地,要认真地注记好四至关系和共用界址点情况。在画好的草图上标记权属主的姓名和草编宗地号。,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三)踏勘后的资料整理 这里主要是指草编界址点号和制作界址点观测及面积计算草图。进行地籍调查时,一般不知道各地籍调查区内的界址点数量,只知道每宗地有多少界址点,其编号只标识本宗地的界址点。因此,在地籍调查区内统一编制野外界址点观测草图,并统一编上草编界址点号,在草图上注记出与地籍调查表中相一致的实量边长及草编宗地号或权属主姓名,主要目的是为外业观测记簿和内业计算带来方便。,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记簿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光学经纬仪、钢尺、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和GPS接收机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检验。,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址点坐标,并反算出相邻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误差表中,计算出每条边的差值,如果每条边的差值超出限差,应按照坐标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顺序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一、,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结论,第四节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估算,作业四,假设一台全站仪的精度指标一定(任选),试探讨该全站仪测定界址点时距离测量的适宜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