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ppt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4.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无机盐、空气。能量:热能、能。,水分,光,提醒:温度即非物质又非能量,故不属于非生 的物物质和能量。但属于生态因素,生 物 群 落,例1(2008上海高考)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A,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 都是分解者,D,四种成分的判断(1)图示(2)析图,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1、数量关系:,2、生物量关系:,3、已知A、B、C、D为四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食物关系,并且A的营养级别最高,书写食物链的依据:1.根据动物的食性2.根据生物的个体数量关系一般地说,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个体数越少;3.根据能量或生物量的关系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其能量越多,其生物量一般来说也越多;4.根据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含有的重金属或难于分解的化学物质越多,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第196页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蛇,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其功能相关实验探究,例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某生物小组为验证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号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皮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1)尝试写实验原理:,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其范围大小,均包含四类成 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2)实验分析: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说明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分解者,1号和2号,温度、金鱼的数目、金鱼藻的数目等,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