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教程》PPT课件.ppt
深度訪談,2,討論的主題,前言何謂深度訪談如何開始一個訪談如何建立關係問什麼問題:訪談內容如何控制訪談歷程如何結束一個訪談,3,前言,訪談的定義訪談是一種目標取向,二元的人群互動,主要包含口語和聽覺的溝通行為訪談的形式結構(標準)化訪談用以蒐集量化資料問題形式,回答方式,進行方式有固定程序訪談者主導,4,前言,訪談的形式非結構化的訪談去除訪談的標準化程序及問題的順序仰賴訪談者與受訪者間的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經常以一種日常生活對話進行二極端中間是半結構訪談或焦點訪談比結構化訪談具彈性研究者僅列出訪談指引,5,何謂深度訪談,定義有特定目的的會話.研究者和資訊提供者間的會話,焦點在資訊提供者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感受,而用他/她自己的話表達出來(Minichiello et.al.)研究者和資訊提供者重複的面對面接觸,以瞭解資訊提供者以自己的話對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情境所表達的觀點(Taylor&Bogdan)焦點一種社會互動(會話),資訊取得,受訪者觀點(經驗),6,何謂深度訪談,上述定義之假設條件1.接觸碰面是重複的,也就是要和資訊提供者花比較多的時間互動2.研究者與資訊提供者間碰面,為平等的關係,結構化訪談為不平等關係3.重點在尋找資訊提供者的說法,且高度重視他/她的觀點 4.藉著中性的語言瞭解他們的觀點,以重新拾回資訊提供者的世界,7,何謂深度訪談,J.Johnson對深度訪談之詮釋尋求深度(deep)的訊息和理解研究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研究問題,和深度訪談的目標所謂深度理解的意涵1.真實生活的成員或參與者,每日活動,事物,地點等所持有的理解與看法.訪談(資料蒐集)者必須和該成員有相同層次的理解(同理心)2.必須超越普通常識的感受,目標在探索潛藏在深層下所蘊含的意義3.部份出自對普通常識的假設,部份出自研究者的興趣及其理解的方式4.可以捕捉及表達對某些活動,事件,文化事物的多元觀點,8,何謂深度訪談,深度訪談的特色訪問者既像是採礦者(miner),也像旅人(traveler)採礦者研究對象已身懷資訊,所欠缺的工作是如何進行挖掘旅人在景點間漫遊,和所邂逅的人交談,和當地人相處,在互動中提出問題,引導對方說出他們自己生活的故事,9,如何開始一個訪談,如何接觸?如何建立關係?自我介紹,出示證件準備對方可能提問的問題為什麼選擇他們訪談的作用開始接觸的形式(場面)是一種非結構式的訪談避免給予太多指導性的方向,避免偏頗(先入為主)表示願意積極向對方學習的態度(但有倫理問題)資料的保密或匿名性之保證是否會得到酬勞,10,如何建立關係,先建立親和關係被視為一種社交形式,如朋友之互動關係建立後,才會有更多的問題被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才能自在的深入談論建立關係的方法瞭解對方看待世界的方式,如同心理諮商師看待其案主一般對等地溝通你的理解和對方站在同一個層次,較易引導其談話意願我怎麼知道對方如何看世界而與他站在同一層次呢?,11,如何建立關係,注意人的感官世界(Minichiello et.al.)人是透過其感官來感受世界,一個人所強調、選擇的感官將可歸結他對世界的看法一個人使用不同的感官時,會配合不同的感官活動,如不同的眼動、姿勢或呼吸模式等,這些訊息是促使研究者瞭解資訊提供者感官模式的捷徑我們常聽到他們談話的起始描述,多為我看到;我聽到;我覺得,12,如何建立關係,深度訪談和諮商的訪談有何差異?訪談屬性不同深度訪談作用在於從受訪者身上得到資訊,以解決研究者的研究議題或疑惑諮商訪談同樣從訪談中得到資料,但是這是為了解決當事人(受訪者)的問題目的不同深度訪談是想瞭解受訪者如何看待他的世界諮商訪談是試圖影響當事人看世界的方式共通之處瞭解對方如何看待世界,更能瞭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義但要注意需有點粘有不會太粘,13,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一.訪談中可以問什麼問題?Patton歸納了六類問題1.經驗/行為(experience/behavior)問題2.意見/價值(opinion/value)問題3.感受(feeling)問題4.知識(knowledge)問題5.感官(sensory)問題6.背景/人口統計(background/demographic)問題,14,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提問問題的方式1.描述性提問(descriptive questioning)屬訪談一開始之問題人,事,時,地,物,或經驗等2.結構性的提問(structural questioning)目的在發現受訪者如何組織他們的知識3.對比式提問(contrast questioning)從受訪者的世界出發,進行情境或事件比較,15,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如何讓受訪者願意回答問題(Minichiello et.al.)能讓受訪者有豐富回應的是來自於問受訪者一些含如何(how)、何時(when)、什麼(what)等開放式的問題,而不是問一些無法回答的為何(why)問題,16,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二.發問的技巧旁敲側擊(probing)的發問技巧 1.目的是用來澄清以及得到更多細節的方法,特別是當你想瞭解受訪者對原始問題所賦予的意義。2.旁敲側擊是追蹤問題(follow-up questions),特別用在受訪者的陳述不完整、模糊或沒有給答案時。,17,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旁敲側擊(probing)的發問技巧3.