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处理》PPT课件.ppt
五、过滤 在常规水处理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的功效,不仅在于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而且水中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将随水的浊度的降低而被部分去除。残留的细菌、病毒在失去附着物的保护和依附后,在滤后消毒中也容易被杀死。,1.工作过程 由过滤与反冲洗两部分组成。,浑水流经滤料时,水中杂质被截留,随着滤料层中杂质截留量的逐渐增多,滤料层中的水头损失也相应增加,当水头损失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滤池产水量减少,或滤过水质不符合要求时,应停止过滤进行冲洗。,冲洗水自下而上穿过承托层及滤料层,均匀分布于整个滤池平面上,滤料层处于悬浮状态,滤料得到清洗。,2、过滤理论(1)两阶段理论:由迁移与粘附组成。迁移:沉淀、扩散、惯性、阻截和水动力,见下图。粘附:范德华引力、静电力、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作用、絮凝颗粒间的架桥作用。,(2)附着力与水流剪力,3-3,在过滤初期,滤料较干净,孔隙率较大,孔隙流速较小,水流剪力较小,粘附作用占优势。随着过滤时间延长,滤层中杂质逐渐增多,孔隙率减小,水流剪力逐渐增大,以至最后粘附的颗粒将首先脱落,或后续颗粒不再有粘附现象,于是,下层滤料的截留作用渐次发挥。,实际上,在下层滤料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时,过滤就得停止。表层滤料粒径最小,孔隙将逐渐被堵塞,或悬浮物穿过过滤层而使水质恶化,过滤将被迫停止。,3-4,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体积滤层中的平均含污量称为“滤层含污能力”,单位g/cm3或kg/m3。采用单水冲洗的石英砂滤料滤池,其含污量随深度的变化见图3-4曲线1。为了改变上细下粗滤层中杂质分布严重不均匀的现象,提高滤层含污能力,出现了多层滤料、混合滤料及均质滤料等。多层滤料滤池接近理想滤料滤池,最常见为双层和三层滤见图3-5。双层滤池其含污量随深度的变化见图3-4曲线2。均质滤料过滤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实现,如V型滤池。要实现均质滤料过滤,反冲洗时滤料层不能膨胀。,3、过滤方式(1)恒速过滤 在恒速过滤状态,由于滤层逐渐被堵塞,水头损失随过滤时间逐渐增加,滤池中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上升到最高水位时,过滤停止以待冲洗。无阀滤池与虹吸滤池是典型的恒速过滤滤池。(2)减速过滤 在过滤过程中,如果过滤水头损失始终保持不变,孔隙率逐渐减小,必然使滤速逐渐减小。在普通快滤池中一般不可能出现。移动罩滤池属于变速过滤滤池。,(3)直接过滤 原水不经过沉淀而直接进入滤池的过滤称为“直接过滤”。直接过滤有两种方式:原水加药后只经过混合就直接进入滤池过滤,称为“接触过滤”。也可称为“直流过滤”,图中(a)与(b)所示;原水加药后经过混合和微絮凝池后进入滤池过滤,称为“微絮凝过滤”,如图中(c)与(d)所示。,直接过滤的两个特点:采用双层或三层滤料滤池;采用聚合物为混凝剂或助凝剂。直接过滤要求:原水浊度和色度较低且水质变化小,常年原水浊度低于50度;直接过滤中的滤速应根据原水水质决定,浊度偏高时应采用较低滤速,当原水浊度在50度以上时,滤速一般在5m/h左右。,4、滤料与承托层(1)滤料的要求 a.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b.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孔隙率 d.能就地取材、价廉。石英砂是使用最广泛的滤料,双层和多层滤料中,常用的还有无烟煤、石榴石、钛铁矿、磁铁矿、金刚砂等。轻质滤料有聚苯乙烯及陶粒等。,无烟煤,石榴石,磁铁矿,金刚砂,陶粒,(2)滤料性能参数 a.比表面积 单位重量或体积的滤料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为cm2/g或cm2/cm3。b.有效粒径与不均匀系数 粒径级配可以用滤料的有效粒径和不均匀系数表示,关系如下:,d10通过滤料重量10的筛孔孔径(mm)d10称为有效粒径,它反映细颗粒尺寸,小于d10的颗粒是产生水头损失的主要部分。d80通过滤料重量80的筛孔孔径(mm)反映粗颗粒尺寸不均匀系数K80表示粗细颗粒差别的大小或不均匀程度。(通常要求K80 2.0),砂粒级配对滤池的运行的影响:砂样颗粒大小K80越大,则大小颗粒差别越大,颗粒越不均匀。