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规范》PPT课件.ppt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2010-4-22,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针目标,(一)安全管理方针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设备特点及核心业务,制定文件化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方针,经主要负责人签发。2、方针内容应体现:遵守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特种设备危险特点;预防设备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持续改进。(二)安全管理目标1、使用单位应设立文件化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目标应与安全管理方针相一致,体现企业的风险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并能够量化分解至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实施。2、使用单位应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并保证实施,应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修订。,二、安全管理组织(一)主要负责人 1、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2、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1)定期开会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工作;(2)落实分管人员,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3)批准发布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4)保障投入,兑现奖惩。3、公布安全承诺文件:含“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内容。应下发任命文件:明确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的任命文件。(二)分管负责人1、分管负责人做为单位领导层对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2、分管负责人应熟悉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状况。3、分管负责人岗位职责:(1)组织制订、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奖惩及责任追究工作;(2)深入现场检查,解决设备隐患;(3)组织有关会议,协调内部关系,提高管理水平;(4)组织救援措施落实,开展救援演练;(5)审定设备选购、定检、维修方案等工作;(6)开展总结评比等工作。,(三)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拥有的特种设备种类、数量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专(兼)职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2、应有组织机构图,应以书面形式明确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责,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同时规定其他参与特种设备管理的部门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权限。3、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并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4、重要特种设备应明确安全监管机构,逐台落实安全管理人员。,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种类和特点,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建立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可单独成册,或包含在本单位总的管理制度中。2、使用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特种设备种类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规程内容应包括各类设备的操作参数,方法、安全要点、故障应急处置等内容。3、使用单位应结合管理和岗位操作的实际,定期分析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效果,适时修订。,(二)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内容:(1)安全会议制度;(2)安全投入及使用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4)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6)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停用、报废)制度;*(7)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8)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9)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管理制度;(10)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管理制度;(11)特种设备自行检查制度;,*(12)特种设备运行(日常使用,包括停、开机,运行、交接班等)管理制度;(1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4)运行故障和事故管理制度;(15)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16)事故应急救援演习管理制度;(17)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18)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管理制度。(19)特殊设备的管理制度。重要制度3、5、6、7、9、12、18等必须健全,其他制度应建立。11-15、8-19、9和17可合并,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基本要求1、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2、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种类和使用特点,配备相应数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作业人员应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3、使用单位应当在每年年初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工作应有工作见证。在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二)使用单位作业人员数量使用单位作业人员数量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1、锅炉每台在用锅炉当班持证的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应按下列数量配备:蒸发量小于或者等于1t/h的锅炉(热水锅炉供热量0.7MW),司炉工不少于1人;蒸发量小于或者等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大于1t/h的锅炉(热水锅炉供热量0.7MW),燃煤锅炉司炉工不少于2人,燃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人,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1人;蒸发量小于或者等于35t/h(热水锅炉供热量24.5MW),大于10t/h的锅炉(热水锅炉供热量7MW),燃煤锅炉司炉工不少于3人,燃油(气)锅炉司炉工不少于3人,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2人;当2台锅炉在1个锅炉房内同时运行时,当班司炉持证人员可按70%计算。,2、压力容器压力容器每个生产操作岗位每班次持证作业人员应不少于1人;对于连续运行的化工生产企业应根据其化工装置来确定,因每个装置规模、复杂程度不同,每个生产岗位每班必须配备不少于2名持证压力容器作业人员;3、压力管道根据压力管道的种类,每班应配备不少于1名相应的压力管道作业人员;巡线人员应持证上岗。4、电梯:货梯、医用电梯和其它确需人工操作的电梯每台每班持证作业人员应不少于1人;5、起重机械:每台每班持证作业人员应不少于1人;6、厂内车辆:每台每班持证作业人员应不少于1人;7、大型游乐设施:每台每班持证作业人员应不少于1人;,(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1、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做到如下要求:制订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聘用持证作业人员,并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档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和按章操作。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拒绝违章指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3、使用单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档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作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作业人员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记录;作业人员工作情况考核记录。,五、安全管理档案,1、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安全管理台帐和设备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2)有关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管理台账;(4)特种设备(含安全附件)安全技术档案、作业人员管理档案;(5)隐患管理台帐及有关整改确认资料;(6)安全工作会议记录;(7)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其它相关工作见证资料。,3、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安全阀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台账应及时维护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设备主要参数(额定起重参数、压力、介质、尺寸、制造单位、产品编号等)、检验信息(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验日期等)、使用状态情况等。安全阀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制造单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整定压力、校验单位、校验报告编号、下次校验日期等。,4、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的有关文件和资料;(2)自行检查和定期检验的记录与报告;(3)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制造质量证明书、日常维护保养和校验记录。(7)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六、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1、使用单位应当选购取得相应制造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使用单位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特种设备用于生产。2、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查验设备随机资料,并对实物进行检查。3、供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使用的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必须妥善保管,做到标识清晰,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确保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性。4、对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制造单位予以妥善解决。5、气瓶使用单位应对瓶装气体供方进行评价,应选用取得相应气瓶充装许可证单位充装的气体。