表現方式與呈現作法(1)肢體推進法(nudging probe)(2)魔鬼進擊問題(devils advocate question),18,假設性問題訪談者建議幾個可能的現象、選擇、或發生的情形,讓受訪者猜想自己面對這種選擇的態度或行為反應提出理想(posing the ideal),讓受訪者描述或分析對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異,這方式可讓研究者瞭解受訪者的詮釋和觀點,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19,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三.沒有回答(non-answering)沒有回答問題之可能性1.不確定研究者想知道的是什麼2.不瞭解問題3.受訪者無足夠的訊息回答該主題或問題4.無法表達內在感覺,無法提供研究者想要的5.受訪者可能覺得研究者無法理解他們的答案,因為該主題/議題是在研究者經驗之外,或過於技術性6.問題涉及個人的隱私,20,問什麼問題:訪談的內容,如何因應1.改變策略,或重新敘述問題2.如果仍然無效,可以很有技巧的問受訪者為什麼他們沒有回答3.心理要有準備,受訪者也會反過來問題,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21,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注意事項1.訪談者說的太順利,拉回主題2.可能迷失了原來的設計方向3.準備訪談指引,但實際過程中不一定完全依照該順序4.要傾聽,也必須說話回應,讓整個過程像一般會話的互動,22,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三個非結構性的訪談技巧一.循環模式(recursive model)1.像一般的會話模式人和情境(people and situations)都視為是獨特的(unique),因此會話進行的方向會隨著每次的訪談互動情形而作調整,23,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一.循環模式(recursive model)2.訪談者的選擇有二個層次(1)決定上一個訪談的互動在下個訪談中要延伸到什麼程度(2)決定前次訪談的經驗和訊息在這次訪談的結構和內容中被允許的程度,24,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一.循環模式(recursive model)3.訪談者在訪談前及訪談中必須對訪談的結構和控制做某些抉擇,包括如何重新回到一個主題或問題,以及要不要有訪談的指引或順序表4.它的潛在危險就是會偏離研究的主題,25,二.漏斗式(Funneling)1.發問的歷程從一般性或較廣性質的方式開始先讓受訪者參與會話,再慢慢減縮到較核心或特定的問題2.屬於逐漸聚焦的訪談方式透過彼此的對話,逐漸將訪談轉移到主要目標上,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26,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三.說故事式(Story telling)1.設定好開始和結束點受訪者對在這二個時點間某事件發生的細節作更詳細的描述2.訪談者使用二類型的問題(1)描述性的問題,問一些有關一個活動、特性或感覺的描述(2)要受訪者在回答前對他們經驗的原始資料進行更複雜的分析,如問一些要受訪者歸納、分類、摘要、量化或解釋的問題,27,3.優缺點說故事式的危險是受訪者可能創造了一個好故事,但扭曲了它的真實性它的最大優點是可以讓受訪者更自由的提供訊息,而不是設定在訪談者所設定的答案上,如何控制訪談的歷程,28,如何結束一個訪談,訪談者的態度1.不管訪談是否令人滿意,訪談者應表現出尊重及感謝受訪者的故事、資料或分享,切忌在口語或肢體上表現出一副解脫樣子 2.訪談是共同在建立一個社會性關係之上,一旦關係建立,對彼此關係的期望也可能同時產生 3.訪談者應謹守所做的承諾,不致讓受訪者有被利用的感覺,29,如何開口結束一個訪談(口語與非口語)1.口語方式(1)解釋結束的理由完成訪談目標約定時間已到(2)問大掃除的問題(clearing-house question)問受訪者是不是已涵蓋了所有的主題(3)總結訪談內容(summarizing the interview)(4)問些與主題不相關的生活事情或評語,如何結束一個訪談,30,(5)表達個人關懷(exhibiting concern)表示你對受訪者的關懷(6)表示感謝與滿意(express thanks and satisfaction)謝謝你幫忙這麼多,還花你這麼多時間真的很謝謝你協助我們完成這個計畫2.非口語的結束技巧包括看看錶、在坐位上直立好像準備要移動、把筆蓋合上或筆記合起來、把錄音機關掉,握手表示謝謝,如何結束一個訪談,31,其他注意事項1.必須小心不能匆匆離去或讓受訪者覺得他們像生產線上的一部份,而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2.不一定要等時間到,或得到全部訊息才結束,最重要的是應考慮你與受訪者的關係及互動情形,再決定何時該結束訪談的歷程,如何結束一個訪談,32,1.參與者的行為(1)訪談者的責任(R):蒐集資料、舉證(2)受訪者的責任(E):提供資訊(3)物理特質(對R、E):外表、技能、習慣(性)、奇癖、口語(4)認知情感的特質(對R、E):態度、動機、智慧、精神狀態、感覺,影響訪談效果的三個要素,33,影響訪談效果的三個要素,2.訊息的成分(1)訪談的內容是R和E雙方在訪談情境中的知識和目的交匯而構成(2)語言特質:字彙、語言的組織結構、邏輯的複雜程度(3)知覺管道:氣氛、視覺、觸覺、嗅覺,34,3.溝通行為的情境(1)訪談發生所在的環境會影響訪談的效果(2)物理情境:氣溫,燈光,噪音,臭味,濕度(3)社會情境:文化習俗、禁忌(4)時間層面:何年何月何日去訪問?訪問持續的時間?(5)心理氣候:參與者彼此的關係,以及對訊息內容的接受或敏感度,影響訪談效果的三個要素,