这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K80较大时,大小颗粒掺杂的结果,过滤时会降低滤料层的孔隙率,影响滤层的含污能力以及增加过滤时的阻力,反冲洗满足细颗粒膨胀要求,粗颗粒将得不到很好清洗;若为满足粗颗粒膨胀要求,则细颗粒可能被冲出池外。,(3)最大粒径、最小粒径表3-1 滤料级配与滤速,(4)承托层 承托层的作用:防止滤料层从配水系统流失;均匀布置反冲洗水。表3-2 快滤池大阻力配水系统承托层粒径和厚度,表3-3 三层滤料滤池承托层材料、粒径与厚度,5、滤池冲洗 常用的反冲洗方法有以下2种:高速水流反冲洗:具有一定的膨胀度,形成上细下粗的水力分层,需水量大。气-水联合反冲洗;利用 上升气泡的振动,将滤料表面污物破碎、脱落,再由水冲带出池外。水冲强度可降低,可减少水冲水量,提高滤池冲洗质量。冲洗时滤层不一定膨胀或仅轻微膨胀,冲洗结束后滤层不产生或不明显产生上细下粗分层,即保持原来滤层结构。,气-水联合冲洗具有下述特点:冲洗效果好;节约反冲洗水量;冲洗结束后,滤层不产生或不明显产生上细下粗的分层现象;气-水联合冲洗操作较为麻烦,池子和设备较复杂,需增加鼓风机或空压机、储气罐等气冲设备。气-水联合冲洗有3种操作方式:先气洗,后水洗;先气水混合洗,再用水洗;先气洗,再气水混合洗,最后用水洗(或漂洗)。气-水联合冲洗时,总的反冲洗时间约在10min左右。,6、配水系统 常见的配水系统有大阻力配水系统、小阻力配水系统、中阻力配水系统等三种。其作用:反冲洗时,均匀分布反冲洗水;过滤时,均匀集水。反冲洗时配水不均匀的危害:滤池中砂层厚度分布不同;过滤时,产生短流现象,使出水水质下降;可能导致局部承托层发生移动,造成漏砂现象。,(1)大阻力配水系统的原理 a、构造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构造如图3-6和图3-7所示。,大阻力配水系统的设计要点:干管起端流速为0.21.2m/s,支管起端流速为1.41.8 m/s,孔眼流速为3.55 m/s。支管中心距为0.250.3 m,支管长度与其直径之比一般不应大于60。孔口直径约为912 mm,设于支管两侧,与垂线呈45O角向下交错排列。干管横截面与支管总横截面之比应大于1.752.0。当干管直径于300mm时,干管顶部也应开孔布水,并在孔口上方设置挡板。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称为开孔比,其值可按下式计算:,大阻力配水系统构造尺寸计算的依据 上式说明: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的均匀性只与干管截面积、支管截面积、支管个数、孔口总面积等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当滤池面积过大时,滤池中砂层和承托层的铺设、冲洗废水的排除等的不均匀度都将对冲洗效果产生影响。,式中:0 干管截面积,m2 a 支管截面积,m2 f配水系统孔口总面积,m2,大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配水均匀性好;结构复杂;管道容易结垢;孔口水头损失大,因而要求反冲洗水压高。无阀滤池、移动冲洗罩滤池、虹吸滤池等的冲洗水头非常有限,不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例:设滤池的平面尺寸为7.5m7.0m=52.5m2,设计大阻力配水系统。,解:冲洗强度采用q=14L/sm2,冲洗流量Q=1452.5=735L/s=0.735m3/s,1 干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渠道。断面尺寸:850mm850mm,长7500mm。起端流速,2 支管,支管中心距采用0.25m。支管数n=7.5/0.252=60根(每侧30根)。支管长()/22.93m,取2.9m。式中0.3m为考虑渠道管壁厚及支管末端与池壁间距。每根支管进口流量=735/60=12.25L/s,支管直径采用80mm,支管起端流速va=2.43m/s,干管顶端开2排孔,每排40个,孔口中心距e1=7.5/40=0.187m,每根支管孔口数=(2060-80)/60=33个,取34个,分两排布置,孔口向下与中垂线夹角45交错排列,每排17个孔,孔口中心距e2=2.9/17=0.17m,小阻力配水系统的构造特点:铺设穿孔滤板或滤砖,开孔比一般为1.01.5%。小阻力配水系统的特点:反冲洗水头小;配水均匀性较大阻力配水系统为差,当配水系统室内压力稍有不均匀,滤层阻力稍不均匀,滤板上孔口尺寸稍有差别或部分滤板受堵塞,配水均匀程度都会敏感地反映出来;滤池面积较大时,不宜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2)小阻力配水系统,3-11,一般规定:=0.20%0.25%为大阻力配水系统;=0.60%0.80%为中阻力配水系统;=1.0%1.5%为小阻力配水系统。