气体到货后应当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有关充装、警示、检验等标识齐全有效后方可使用。,七、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1、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2、使用单位应当向安装单位提供有关设备资料,配合安装单位办理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告知手续,督促并支持安装单位依法申报监督检验或验收检验。3、特种设备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文件、部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完毕,应及时进行现场验收和设备交接,向施工单位索取竣工资料并归入相关特种设备档案。6、应依法进行监检而未监检或监检不合格的,使用单位不应接收相关设备或将相关设备投入使用。7、经改造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设备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八、特种设备使用登记,1、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登记的有关资料(注册表、使用证等)应及时存放于设备档案内。2、使用登记前,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应登记规则要求,填写使用登记相关表格。3、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特种设备登记部门的规定和相应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设备登记部门提供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使用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真实,填报信息正确。4、设备登记后,应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相关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注:登记标志为使用登记证或包括使用登记编号信息(使用证号、注册代码)的标签。,5、设备发生以下变化时,使用单位应填写特种设备变更备案表(附录A.6),并按有关使用登记规则的规定,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1)单位名称发生变更;(2)设备转让或出租;(3)设备变更使用地点;(4)设备使用状态发生拟停用一年以上(或停用后重新启用)、报废、拆除等变更;(5)设备更改使用参数。特种设备变更备案表内容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使用单位名称、设备名称、使用证号、注册代码等)、变更项目(单位名称、停用、移装、过户、报废、重新启用、安全状况变化等)、提交的有关资料情况(使用证、注册表、检验报告、其它相关见证资料等)。经使用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使用单位公章。6、气瓶(车用气瓶除外)使用登记工作由充装单位负责。租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登记后将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设备使用单位。7、危险化学品气瓶(含车用气瓶)应当在办理登记后,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悬挂电子标签。,九、特种设备定期检验,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或停用一年以上设备重新启用时)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申报表格式见附录A.7)。检验申报表的内容应包括拟检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名称、内部编号、注册代码等)以及计划检验时间。申请检验后,应向检验检测机构索取申请检验回执。2、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并告知检验人员现场安全注意事项,为检验人员的现场检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应有相应工作见证。3、现场检验检测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当及时督促检验检测机构办理检验检测结束告知手续。4、在定期检验后,应及时向检验检测机构索取检验结束通知单(或检验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按照要求进行整改。5、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十、特种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保养,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本单位制定的检查制度,明确规定各类设备各级人员的巡查职责、巡查内容和周期,并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外部检验。2、使用单位应当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每月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应当按照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和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3、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情况,确定本单位的重点监控设备。重点监控设备至少应包括山东省重要特种设备监督管理办法中所定义的特种设备,以及按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构成重大危险源单元内所包括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控方案,明确检查项目和内容,明确检查责任,每三个月至少由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检查。,4、电梯使用单位应与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要求维保单位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要求(DB37/722-2007)要求每15日至少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维保单位发生变化时,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5、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合理配置维修保养人员,确保在接到故障通知后,能按照电梯维护保养要求(DB37/722-2007)的要求及时赶赴现场。6、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大型游乐设施应按照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要求(DB37/686-2007)维护保养。,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9、各项检查均应作出记录,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应形成报告。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10、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11、对报废或停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妥善进行处理。对于危化品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应当进行介质置换,确保安全。,十一、特种设备隐患治理,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认真开展隐患自查。2、对在本单位日常检查、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和政府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填写特种设备隐患管理台账(见附录A.8),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特种设备隐患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处理结果。3、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4、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验)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对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结果通知单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验检测机构确认。,5、对于因生产等原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难以容忍的隐患,必须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重程度的,应当制定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改期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重大隐患的监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或检验机构备案。隐患监控时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负责。6、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协助消除。7、对于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特种设备设计使用年限或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经检验检测不合格又无法消除安全隐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8、隐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十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1、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与管理制度,明确本单位特种设备及相关事故应急处置和报告的程序及内容。2、使用单位应在本单位应急事故预案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特种设备专项预案。3、使用单位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并配备满足事故处置需要的救援人员,做好物资准备和资料准备。规模较小而无应急救援组织的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当地安全监察机构的指导下,建立区域专项应急救援队伍,接受当地政府及安全监察机构统一调度。,4、物资准备主要包括抢险防护用品、专用工具、安全检测仪器、通信设备和器材等其它救灾物资;资料准备包括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和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应急人员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最近区域事故应急救援特殊装备资源、政府有关部门救援支持联系电话等。5、使用单位要按照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一次),演练记录和见证应存入设备安全管理档案。6、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演练暴露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7、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当按照国家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的规定,向及时进行报告,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或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8、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事故原因未查清,隐患得不到整改,防范措施未落实,事故设备不得重新启用。,十三、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1、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信息,为现场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2、使用单位应告知监察人员有关现场安全注意事项。3、对于安全监察人员提出的问题和下达的安全监察指令书,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