这样的规定并不十分严格,此间并无严格界限。,为了保证配水均匀,应注意:a.冲洗水到达各个孔口处的流道中流速,应尽量低些,以消除流道中水头损失和水头变化对配水均匀性影响;b.各孔口(或滤头)阻力应力求相等,加工精度要求高。,(2)冲洗排水槽的设计要求 a冲洗排水槽平面总面积一般不大于单个滤池面积的25%。否则,会影响上升水流的均匀性。b相邻两槽的中心间距一般为1.52.0m。间距过大,难以排水均匀。c槽内水面以上一般要有7cm左右的保护高,以保证冲洗废水自由跌水进入排水槽。d排水槽的废水应自由跌水进入排水渠,以免引起壅水现象。e每单位槽长的溢入流量应相等。故施工时冲洗排水槽口应力求水平,误差限制在2mm内。,7 冲洗废水排除方法(1)冲洗排水槽、排水渠 见图3-12、3-13。,f单个冲洗排水槽的排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0两槽间的中心距,1.52.1m l0 槽长,不大于6mg冲洗排水槽的始端尺寸:一般采用始端深度为末端深度的一半;或槽底采用平坡,使始、末两端尺寸相等。,槽底为三角形断面末端尺寸可按下式计算:槽底为半圆形末端尺寸可按下式计算:V流速,一般采用0.6m/sh槽顶距未膨胀时滤料表面的高度为:e 冲洗时滤层膨胀度;H2滤料层厚度,m;冲洗排水槽底厚度。,(3)排水渠 布置:面积小时,沿池壁一边布置;当滤池面积很大时,排水渠布置在滤池中间。排水渠的断面一般采用矩形。渠底距排水槽底高度Hc为:,Q滤池冲洗流量,m3/sB渠宽,m,8冲洗水的供给 两种:水泵冲洗;冲洗水塔或水箱冲洗。水泵冲洗的特点:投资省;但操作较为麻烦;在冲洗的短时间内耗电量大,往往会使厂区内供电网负荷骤增。冲洗水箱的特点:造价高;但操作简单;专用水泵小,耗电量较均匀;水箱容积按单个滤池冲洗水量的1.5倍计算。,9.普通快滤池基本参数(1)滤速 设计滤速一般为810m/h。(2)滤池总面积和工作时间,式中:Q设计水量(包括水厂自用水量)(m3/d)v设计滤速(m/h)T滤池每日实际工作时间(h)T0滤池每日工作时间(24h)t0滤池每日冲洗后停用和排放初滤水时间(h)(一般每次采用0.50.67h)t1滤池每日冲洗及操作时间(h),(3)个数和单池面积 一般单池面积不大于100m2。滤池的个数在设计时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小于两个,可参考表3-4选用。单个滤池面积(m2)可根据滤池总面积F(m2)与滤池个数N进行计算,如下式所示:,表3-4 滤池个数,(4)滤池深度 滤池深度包括:保护高:0.250.3m;滤层表面以上水深:1.52.0m;滤层厚度:见表3-1;承托层厚度:见表3-2和表3-3。因此,滤池的总深度一般为3.03.5m。单层石英砂滤池深度一般稍小;双层和三层滤料滤池深度稍大。,(5)管廊布置 管廊:是指集中布置滤池的管渠、配件及阀门的场所,要求如下:力求紧凑,简捷;留有设备与管配件安装、维修时必须的空间;具有良好的防水、排水、通风、照明设备;便于与滤池操作室联系;管廊中的管道一般用金属材料,也可用钢筋混凝土渠道;管廊门及通道应允许最大配件通过,并考虑检修方便。,几种管廊布置方法,滤池数小于5个时,滤池宜采用单行排列,管廊位于滤池的一侧。当滤池数超过5个时,滤池宜采用双行排列,管廊位于两排滤池的中间。后者布置紧凑,但管廊通风、采光不如前者,检修也不太方便。,管廊布置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进水、清水、冲洗水和排水渠,全部布置于管廊内,如图3-14(a)所示。特点:渠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管渠集中紧凑,但管廊中管件较多,通行和检修不太方便。,冲洗水和清水渠布置于管廊中,进水和排水渠布置于滤池另一侧,如图3-14(b)所示。特点:可节省金属管件及阀门,管廊内管件简单,施工和检修方便。但造价稍高。,进水、冲洗水及清水管均采用金属管道,排水渠单独设置,如图3-14(c)所示,特点:通常用于小型水厂或滤池单行布置。,对于较大滤池,为节约阀门,可以将进水和排水阀门分别用进水虹吸和排水虹吸代替,冲洗水管和清水管仍用阀门,如图3-14(d)所示。特点:虹吸管通水或断水以真空系统控制。,快滤池管渠流速可根据表3-5确定。表3-5 管渠流速,(6)设计注意事项 滤池清水管应设短管,管径一般采用75200mm,以便滤池翻修后排放初滤水。滤池底部宜设有排空管,其入口处设栅罩,池底坡度约为0.005,坡向排空管。配水系统干管末端一般装有排气管。每个滤池宜设置水头损失计及取样管。各种密封渠道上应设有人孔,以便检修。滤池池壁与砂层接触处抹面应拉毛,以免过滤时水流在该处形成“短路”而影响水质。,四阀快滤池管廊布置,各种滤池优缺点和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